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分析论文_郝艳,高大方(通讯作者)

肠梗阻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分析论文_郝艳,高大方(通讯作者)

(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普外一科 山东青岛 266000)

【摘要】目的:进一步分析肠梗阻患者应用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于2014年1月~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肠梗阻患者99例,并随机分为参照组(48例)和实验组(51例),对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和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止痛剂使用剂量明显少于参照组,下床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参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7.84% VS 27.08%],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梗阻患者应用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肠梗阻;围手术期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4-0164-02

肠梗阻这种外科急腹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并且具有很高的发病率,由于该病发展较为迅速,因此如果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则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外科手术的方式来治疗该病[1]。本院将围手术期护理应用于2014年1月~2016年4月期间接受手术治疗的肠梗阻患者中,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4年1月~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肠梗阻患者99例,以上患者均存在程度不同的呕吐、腹胀、腹痛、肛门停止排便排气等临床症状并均经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X线腹部平片等临床检查确诊[2],其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的人数分别是55例和44例;年龄最小的患者和年龄最大的患者分别为19岁和77岁,中位年龄:(51.69±10.84)岁。按随机双盲原则将上述患者根据病历号末位号的奇偶数随机分为参照组,奇数为实验组51例,偶数为参照组48例,以上基本资料经检验参照组和实验组患者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因为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参照组的48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患者入院后给予患者常规的口头宣教,术前做好肠道准备,术后给予患者抗生素以使抗感染能力得以提高,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指导患者下床活动以及适当锻炼等;实验组的51例患者除接受上述护理措施外还应用围手术期护理,具体如下:

1.2.1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病情的折磨以及对疾病、手术的不了解,经常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以紧张、恐惧、焦虑、烦躁不安等负面情绪为主要的表现形式。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健康讲座、健康热线、一对一指导以及发放健康手册等方式来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以缓解甚至消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术前准备 术前对患者禁食,正确评估患者的基本情况,建立静脉通道,做好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的各项常规检查,做好电解质补充避免患者出现电解质紊乱的情况;对患者术区皮肤及脐部进行彻底的清洁,并对患者进行配血以及留置导尿管等[3]。

1.2.3术后护理 对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要每隔0.5~1.0h监测一次,并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心电监护,避免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的情况;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鼓励并指导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以及活动锻炼,指导患者养成少食多餐、清淡饮食的饮食习惯,从流质饮食向正常饮食进行过渡;术后要加强对患者的皮肤、口腔以及呼吸道护理,如果患者痰液粘稠,则可以对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来促进痰液的排出;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切口情况,要对输液速度进行有效控制。

1.3 疗效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止痛剂使用剂量、下床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相关指标进行记录并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所得实验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采用(x-±s)表示正态计量资料,两组采用t检验来进行正态计量数据的组间比较;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来进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相关指标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止痛剂使用剂量明显少于参照组[(18.21±2.24)ml VS (34.18±3.27)ml],下床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1.17±0.49)d VS (2.61±1.21)d],术后进食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1.65±0.20)d VS (2.59±0.88)d],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5.92±2.13)d VS (8.94±2.56)d],t=6.23,5.32,5.01,5.74,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参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08%(13/48),其中包括切口感染患者5例,肺病感染患者4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4例;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84%(4/51),其中包括切口感染患者2例,肺病感染患者1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1例;组间差距经t和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肠梗阻是临床上一种以发病率高,病情复杂、病因较多等为主要临床特点的常见疾病,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肠腔内容物通过障碍所导致的,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以及身体健康。临床上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采用手术方式,虽然手术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成功消除梗阻,但是有可能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干预,使患者的生理、心理痛苦得到有效缓解,使术后并发症得到真正的降低。在本次研究中,将常规护理和围手术期护理分别应用于我院收治的99例肠梗阻患者中,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止痛剂使用剂量明显少于参照组,下床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参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7.84% VS 27.08%],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肠梗阻患者应用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十分理想,对于提高治疗效果以及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蒋海燕.综合护理在肠梗阻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07(36):147-148.

[2]夏向辉.探讨肠梗阻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护理干预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6):245-246.

[3]卫晶晶,周爱玲.观察肠梗阻患者围术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08(11):234-235.

论文作者:郝艳,高大方(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8

标签:;  ;  ;  ;  ;  ;  ;  ;  

肠梗阻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分析论文_郝艳,高大方(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