武汉市黄陂一中 432200
摘要:方言是现代汉语在每个历史时期发展、变化时所分化出来的具有地域差异的语言,是中国多民族、多地域的多元文化的象征载体。方言在传媒、艺术、文学、民俗等方面的应用都体现出它自身独有的文化特色。作为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继承和弘扬富于特色的方言文化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方言;中国文化;艺术;民俗
引言
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语言的发展是其重要一环。现代汉语历经不同时期的分化、重组和统一的发展脉络中,历史因素、地域因素以及语言本身的发展规律使其自身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产生了在不同区域可独立运用的语言——方言。根据北方(东北、华北、西北)与东南、中南、西南这样的地域划分,现代汉语一般分为官方、吴、湘、客家、闽、粤、赣七大方言。
一、方言与传媒文化
影视剧是传媒文化的重要载体。
方言在影视剧发展中的重要表现首推首播于1997年的《山城棒棒军》。这部由重庆台和中国电视剧联合制作的方言喜剧讲述了改革开放以来西南山区农民丰富多彩的生活,以朴实无华的风格铺开新时代劳动人民真实的生产、生活画卷,以浓郁的乡土气息备受当时观众青睐。“棒棒军”,指代利用竹竿和尼龙绳为别人肩挑背扛做苦力活儿的重庆山乡村民。我们知道,西南山区生产竹子。所以那里的村民进城务工,用竹竿和绳子做成类似扁担模样的工具,以此做苦力谋生。这就形成了一个富于地方特色的打工群体。这部电视剧是方言和地方特色文化、传媒影视文化结合在一起典型代表,体现出一定历史时期中国历史、文化独特样貌。
2016年上映的《火锅英雄》也是一部典型的体现方言文化的电影。这部电影主演陈坤祖籍重庆,他的重庆方言是影片一大特色。这部电影取景也是在重庆,讲述一个发生在火锅店里的传奇故事,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毋庸置疑,富于情趣的重庆方言是这部电影取得较高艺术成绩和社会赞誉的重要条件之一。
二、方言与文学
方言文化的丰富性、应用性也体现在文学创作中。北京满族作家老舍的创作、陕西贾平凹的创作、湖南作家韩少功的创作都以独特的方言特色展示出中国多元的文化生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现代文学史上享有盛誉、被称为“一代语言大师”的老舍先生是以北京方言创作最为优秀的作家。在缜密推敲和仔细锤炼后,老舍将北京方言发挥得老道、韵味十足,使得他的作品以独道的“京味儿”特性为后世文学足资借鉴。中学语文教材上选取的《劳动最有滋味》《养花》《龙须沟》(片段)等作品就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例如文中的“硬正”“废物点心”就是地道的北京方言,为作品增添艺术感染力。还有作品《四世同堂》中“把肉包子往外推”,是说人们在有意放弃好机会的比喻。这些语汇的运用,无疑增添了老舍创作的独特性,也为中国现代文学史增添新的“方言化”乡土气息。
中国当代文学中,很多优秀作家的创作都是对方言文化的积极探索。比如韩少功、贾平凹的创作。《浮藻》《白夜》等作品都代表了韩少功通过方言化写作对现代汉语艺术的新探索。尤其是他的广为流传的作品《马桥词典》,更是以鲜明的地域特色、方言气息与创新的结构形式呈现出湖南省一个名为“马桥村”的文化生活。贾平凹从民间文化视角切入,以独到的方言叙述秦川文化,体悟人生,揭示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的复杂面貌。《秦腔》所展现出的陕西商州地区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正是依赖于丰富、诙谐的陕西方言的有效而巧妙的运用,并以此使作品收获了深刻的文化、时代意蕴。
弘扬方言文化,我们就要在文学作品中积累、学习各地方言,掌握作家在创作中运用方言、增强感染力的技巧,学会将方言文化融入写作实践中。
三、方言与艺术
方言与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也是紧密相连,说唱就是代表之一。2003年网络上流传开来的说唱歌曲《大学自习室》就是东北方言与音乐艺术的完美结合,开创了新世纪方言与说唱文化联手发展的先河。后来有出现重庆方言与说唱艺术的联袂创作,如《江南》《我是重庆崽儿》《火锅底料》等等。最近非常流行的《中国有嘻哈》《脱口秀大会》等一些综艺节目都体现出各地方言与各种音乐形式结合的创作形式,体现出方言在中国当下多元、繁荣文化样态中的独特担当。
四、方言与民俗
不同地域具有不同民俗文化,不同的民俗文化是由不同的方言称谓具体体现的。
例如,中国各地对人伦辈分的称呼就是不同的,这就体现出各地的民俗文化差异。陕西方言中,“妻子”被称为“婆姨”,“父亲”被称为“你达”。习近平总书记在到陕西考察时在群众中间就是这样称呼的。在东北方言中,父母称“儿子”为“我儿”“老儿”;广东则称“儿子”为“仔仔”。这正是不同地域对人伦关系的一种不同认知。
再比如,在自然环境方面不同的方言词汇体现出不同地域的自然风情。东北的冬季天寒地冻,乡村房屋的屋檐上经常会有锥子状的冰块儿,这就产生东北独特的方言词汇“冰流子”。人们也会把河里初期冰冻的水叫“冰脑儿”,类似于北方传统早餐“豆腐脑儿”的称呼。
还有一些器物方面的方言词汇,也体现出不同地域的民俗文化。东北农村素有“老婆孩子热炕头儿”的说法,这里“炕”就是东北独有的方言,是一种通过柴烧加热的土砌成的睡床。由此产生的还有“火墙”,这是和土炕连在一起、同样通过柴烧加热的砖墙。相当于现在的暖气。在陕西,我们都知道,乡下人住的是“窑洞”,这便是陕西独有的方言词汇。在内蒙古,牧区人们居住的“敖包”是其他地域没有的、表示人们起居的方言词汇。
结语
方言是现代汉语在一定历史发展时期所体现出来的特殊现象,它是一个地区、一个族群人们世界观的一种语言形式的体现,是人们思维、情感、价值体系的想象方式。当今,时代巨变,世界多元民族、多元语种、多元文化繁荣共生。作为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继承和弘扬富于特色的方言文化具有深远意义。现代汉语方言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日益式微,对此我们更应该在日新月异的生活中让方言鲜活起来,让方言更好地成为中国新时代传媒、艺术、文学、民俗等多方面文化展示、传承的代言。
参考文献:
[1]詹伯慧:《略论汉语方言与地域文化》:《学术研究》,2015年第1期。
[2]庄初生《濒危汉语方言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言》,2017年第2期。
论文作者:邓婧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7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4
标签:方言论文; 文化论文; 地域论文; 重庆论文; 陕西论文; 老舍论文; 中国论文; 《语言文字学》2017年9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