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非康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50例

必非康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50例

一、培菲康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50例(论文文献综述)

陈棠华[1](2020)在《思密达加用妈咪爱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228例临床观察实践》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对比思密达和思密达加用妈咪爱(Mediac-vita)对于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1月收治的228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进行随机分组,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114)、研究组(n=114)。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联合思密达,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妈咪爱,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腹泻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2.98%)高于对照组腹泻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78.95%),数据比较P<0.05;两组各项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对比均P>0.05。结论应用思密达联合妈咪爱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有效性、安全性均较优,有利于保障患儿疗效及预后。

盛美玲,陈嗣源,项静婉,莫妙军[2](2019)在《消旋卡多曲颗粒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炎症反应的影响》文中认为轮状病毒性肠炎是儿童主要秋冬季腹泻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多认为与小儿肠道菌群紊乱及其导致的肠黏膜通透性改变有关,疾病病程具有自限性,因小儿体弱、各机体功能尚未发育成熟,症状较严重,若其早期得不到合理有效的治疗,将进展为慢性腹泻,直接影响小儿正常生长发育[1-3]。目前,药物治疗仍是轮状病毒性肠炎主要手段,其中以消旋卡多曲颗粒、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培菲康)的应用较常见,前者是新型抗腹泻用药,对脑啡肽酶活性有抑制之效,能够降低脑非肽降解速度,延长消化道内脑非肽作用时间,抑制肠黏膜水分渗出与电解质过度流失[4];后者则是一种微生态制剂,能够增加患儿肠道内有益菌,加速原有菌快速

胡大川[3](2019)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疗及患儿生活质量指标评估》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疗及患儿生活质量指标。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7年10月—2018年11月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74例。随机分组,常规治疗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综合治疗组则采取常规药物+培菲康治疗。比较两组疾病疗效;轮状病毒转阴的时间、粪便次数正常时间、呕吐消失时间、体温正常时间、恢复正常粪便形状的时间;治疗前后患儿呕吐、发热、脱水和腹泻症状积分以及生活质量指标;不良反应。结果综合治疗组疾病疗效100.00%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21, P<0.05);综合治疗组轮状病毒转阴的时间、粪便次数正常时间、呕吐消失时间、体温正常时间、恢复正常粪便形状的时间(5.11±1.21)d、(4.11±1.42)d、(3.21±0.24)d、(1.21±0.11)d、(6.67±0.35)d和常规治疗组比较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15、6.807、6.021、6.245、6.255,P<0.05)。综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不良反应相似,均是8.11%(χ2=0.000,P>0.05)。治疗后综合治疗组呕吐、发热、脱水和腹泻症状积分(0.56±0.21)分、(0.78±0.13)分、(0.32±0.13)分、(0.19±0.02)分以及生活质量(90.56±3.34)分均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67、6.821、6.079、6.225、6.222,7.033,P<0.05)。结论常规药物+培菲康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效果好,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并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安全性高。

何永艳,杨辉,王向辉,高若飞,于静,李小芹[4](2019)在《葡萄糖酸锌联合培菲康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效果与安全性》文中指出目的: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应用葡萄糖酸锌、培菲康联合治疗的效果进行探析。方法:以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诊治的86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平均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常规组应用培菲康,实验组同时加用葡萄糖酸锌,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常规组为8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高热消失时间、呕吐停止时间、腹泻停止时间以及粪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均显着短于常规组(P<0.05);两组治疗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治疗中联用葡萄糖酸锌、培菲康,可提升临床疗效,改善症状,促进康复,且安全性较高。

李法涛[5](2018)在《儿童型双黄连口服液辅治小儿秋季腹泻效果分析》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儿童型双黄连口服液联合培菲康治疗轮状病毒引起的小儿秋季腹泻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1月于许昌市儿童医院就诊的82例秋季腹泻患儿按随机数表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均给予一般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培菲康),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儿童型双黄连口服液,两组均以4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7.56%高于对照组的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86,P<0.05);观察组患儿大便性状恢复时间为(2.97±1.03)d,短于对照组的(4.16±1.0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8,P<0.05);观察组大便次数恢复时间为(4.18±1.2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68±2.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2,P<0.05)。结论:儿童型双黄连口服液联合培菲康临床疗效显着,能够迅速缓解患儿病情,临床用药具有参考意义。

沈开慧,张孟孝,周金玲,邵亚望[6](2018)在《锌剂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近期疗效及对短期复发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锌剂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近期疗效及对短期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2月在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就诊的轮状病毒性肠炎108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锌剂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近期疗效、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及短期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呕吐、发热、腹泻及脱水纠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锌剂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近期疗效较好,且短期复发率较低,安全性较高。

郝雯颖,夏萍,王红,蒋颖颖,朱春,桂塞珠,王晓珺,邵慧芝[7](2017)在《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及抗炎/促炎因子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及抗炎/促炎因子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儿50例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健康儿童50例为对照组,检测免疫球蛋白IgA、IgG、IgM以及补体C3和C4以及血清TNF-α、IL-8、IL-10以及IL-13水平表达。结果观察组患儿急性期IgM水平表达明显升高,与观察组恢复期患儿以及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观察组患儿的Ig M水平表达下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急性期IgG、IgA表达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期患儿的IgG、IgA表达水平都有所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急性期TNF-α以及IL-8表达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恢复期TNF-α以及IL-8水平表达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观察组患儿的IL-10以及IL-13水平表达显着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观察组患儿的C3及C4水平表达显着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免疫球蛋白、补体以及促炎/抗炎因子的动态变化,对患儿病情的判定以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王伟[8](2017)在《五加减正气散治疗寒湿型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其体外抗病毒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1.文献研究检索历年有关“轮状病毒性肠炎”(RVE)的文献,系统研究并总结国内外研究的动态,中西医对病毒性肠炎的诊疗进展,尤其是中医药治疗的独特优势。2.临床研究进行五加减正气散(WJJZQS)治疗小儿寒湿型RVE的临床疗效评价,分析经典古方五加减正气散在治疗寒湿型RVE中的治疗优势。3.实验研究进行五加减正气散含药血清作用于体外细胞染毒模型后其抗病毒机制的研究;并进一步检测其对IL-6、IL-1 β、TNF-α、IFN-β因子以及对TLR3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调控作用,探讨五加减正气散抗轮状病毒的免疫学机制。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查阅国内外文献数据库,通过对RVE的相关文献检索,了解国内外研究动态,分别完成中医对RVE的研究进展综述(包括病名及沿革、病因病机、治则治法、辨证分型、中医治疗等),以及西医对RVE的研究进展综述(包括流行病学特征、RV的病原学特征、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方法等)。2.临床研究2.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来自2014年10月至2016年6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的中医诊断为寒湿型RVE的患儿,年龄6个月-3岁,病情属轻、中型,共计60例。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2.2治疗方法在常规饮食及生活调摄指导基础上,根据脱水情况对症应用ORS治疗外,治疗组应用《温病条辨》五加减正气散原方:藿香12g、苍术12g、陈皮10g、厚朴12g、大腹皮10g、茯苓18g、谷芽6g治疗。以上药物全部采用中药饮片,并由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药剂科代煎,每剂浓缩制成100ml/袋的液体。6个月-1岁每日20ml,1-2岁每日25ml,2岁以上每日35ml。分早晚两次,连服3天。对照组应用利巴韦林颗粒,50mg/粒,按15mg/kg·d剂量应用,分3次口服,连续3天。2.3观察指标通过治疗前后腹泻、腹痛、发热、呕吐、精神状态等临床表现观察,进行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证候总积分、证候疗效、综合疗效、大便RV抗原转阴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比较,结合治疗前后三大常规、肝肾功、心电图等检查评估,完成五加减正气散治疗小儿寒湿型RVE的临床疗效评价。3.实验研究3.1实验材料病毒株与细胞株:轮状病毒SA11株(RV SA11),恒河猴胚胎肾细胞(MA104)为RVSA11株敏感细胞。动物:SPF级Wistar大鼠36只,体质量160g-200g,雌雄各半。药物:五加减正气散原方(同上)、利巴韦林颗粒、藿香正气口服液等。3.2含药血清制备36只Wistar大鼠适应性饲养7d后,按体质量随机分为:空白组、中成药组、西药组及WJJZQS大、中、小剂量组共6组,每组6只,雌雄各半。给药量按成人日用量等效剂量换算后,分别给予0.9%生理盐水、蕾香正气液、利巴韦林颗粒液、五加减正气散大、中、小剂量灌胃。每日分2次,连续3天。末次灌胃1h后取血。3.3 WJJZQS含药血清对RV SA11的体外抗病毒作用采用细胞病变法(CPE)检测WJJZQS含药血清(大、中、小剂量组)对MA104的最大无毒浓度(TC0)和RVSA11对MA104细胞的半数组织感染量(TCID50)。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在TC0范围内,检测WJJZQS含药血清对RVSA11的体外抗病毒作用。3.4 WJJZQS含药血清对TLR/TRIF/IRF3信号通路及下游因子的调控作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IL-1 β、TNF-α、IFN-β的含量;RT-PCR法检测细胞中TLR3、TRIF、IRF3mRNA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TLR3、TRIF、IRF3蛋白的表达情况。研究结果1.文献研究中医多以“泄泻”论治RVE。以辨证论治为特色的中医药疗法应用广泛,且临床疗效确切,但缺乏有力的临床疗效评价及实验研究论证。西医在临床及基础研究方面虽取得了很多进展,但仍没有针对肠道病毒的特效药物,仅采取对症治疗。2.临床研究2.1病例基本情况治疗期间除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轻度皮疹)脱落1例,余患儿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并坚持治疗至疗程结束,资料齐全。实际共收集病例59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29例。2.2 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性别分布、年龄分布、病情轻重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2.3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各症状积分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与对照组相比,除倦怠乏力、恶寒/发热积分差异不显着外(P>0.05),治疗组余症状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特别显着(P<0.01)。2.4治疗前后证候总积分比较两组组内治疗前后证候总积分差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证候总积分差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5治疗后证候疗效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显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6治疗后综合疗效比较两组显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7大便RV抗原转阴率比较两组大便RV抗原转阴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8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对照组1例,服药1天后出现轻度皮疹,病例脱落。未予特殊处理2天后皮疹渐退。余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及副作用,治疗前后肝、肾功,心电图等均正常。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研究3.1 RV SA11毒力测定RV SA11 对 MA104 细胞的 TCID50 10-3 34/ml:3.2含药血清的细胞毒性WJJZQS含药血清(大、中、小剂量组)对MA104细胞的TC0均为20%;3.3含药血清对病毒生物合成的抑制作用与同浓度空白血清组比较,除WJJZQS小剂量50%浓度组抑毒率差异不显着外(P>0.05),余各组抑毒率均优于空白血清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WJJZQS中剂量各浓度组抑毒率均明显优于空白血清组,差异特别显着(P<0.01)。与同浓度中成药组比较,除WJJZQS中剂量5%浓度组抑毒率明显优于中成药组外(P<0.05),余各组抑毒率与同浓度中成药组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同浓度西药组比较,除WJJZQS小剂量各浓度组抑毒率明显低于西药组,差异显着外(P<0.05),余各组抑毒率与同浓度西药组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组内不同浓度多重比较结果,说明各组均能有效抑制RV合成,并呈现一定剂量依赖关系(P<0.05或0.01)。3.4含药血清抗病毒吸附试验除空白血清组在20%浓度抗病毒吸附率为4.04%外,其余各组含药血清的TC0范围内各浓度,对RV吸附的过程均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3.5含药血清直接灭活病毒试验各组含药血清的TC。范围内各浓度,对RV均无直接灭活作用(P>0.05)。3.6 WJJZQS含药血清对染毒细胞IL-6、IL-1β、TNF-α、IFN-β表达的影响病毒感染细胞后,各组IL-6表达量明显升高(与空白组比较P<0.01)。含药血清干预后,各组IL-6表达量较染毒组均不同程度降低。与染毒组比较,WJJZQS中剂量组、中成药组能明显下调IL-6的表达水平,差异特别显着(P<0.01);大剂量组亦可下调IL-6的高表达,且差异显着(P<0.05);WJJZQS小剂量组、西药组虽能使细胞IL-6的高表达降低,但与染毒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病毒感染细胞后,各组IL-1β表达量明显升高(与空白组比较P<0.01)。含药血清干预后,各组IL-1β表达量较染毒组均不同程度降低。WJJZQS大、中剂量组下调IL-1β作用最强(P<0.01);其次为中成药、小剂量组(P<0.05);西药组对IL-1β表达无明显调控作用(P>0.05)。病毒感染细胞后,各组TNF-α表达量明显升高(与空白组比较P<0.01)。含药血清干预后,各组TNF-α表达量较染毒组均不同程度降低。WJJZQS小剂量组可明显下调TNF-α的高表达,差异显着(P<0.05);其余各组的调控作用则更强(依次为中成药组、西药组、WJJZQS中剂量、大剂量组),差异特别显着(P<0.01)。病毒感染细胞后,各组IFN-β表达量明显升高(与空白组比较P<0.01)。含药血清干预后,各组IFN-β表达量较染毒组均不同程度升高。WJJZQS中剂量组、中成药组上调IFN-β表达作用最强(P<0.01);WJJZQS大剂量组亦可上调IFN-β的表达(P<0.05);WJJZQS小剂量组、西药组对IFN-β表达无明显调控作用(P>0.05)。3.7 WJJZQS含药血清对染毒细胞TLR3、TRIF、IRF3 mRNA表达的影响病毒感染细胞后,TLR3mRNA明显升高(与空白组比较P<0.01),含药血清干预后,各组TLR3mRNA表达量较染毒组均不同程度降低。其中WJJZQS大、中剂量组可明显下调TLR3mRNA的过表达(P<0.01),WJJZQS小剂量组、中成药组、西药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调TLR3mRNA表达的作用(P<0.05)。病毒感染细胞后,TRIFmRNA明显升高(与空白组比较P<0.01),含药血清干预后,各组TRIFmRNA表达量较染毒组均不同程度降低。其中以WJJZQS中剂量组、中成药组下调作用尤为显着(P<0.01)。WJJZQS大剂量组也可显着下调TRIFmRNA的过表达(P<0.05)。WJJZQS小剂量组、西药组调控作用不明显(P>0.05)。病毒感染细胞后,IRF3mRNA表达量虽较空白组升高,但经统计学分析无显着性差异(P>0.05)。含药血清干预后,虽各组IRF3mRNA表达较染毒组均不同程度降低,但下降幅度小于1.5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各组含药血清对IRF3mRNA的表达无明显调控作用。3.8 WJJZQS含药血清对染毒细胞TLR3、TRIF、IRF3蛋白表达的影响病毒感染细胞后,TLR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与空白组比较P<0.01)。含药血清干预后,各组TLR3蛋白表达量较染毒组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WJJZQS大、中剂量组较染毒组显着降低(P<0.01),WJJZQS小剂量组、中成药组、西药组TLR3蛋白表达量亦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病毒感染细胞后,TRIF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与空白组比较P<0.01)。含药血清干预后,各组TRIF蛋白表达量较染毒组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WJJZQS中剂量组、中成药组较染毒组显着降低(P<0.01),WJJZQS大剂量组TRIF蛋白表达量亦显着降低(P<0.05);WJJZQS小剂量组、西药组虽蛋白表达量减少,但差异不显着(P>0.05)。病毒感染细胞后,IRF3蛋白表达量虽较空白组升高,但经统计学分析,无显着性差异(P>0.05)。含药血清干预后,虽各组IRF3蛋白表达量较染毒组不同程度降低,但经数据分析,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文献研究中医药在治疗RVE临床疗效确切,但缺乏有力的临床疗效评价及实验研究论证。2.临床研究WJJZQS可明显改善寒湿型RVE患儿腹泻、腹痛/肠鸣、恶心呕吐、脘腹闷胀、食欲不振症状积分,尤其是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而倦怠乏力、恶寒/发热改善程度与对照组相当。治疗前后证候总积分、证候疗效(显效率)、综合疗效(总有效率)、大便RV抗原转阴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WJJZQS治疗寒湿型RVE,安全有效,值得深入研究并临床推广应用。3.实验研究(1)WJJZQS具有的抗病毒作用,不是通过抗病毒吸附和对病毒的直接杀灭作用实现的,其抗病毒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病毒进入细胞后的病毒生物合成作用。(2)WJJZQS通过下调IL-6、IL-1β、TNF-α等致炎因子的过表达,上调抑炎因子IFN-β的表达,发挥辅助的抗病毒作用。(3)WJJZQS对特异性识别dsRNA病毒的TLR3信号通路关键蛋白TLR3、TRIF表达有一定的调控作用,但对IRF3的表达则无显着调控作用。

曾秀英[9](2017)在《消旋卡多曲颗粒与培菲康对小儿患者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及其对TNF-α和IL-6水平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评价消旋卡多曲颗粒与培菲康对小儿患者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TNF-α和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78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观察组患者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培菲康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等炎症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大便形状复常时间、大便常规复常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TNF-α、IL-6等炎症指标测得值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消旋卡多曲颗粒与培菲康联用治疗小儿患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较为显着,能更好地改善炎症指标。

李剑[10](2016)在《葡萄糖酸锌联合培菲康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对症状改善、起效时间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行葡萄糖酸锌联合培菲康治疗对症状改善、起效时间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24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按照临床所用不同治疗方案分成两组,将行单纯葡萄糖酸锌治疗56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将行葡萄糖酸锌联合培菲康治疗6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症状改善、起效时间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在两组治疗后症状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改善基础上,其改善幅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均P<0.01);观察组止吐时间、退热时间、粪便次数及粪便性状正常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均P<0.01)。结论:葡萄糖酸锌联合培菲康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能够改善临床症状,缩短起效时间,且可促进患儿生活质量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二、培菲康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5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培菲康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50例(论文提纲范文)

(1)思密达加用妈咪爱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228例临床观察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方法
    1.3观察指标
    1.4疗效判定标准
    1.5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两组腹泻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
    2.2两组患儿发生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2)消旋卡多曲颗粒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炎症反应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对象:
    1.2 分组情况:
    1.3 治疗方法:
    1.4 疗效评价标准:
    1.5 观察指标: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疗效:
    2.2 炎症因子:
    2.3 不良反应:
3 讨论

(3)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疗及患儿生活质量指标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效果
    2.2 呕吐、发热、脱水和腹泻症状积分以及生活质量指标
    2.3 轮状病毒转阴的时间、粪便次数正常时间、呕吐消失时间、体温正常时间、恢复正常粪便形状的时间
    2.4 不良反应
3 讨论

(4)葡萄糖酸锌联合培菲康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效果与安全性(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疗效评价: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5)儿童型双黄连口服液辅治小儿秋季腹泻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对比
    2.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恢复情况及平均住院时间对比
    2.3 安全性评价
3 讨论

(6)锌剂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近期疗效及对短期复发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标准
    1.2 临床资料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持续时间
    2.2 临床疗效
    2.3 腹泻复发情况
    2.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 讨论

(7)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及抗炎/促炎因子的动态变化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急性期、恢复期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与健康对照组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
    2.2 急性期、恢复期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与健康对照组促炎/抗炎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2.3 急性期、恢复期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与健康对照组补体水平比较
3 讨论

(8)五加减正气散治疗寒湿型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其体外抗病毒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中西医学对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研究进展
    1. 中医对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研究进展
        1.1 病名及沿革
        1.2 病因病机
        1.2.1 感受外邪
        1.2.2 饮食所伤
        1.2.3 情志不畅
        1.2.4 病后体虚
        1.2.5 肾命火衰
        1.3 治法方药
        1.4 辨证分型
        1.4.1 辨证要点
        1.4.2 疾病分型
        1.5 中医治疗
        1.5.1 经典治疗
        1.5.2 现代中医治疗
        1.6 现代中西医结合治疗
    2. 西医对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研究进展
        2.1 流行病学特征
        2.2 轮状病毒的病原学特征
        2.3 发病机制
        2.4 临床表现及诊断
        2.5 常用治疗方法
        2.5.1 液体疗法
        2.5.2 抗病毒及免疫疗法
        2.5.3 微生态制剂
        2.5.4 肠黏膜保护剂
        2.5.5 RV疫苗
        2.5.6 补锌治疗
第二部分 五加减正气散治疗寒湿型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评价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1.2.3 中医证候量化标准
        1.2.4 中医证候轻重判定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临床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3. 疗效判定标准
        3.1 综合疗效判定标准
        3.2 症状量化判定标准
        3.3 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3.4 安全性评价标准
        3.5 不良事件轻重程度判断标准
        3.6 医学伦理控制
        3.7 统计学处理方法
    4. 结果
        4.1 病例基本情况
        4.2 一般资料比较
        4.2.1 两组性别分布比较
        4.2.2 两组年龄分布比较
        4.2.3 两组病情轻重比较
        4.3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
        4.3.1 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4.3.2 治疗前后证候总积分比较
        4.3.3 治疗后证候疗效比较
        4.3.4 治疗后综合疗效比较
        4.3.5 大便RV抗原转阴率比较
        4.3.6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5. 讨论
        5.1 五加减正气散出处及组方依据
        5.1.1 原方出处及方义
        5.1.2 药物分析
        5.2 五加减正气散治疗小儿RVE的理论依据
        5.2.1 基于“温病理论”辨治RVE的思路
        5.2.2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与RVE发病的关系
        5.3 利巴韦林在病毒性肠炎中的临床应用
        5.3.1 药物概述
        5.3.2 利巴韦林在治疗中的应用
        5.4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6. 小结
第三部分 五加减正气散抗体外轮状病毒的作用机制探讨
    实验一 五加减正气散含药血清抗体外轮状病毒的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病毒株与细胞株
        1.2 动物
        1.3 药物
        1.4 试剂
        1.5 主要仪器及实验室
        2. 实验方法
        2.1 血清制备
        2.1.1 分组
        2.1.2 给药
        2.1.3 取血
        2.2 MA104细胞的复苏及传代
        2.3 病毒活化
        2.4 病毒毒力测定
        2.5 含药血清体外抗病毒试验
        2.5.1 含药血清的前处理
        2.5.2 制备96孔板内单层细胞
        2.5.3 含药血清的细胞毒性试验
        2.5.4 含药血清对病毒生物合成抑制作用的测定
        2.5.5 含药血清抗病毒吸附试验
        2.5.6 含药血清直接灭活病毒试验
        2.6 统计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RV SA11毒力测定
        3.2 含药血清的细胞毒性
        3.3 含药血清对病毒生物合成的抑制作用
        3.4 含药血清抗病毒吸附试验
        3.5 含药血清直接灭活病毒试验
        4. 讨论
        5. 小结
    实验二 五加减正气散含药血清对染毒细胞IL-6、IL-1β、TNF-α及IFN-β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检测原理
        2.2 实验步骤
        2.3 数据统计
        3. 实验结果
        3.1 WJJZQS对染毒细胞IL-6表达水平的调控作用
        3.2 WJJZQS对染毒细胞IL-1β表达水平的调控作用
        3.3 WJJZQS对染毒细胞TNF-α表达水平的调控作用
        3.4 WJJZQS对染毒细胞IFN-β表达水平的调控作用
        4. 讨论
        5. 小结
    实验三 五加减正气散含药血清对染毒细胞TLR3、TRIF、IRF3 mRNA表达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细胞总RNA的提取
        2.2 反转录
        2.2.1 去除基因组DNA反应
        2.2.2 逆转录反应
        2.3 实时荧光定量PCR
        2.3.1 实时荧光检测PCR引物
        2.3.2 进行Realtime PCR反应
        2.4 计算
        3. 实验结果
        3.1 WJJZQS对染毒细胞TLR3 mRNA表达的影响
        3.2 WJJZQS对染毒细胞TRIF mRNA表达的影响
        3.3 WJJZQS对染毒细胞IRF3 mRNA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4.1 Toll样受体(TLRs)家族
        4.2 TLR3信号通路在RV感染中的作用
        4.3 WJJZQS对TLR3、TRIF、IRF3 mRNA表达的调控作用
        5. 小结
    实验四 五加减正气散含药血清对染毒细胞TLR3、TRIF、IRF3蛋白表达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试剂
        1.2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制备蛋白样品
        2.2 BCA法测蛋白浓度
        2.3 样品处理
        2.4 蛋白检测
        2.5 配置SDS-PAGE
        2.6 上样
        2.7 电泳
        2.8 转膜
        2.9 免疫反应
        2.10 化学发光
        2.11 凝胶图像分析及数据统计
        3. 实验结果
        3.1 WJJZQS对染毒细胞TLR3蛋白表达的影响
        3.2 WJJZQS对染毒细胞TRIF蛋白表达的影响
        3.3 WJJZQS对染毒细胞IRF3蛋白表达的影响
        4. 小结
结语
    1. 结论
    2. 创新点
    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缩略语索引
    附录2 临床调查表
    附录3 症状积分评估表
致谢
查新报告
论文着作
科研课题
附件

(9)消旋卡多曲颗粒与培菲康对小儿患者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及其对TNF-α和IL-6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别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后各体征消失时间比较
    2.3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炎症各指标测得值比较
    2.2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比较
3 讨论

(10)葡萄糖酸锌联合培菲康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对症状改善、起效时间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1.4 方法
        1.4.1 单纯和联合治疗方法:
        1.4.2 观察指标及评判标准:
        1.4.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对比
    2.2 两组起效时间对比
    2.3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对比
3 讨论

四、培菲康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5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思密达加用妈咪爱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228例临床观察实践[J]. 陈棠华. 辽宁医学杂志, 2020(01)
  • [2]消旋卡多曲颗粒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炎症反应的影响[J]. 盛美玲,陈嗣源,项静婉,莫妙军.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23)
  • [3]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疗及患儿生活质量指标评估[J]. 胡大川. 中外医疗, 2019(21)
  • [4]葡萄糖酸锌联合培菲康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效果与安全性[J]. 何永艳,杨辉,王向辉,高若飞,于静,李小芹. 北方药学, 2019(04)
  • [5]儿童型双黄连口服液辅治小儿秋季腹泻效果分析[J]. 李法涛. 中外医学研究, 2018(19)
  • [6]锌剂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近期疗效及对短期复发的影响[J]. 沈开慧,张孟孝,周金玲,邵亚望.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8(01)
  • [7]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及抗炎/促炎因子的动态变化及意义[J]. 郝雯颖,夏萍,王红,蒋颖颖,朱春,桂塞珠,王晓珺,邵慧芝. 中国现代医生, 2017(24)
  • [8]五加减正气散治疗寒湿型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其体外抗病毒的实验研究[D]. 王伟.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7(08)
  • [9]消旋卡多曲颗粒与培菲康对小儿患者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及其对TNF-α和IL-6水平的影响[J]. 曾秀英. 抗感染药学, 2017(01)
  • [10]葡萄糖酸锌联合培菲康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对症状改善、起效时间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李剑.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6(04)

标签:;  ;  ;  ;  ;  

必非康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50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