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水利工程护坡生态化设计技术论文_韩少玄

浅议水利工程护坡生态化设计技术论文_韩少玄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 200434

摘要:在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中,一般采用现浇混凝土、预制混凝土以及浆砌石等材料来对边坡进行防护。然而由于自然环境以及材料本身特性的影响,边坡的耐久性、稳定性等基本性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越来越差,极易造成边坡自身的破损,甚至使整个水利工程的性质与外观都大折扣。因此,为了改善水利工程边坡防护技术和保证周边环境的生态发展,护坡生态化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与推广。

关键词:水利工程;护坡技术;生态化;设计;植被

在当前生态环境恶化和水资源污染日益严重的形态下,护坡技术由于不具有保持水土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功能而逐渐被生态护坡技术所取代。护坡生态化项目是水利工程中的关键项目之一,它应用植物养植物养水涵土的特质,维护四周的土壤,而且发挥美化环境的效用。为了让水利工程可以很好地处理洪涝难题,需要尽可能地改善护坡的建设。

一、水利工程生态护坡的内涵

生态护坡概念的内涵应该包括两个要素:一是护坡满足防洪抗冲标准要求,构建能透水、透气、生长植物的生态防护平台;二是护坡满足边坡生态平衡要求,即要建立良性的河坡生态系统,由高大乔木、低矮灌木、花草、鱼巢、水草、动物沿滩地、迎水边坡、坡脚及近岸水体组成河坡立体生态体系。与传统的护坡技术相比,生态护坡技术具有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环境功能等优势,能有效解决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失衡之间的矛盾,同时能利用植被的根系生长规律对土体起固定作用,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从而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生态护坡的前提是必须保护好生态环境以及居住环境,同时要做好坡体强度、安全稳固以及耐久性工作,实现整体生态环境和水利工程的和谐统一,从而实现植物生长的最佳环境。最重要的是,生态护坡中的材料大都是采用新型节能环境材料,因此可以有效地减少环境污染程度,对于环境的多样性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由于生态护坡的植被具有深根,深根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斜坡进行加固、并且可以有效降低坡体相互之间的水压力,大大改善水土流失的现状。

二、水利工程生态护坡的设计原则

护坡的生态化可以建设优良的自然风光,使其获得相应的生态保护,并且生态护坡可以产生它们独特的植被与生态价值,高效地对护坡的水土做好维护,增强了坡面的平稳性,让护坡项目的耐用性和强力获得有效的保障。

1、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源原则

护坡的生态化可以建设优良的自然风光,让它获得相应的生态保护,并且生态护坡可以产生它们独特的植被与生态价值,高效地对护坡的水土做好维护,增强了坡面的平稳性,让护坡项目的耐用性和强力获得高效的保障。利用原有材料,包括植被、土壤、砖石等服务于新的功能,可以大大节约资源和能源的耗费,尽可能减少能源、土地、水、生物资源的使用,提高使用效率。另外,护坡方案应考虑当地气候、土质等因素,寻求气候、土质、植物种类等因素的最佳组合,并进行护坡植被的分子遗传育种研究,在以本土植被群落为主体的情况下,引进抗逆性强的植物基因,从而推动护坡植被的多样化。

2、回归自然原则

护坡构建是水利项目中的关键环节,而生态化护坡拥有耗费低、适应性强等优势,可以尽情发挥护坡的性能,达到生态环境彼此间的均衡,维护已有的自然能源。自然生态系统为维持人类生存,需要提供各种条件和过程,这就是所谓的生态系统的服务。尊重生物多样性,保持有效数量的动植物种群,保护各种类型及多种演替阶段的生态系统,尊重各种生态过程及自然的干扰,包括自然火灾过程、旱雨季的交替规律以及洪水的季节性泛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水利工程生态护坡的设计要点

水利工程护坡工程的设计,既要考虑到具体的每个细节,又要能够把握宏观局势。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对能源消耗、污染处置等都要有全面的了解,将工程师的技术、艺术家的思想和环保者的思维都有机地融合到一起,从而制定出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和时代要求的出色方案。

1、生态护坡技术的创新性

水利工程的生态护坡综合技术含量较高,护坡工程材料的抗形变,抗风化、抗侵蚀等物化性能影响着坡体稳固性防护效果,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理念,重视防洪水利生态护坡工程防护技术创新,科学优化工程施工设计,注重施工材料的性能开发和创新研究,进一步增强和优化生态工程主体的抗侵蚀性和抗冲刷性能,保障生态工程建设的经济性、耐久性和节能性。

2、选择合适的护坡植物

在生态护坡建设中,护坡植物的选择无疑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园林植物都适合作为护坡植物的,在选择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选择根系比较发达,具有一定的耐水性和耐旱性的植物。只有发达的根系才能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而只有耐水性和耐旱性都比较好的植物,才能够适应气候的变化,减少气候变化对植物的影响。

(2)尽量选择当地有的植物,这样能够使生态护坡融入到当地的生态环境当中,减少生态护坡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3、护坡与景观的和谐

在对水利工程的护坡进行生态化设计时,应该追求护坡与周围景观的和谐美,进行综合规划。比如说,应该尽量让高大挺拔的乔木与低矮葱郁的灌木相结合,护坡上的植被与水里的生物呼应成趣,并且尽量做到周围的人文景观与护坡工程处于和谐的状态之中,追求在生态化功能上的景观最优化。除此之外,还可以充分考虑到码头、岛屿、桥梁等亲水元素的引起,以构建亲水性的护坡生态环境,使生态护坡成为人们休闲娱乐和观赏风景的好去处。

4、建设资源节约型护坡

由于受资源约束的矛盾日益突出,一些主要材料、能源、水、土地纷纷告缺,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第一要重视可行性研究,减少硬化护坡。尽量避免护坡混凝土护坡建后再拆,尽量少建或非工程措施解决,有些河段完全可以这样做。如河岸凹凸不平、边坡土质抗冲刷能力强的河段,河岸滩较岸边坡平缓、植被生长良好的河段,土堤迎水坡在特大洪水年份也未发生浪坎等险情的河段。当然,硬化混凝土护坡对防洪来说是有利的,只有在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上综合权衡利弊。对护坡工程进行科学、严谨的可行性研究,是实现资源节约的前提。第二必须有开阔工程技术设计思路。采用何种形式的护坡来实现资源节约,仅从传统思想上进行优化创新这种可能性不大,必须开拓新的思路。首先,尽量减少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量,其次考虑护坡的造价与使用年限。例如,尽量减少混凝土用量,优化采用天然石材。因为天然石材从经济及性能上看更具有优势来提高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强度。强度提高了,可以阻止环境水的侵入,从而保证混凝土块的抗侵蚀性,增加了使用年限,使护坡的分摊成本小。

四、结束语

水利工程护坡的生态化建设是在护坡功能中体现环保理念的新方式,也是可持续发展对水利工程护坡提出的新要求。在水利工程护坡的建设中,还应该充分做到护坡工程与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的和谐统一,真正实现生态护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瑛.河道生态护坡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苏南地区的应用[J].污染防治技术,2015,03:34-36.

[2]宋霞、马秀荣、刘呈波.水利工程护坡生态化设计技术分析[J].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1(03).

论文作者:韩少玄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3

标签:;  ;  ;  ;  ;  ;  ;  ;  

浅议水利工程护坡生态化设计技术论文_韩少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