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氨溴索联合沙丁胺醇治疗支气管扩张的效果评价论文_张悦

盐酸氨溴索联合沙丁胺醇治疗支气管扩张的效果评价论文_张悦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8)

【摘要】目的:探讨对支气管扩张患者应用盐酸氨溴索联合沙丁胺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支气管扩张患者42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盐酸氨溴索联合沙丁胺醇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控制13例,占61.90%;有效7例,占33.33%;无效1例,占4.76%;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临床控制7例,占33.33%;有效9例,占42.86%;无效5例,占23.81%;总有效率为76.19%;P<0.05。观察组治疗后FVC、FEV1、PEF分别(3.51±0.63)L、(2.67±0.55)L、(5.52±0.86)L/s;对照组分别为(2.67±0.62)L、(1.83±0.53)L、(4.15±0.82)L/s;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联合沙丁胺醇治疗支气管扩张疗效确切,有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沙丁胺醇;盐酸氨溴索;支气管扩张;疗效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6-0090-01

支气管扩张是指支气管管壁组织受到破坏出现不可逆的扩张[1],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咯血等,影响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对2017年4月—2018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支气管扩张患者采取盐酸氨溴索联合沙丁胺醇治疗,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4月—2018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支气管扩张患者42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反复咳嗽、浓痰、咯血等症状,符合《内科学》中支气管扩张的诊断标准,经临床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排除活动性出血患者、药物过敏患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对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男12例,女9例;年龄23~68岁,平均(48.9±3.8)岁;病程1~25年,平均(9.2±2.4)年;体温38℃~39.2℃,平均38.6℃;对照组男13例,女8例;年龄25~71岁,平均(49.3±3.5)岁;病程1~23年,平均(8.9±2.3)年;体温38℃~39.3℃,平均38.7℃;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治疗,主要有吸氧、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等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沙丁胺醇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沙丁胺醇雾化液每次1mg,盐酸氨溴索每次60mg加入0.9%,4ml氯化钠溶液中采用氧驱动射流雾化器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每间隔12h进行一次,两组疗程均为1周,疗程结束后对比疗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量(FEV1)、肺功能呼气峰流速(PEF)的变化情况。疗效判定根据病症转好程度及肺功能变化情况分为临床控制、有效、无效三个标准。临床控制:疗程结束后患者的咳嗽、咳痰、咯血等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咳痰量减少在70%以上;有效:疗程结束后患者的咳嗽、咳痰、咯血等有转好,咳痰量减少在30%~70%之间以上;无效:疗程结束后患者的咳嗽、咳痰、咯血等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咳痰量减少在30%以下;总有效率=(临床控制+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取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取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观察组临床控制13例,占61.90%;有效7例,占33.33%;无效1例,占4.76%;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临床控制7例,占33.33%;有效9例,占42.86%;无效5例,占23.81%;总有效率为76.19%;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对比

观察组治疗前FVC、FEV1、PEF分别(2.01±0.52)L、(1.43±0.41)L、(3.92±0.67)L/s;对照组分别为(2.02±0.56)L、(1.48±0.51)L、(3.90±0.73)L/s;P>0.05。观察组治疗后FVC、FEV1、PEF分别(3.51±0.63)L、(2.67±0.55)L、(5.52±0.86)L/s;对照组分别为(2.67±0.62)L、(1.83±0.53)L、(4.15±0.82)L/s;P<0.05。

3.讨论

支气管扩张是一种由于气道损伤导致支气管出现不可逆的扩张,该病的发病因素主要有气道阻塞、呼吸道感染、炎性等因素导致局部瘀滞严重出现迁延不愈,该病病程长,易反复发作,同时易出现急性感染,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支气管扩张症的主要病理表现为气道黏液分泌过多,因此,在治疗时降低痰液粘稠度,促进痰液排出为主要目标[2]。盐酸氨溴索是一种痰液清除剂,该药物能够减少黏液的滞留,加速纤毛运动,促进痰液排出;同时盐酸氨溴索可以降低痰液黏稠度[3],使抗菌药物更容易进入,达到良好的抗菌效果。另外,盐酸氨溴索有利于提高抗生素的浓度,达到更好的抗感染效果,安全性较高。沙丁胺醇是一种β2受体激动剂,该药物能够使气道平滑肌松弛,达到解除支气管痉挛的效果;沙丁胺醇还能够对炎性细胞聚集进行抑制,减少炎性介质的释放,促进治疗效果。本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肺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体现出盐酸氨溴索联合沙丁胺醇治疗支气管扩张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潘蔚,曲建江.沙丁胺醇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支气管扩张症70例治疗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10(10):26-27.

[2]虞东民.沙丁胺醇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1):97-98.

[3]王存弟.盐酸氨溴索联合沙丁胺醇治疗支气管扩张的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9):5238-5239.

论文作者:张悦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0

标签:;  ;  ;  ;  ;  ;  ;  ;  

盐酸氨溴索联合沙丁胺醇治疗支气管扩张的效果评价论文_张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