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全球化与我国高校成人教育发展趋势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人教育论文,发展趋势论文,化与论文,高校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正确认识和把握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是研究和制订我国高校成人教育发展趋势及其对策的基本前提。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今天,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步伐加快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从观念到目标,从内容到形式,从管理体制到运行机制,都将发生重大变化。因此,研究21世纪初叶我国高校成人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对策,具有一定的现实作用和战略意义。
一、成人高教的全球化趋势
教育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它表现为跨国界、跨地区的力量,它所强调的是世界教育整体的行为和国际规范的作用。它所寻求的是全球教育发展的共同点和一般方法。而人们通常所说的教育国际化,一般是指国与国之间的教育交往,而并非教育全球化的全部。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随着柏林墙的倒塌和前苏联的解体,世界在没有发生大的战争的情况下,悄然而急速地出现了三个基本变化:第一,全球196个国家和地区的绝大多数采取了市场经济的取向,它冲垮了一个又一个僵化的经济体制;第二,发达的信息传播技术打破了一个又一个封闭的经济壁垒,缩短了人们的空间距离;第三,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知识作为一种跨越国界的资本,已开始成为个人、企业、国家乃至全球经济生活中最重要的和最富有活力的力量。所有这些,都标志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昭示着全球化已形成当今世界浩浩荡荡的发展潮流。
而在经济与教育的互动中,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教育全球化;教育全球化又必然推动经济全球化更加广泛深入地发展。
教育全球化首先表现为全球教育价值观念的整合与快速更新。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终身教育思想已经成为各国制订教育发展战略的共同指导思想;普及基础教育和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各发展中国家教育所共同追寻的目标;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国际大家庭中绝大多数成员国家教育技术更新换代的首选方式;而教育产业化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教育,特别是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运作方式。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文化的进一步深入发展,以及教育自身的进步,教育全球化的概念必然会被赋予越来越深刻的内涵。
加入WTO之后,我国经济必将进一步与全球经济融为一体,在世界经济架构中按照国际准则运行。与此同时,我国国民的教育价值观念也必然随之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人们不仅需要懂得我国的历史和文化,需要掌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民规范和经济运行规则,而且需要更加广泛地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风俗,掌握国际经济社会的行为准则,成为全球多元化文化背景下能够与人共同生活的国际大家庭中的一员。
需求推动发展。在教育需求日益全球化的推动下,我国高校成人教育,作为国家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要支柱,理应增强对全球多元文化的包容性,克服单一文化的局限性和封闭性,以培养“世界中的中国人”为前沿发展目标,在进一步传承中国特色文化、陶冶人格、发展个性以及增强批判意识和行为能力的同时,加强与国际社会的沟通与联系,普及世界多元化文化和国际经贸知识,让国人尽快适应全球化所带来的种种变化。
当前,普及WTO知识及国际商贸技能的社会需求,正伴随着我国临近加入WTO的步伐而逐步升温,我国高校成人教育应以此为契机,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在引导全社会教育需求发展的过程中,加快自我发展,增强驾驭全球化浪潮所带来的机遇和风险的能力,培养和培训能够适应和驾驭世界市场的中国人。
二、高校成人教育的终身化趋势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力倡导下,终身教育思想逐步深入人心,并且日益成为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的主导思想。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正在逐步变为现实,并且成为教育全球化的核心内容之一。
90年代中期以来,在经济全球化浪潮推动下出现的跨国公司大兼并现象,成了世界经济舞台上令人瞩目的焦点。许多资产数百亿美元的跨国大公司刹那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我们每一个人无法回避的事实是:现在的时代已经是一个快速多变的时代。变化即未来。不能应对变化的企业、社团、学校乃至国家,一定会被时代“淘汰出局”;而不能应对变化的个人,也自然会被时代甩到后面。时代在变化,机会也在变化。过去的机会今天可能恰恰是负担,未来的机会则在变动中若隐若现。为了应对变化,美国社会风行一时的两个名词是“公司重整”(Corporation Reengineering)和“个人时速”(Personal Speed),其基本共识是:应对变化的反应速度和能力,将决定未来的命运。无论是“公司重整”,还是“个人时速”,最重要的方略只能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知识,由此而成为每一个关注自己未来命运的公司或个人的最佳投资选择。于是,最成功的公司策略是建立“学习型组织”,学习是公司、单位最重要的一项修炼;最流行的个人策略是“终身学习”,不断加强学习和自我教育,才能够站在未来的潮头。
教育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的活动,具有缩短人的学习过程和提高认知能力的功能。终身学习的社会需求必然推动终身教育的快速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由它所具有的对人的职业生涯的广泛覆盖性和可持续发展等特性和优势,而正在成为教育终身化的前沿领域。终身教育思想是当今世界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理论基础,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将成人高等教育提供更加广泛的发展空间和机遇;而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日臻完善,将成为主导终身教育前景和未来的有生力量。
90年代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就业和再就业市场发生了许多变化。在职及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需求持续增长,除短期继续教育培训需求外,要求系统接受“专升本”教育和在职研究生教育等学历教育的人数逐年递增。但是,从全面提高民族素质与创新能力以及人才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建立国家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体系已势在必行。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都明确提出了构建我国终身学习体系的历史任务。俗话说:不谋全局,不足以谋一域。我国高校成人教育应该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把构建区域性和社区性终身教育体系列入战略发展目标,把为社会成员提供更加多样化和连续性的学习选择机会,培养公民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而创建终身教育体系的过程,也正是高校成人教育不断实现自我完善的过程。
三、高校成人教育的信息化趋势
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教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高等教育,特别是成人高等教育,是教育全球化的又一共同趋势。到公元2000年前夕,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所高等院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了现代远程教育。随着卫星和光缆电视以及各种双向交互式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特别是随着全球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进步,以虚拟大学、网络学院等为标志的现代远程教育,雨后春笋般地植根于世界各大洲广袤的大地之上。与此同时,各国政府都纷纷制定政策,积极支持本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为21世纪知识经济的来临做准备。如果说教育全球化是一场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运动,那么,现代信息技术就是这场运动中的最强有力的“推进器”。
知识原本是无国界的,是人类应该共享的资源和财富。但是,掌握知识的人却是有国别和有国界的。传统的时空界限既限制了知识的传播距离和速度,也妨碍了人类对知识财富的共享。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地球越变越“小”了,人们的空间距离越来越“近”了。这种时空观的变异,使得知识已成为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都能够共同分享的宝贵财富。
网络联着大学和千家万户,也联着世界各地的市场和各个部门与机构。网络在改变世界的同时,也改变着大学。它首先改变了大学知识和技能传授的方式、方法和内容,使得传统的face to face的教学方式已经相形见绌;它将把函授、校外助学等传统的成人教学方式送进历史博物馆;它在推动信息产业发展的同时,还极大地改善了成人的学习条件,解除了时间和空间对成人学习的种种限制。
需要提请人们关注的是,网络教育在推动教育发展的同时,也正在成为发达国家的大学重新“瓜分世界”和掠夺发展中国家廉价生源市场的工具。许多发达国家的世界著名大学的校界,正在借助于计算机网络的扩展而延伸出州界、国界,直至全世界。我们并不惧怕世界范围内的教育竞争,具有东方文明传统的我国教育,其本身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是,只有加快我国高校成人教育领域内教学技术的更新换代,提高教育的信息化的程度和水平,我们才可能在愈演愈烈的国内、外教育市场的竞争中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四、高校成人教育的产业化趋势
教育产业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直接产物,也是当今世界教育全球化的基本内容之一。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教育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 in Education)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经济学概念开始逐步取代国际教育交流的传统观念。国际贸易组织,自80年代中期以来,在统计国际服务贸易时,就已经把教育贸易当作服务贸易的一部分来加以区别对待。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组织秘书处1989年4月开列的“服务部门参考清单”中,已将教育列入服务贸易的14个类别之中。
在美国的服务业出口中,教育出口长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在全美十大服务出口贸易中名列第四,仅次于旅游业、运输业和金融业。近年来英国政府开始调整政策,引入市场机制,采取全额成本收取学费的办法,鼓励本国大学及其它教育机构主动面向国际市场。1988年至1991年的三年间,澳大利亚的国际教育贸易收入增长了3.92倍,在澳大利亚1991年全国最大的500家出口单位排行榜中,就有5所大学的名字。此外,德、法、日、加拿大等教育发展强国,近年来也纷纷制定政策,推销教育服务项目,开展国际教育贸易。
教育贸易现象是教育产业化的直接表现形式。值得关注的是,在一批世界著名大学的成人教育中,市场营销技术已较为广泛地应用到成人教育活动之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成本核算为基础,以综合效益为驱动力的教育产业化或市场化运行机制已经普遍存在于各大学的成人教育机体之中。
我国高校成人教育长期生长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之中,迄今仍还带着许多计划经济时代的习气。主要表现在:第一,高校成人教育的宏观发展背景缺乏合乎市场规律的竞争机制和约束机制,高教法赋予高等学校自主办学的责权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高校成人教育在这种宏观背景中生存与发展,难以形成完整的市场意识和产业化经营理念;第二,高校成人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普遍比较陈旧,既缺乏对市场经济社会发展的前瞻性,又缺少利用市场机制配置成人教育资源的运作动机与思路,缺乏面对市场需求的柔性机制,适应市场快速变化的应变能力较弱;第三,高校成人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尽合理,缺乏市场导向机制和教育成本核算观念,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够理想,难以体现出知识劳动的合理价值;学校办学与市扬实际需求之间的脱节现象较为普遍;发展的不适应性以及经费总量短缺的窘境随处可见;高校成人教育的发展缺少市场开发和市场营销理念,其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的生长功能不健全。所有这些,都预示着我国高校成人教育即将来一番彻底的经济学觉醒,在成人高等教育产业化或市场化的轨道中去发掘高等学校原本就潜藏着的丰富和成人教育底蕴,去更加直接有效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我国即将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中的一员,我国高校成人教育自身需要懂得国际教育贸易以及教育产业化的一般原理和运行规则。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在国外大学的成人教育纷纷在我国登陆抢滩时而茫然不知所措。只有加快高校成人教育的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才不至于在教育全球化的风浪中被淘汰出局。
五、高校成人教育的集团化趋势
在教育全球化的滚滚浪潮中,与国际企业界大兼并交相辉映的,是国际以及国内高校成人教育的集体化重组趋势。这种集团化趋势,既顺应了全球科学技术不断走向综合化的大趋势,又是全球教育竞争愈演愈烈的必然结果。
1984年,在美国18家公司财团的赞助下,创建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美国国家技术大学(NTU),就是当时由美国33所著名大学联合组建的专门从事继续教育的大学集团。该集团利用各大学学科互补的综合化优势和联合的整体实力优势,通过联合租用通信卫星频道,利用数字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形成了覆盖全美的继续教育教学网络。90年代以来,该集团的成员已发展到了47所大学,在大型企业、研究机构和国防工业基地建立了260多个远程教学点,充分显示了在继续教育市场中强大的竞争能力。
90年代以来,欧美发达国家的许多著名大学,通过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利用其品牌优势和综合实力领先等优势,加强了对发展中国家教育和培训市场的“渗透”。与此同时,一些跨国大公司,瞅准了发展中国家培训市场不够规范和完善的机会,采取资金或设备捐赠等方式,在地理版图上有选择地在我国和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的大学里建立了一些条件比较先进的培训中心,试图通过灌输西方文化与价值观念和非尖端技术的培训活动,在发展中国家形成其品牌意识和市场凝聚力,进而为其抢占这些国家的培训市场和疏通商品的销售渠道铺路架桥。这种“渗透”和“扩张”,虽然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一定的好处,但是,实际上却把这些国家的大学一步一步地挤出了所在国家的培训市场。对此,我们需要保持足够清醒的认识。
在新旧千年交替之际,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布局结构进入了大规模调整时期。一大批高等院校通过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等方式组成了新型的综合性或多科性大学,这些举措,增强了我国一些大学的办学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成人教育集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条块分割”和“条条分立”的高等教育体制性壁垒被打破,成人高等教育的社会化和市场化格局将加速形成,这批大学的市场竞争优势将逐步显露出来。然而,面对发达国家大学和跨国大企业的“渗透”,面对我国加入WTO后激烈的全球教育竞争,仅靠我国大学的各自为政,显然还是不够的。因此,我们需要组建我国高校成人教育的大型集团,形成强大的国际竞争力,才能在站稳国内成人高教市场的同时,在全球教育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收稿日期]2000-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