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跨文化交流背景下的中泰文化禁忌对比
李雪宁 赵永梅 薛 青
(云南玉溪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云南玉溪 653100)
摘要: 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文明的快速传播以及信息传播速度的不断加快,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但由于不同地域不同国家,地理环境、文化背景不同,使得各个国家呈现出自己文化的独特性。因此在跨文化交流的时候,掌握禁忌和敏感问题,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交际冲突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点。本论文从民俗学角度出发,通过对比中泰文化,论述了生活中各个方面的禁忌,同时对异同产生的原因以及意义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分析了中泰两国在饮食、服饰、社交礼仪、婚丧嫁娶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的差异;其次根据中泰两国具体现状,得出禁忌主要受自然环境、宗教信仰、地理位置、社会变迁、风俗文化以及种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本文就宗教信仰和风俗文化两大方面探究了禁忌异同的产生原因;最后总结出研究中泰文化禁忌的现实意义,即把握禁忌才能更好融入当地生活、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交往环境。
关键词: 跨文化交流;中泰文化;禁忌;对比
1 中泰文化禁忌的异同
1.1 饮食方面
“民以食为天”在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中,饮食文化一直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而泰国饮食也独具风味,由于地处热带,造成了泰国人民对酸味和辣味的依赖。
中国主食特点为南米北面,北方多吃馒头和面食,南方则以大米为主。中国饮食讲究色香味俱全,风味多样,四季有别,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说。既有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又有川菜、鲁菜、粤菜、苏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八大菜系。泰国口味偏重酸甜辣,善于搭配各种自然食材和用多种香料调味。同时泰国也有自己的四大菜系:泰北菜、泰东北菜、泰中菜以及泰南菜。
1.1 临床资料 选择遂溪县人民医院自2016年7月—2018年5月通过收治的86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或粗针活检组织学检查确诊,且单侧甲状腺最大结节≤4 cm。其中49例接受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治疗,视为实验组,女性29例,男性20例;年龄最小为26岁,最大为69岁,平均年龄为(41.45±7.32)岁。其余37例接受腹腔镜切除术,视为对照组;患者年龄最大为65岁,最小为19岁,平均年龄为(42.01±5.21)岁;女性患者20例,男性患者17例。两组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中国也较为注重餐桌礼仪,座位方面:一般来说,面朝大门的座位要留给年长或者尊贵的客人,剩下的依次排开,并且大门旁边的位置是主人的,一来方便为宾客引坐,二来方便结账。而在泰国分为传统的席地而坐式和现代的桌椅式,用餐不是按顺序上而是一次上齐。
中国独特的饮食方式: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咿呀幼童都使用筷子,并且把筷子插在饭碗里被认为很不吉利,因为像祭祀插香,而且用筷子指别人是很没有礼貌的行为。在泰国多以勺子叉子为饮食工具,不喝热茶和开水,忌食牛肉狗肉。
1.2 服饰方面
中国忌讳在公共场合化妆;化妆的浓淡也要视场合而定;男性不要过分化妆。而在泰国,忌讳别人触摸其头部,尤其是孩子的头部;忌讳别人拿东西从头顶上经过;忌讳赞美别人的婴儿;忌讳就坐时翘起二郎腿,认为这是一种侮辱性的举止;忌讳给僧侣赠送现金,这种行为被认为是对僧侣的不敬。
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目标物进行定量分析时,需要制作出工作曲线。将氯霉素标准液梯度稀释,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标准工作液(1.3.1中方法制备)用1.3.2中所述的色谱条件进行检测,准确吸取浓度为0.1、1、2、5 μg/ml和 10 μg/ml的标准溶液 20 μl,用有机膜过滤后注入液相色谱仪中,记录色谱图中的数据并计算,测定峰面积。以峰面积(Y)对进样浓度(X)进行线性拟合,获得的标准曲线方程:Y=4 236.2X-814.96,在 0.1~10.0 μg/ml浓度范围相关系数 R2为0.999 5,线性关系良好。
在中国传统服饰中,对服装色彩有着严格的规定,皇族所用的部分颜色百姓禁用。还将色彩定为“艳色”和“凶色”,在喜庆日子及日常生活忌穿“凶色”,而有些场合则忌穿“艳色”,所穿衣服色彩应根据不同情况而定。其它方面的禁忌,例如当婴儿出生三天后,要为其穿上小褂子,但不穿裤子,因为人们相信一百天之内不穿裤子的婴儿,如果夭折能够不被腿脚绊住,迅速逃脱,以免到了阴间之后再也回不来了。而在民间丧葬习俗中,家属穿白色,来吊唁的亲朋好友忌衣着艳丽。同时人们忌讳穿纯黑色,做寿衣时也不用黑色而用蓝色。
泰国传统民族服饰多以丝绸、棉、麻为材料,男性传统服饰为绊尾幔,女性则是筒裙。颜色多以黄为主,或者镶有黄色金属类的饰品,忌褐色。如果进入寺庙,衣服则不能露肩露背,裤子和裙子要过膝盖。去参加婚礼忌穿白色服装,因为白色是新娘的专用色,同时也忌穿紫色和黑色,因为紫色只有戴孝的寡妇才穿,而黑色多在葬礼上穿,因为黑色意味着悲哀。去参加葬礼,女性应穿黑色有袖服装,男性则应穿深色西服,着白色衬衫,打黑色领带,并在外衣袖子佩戴黑纱。
1.3 社交礼仪方面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社交礼仪是一种道德规范,也是个人素养和气质的体现,因此掌握规范的社交礼仪,已成为当今一门重要的必修课。
中国普遍有“好事成双”的说法,所送之礼均好双忌单;忌讳数字“4”,因为谐音听起来像“死”;白色虽有洁白无瑕之意,但中国人比较忌讳;同样黑色也被认为不吉利、凶灾之色;忌给老人送钟表,因“送钟”与“送终”同音;忌给夫妻或情人送梨,因为“梨”与“离”同音;床不能对着镜子;正月忌理发。
中国人见面打招呼的方式一般说:“你好”,若是较为熟识的人则采用较为轻松随意的语言。遇到长辈时,年幼者不论男女均应先致意。与人打招呼时,忌叼着烟或者把手插在衣袋里。而在泰国与人打招呼时要双手合十,说句“萨瓦迪卡”。手放的高度视对象而定,一是高位合十礼,适用对象为僧侣或王室,拇指位于眉心,双掌指尖位于发际处。二是中位合十礼,适用对象为长辈、上级或老师,双手拇指位于鼻尖,双掌指尖位于眉心处。三是低位合十礼,适用对象为同辈或同级,双手拇指位于下巴,双掌指尖位于鼻尖处。四是胸前合十礼,常用长辈、上级还礼时使用,即双手合十置于胸前,双掌指尖在下巴或以下。
进入泰国人的住宅之前要脱鞋,若主人坐在地上,则客人也要随其坐在地上。脚不能交叉,把腿卷屈在身体下面,不能露出脚底。吃饭用右手,递东西也用右手,因为泰国人认为左手是用来擦洗屁股等脏活的。同时吃饭时忌讳声音太响。
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是物质文明的结晶。通过服饰可以看出不同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状况。
1.4 婚丧嫁娶
不同国家,习俗各异。婚丧嫁娶作为最能展现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文化特点的民间活动,必然存在很多忌讳,为避免踩到雷区,引起不必要的冲突,对不同国家婚丧嫁娶习俗的了解成为重中之重。
为了尊重祖先,中国传统丧葬仪式有很多理念和操作上的禁忌,而不顾这些禁忌昭示对逝者的不敬。忌双日出殡,认为其有死两人的含义;灵前忌有猫出现,认为若猫跳跃前后,如死者骤然而立,有祸害家人之意;出葬时,抬棺者忌说“重”字,应保持肃静。泰国地区也有一些禁忌,出殡途中不得将棺材放下休息,因为死人是不吉利的事,没人愿意棺材停留在自家门界;人死后忌当天入棺;到达寺庙和墓地后,抬棺的杠子要砍断,忌重复使用;举行洒水仪式时,死者头部朝西,右手伸出,亲友依次将香水洒到掌上,以表哀思。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结婚是人生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更是四大喜事之一。中国传统婚礼中的众多讲究也成为一种独有的习俗。出嫁时间尽量避开三月、六月、七月,因为三月和七月是鬼魂多出没的日子,而六月是整年的一半,六月新娘等于半个新娘相当于有前无后;新娘子当天穿的所有礼服都应是全新的,且忌有口袋,因为口袋能带走娘家的财运。而在泰国,结婚前要按照双方的生辰八字占卜,如果八字相克就不能结婚;另外洒水是婚礼中很重要的一项,新人要先点香、拜佛,头部朝向多为东方,新娘坐在新郎左侧;婚礼现场忌打破东西,且不能做汤和凉拌菜。
1.5 其它文化禁忌方面
“禁忌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符号,如果读懂了这种文化符号中所潜在的该民族所特有的文化蕴含,就将会避免因身在异地违反禁忌而陷入各种尴尬的境地和由此带来的麻烦,所以维护禁忌文化是在跨国交往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入乡随俗是为了方便自己也是方便他人”在不了解一个地区的风俗文化之前,把握禁忌成为融入当地生活、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形成和谐交往环境的切入点。
19世纪40年代,前苏联已有浮选法生产钛精矿的先例,但钛精矿含钛仅45%左右,只能用于高钛渣的冶炼。20世纪90年代,攀钢钛业公司选钛厂技术攻关团队经过数年的攻关,终于找到了有效回收钛铁矿(+0.02 mm)的工艺,即强磁-浮选工艺流程,浮选药剂为MOS,钛铁矿的综合回收率得到显著提高。攀枝花钛铁矿开发利用真正步入快速发展的道路。经过多年的研究与探索,浮选药剂更新换代,先后出现了MOS、XT、R1、R2等多种钛铁矿浮选捕收剂,攀西地区钛精矿呈现井喷式增长,年产钛精矿(含钛47%以上)高达300万吨,增长近100倍。
发放调查问卷,了解两班学生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学习兴趣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的态度,非常满意为5分,较满意为4分,满意为3分,不太满意为2分,不满意为1分。
在泰国,人们忌讳狗的图案;泰国人崇敬国王和佛,因此忌讳当着他们的面议论;泰国人睡觉忌讳头朝西,忌用红笔签名,因为这都意味着死亡;女性站着时要双腿并拢,否则会被认为没有教养;忌用脚踢门,也忌用脚把东西踢给别人;男女忌在公众场合表现过于亲密;忌踩门槛,因为泰国人认为门槛下住有神灵。并且泰国习惯用颜色代表日期,一周七天分别有七种不同的颜色表示;数字方面,泰国人忌讳“6”,因为发音接近“ตก”、“ลง”,有“落后”之意。
2 中泰文化禁忌异同产生的原因
导致文化产生差异的原因众说纷纭,择其大者,主要“受自然环境、宗教信仰、地理位置、社会变迁、风俗文化、种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大背景下,形成的思维观念是有差异思维。由于这些因素,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思维观念有着很大区别,这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认识事物、看待事物的思想观念和方式。”
中泰两国各有独特的宗教信仰和风俗文化,所以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例如,前文所述的要避免与泰国人民谈论佛和皇室,因为泰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国王拥有极高的民望,泰国法律也有对王室不敬罪的处罚条例。另外泰国是佛教国家,其地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任何亵渎佛教的行为均可能会遭受到拘禁。在泰国摸头也是一大忌讳,只有长辈和僧人可以摸,因为泰国人认为头颅是身体的最高部位,是智慧的象征。相比较而言,在中国这些行为没有那么忌讳。
3 跨文化交际视觉下研究中泰文化禁忌的现实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一些不同的习俗和禁忌。非常有趣值得我们去对比探究。
粒子滤波中每个粒子可表示为,其中表示t 时刻的粒子i,表示t 时刻粒子i 的权重。粒子的权重是粒子滤波算法的核心内容,利用粒子权重的更新,实现复制大权重的优质粒子,淘汰低权重的劣质粒子。同时,粒子权重的更新也实现了粒子空间分布的更新。通过权重计算,可以识别出粒子和目标模型的相似程度。粒子滤波模型的形式化定义为:
现今泰国旅游业迅速发展以及国人生活质量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休闲娱乐,很多人选择到泰国旅游,因此中泰交往日益频繁。了解中泰文化差异,远离禁忌区,成为跨文化交流中的一把万能钥匙,使得两国人民能够更加友好和谐的交往。
参考文献
[1]李阳.东南亚文化禁忌研究[D],苏州大学,2015
[2]王满,中日民俗中禁忌文化的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
中图分类号: H1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10(2019)01(C)-0057-02
玉溪师范学院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基于跨文化交际视觉下的中泰文化禁忌对比研究(编号:2017B23)
作者简介:
李雪宁(1998.05—),女,山东德州人,云南玉溪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泰语
在法语的句子中,为了避免同一个单词的重复出现,直接宾语、间接宾语、地点状语等成分再次出现时,可用相应代词来代替,并将代词置于谓语动词前。直接宾语人称代词、间接宾语人称代词即对应英语中的宾格(英语里的宾格无直宾、间宾之分);副代词y可以对应英语的副词there;而副代词en的用法相对复杂,在英语里面没有直接对应的词,但某些情况下用法与作为代词的one或some相似。但是英语中都不曾出现宾格、副词there、代词one或some前置的情况,于是在法语文本出现上述代词提前的情况时,若单纯进行字对字翻译,很难实现准确译出句子的意思。例如:
赵永梅(1997.06—),女,苗族,云南文山人,云南玉溪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泰语
指导教师:薛青(1987.05—),女,云南曲靖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泰国语言文学及泰语教学
④Stone D.,“Learning lessons and transferring policy across time,space and disciplines”,Politics,1999,19(1),pp.51 ~59.
标签:跨文化交流论文; 中泰文化论文; 禁忌论文; 对比论文; 云南玉溪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