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节水品种介绍(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冬小麦论文,品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沧麦028 审定编号:冀审麦2009014号。 品种特性:半冬性中熟品种,生育期238天,与对照沧6001相当。幼苗匍匐,叶片深绿色,分蘖力强。亩穗数41.9万左右。成株株型较紧凑,株高68.8厘米左右。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较饱满。穗粒数33.7个,千粒重34.6克,容重711.8克/升。熟相中等。抗倒性强。抗寒性与对照品种相当,抗旱性中等。 产量表现:2007~2008年黑龙港流域节水组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09.13公斤。2009年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8.41公斤。 栽培要点:适宜播期为10月5~10日,播种量15公斤/亩左右,每晚播1天,播种量增加0.5公斤。施有机肥2立方米、二铵30公斤、尿素10~15公斤、硫酸钾5公斤作底肥。春水可适当晚浇,浇1水以拔节期为宜,浇2水可控制在拔节期和扬花期,结合春水可适当追肥。 推广意见:适宜在河北省黑龙港流域冬麦区种植。 沧麦119 审定编号:冀审麦2005012号。 品种特性:冬性,生育期256天左右。幼苗半匍匐,株型较松散,株高74厘米,抗倒能力较强。抗寒性较强,分蘖力较强,亩穗数42.3万。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较饱满。平均穗粒数29.1个,千粒重43.9克,容重777克/升。熟相好。 产量表现:2003~2004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68.4公斤;2004~2005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53.3公斤;2004~2005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8.4公斤。 栽培要点:10月5~10日为适宜播期,播量15~20公斤/亩。施足基肥,底肥亩施纯氮5~6公斤,五氧化二磷8~10公斤,氧化钾3公斤。后期追肥可在拔节期一次施用或分期追施,亩施纯氮4~5公斤。 推广意见:适宜种植区域为河北省中北部冬麦区,建议在中高水肥条件下种植。 沧麦6002 审定编号:冀审麦2007008号。 品种特性:冬性。生育期244天左右。幼苗匍匐,叶片深绿色,分蘖力较强。亩穗数41.0万左右。株型松散,株高88.3厘米左右。抗倒伏性一般,抗寒性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较饱满。穗粒数30.4个,千粒重37.3克,容重772克/升。熟相较好。 产量表现:黑龙港流域节水组2006~2007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91.20公斤,比对照沧6001增产8.31%。2007年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9.28公斤,比对照沧6001增产12.45%。 栽培要点:适宜播期为10月上旬,播种量10~15公斤/亩,晚播适当加大播量。在保浇1~2水的栽培条件下,亩底施磷酸二铵30公斤,尿素15公斤,后期结合浇水,依据苗情适当补施氮肥。浇好拔节和孕穗开花关键水。在没有浇水条件的旱地:雨季前土地深松,充分蓄墒,播种时随耕耙、随播种、随镇压。施底肥碳铵50公斤/亩,过磷酸钙50公斤/亩,施肥深度以15厘米为宜。播种采用机械沟播技术。 推广意见:适宜种植区域为河北省黑龙港流域冬麦区。高水肥地块,注意防倒。 邯6172 审定编号:国审麦2003036号。 品种特性:半冬性,中熟,成熟期比对照豫麦49号晚1天。幼苗匍匐,分蘖力强,叶色深,叶片窄长。株高81厘米,株型紧凑,抗倒性一般。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平均亩穗数40万,穗粒数31个,千粒重39克。越冬抗寒性好,耐后期高温,熟相好。 产量表现:2002年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早播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70.4公斤,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8.1%(显著);2003年续试,平均亩产486.6公斤,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6.4%(极显著)。2003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1.4公斤,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6.9%。 栽培要点:适宜播期为10月上旬至中旬,每亩基本苗15万~18万株。田间管理中,保证起身拔节肥水,浇好孕穗水和灌浆水,高产田注意防止倒伏。注意防治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和蚜虫等病虫危害。 推广意见: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北片的河北省中南部中上等肥水地种植。 邯麦12号 审定编号:冀审麦2008009号。 品种特性:半冬性。幼苗匍匐,叶片绿色,分蘖力较强。株型较松散,株高74厘米左右。亩穗数41万左右,穗层整齐。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较饱满。穗粒数31.1个,千粒重35.1克,容重771.2克/升。生育期243天左右。熟相较好。抗倒性中等。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度2006~2007年度黑龙港流域节水组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75.58公斤,比沧6001品种增产3.99%。2007~2008年度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36.80公斤,比沧6001品种增产7.56%。 栽培要点:适宜播期为10月10~15日,播种量10公斤/亩左右。施磷酸二铵15公斤/亩、尿素10公斤/亩作底肥,拔节期追施尿素15公斤/亩。浇好越冬水、起身拔节水这两次关键水,有条件的可浇灌浆水。及时防治蚜虫。 推广意见:适宜种植区域为河北省黑龙港流域冬麦区。注意防止倒伏。 邯麦13号 审定编号:国审麦2009017号。 品种特性:半冬性,中熟,成熟期比对照石4185晚1天。幼苗半匍匐,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株高77厘米左右,株型紧凑,茎秆坚硬,穗纺锤形,短芒,白粒,角质,籽粒饱满。两年区试平均亩穗数40.3万,穗粒数37.7粒,千粒重40.6克。冬季抗寒性较好,耐倒春寒能力一般。抗倒性好。落黄好。 产量表现:2006~2007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4公斤,比对照石4185增产4.56%;2007~2008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37.5公斤,比对照石4185增产4.07%;2008~2009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2.9公斤,比对照品种石4185增产5.66%。 栽培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5~15日,中高水肥地每亩适宜基本苗20万~22万。注意足墒播种、播后镇压,浇越冬水,注意防治叶锈病、叶枯病、蚜虫等病虫害。 推广意见: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北片的山东、河北中南部、山西南部高中水肥地块种植。 河农6049 审定编号:冀审麦2008005号。 品种特性:半冬性。幼苗半匍匐,叶片绿色,分蘖力较强。株型较紧凑,株高77厘米左右。亩穗数43万左右。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半硬质,籽粒饱满。穗粒数37.6个,千粒重36.7克,容重784.7克/升。生育期239天左右,与石4185品种相当。熟相较好。抗倒性较强。抗寒性与石4185品种相当。 产量表现:冀中南水地组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9.93公斤。2007~2008年度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1.02公斤。 栽培要点:适宜播期为10月5~15白,播种量10~12公斤/亩。根据晚播程度适当加大播种量。播前增施有机肥和氮、磷化肥配合作底肥,造好底墒。及时防治白粉病和蚜虫。 推广意见:适宜河北省中南部冬麦区中高水肥地块种植。 河农827 审定编号:冀审麦2008011号。 品种特性:半冬性。幼苗半匍匐,叶片绿色,分蘖力中等。株型适中,株高74厘米左右。亩穗数40万左右。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较饱满。穗粒数35.4个,千粒重36.2克,容重769.3克/升。生育期239天左右,比沧6001品种晚1天左右。熟相较好。抗倒性强。抗寒性与沧6001品种相当。 产量表现:2006~2007年度、2007~2008年度黑龙港流域节水组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16.68公斤,比沧6001品种增产10.19%。2007~2008年度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40.31公斤,比沧6001品种增产8.42%。 栽培要点:适宜播期为10月5~10日,播种量10~12公斤/亩。一般每晚播2天,播种量增加0.5公斤左右。其他栽培技术无特殊要求。 推广意见:适宜种植区域为河北省黑龙港流域冬麦区。 衡0816 审定编号:冀审麦2013010号。 品种特性:半冬性中熟品种,平均生育期247天。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分蘖力中等。成株株型较松散,株高69.3厘米。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饱满度中等。亩穗数36.0万,穗粒数34.4个,千粒重42.8克,容重771.6克/升。抗倒性强、抗旱性强。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度黑龙港流域节水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84公斤,2010~2011年度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47公斤,2011~2012年度黑龙港流域节水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65公斤。 栽培要点:适宜在浇1~2水条件下种植,适宜播期10月初至中下旬,播种量10.5~12.5公斤/亩。在起身期、拔节期、孕穗期注意浇水,注意防治麦蚜和吸浆虫。 推广意见:建议在河北省黑龙潜流域冬麦区种植。 审定编号:冀审麦2009015号。 品种特性:半冬性中熟品种,生育期237天。幼苗半匍匐,叶片深绿色、上冲,分蘖力较强。亩穗数44.7万左右。成株株型半松散,株高76.2厘米左右。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较饱满。穗粒数36.7个,千粒重37.4克,容重804.3克/升。熟相好。抗倒性较强。 产量表现:2008~2009年黑龙港流域节水组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69.47公斤。2009年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7.25公斤。 栽培要点:适宜播期为10月5~15日,播种量9~10公斤/亩,晚播适当加大播量。施二铵30~35/亩、尿素15~20公斤/亩作底肥,结合浇拔节水追施尿素25公斤/亩,地力条件差的地块适当增加10~15公斤/亩。4月5日前后浇拔节水,根据墒情、降雨量情况确定是否浇灌浆水。 推广意见:适宜在河北省黑龙港流域冬麦区种植。 审定编号:冀审麦2009011号。 品种特性:半冬性中早熟品种,生育期236天,比对照沧6001早2天左右。幼苗匍匐,叶片绿色、上冲,分蘖力较强。亩穗数41.0万左右。成株株型半紧凑,株高75.4厘米左右。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较饱满。穗粒数35.4个,千粒重37.0克,容重785.4克/升。熟相较好,抗倒性较强,抗寒性与对照品种相当,抗旱性较强。 产量表现:2007~2008年黑龙港流域节水组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31.06公斤。2009年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66.14公斤。 栽培要点:适宜播期10月8~15日,播种量10~12公斤/亩。晚播每推迟一天增加播量0.5公斤/亩。在足墒播种的基础上,春季重点浇好拔节水和灌浆水,全生育期浇水2次。施磷肥14~16公斤/亩、尿素17~20公斤/亩作底肥,结合浇拔节水追施尿素25公斤/亩,地力条件差或秸秆还田地块适当增加尿素10公斤/亩左右。加强对小麦吸浆虫、麦蚜和赤霉病的防治,后期喷施磷酸二氢钾叶面肥1~2次。 推广意见:适宜在河北省黑龙港流域冬麦区种植。 衡4399 审定编号:冀审麦2008002号。 品种特性:半冬性。幼苗匍匐,叶片深绿色,分蘖力较强。株型较紧凑,株高72厘米左右。亩穗数45万左右。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较饱满。穗粒数33.8个,千粒重39.5克,容重792.3克/升。生育期239天左右。熟相较好,抗倒性较强。抗寒性与石4185品种相当。 产量表现:冀中南水地组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7.09公斤。2007~2008年度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4.56公斤。 栽培要点:适宜播期为10月8~15日,播种量为11~13公斤/亩,每晚播2天播量增加0.5公斤/亩,秸秆还田地块适当增加播量。全生育期浇水2~3次,推迟春一水,重点浇好拔节水、灌浆水。施二铵25~30公斤/亩、尿素7.5~10公斤/亩作底肥,拔节期追施尿素25公斤/亩。进行种子包衣或拌种,防治地下虫害。 推广意见:适宜河北省中南部冬麦区中高水肥地块种植。 衡4444 审定编号:冀审麦2012002号。 品种特性:半冬性中熟品种,生育期242天左右。幼苗匍匐,叶片绿色,分蘖力中等。成株株型较紧凑,株高71.4厘米。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较饱满。亩穗数38.9万,穗粒数32.7个,千粒重42.2克,容重807.2克/升。抗倒性较强,抗寒性与石4185相当。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度冀中南水地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3公斤,2009~2010年度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64公斤。2010~2011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6公斤。 栽培要点:适宜播期10月8~15日,播种量10~12公斤/亩,水肥条件差或晚播地块应适当增加播量。全生育期浇水3~4次,重视起身拔节期肥水管理,结合浇拔节水追施尿素25公斤/亩。加强中后期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 推广意见:建议在河北省中南部冬麦区中高水肥地块种植。 衡6632 审定编号:冀审麦2013009号。 品种特性: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平均生育期249天。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分蘖力较强。成株株型较松散,株高72.9厘米。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饱满度较好。亩穗数37.3万,穗粒数35.7个,千粒重39.9克,容重765.4克/升。抗倒性较强,抗寒性优于邯4589。抗旱性强。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度黑龙港流域节水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98公斤,2010~2011年度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44公斤,2011~2012年度黑龙港流域节水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9公斤。 栽培要点:适宜播期10月8~15日,高水肥地区适期播种条件下播种量为10~11公斤/亩,水肥条件差或晚播应适当增加播量。春后浇好拔节水、抽穗扬花水及灌浆水。 推广意见:建议在河北省黑龙港流域冬麦区种植。 联系电话:0311-85815432冬小麦节水品种的引种(Ⅰ)_小麦论文
冬小麦节水品种的引种(Ⅰ)_小麦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