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 618000)
摘要:目的 探讨对急性脑血栓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2例急性脑血栓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按照所采取的护理方案不同将其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常规护理组,各组患者分别为46例。早期康复组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常规护理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各组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护理前的Barthel评分和NIHSS评分均无十分显著的差异(P﹥0.05),护理后早期康复组的Barthel评分和NIHSS评分均优于常规护理组,早期康复组的住院时间(12.12±3.17)d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20.92±5.26)d,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急性脑血栓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关键词: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临床效果
急性脑血栓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具有极高的发病几率和致残几率,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而言,甚至会造成患者死亡。临床研究认为,大部分患者接受治疗后,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1]。近几年来,伴随我国医学研究的逐渐深入,临床上通过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康复护理干预,进而更加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极大程度促进患者的预后康复[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的许可,并且在患者知情同意下开展研究,选择我院于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2例急性脑血栓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按照所采取的护理方案不同将其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常规护理组,各组患者分别为46例。其中,早期康复组男性26例,女性20例,最大年龄为72岁,最小年龄为46岁,平均年龄(59.12±12.18)岁;常规护理组男性28例,女性18例,最大年龄为72岁,最小年龄为46岁,平均年龄(59.47±12.56)岁。各组的性别和年龄等基线资料经过对比,差异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护理方法
早期康复组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①肢体康复训练。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者卧床休息,并且正确指导患者开展肢体康复训练,进而加快患者局部血液的循环,同时,定期按摩患者的关节位置,适当改变患者的休息体位,主要采取平卧和侧卧体位等,避免患者肢体功能的衰退;②语言功能训练。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开展口型训练,同时,刺激患者的听力感觉,等到患者语言功能恢复后,鼓励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及时纠正患者的错误字词;③站立训练。等到患者发病5d后,可以适当指导患者开展步行训练,通常是以坐姿体位为主,在支撑患者肢体的情况下呈现站立体位,逐渐改为原地慢走或者踏步走,主要是以患者自身的耐受能力为主。
常规护理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按照医嘱给予对症护理干预。
1.3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各组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以及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试验所涉及的数据,包括:住院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指标,均需要采用SPSS19.0软件包予以统计学的处理和核验,计量数据利用( )来表示,并用T值验算。各组数据经过计算后,得出P<0.05则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各组护理前后的Barthel评分和NIHSS评分
两组护理前的Barthel评分和NIHSS评分均无十分显著的差异(P﹥0.05),护理后早期康复组的Barthel评分和NIHSS评分均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对比各组的住院时间
早期康复组的住院时间(12.12±3.17)d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20.92±5.26)d,T值=9.718,P值=0.000,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急性脑血栓患者的血流速度相对缓慢,血液过于粘稠,患者在患病期间将会在血管壁上聚集大量的物质,经过一段时间将会形成血栓。临床研究认为,该类疾病通常发生在老年人群当中,具有发病急促以及病情发展迅速等特点,将会加重治疗难度,并不利于患者的预后康复[3]。近几年来,伴随我国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重,将会增加该类疾病的发生几率,若未采取及时的治疗,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通过采取早期的康复护理干预,通过给予患者语言功能训练、肢体训练等,不仅能够加快患者的血液循环,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4]。经过本次大量的分析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早期康复组的Barthel评分和NIHSS评分均优于常规护理组,早期康复组的住院时间(12.12±3.17)d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20.92±5.26)d,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通过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改善急性脑血栓患者的神经功能功能,同时,还能够促进患者的预后康复。
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急性脑血栓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同时,还能够缩短住院时间,更加利于患者的预后康复。
参考文献
[1]胡兰芳. 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影响[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8):138-139.
[2]高远. 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5):220-221.
[3]曹玉燕. 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6,14(7):282-282.
[4]郭然. 护理干预对促进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的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6):229-229.
论文作者:陈春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6
标签:患者论文; 脑血栓论文; 评分论文; 常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将会论文; 时间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