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林业发展宏观战略思考--对“九五”林业发展宏观战略的思考_林业论文

“九五”林业发展宏观战略思考--对“九五”林业发展宏观战略的思考_林业论文

“九五”期间林业发展宏观战略的思考——Thought on the macro—strategy of forestry——development in 9th five year,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林业论文,战略论文,Thought论文,macro论文,year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九五”时期是我国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极为重要的时期,因此,“九五”期间的林业发展,不仅关系到2000年的林业建设能否再上一个大台阶,更重要的是还关系到我国林业将以什么样的起点和姿态进入21世纪。“九五”期间林业发展的总思路是:围绕一个“中心”,抓好“两个重点”,实现“两个提高”,为建立一个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奠定基础,以新的姿态进入21世纪。围绕这一思路,在研究“九五”期间林业发展战略中,要突出6 个方面的战略研究。

一、生态环境发展战略

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关注的热点,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必须以环境发展为基础。而林业肩负着优化环境与促进发展的双重使命,因此,必须把生态环境建设摆到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制定生态环境发展战略时,要注意几点。

一是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工程。除了全国性的“十大工程”外,各地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兴建一些较大规模的生态工程,以形成一个综合配套、布局合理的防护林体系。

二是注重基础工作,突出抓好种苗基地建设。特别是要把国有场圃的建设纳入规划,围绕“十大工程”建设选择一批重点国有场圃予以重点倾斜。

三是优化结构,突出抓好材种、树种结构的调整优化。在确保生态效益的前提下,提高经济效益,从宏观上解决好以防护为主,同时兼顾群众经济效益的问题,使林业生产与群众切身利益挂起钩,长短结合,力求做到防护效益同经济效益的统一。

四是巩固成果,突出抓好管护。特别是病虫害的防治,增加科技含量,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最大程度地发挥已建成工程的效益。

二、山区和沙区开发战略

山区林业综合开发和沙区综合治理开发是拓展林业发展空间的两项战略性措施。山区、沙区分别占我国国土面积的69%和15.9%,合计人口也占全国总人口60%以上,是目前全国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全国奔小康,难点和重点在“两区”。而在山区,林业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

山区林业综合开发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我们应坚持以山区林业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高产、优质、高效、持续”为目标,以林产工业和加工业为龙头,以山区产业结构调整为手段,充分利用各类资源,促进山区经济繁荣,提高沙区、山区人民生活水平。

在制定“两区”发展战略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两区”林业开发要与林农、职工收入、就业,特别是地区林业经济增长相吻合。

二是立足优势,突出重点。全国划分八大综合开发区。要根据各综合开发区的自然条件和其他特点,选准突破口和支柱、主导产业。

三是突出科技兴林,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增加“两区”开发中的科技含量,采用先进的生物工程技术,实现“富山计划”。整治风蚀荒漠化耕地、草场,合理规划利用资源,向“两区”要粮、棉、油、肉、蛋、奶。形成种养加、贸工林一体化的生态经济格局。

四是“两区”开发同当地经济发展和农业脱贫致富奔小康结合起来,使林业成为山区和沙区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成为其他产业发展的龙头。

五是统筹各方资金,加大对“两区”林业开发的投入,实行群众投工投劳和社会各方面集资为主,国家扶持为辅的方针。国家需要逐年增加投入额度。国家和地方政府安排的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水利建设、绿化造林工程等资金的使用,都应把山区林业综合开发和沙区治沙列为重点内容,统筹安排,对以林为主的重点项目工程,要保证资金的投入到位。

三、主导产业发展战略

林业产业建设的核心是发挥优势和壮大支柱产业,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我国林业发展几十年的实践,我们考虑将制浆造纸工业、人造板工业、松香工业以及其它优势产业作为主导、支柱产业,加快发展步伐。判断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的标准不外乎以下3 个方面:一是市场前景,重点是市场容量和潜力;二是经济效益;三是资源供给能力。

就制浆造纸工业来讲,发展潜力是很大的。据有关资料,1994年我国造纸突破2000万t,而整个亚洲各国的平均水平是2650万t,我国还低于亚洲的平均水平。从人均占有量看,世界人均占有量为40kg,我国人均占有量只有17kg。从我国制浆造纸的结构来看,在2000万t 的产量中,木浆造纸仅占14.62%,而世界发达国家木浆造纸的比例高达90%, 特别是高档纸必须用木浆来生产。从贸易上看,我国木浆、纸张进口逐年增加。1994年全年共进口纸318万t,进口纸浆80万t,废纸60万t来平衡国内市场的需求。再从资源来看,按1994年纸产量中木浆造纸的比重14.62%计约290万t,需要消耗原料1400多万立方米。 目前国内全口径森林资源年消耗量约4亿多立方米,按50%的出材率木材产量为2亿多立方米,用于生产木浆的木材仅占7%。 若是按木材产量6000万立方米计算,也不过23%,而世界发达国家用于生产纸的木材占木材总产量70%以上,最高达90%,东亚地区也达到25%以上。分析我国的现有森林资源和动态森林资源,到2000年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企业每年可提供造纸原料1300万立方米,南方集体林区可提供1340万立方米,还有竹子资源;到2010年,根据用材林发展规划,营造速生丰产林2000万m[3],每年可以提供不少于3600—4100万立方米的造纸原料,资源是充足的。从经济效益来看,木浆造纸是木材利用领域中比较效益最高的,若以木材采运业的资金利税率为1,林化工业则为1.47,木材加工业为1.54, 造纸业为4.10。如果设想全国木材产量的1/3用于制浆,木浆产量将达到1300万t,年产值大约可达到600多亿元,利润可达169亿元,这无疑将大大提高林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和林业产业的地位,也将直接带动林业产业的发展。

人造板工业目前是林产工业的主体,也将是今后林业产业建设的重点。从总体上看,人造板的各个板种都有着广阔的用途和良好的市场前景,特别是在开拓建筑材料市场和家具原料市场方面发展潜力巨大。当然,胶合板板种、刨花板板种、纤维板板种在产品规格方面还要进一步增加多样性以适应多种需求。在经济效益方面,我们还要下大功夫加强管理,加大科技含量,特别是要提高加工深度,开发系列产品,从总体上提高人造板工业的经济效益产业素质。

松香工业是林业工业的主体,其产品也是林业的一项优势产品和拳头产品,我国目前每年40万t的松香产量中有20万t进入国际市场,约占国际贸易额的一半。由此看来,它在林业外向型产业经济建设中所担负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同时,它所消耗的原料松脂与其它木材用途不发生矛盾,对综合利用资源意义重大。现在在南方部分地区已形成了一些传统的松香生产的经济区,这些优势还要进一步发挥。目前的重点是改变初级产品出口的状况,在包装、质量、品种等方面提高档次,适应国内外市场的要求,在深加工,精加工高附加值的产品方面下功夫。

除以上产业外,目前一些新兴产业和产品,或者虽然属传统产业但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产业和产品,也应该引起重视。如竹产业,我国的竹林面积和产量分别占世界竹林面积和产量的1/3, 被称为“竹子王国”。这几年在竹资源培育和竹产品开发上迈出了较大的步伐,如竹材加工、竹编、竹工艺品以及近几年出现的竹胶板、钢竹模板等产品,都有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在林业产业体系中,特别是在竹林资源优势地区,已经成为或有可能成为一项新兴的支柱产业,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和重点发展。此外还有花卉产业、森林旅游业、森林香料工业、林业多种资源开发(如林区石材)等,这些产业的产品有市场,林业又有资源,应该把这些资源“动员”起来,使它们逐步成为林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是产业体系的补充。

四、发展规模经济战略

在林业支柱产业的发展中,一个共同的问题是规模经济问题,这一问题不解决,就无法从根本上提高产业素质,更无法有效地参与国际竞争。

大家都认识到林产工业企业个体规模偏小,规模经济性差,难以从根本上改善经济效益,那么与国际林产工业平均规模相比,差距有多大?这里有一组数据可以说明问题,制浆工业,世界平均规模(均指年产量)为12万t,我国为2758t,前者是后者的43.5倍;刨花板工业,世界平均规模为5万立方米以上,我国为6490立方米,前者都是后者的7.7倍;中密度纤维板世界平均规模为10万立方米以上, 我国为3.5万立方米,前者是后者的3.1 倍, 如从我国纤维板工业全行业来看, 平均规模仅3728立方米,规模水平更低;胶合板工业,世界平均规模为1 万立方米以上,我国为3342立方米,前者是后者的3倍。 从我国不同规模林产工业企业的分布比例来看,制浆造纸企业中年产万吨以下的企业数占企业总数的95.5%,人造板企业中小型企业占94.4%,其中胶合板企业中年产5000立方米以下的企业占85.7%。

我们知道,上述产业都是经济规模经济性十分显著的行业。目前我国在这些领域的企业规模都大大低于合理的规模水平,这是影响经济效益的一个突出因素,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九五”期间,我们要抓住有利时机,在规模经营、引进技术上下功夫,对低层次、低水平、工艺落后的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增强其竞争能力;对于新上项目一定要注重规模效益,使其达到规模经济水平。

五、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发挥区域优势,搞好产业布局,逐步形成林业系统社会化分工与协作的良性循环,重点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城市加工与林区加工的关系,多年来这是一个广泛争论的话题,我们应该看到林区有资源优势,城市有技术、人才、信息、管理、市场等优势。但也应该看到,在现阶段我国城市工业体系中,林业产业与其他工业比较有没有优势?即是否具备成为区域优势的潜力。一份资料表明,在京、津、沪这样的大城市中,主要林产加工行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水平大多低于当地的轻、重工业平均水平(轻工业为1.05,重工业为0.97,制浆造纸工业为0.98,木材加工业为0.57,家具工业为0.417)。而在主要林区, 主要林产工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则高于或接近地方工业平均水平,这充分显示了这些工业在林区发展的优势。二是分散培育资源与集中加工的关系,这是多年来难以解决的一个问题。在国有林区的林业局之间,集体林区的县之间,甚至县乡村之间存在着行政分隔和利益冲突,特别是地方财政分灶吃饭的体制更加剧了这一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规模经济的发展。如何理顺各个利益集团的经济关系,是需要我们研究的一个问题,它涉及到政府、财政、税务、林业乃至统计等多个部门,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不理顺这些关系,我们就难以发展规模经济型的林业产业体系。也就难以从根本上提高林业总体效益。三是集中建设与全面布局的关系,现代林业建设要求培植和壮大一批林业产业基地,包括大规模高效益的工业原料林基地和相应配套的林业工业体系。同时,国土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又要求全面而合理地布局森林资源,这就需要合理地安排投资。在现阶段,是否可以认为,林业部门工作的重点要放在基地建设上,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同时兼顾并主要动员社会力量较好完成绿化工作。

六、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战略

要把扩大林业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逐步建立起一个林业外向型经济体系摆上日程,并加以支持。

近10多年来我国林业对外开放的步伐,一直是在逐步加快的。80年代,我国林业进出口额平均增长了近1倍, 引进外资和进口设备数量也在增加,截止到1993年底,林业系统累计利用外资达到10亿美元,但存在的问题也是十分突出的。一是进出口结构不平衡,80年代,我国林产品进口额是出口额的2.6倍。二是出口产品除松香外, 尚没有一项产品形成气候,有较大创汇能力的产品如竹制品、花卉、林副特产品等都没有得到有效开发。针对大量国外资本涌向中国,而林业所占份额过小的实际情况,林业行业在引进外资上要拓宽领域,向深层次发展。三是林产品对国际市场适应性差,竞争力弱,如林业优势出口产品松香,由于染色差、包装陈旧、易污染、成本高等原因,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比欧洲松香低3—4成。四是引进效率低,消化吸收能力差,盲目和重复引进的现象仍很突出。

在扩大林业对外开放和出口产业建设方面,我们应该明确认识到这不是一个权宜之计,而是一个长期目标。林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建立一个外向型林业产业体系。包括基地加工和贸易一条龙的出口产业体系。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争取在“九五”期间实现进口替代与出口定向相结合,并逐步在部分地区实现出口定向型战略的开放目标。

来稿日期 1995年9月

标签:;  ;  ;  ;  ;  ;  ;  ;  

“九五”林业发展宏观战略思考--对“九五”林业发展宏观战略的思考_林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