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市政工程的快速发展,市政工程软基处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软土地基是市政工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危害性很大。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不受影响,工程师应针对不同的软土地基问题设计具体的解决方案,提高地基的整体性能,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本文将探讨市政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使工程质量得到显著提高,进一步促进中国建筑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市政工程;软弱地基;处理方法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发展迅速。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市政建设项目的类型和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然而,城市政府建设项目出现质量问题的可能性也有所增加。其中,基础薄弱的问题是市政建设项目中最常见的质量问题类型。城市政府在建设过程中遇到基础薄弱的问题,必须严格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手段来解决问题。因此,对这类问题的相应处理方法变得越来越重要。它不仅要求市政府建设单位结合本工程的特点,而且要求工程周围的施工环境限制处理方法的选择。有效解决市政建设项目基础薄弱的问题,全面提高市政建设项目的质量。
一、市政工程软弱地基特点分析
软土地基一般是指地基主要由粉土、粉质土或冲积填土、杂填土等高压缩土层组成。该地基的天然含水量太大,承载能力较低。荷载作用下易产生滑动或固结沉降。市政工程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稳定性、质量和施工难度是可想而知的。由于其对整个工程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对地基进行有效的处理,否则会直接影响市政工程的整体稳定性,为后续的使用埋下潜在的安全隐患。软土地基的特性是软的。治疗的目的是区分情况。采用垫层置换、预压、强夯、注浆等加固措施处理软基,提高了地基承载力。由于软土地基的形成原因不同,其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1)软土地基普遍分散,内部空隙大,粘聚力差。在施工和后续使用过程中,明显的外部压力必然导致基础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工程的稳定性和坚固性,严重危及用户生命财产的安全,不利于市政工程的有效性。(2)软土地基结构以高含水量为特征,在粉土和粉土地基中尤为突出。含水量较高的地基具有明显的流动性。由于土与土之间摩擦力小,土的稳定性差,容易引起自身的结构变形,对市政工程的施工、稳定和质量产生不利影响。(3)承载力不足。软基不可克服的“软”特性极大地降低了其土体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力。市政工程建设在此基础上,由于承载力不足,容易导致市政工程质量的降低和使用寿命的影响。
二、市政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
(一)换填法处理技术
软土地基的施工问题是由其自身的土体质量引起的,因此采用置换法可以有效地改善地基的土质量。替代方法,顾名思义,就是把原来的地基转化为其他土料。施工人员首先要清除地基中原有的软土,并在坑内加入新的砂砾和硬土材料,以达到良好的地基处理效果。置换法施工工艺简单,施工效果显著。它是现代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之一。但不同的工程项目对地基土的软、硬程度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工程师也需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地基处理工作,提高施工项目的整体质量。
(二)强夯法
强夯法是工程地基处理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分析得出,这种方法可以较大程度的保证地基效果。但是在工程施工之前,要初步对施工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实际状况准确测试,以测试结果为依据,确定施工中的夯击数、夯击力度和夯锤落地的具体间距等。采用强夯法处理软土地基的具体方法为:①单夯点测试。要在具体的施工点选择多种不一样的夯击点,测试在不同夯击力度的作用下各个夯击点,且对夯击作业后的每一次完成必须认真核查土层的具体夯沉量与形成的夯坑高度;②要采取多个数据来进行测试,通过这样的测试方式可以得对得到的参数进行比较,保证施工参数的精确度,选定群夯的实际测试场地,采取平板载荷和准贯入的测试方法,对夯击的结果进行测试;③夯击测试完毕后,要积极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具体的测试结果分析处理,并及时做出夯击的数据结果反馈。
(三)运用水泥搅拌桩建设复合地基
这种处理方法也是市政工程中最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之一,其应用范围相对较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含水量高的粉土、粉质土和粘土地基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采用水泥搅拌桩进行复合地基的施工,不仅保证了桩身的强度,满足了承载力的要求,而且具有经济性。施工企业在应用这种方法时,需要准确地计算出混合器的深度,然后再确定固化剂的注入深度。最后,使用深层搅拌机将固化剂和泥浆混合在基础中。当固化剂和软粘土充分反射和凝结时,可以形成高强度复合地基。
(四)竖井排水技术
对于竖井排水技术而言,可以使用竖向的排水设置,从而让土壤当中的水分逐渐向外排出,这就能够让淤泥当中的孔隙慢慢缩小。这种情况下,地基会发生固结和变形,从而有效提升地基的强度和硬度。技术人员在天然土层当中适当的加入排水途径,有效减少排水的距离,也可以安装竖向排水管,从而促使地基固结速度提升。对这一方式进行应用,能够让地基沉降提前完成,有效提升地基的抗剪强度,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低级的额承载力迅速提升,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抗剪强度,有效提升地基的承载力,进一步加快荷载,为地基的稳定性提供保障。此外,将这一技术和沙井发进行有效结合,能够进一步加快地基的固结速度。
三、市政道路软土地基施工的原则及目标
加强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是根本上解决市政道路质量问题的方法。在实际项目施工过程中,为切实保证软土地基的施工质量,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利用固化来完成应力需求
地基沉降的根本原因是地基土结构不能满足长期道路交通的应力要求。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施工单位需要采用加固加固的方法处理软土。在实际处理过程中,有必要采用各种方法夯实软土地基,降低沉降系数,增加土体应力。
3.2 强化软土地基处理提升应力效能
道路车辆通过道路进入软基时会产生振动。长期的振动会使软土结构逐渐变松,并使其处于流体动力状态。这种状态将不断加速软土结构的松动,降低其强度。这就要求采用合理的模型,通过压缩土的孔隙和降低土的含水量来加强土的强度,从而防止液化并发展为流动变形。
3.3 保证压实施工质量压实,加强对压缩比的控制
在软土地基的实际处理中,经常采用土的挤密、粉喷桩和客土技术来完成土体结构的彻底变化,从而使软土地基的特性最小化。通过这种方法,控制了软土的压缩比,从而在外部应力作用下,压缩效应的影响可以被最小化,并且可以防止由外部机械应力引起的路基损伤。根据施工和使用效果,可以看出软土地基中的含水量对地基沉降和压缩系数也有很大影响。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应特别注意两个方面:①由于一般城市的市政道路施工表层相对较高,因此基本上可以不考虑地下水对软基的影响,但是对于一些低洼地区,施工单位可以利用导流和防渗相互结合的进行处理;②因为降水,降水形成的地面径流往往对市政道路软地基有着明显的影响。所以在施工中要注意完善道路的防渗工作与雨水排放设施。
结语:
总之,在新的时代就要坚持与时俱进、因时制宜,坚持以可持续发展理理念与指导原则作为实践的主导思想。在市政公路工程软弱地基处理方面有诸多技术,根据不同的技术有一定的针对性适用范围,在实践中,不仅应区分各个技术的差异,还应该对各项技术应用方面的范围、具体实施、技术难点、显著特征、应用中的注意事项等进行全面掌握,提升在市政公路工程软弱地基处理技术方面的实践水平。
参考文献:
[1]高志超.软弱地基处理及路基防护在公路设计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6,(06):162+164
[2]管西顺,郝同伟.市政路桥工程施工中软弱地基处理措施研究论述[J].绿色环保建材,2016,(11):80
[3]唐维维.关于道路工程软弱地基处理与沉降变形的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06):277-279
[4]徐新星.几种软弱土地基处理方法在某市政工程中的应用[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5,(04):29-30
论文作者:朱月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0
标签:地基论文; 土地论文; 市政工程论文; 方法论文; 软弱论文; 承载力论文; 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