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创新的重要策略——组织学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策略论文,组织论文,学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33X(2000)06—0043—04
组织学习是在一定的组织中为了适应变化,创新发展而进行的组织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特定的学习活动。在目前激烈变化飞速发展的社会中,创新是组织持续性发展的最终的动力,而创新的最终的动力源泉是学习,学习无论是对组织还是个人的发展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活动,目前在我国的学校组织中传统的组织结构不能满足创新的要求,即使教师们认识到学习对于他们工作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但是这种学习只是教师们的个人学习或是接受一般的培训,而缺乏全体组织成员都参加的学校组织内部的组织学习活动,本文从组织学习产生背景的分析出发,对组织学习的含义、作用过程及条件等方面做出分析,给我国的学校管理者提供一个新的视野,引起他们对学校组织学习的重视。
一、组织学习产生的背景
从组织理论发展的背景来看,传统的古典组织理论是以“工作”为核心,从预定的目标出发,按照职能划分组织,通过组织结构和行动程序实现组织的目标,并且要对组织成员实施一定的管理和监控,以获得组织活动的效果和效率,这种组织理论反映了社会大分工的需要,其代表是泰罗的“科学管理”的观点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的观点。现代的组织理论认为,按职能进行组织结构的划分已经不能满足社会一体化和复杂化的要求,职能组织有下述的一些弊端:首先,现代社会之中,组织面临的问题都是复杂的综合性问题,按照职能分工解决的这些问题,会人为地割裂问题之间的联系,破坏其整体性和综合性。其次,按照职能进行分工将组织成员固定在一定的职责和位置上,组织成员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组织成员的能动性受到抑制,不利于组织成员创造性地发挥;再次,这种按职能划分的组织往往缺乏部门之间的协调,不能灵活快速的对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做出反应,往往不能满足变化和创新的需要;最后,这种管理往往注重事务性操作,不利于开发组织成员的潜在能力。现代的组织理论强调“组织是一个社会系统,组织是关于个人和个人,个人和团体,团体和团体之间的关系”。(注:Sue Coxand Tom Cox:safe,Systems and People,Reed Education andProfessional Publisthing Ltd.,1996,page 103 )它认为只有组织中的人才是组织持续发展的最终动力,而且这种人也不再是职能分工的劳动者,而是具有合作精神和创造力的组织成员,创造力的获得应该是不断学习的结果,而且这种学习是组织成员之间的合作学习,现代组织理论反映了发展和创新的需要,体现了一种持续的发展观,其代表是彼得·圣吉的“学习性组织”的观点。
从管理的实践发展的背景来看,在迅速发展的社会中,环境尤其是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对组织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环境的变化有两个重要的特点:其一是不确定性,其二是复杂性。不确定性是指外部环境变化的诸方面无法准确地预测,复杂性是指环境的变化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诸方面的综合体,各种因素变量相互交织。这些变化为组织提出了各种综合复杂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六七十年代美国日本等企业组织中开始打破组织结构的职能的划分,企业结构演化成团队小组的形式,这些团队小组取代了以往相隔离的职能部门和经营部门,直接面向一定的问题,直接面对内部或外部的客户,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发展的环境和变化的需要。另一方面,人们认识到组织成员的很多原有的知识经验或技能已经不能再适合发展的需要,为了开拓创新促进发展,终身学习是一种必需,学习能力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对于一个组织来说都是必备的能力,这样团队小组的功能进一步的拓展,学习功能成为团队小组的一项重要的功能,而且,团队学习不仅仅应该是应付组织面临的复杂问题重要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将团队学习扩展到整个组织的层次,学习应该是整个组织的学习,组织学习是组织创新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的战略,而且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了新的组织形式的充分实现,不管地位、职位、空间和时间,信息可以为所有组织成员服务,组织要转化成一种学习性的组织不仅成为必要而且成为可能。
二、组织学习的内涵及其作用
我们认为组织学习是一种全新的组织活动,它既是一种现代管理观念又是对组织制度的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纬度对组织学习的内涵做出分析。
1.组织学习的目的。组织学习是解决学校组织面临的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更是适应变化和发展的一种组织战略。从这个意义上说,组织学习可以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从微观层次上来看,组织学习是为了解决一定的问题而展开,这些问题是综合复杂的,依靠个人无法得到解决,必须要求组织成员之间的配合。例如,为了解决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而进行的相关教师的组织学习活动。从宏观的层次上来看,组织学习是为了增强组织及组织成员适应变化的学习能力和进行创新的能力,培养组织中合作学习的氛围,并且形成组织学习的机制,从而保证学校组织的持续性发展。我们认为这种能力和合作氛围的培养以及组织学习机制的形成应是组织学习的重点所在。
2.学校组织学习是组织整体或团体的学习而不是组织成员的个人学习。学习是一种多层次的现象,最常见的是个人的学习,组织学习中也贯穿着个人的学习,但是“在某种层次上,个人学习和组织学习是无关的,即使个人始终在学习也不表示组织也在学习”(注:彼德·圣吉.第五项修炼.上海三联书店.1994.269.), 组织学习不是组织成员的个别学习而是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学习,组织中的所有成员都应该参与到一定的学习活动中来。
3.学校组织学习的内容是一种综合知识的学习而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传统的知识观认为,知识是一种概念化的逻辑体系,如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就是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现代的知识观认为知识除了概念化的逻辑体系的知识之外,还有存在一种很重要的但是没有被组织起来的知识,即一定的时间、环境、地点下如何做事的知识,可以将它称之为策略性知识(tacit knowledge), 如在学校中创造一定的组织文化,所需要的知识就是一种策略性的知识。策略性知识有比逻辑体系知识更强的灵活性,更能够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教育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固然,理论的作用很重要,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主要还是策略性的知识在起作用,组织学习除了要学习一定的体系化的逻辑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进行策略性知识的学习,这样组织成员和组织才能灵活的对发展和变化做出反应。
4.组织学习是一种高层次水平的学习。学习是一种多水平上的现象,人们对学习的水平有这样几种认识:①获取知识的片段,②记忆,③整合知识,④理解知识,⑤将对知识的理解和外部世界结合起来,⑥作为人的发展。前三种的学习是一种被动的接受,只是将知识简单的存入人脑中,后两种的学习体现了知识学习的内部和外部的相互作用,是一种较高水平的学习,最后一种学习形式中学习被视为人的发展变化,“通过这种学习,世界在学习者的眼中看起来变得和从前不再相同,它将经验的学习和思想的学习通过反省的过程结合起来”(注:Ian
McGill and Liz Beaty:Action Learning,Kogan Page Limited,1995, page 173),外部的知识不仅获得了理解,而且转化为主体的一定的能力和态度,尤其是创新能力和合作的态度,这样的学习是最有意义的学习,组织学习应该能带来组织成员和组织的发展,组织成员不仅获取了知识而且形成组织学习的合作态度和创新的精神,所以说组织学习是一种高层次水平的学习。
5.组织学习的形式。组织学习的形式是灵活的,如组织学习可以是一定数量的教师组成的工作小组或小队的学习,也可以是整个学校的成员都参加的学习,可以是定期的也可以是不定期的,组织学习采取的方法也是多样的,可以是交谈、讨论、讲座、深度会谈等多种形式,其中深度会谈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深度会谈是大家以多样的观点探讨复杂的问题,每个人摆出心中的假设,并自由地交换他们的思想,“深度会谈的目的在于揭露我们思维的不一致性”(注:彼德·圣吉.第五项修炼.上海三联书店.1994.275),不是赢得对话,驳倒对方, 而是要获得优于任何个人的意见,是一种“双赢”的交流。
6.组织学习既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又是一种组织发展和创新的战略。组织学习通过组织成员相互作用的学习活动解决一定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了组织成员的创新和合作的能力和精神,这种能力和精神是组织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因此组织学习不仅仅是学习活动,更是组织发展战略。
组织学习作为一种学校持续发展的策略,其作用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组织学习是组织成员相互启发和自我开发的机会,培养组织和组织成员的创新能力。
——使组织成员之间增进感情,相互了解,发展和巩固集体主义的意识和协作配合的精神。
——可以培养和训练组织成员的分析思维的能力。
——成功的组织学习可以满足组织成员的精神生活的需求,组织学习可以满足他们的社交的需求,通过学习和创新的活动可以满足他们的自我实现的要求,组织学习的成果得到承认可以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求。
三、组织学习的机制
实施组织学习的理由是组织处于飞速变化和发展的环境之中,组织面临着复杂的问题,单靠个人现有的知识和经验无法解决这些问题,那么我们可以从问题解决的角度对组织学习的机制进行探讨。
1.线性式模式。人们总是希望能够全面的理解和认识事物,但是对于个人来说这只是美好的愿望,因为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个人只能从一定的角度对一定的问题和事物进行认识,单向式的组织学习模式就是从个人认识的有限性出发,将人们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认识整合起来,从而达到对问题相对完整的认识,组织遇到了需要集体组织成员共同参与解决的问题的时候,每一个组织成员从自己的职责角度出发,针对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认识,为问题的解决提出自己的意见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样通过不同职责角色的整合达到对问题的解决,但是组织成员之间没有思想的碰撞,只是从个人的角度单向地指向问题,并没有产生新的认识,这是一种简单的组织学习模式。
2.互动性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不仅每个组织成员都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而且他们通过观点之间的相互碰撞形成一个组织成员都认可的不同于任何原有观点的新观点。可以通过这样一个简化的模型进一步对其做出说明:设有组织成员A和B,原始观点是X1,最后形成的观点是X2,双向式的模式可以描述如下:
——A对X1持模棱两可的态度
——B认为观点X1很重要(但是B不能产生X2)
——在组织学习中,B向A证明了X1的重要性,要求A仔细考虑X1
——A在X1的基础上提出X2,A和B就X2达成共识
在互动性的组织学习中问题不仅得到了解决,而且得到了创新的结果,这是一种理想的组织学习模式。此外根据创新的程度可以进一步对互动性的模式进一步分析,互动性模式的组织学习可以由浅至深分为三种类型,即单一式学习、双向式学习和反思式学习,在单一式学习中,在组织的一定的规范之下组织成员共同进行讨论探索,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并且还要评价和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双向式学习不仅包括在已有的组织规范下的探索,还包括对组织规范本身的探索,并且对组织规范的本身进行创新。反思式学习则是在组织中反思以往是怎样学习的以及学习中的不足,还包括有意识的学习怎样学习和努力寻找单向式学习和双向式学习的最佳的途径。
四、组织学习的条件
组织学习是一种复杂的社会过程,其中涉及的因素很多,组织学习的条件自然就很复杂,可以从组织的文化、制度和物质条件三个层面对组织学习的条件做出分析。
组织的文化层面。文化层面的条件主要表现为是组织的共同愿景和组织环境。共同愿景的英文原文为shared vision, 本意是组织成员共同分享的、共同愿望的景象。如将学校组织看成是一个面向发展和创新的组织。共同愿景可以激发组织成员的强大的驱动力,产生组织的凝聚力,孕育组织无限的创造力,共同愿景是组织学习产生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有效的组织学习是鼓励创新的产生,创新必然会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因此组织中要有允许错误的发生的宽松的环境,在组织学习中,“组织成员的思想能够得到公开的表达,错误能够得到谅解和改正的机会”(注:Kenneth Leithwood,Doris Jantzi:Changing Leadershipfor Changing Times,Open University Press,1999,page 173)。组织文化的条件是组织学习得以开展的前提条件。
组织的制度层面。组织的制度层面的条件主要表现为组织结构,原有的按职能划分的组织结构无法适应组织学习的要求,传统的学校“是一种模型维持性组织,这种组织的功能在于维持固定的社会形式,来确保社会的平衡发展”(注:芮明杰.管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学校的组织理论强调职能的分工和部门的划分,在我国的表现形式就是学校组织按照学科划分成不同的教研室,在这种管理方式中,教师仿佛是生产流水线上的工作人员,在一定的程序和规则下进行工作,但是在当今的社会中,这种模型维持型的组织面对着强大的挑战,要建立有利于组织成员之间彼此进行合作和学习的创造性机制,按照学校组织面临的一定的任务和问题建立一定的灵活的团队和小组,将职能性的组织结构和面向任务和问题的组织结构结合起来。这种组织结构的创新是组织学习得以实施的关键的条件。
组织的物质层面。组织的物质层面的条件包括:其一,组织的信息交流的渠道,组织成员之间经常的相互交流和支持需要建立一个能为提供公开的组织学习和交流良好的交流渠道,网络的发展为这种渠道的建立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物质基础,使组织创新和学习建立在高效的信息网络的基础上,可以充分地利用组织内部和外部的信息。其二,一定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可利用的时间、可利用的信息等。
五、结语
组织学习是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学习成为组织的一项重要的功能,这种发展是组织适应变化和进行创新的必然的要求,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学校教育要培养的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创造性人才,而且学校教育本身也必须不断创新才能跟上社会的变化促进社会的发展,那么学校组织就必须首先进行创新,学校组织学习是实现创新的必须选择,组织学习是学校创新和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