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共享空间:内涵、特征与构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内涵论文,特征论文,空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信息利用和知识创造的理解变化,带来了高校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一种以支持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正在大学盛行,更强调对大学生个性化、协作化学习和知识创造过程的全面支持。在这种环境下,作为高校信息和知识中心的图书馆必须通过服务模式的创新和新信息技术的利用来适应这种变化。创造一个学习共享空间(Learning Commons,以下简称LC)就是大学图书馆响应这种变化的一种有效方式[1]。
1 学习共享空间的内涵
起初,许多学习共享空间与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以下简称IC)在本质上并没有太多的差别,许多文献或网站上对两个名词也等同混用,许多图书馆的IC中也具有LC的功能,但后来为了进一步强调对学习过程的全面支持,在概念和内容上赋予学习共享空间更多的内涵和期望[2]。本文将有关LC概念与内涵理解的文献总结如表1。
从总结可知,尽管每个人对学习共享空间的概念与内涵理解不尽相同,但都强调LC是基于协同学习和知识创造的信息共享空间的进化;LC以学生的学习和知识创造为中心;LC通过各种有效手段支持协同学习全过程,强调对小组交流、协作和指导的支持,LC是需要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参与构建的网络学习、合作学习与研究环境的学习社区、学习资源中心。
因此,笔者认为,学习共享空间就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知识创造为目标,在信息共享空间的基础上,着力于运用先进的技术,通过图书馆与校内各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全体员工的通力合作和参与,创造的一个支持学生协同学习、个性化学习的学习社区和学习资源中心。
这个定义实际上整合了有关文献的核心理念,既明确了LC的构建原则、建设目标、建设基础和建设重点,又明确了LC的性质和范围。
总之,LC实质就是信息共享空间的进化和发展,一个以学生学习和知识创造为中心的协同与交互式学习环境,一个具有吸引力、人性化和高科技的学习社区,整合校内外多种信息资源、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配置促进个人及小组学习与研究的协作空间,把图书馆服务及环境融入大学生学习的过程之中,通过图书馆与其他部门的共同合作,在教师、图书馆员、信息技术人员和其他服务人员的共同支持和参与下,支持、帮助和指导学生利用学术资源、交流经验和分享思想,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知识创造的目标。
2 学习共享空间与信息共享空间
尽管LC源于IC,而且在某些情况下,IC还有LC的功能。因此,人们很容易将两者混淆。但事实上,LC是IC模式的必然进化形式,而且随着技术设施的发展和高校教育模式的改革,两者的区别会更为突出。通过对LC与IC的比较,更有利于对LC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从性质上看,IC是为图书馆用户提供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的一个在线门户或网址,即IC就是为用户提供宽泛的信息管理软件和获取极其丰富的信息资源的空间和场所。而IC将图书馆变成一个知识创造的实验室和理想空间,即为注重知识创造而设计的一个技术空间和知识中心[1]。
其次,从目的看,IC是以用户的信息获取和共享为目的。即运用IT技术,解决分散资源、满足用户信息需求的需要,为用户快捷方便搜寻知识。而LC是以学生学习的成功和知识创造为目的。LC从功能上和空间上综合了图书馆、信息技术和其他类型的支持服务,提供统一便捷的服务给用户,将员工知识技能以及专家参考意见整合在一起,鼓励通过询问、协作、讨论和咨询促进学习成功和知识创造[2]。
表1 学者对学习共享空间的内涵理解一览表
第三,从开发的重点看,LC强调信息资源的开放获取和信息技术支持,强调参考咨询、信息技术和现场交流的一站式服务。而IC除上述原则外,更强调共享学习任务、对协同学习过程的全面支持,强调对小组交流、协作和指导的支持(如增加群体研究室,提供能帮助团队学习合作研究的软件与工具)[1]。
第四,从图书馆的角色看。IC将图书馆作为用户获取信息资源和知识搜寻的中心。图书馆是用户学习研究的帮助者和服务者,强调为用户学习与社交提供良好的空间。而LC将图书馆作为用户学习成功和知识创造的中心。图书馆不仅是用户学习与知识创造的服务者、帮助者,更是合作者,这就要求图书馆对学生、教师、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持续合作承诺,强调LC的成功依赖于不同学科的合作和组织伙伴关系。
第五,从图书馆价值的体现看。IC主要体现了图书馆的信息中心和学习中心的作用,在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知识创造中是一个辅助部门。因此,图书馆的功能与活动范围也相对封闭。而LC更突出体现图书馆的知识创造和激发智力的中心,在学校人才培养和知识创造中是一个核心部门。因此,通过LC这个平台,构建诸如全体教员发展中心/教学和电子学习中心、图书馆融入课程管理系统、写作与学习支持、特殊项目、学习小组、职业咨询中心、大小、可随意调整和可适应性的协作工作空间等,促进学生、图书馆管理人员、LC伙伴、教师职工之间的讨论、协同与合作,拓展图书馆的功能与范围[3]。
总之,LC是IC的进化和高级形式,IC为LC提供技术和资源平台。LC更强调图书馆与大学其他部门之间的协作,更强调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指导、支持和帮助。利用LC在全校范围,通常在图书馆中,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创造一个互动、合作的学习氛围,充分利用社会人际网络关系,实现知识共享、知识创新和提升学习效果的目的。
3 学习共享空间的特点
由于在国内外图书馆构建LC的时间不长,各个LC的特点和功能也不相同,人们对LC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刻。因此,明确成功LC的特点,对于图书馆构建LC具有指导作用。根据国内外图书馆的实践和有关文献,笔者认为一个真正成功的大学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应具备如下特点。
(1)以学生的学习成功为主要目标[4]。这是LC的本质特点和发展的根本原因。LC就是要通过构建一个吸引学生可以一起便捷学习与工作的地点,提供一系列服务,促进学生的学习成功。
(2)创造一个满足学生学习、研究和知识创造需要的动态、协同的学习环境。这是IC与IC的本质区别所在,也是LC的主要任务。需要通过全员合作,包括促进学生、图书馆员、学习共享空间合作者、全体职员之间的讨论与协作来创造这种环境。
(3)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创造知识的服务、指导和帮助,培养学生充分利用学习资源的意识。包括在技术上的提供指导和帮助,以及LC中各种类型软硬件的使用说明和帮助,还配备充足的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复印机、无线电子接口、数据库,以及最新的软件和其他数字资源等[5]。
(4)支持学生信息素质的发展。创造一个引人入胜、充满活力与温馨、用高技术装备的学习场所,以实体和虚拟相结合的方式整合多种信息资源、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配置促进个人及小组学习与研究的协作空间,来吸引和影响更多的学生参与LC之中。
(5)传授信息的合理使用和培养共享意识,即开放存取,信息和社区的自由。如提供一个可轻易获取和审美上愉悦的工作空间,包括小组讨论研究室和安静的空间等[5]。
(6)为学生提供最好服务是评定学习共享空间效果的基本准则。服务是学习共享空间的核心内容,建立健全服务评价体系,积极邀请用户参与评价、监督与管理是系统健康运行的主要保证,是实现闭环管理和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
4 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
由于各个高校的人财物的条件不同,其战略目标和历史使命也各不相同,因此,各个大学的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也各具特色,但从其实践看,都需要从实体环境、虚拟环境和支持环境三方面进行构建[6]。
(1)实体环境是用户学习、交流、合作和活动的物理空间以及支持学习的比较完备先进的设施。物理空间一般由协作学习空间、开放获取空间和社交与休闲空间等几大部分构成。在这些区域中依据功能的需要,配备利于学习、交流和协作的现代技术装备与设施,比如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复印机、多媒体制作设备、快速互联网、无线网络、咨询台和技术支持台等。
如香港城市大学的邵逸夫图书馆的学习共享空间创建于2005年,其面积为整个图书馆面积的三分之一,设有综合服务柜台、咨询小间、学科分区、噪音管理分区,还有协同合作区(包括简报练习室、小组放映室、小组讨论室、写作辅导空间),以及具有家的感觉的休闲区和艺术文化展示区等,其特点有一站式服务、中央平台、服务对象全体师生、提供信息技术、多媒体及参考服务,学习及其环境更活泼、多元、开放及自由,以及提供便利空间和相关设备协助来支持群体、团队学习,协同合作和开展知识创新[7]。
(2)学习共享空间虚拟环境[6]。这是LC的基本要素。LC虚拟环境是在互联网络平台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习者构建学习、交流、协作及共享思想和知识的虚拟场所,是联结实体环境与数字环境的纽带,是支持学生、教师和其他人员之间协作与互动的桥梁。虚拟环境包括了虚拟社区、在线交流与学习工具、数字资源与学习课程等几部分。
以Manitoba大学图书馆的学习共享空间为例子[8]。在虚拟社区中,Manitoba大学图书馆提供了3个入口,分别是本科生社区、研究生社区和留学生社区,社区内容涉及生活、健康、英语学习、写作能力培养、交友以及与专家互动交流等方面;在提供在线交流与学习工具方面,Manitoba大学图书馆为用户提供了包括多种与用户生活和学习有关的服务项目,包括任务管理器、在线写作向导、日历管理、指导教室、站点地图和在线帮助等;Manitoba大学图书馆提供的数字资源和在线学习课程包括数字图书馆资源、网上资源、学习知识库、在线学习和培训课程等,同时还整合了学校其他多个部门的可利用资源,其中主要的部门包括学习技术中心、学习助理中心和学生工作中心等,将这些部门原有的、与用户学习有关的服务整合到图书馆数字资源之中。
(3)学习共享空间支持环境[6]。LC的支持环境包括信息技术、组织与管理、文化与精神几大部分。通过三者有机融合和共同作用来支撑和驱动系统的运行与发展。信息技术是支撑LC系统运行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驱动力,组织与管理是LC的人力资源与制度保障,文化与精神是LC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
信息技术环境就是借助信息技术强有力的驱动力来促进学习者协同学习的全过程。如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以Web2.0和社会网络为主的一些技术、软件和工具,如即时通讯工具、博客、Wiki、社会标签,以及其他IT技术等等,创造了以用户为中心的、一站式服务、在线协同学习的环境。
在LC的组织与管理中,人力资源环境是支撑LC运行与发展的关键要素,其中包括人员构成、组织结构、服务规范、运行制度、激励机制、培训机制和评价体系等多方面的内容[2]。首先在全校各部门要形成伙伴关系,各部门人员主动合作,这是LC成功的基本条件[9]。LC涉及信息服务、技术支持、教学与学习等学生服务工作的许多方面,需要校内许多服务部门的共同支持与合作。在国外的许多案例中,参与服务的机构或部门通常包括图书馆、信息技术中心、学习技术中心、学习辅导中心、多媒体中心、写作指导中心等[2]。其次,要提供LC服务评价体系,通过评价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和完善,提高服务质量,以适应用户需求不断变化,充分发挥LC的作用,真正体现“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Manitoba大学图书馆于2006年12月推出虚拟学习共享空间服务,同时也推出了对LC的服务评价体系。在LC运行一个多月后,图书馆对用户关于LC服务的评价情况进行了总结,发现了很多问题和很好的建议,后来加以改进[8]。结果显示,随着学习空间的不断扩大和计算机可用性的增强,整合多种学术性服务为一体,提供一站式的服务,所有员工都觉得学生们都十分满意[2]。
5 结论
LC是一种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知识创造为目标的创新服务模式,是IC的进化和发展,强调图书馆与大学其他部门之间的协作,强调对学生学习和知识创造全过程的指导、支持和帮助,凸显了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大学图书馆实施LC的实践表明,我们要从实体环境、虚拟环境和支持环境三部分来构建学习共享空间。
收稿日期:2009-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