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犍为师范附属小学 614400
古人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这些话告诉我们语文既要读也要写,读写结合才是真谛。但仅靠每册书的八次单元作文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如何降低习作难度,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切切实实提高写作水平呢?课堂小练笔算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小练笔就是短小的动手练笔。课堂小练笔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随机学写一些小片断、小段落。它具有篇幅小、形式多、出手快、效果好的特点。课堂小练笔安排得合理,落实得有效,不仅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变得灵动和亮丽,更能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
犍师附小语文教研组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了在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的探索和研究,通过集体备课、上教研课等形式,探讨如何寻找文章中的训练点、如何把握训练的契机、如何让训练更有效、如何展示学生的练笔,教师如何恰当地点评等等。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些研究活动的开展,让人受益匪浅。
一、练习仿写
冰心在《谈点读书写作的甘苦》中说:“我常常抄袭,就是说模仿别人更好的句子。”心理学家也研究表明,给出榜样让学生学习,学习效果好得多。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训练手段。借助范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发展创造思维能力。其中包括对精彩语句、片断的仿写和写作方法的运用。
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一课中,作者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优美。如: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在学习这一段时,可以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模仿写话,想一想,秋天的雨还会把什么颜色给谁?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很强,有的写:“它把黄色给了梧桐叶,黄黄的叶子飘哇飘哇,像一只只黄蝴蝶,为人们送来秋的消息。”有的写:“它把红色给了大柿子,红红的柿子像一盏盏小灯笼,在向人们点头微笑。”还有的写:“它把金色给了稻田,稻田成了金色的海洋,它们迎风歌唱着丰收的喜悦。”
对写作方法上有特色的片断,也可以及时地让学生模仿运用。如学了老舍先生的《猫》第一自然段后,让学生学着先用一句话概括写事物特点,再具体从几方面介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开国大典》一课,学习“典礼盛况”这一片断时,先让学生从语句中感受典礼场面的隆重盛大,再让学生领悟作者是如何描写的、有什么方法,从而体会出场面描写的基础方法——点面结合。阅读课文到此,教师顺势出示六一庆祝晚会的场面,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小练笔,既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又巧妙地进行了写作训练。
二、补写空白
有的课文有一些留白之处,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空白,把作者隐而未发的意思表达出来,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这样表达的意图。
三、拓展扩写
作者写文章时,常常是用词准确、言简意赅。有时为了更好地理解词句的意思,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或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进行小练笔。尤其是在古文、古诗词中常会用到。
四、结尾延伸
有些课文的结尾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给学生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要启发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还可以想象如果故事继续发展下去可能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况,并让学生延伸情节、补充结局,起到理解、感悟、想象、提高作文水平的作用。
如《凡卡》一课的结尾写道:“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到了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作者以梦境结尾,似喜实悲,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激起了人们对凡卡命运的关注。究竟凡卡的愿望能不能实现?梦醒后迎接他的该是什么呢?一个个问号伴随着读蹦跳而出,这时可让学生发挥想象,为故事设计一个新的结局。进行这样的创新练笔,使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这节课,学生设计出了很多个结局,真的是“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五、有感而发
我们的教材中有许多人文性很强的课文,它通过充满真情实感的故事内容,向学生传达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受到情感上的熏陶。学习这类课文,在学生的情感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时,可巧妙设计一些小练笔,让他们把在阅读中获得的感悟和积蓄的情感凝结成文字。
学习《熙和园》以后,让学生书写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洗刷国耻,从我做起”的斗志。学了《去年的树》,你想对鸟儿说些什么?《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文,你想对幸存下来的村长、村民说什么?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活用新教材,选择合适的时机,安排合理内容进行小练笔,的确是一条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有效途径。长期训练,就能在“小练笔”这块“小田地”里创出一番“大天地”,使学生的练笔能力快速稳步提高,打下扎实的语言表达基础,让课堂小练笔根深叶茂,让课堂小练笔真正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论文作者:罗静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7月总第2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1
标签: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给了论文; 它把论文; 作者论文; 课堂论文; 语文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7月总第2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