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正心论文,格物致知论文,诚意论文,核心价值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此,中共中央办公厅于2013年12月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深刻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为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 中国古代历来崇尚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重要理念,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层面:“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从个人层面提出的要求;“齐家”是从社会层面提出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从国家层面提出的要求。今天,我们重提“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就是力图通过探究事物,认识、把握其本质和规律,以真诚的心意端正心思,认真学习、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产生背景、发展脉络,深刻领会、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及重大意义,为我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理论和思想基础。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产生背景 (一)核心价值观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 我们知道,社会生活主要包含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核心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范畴,由一定的社会存在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社会存在,而且具有相对独立性。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有着深远的历史根源和特定的时代方位。核心价值观作为某一社会群体判断社会事务所依据的是非标准和遵循的行为准则,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判断善恶的标准;二是一个群体对事业和目标的认同;三是在这种认同的基础上对目标的追求;四是在这种追求中形成的一种共同的精神境界。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产生与发展,在产生的时间上处在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之后,在发展的程度上以历代价值观的长期积淀和发展水平作为基础。我们只有对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方位做出理性的判断与认识,才能在正确鉴别与体认的基础上加以继承并不断超越。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的国内、国际背景 1.从中华民族过去的核心价值观中继承好传统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为个人的品德,更体现为国家的、社会的大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就会行无依归,就会失去凝聚力、生存力和发展力。 我国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封建社会中逐步形成了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社会价值体系,形成了“仁、义、礼、智、信”为具体内容的核心价值观,最终确立起一套维系封建社会制度运转的完整体系,成为封建时代每个人为人处世、安身立命的基本价值准则。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长期形成的独特的价值体系,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今天,我们提倡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华民族传统价值体系中汲取营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赋予其强大的生命动力和鲜活的时代气息,从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核心价值观中汲取正能量 在反对封建主义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过程中,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法国革命家罗伯斯庇尔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作为核心价值观。在美国的《独立宣言》、法国的《人权宣言》和英国的《人民宪章》中,资产阶级都比较完整地表述了资本主义的这种核心价值观。其核心内容是:人生来是自由的,权利是平等的;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政治上追求自由、平等、民主与博爱。这些新的价值观与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思想潮流和价值追求,在血与火的历史洗礼中,发挥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新加坡在开展价值观建设上堪为典范。为摆脱“现代新加坡人没有根、也没有文化”的危险,新加坡政府在20世纪70年代开展了“文化再生运动”。在80年代又开展了两次全国性的价值观大讨论。1991年1月,新加坡政府发表《共同价值观白皮书》,提出了“五大价值观”,标志着建立起一套全新加坡人认同的、具有主导意义的价值体系,从而确立了“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尊重个人,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的共同价值观。 由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历史、传统等不同因素,这就决定了不同资本主义国家有着不同的核心价值观,既有其共性的东西,又有其个性的东西。概括地说,资本主义国家核心价值观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以“自由、平等、博爱”为主要内容,以个人主义为思想基础,以功利主义为价值取向,强调个人是价值的起点、核心和目的。在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上,坚持个人利益至上;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坚持“人是自然的主宰”;在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的关系上,过分强调物质利益的满足,忽视精神需要的满足;在个人奋斗与社会合作的关系上,过分强调个人奋斗,忽视互助合作,不提倡助人为乐。 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其进步的一面,同时也有其消极和虚伪的一面。过去,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发挥了引领人类进步的积极作用,为人类社会留下了一些文明成果。今天,其中的一些有益成果和成功经验仍然值得我们认真吸取和借鉴。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与定位 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重大命题,从指导思想、共同理想、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荣辱观等方面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定位(如图1):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过程 我们党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体上经历了这样一个发展过程。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重大命题。 党的十七大,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深刻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概念,并用24个字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 习近平总书记的五四讲话,在科学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定位的基础上,明确告诉我们,“这个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1.两者内在本质上一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2.两者基本方向相同。两者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两者都是从思想基础和价值取向上引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都具有巨大的价值引领和导向作用。 3.两者的概括表述各有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鲜明特点表现在,更加突出了指导思想、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核心要素,是一个系统性、总体性的框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特色在于:一是更加清晰地揭示了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确立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观念;二是更加注重了凝练表达,符合大众化、通俗化、简约化的要求,便于阐发、便于传播、便于理解;三是更加强化了实践导向,每个层面都有更具体明确的价值导向,层次分明、内容实在,有很强的规范性和实践性,便于遵循和践行。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一)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五位一体”各个方面。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提出的政治主张,体现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它作为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能够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能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能够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共同理想,有着鲜明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有着分明的是非荣辱观念。它汲取了世界进步思想成果和人类文明养分,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能够成为全体中国人民在政治上、思想上团结一致、共同创造美好未来的精神纽带。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能够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提供巨大的智力支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作为一种先进文化和强大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对经济、政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当前新形势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伟大实践提供巨大的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持。 (四)能够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和谐进步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 实现社会和谐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和谐与全面进步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基本价值取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弘扬社会正气、培育文明风尚、指引人的发展,能够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与社会、与国家的关系,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塑造崇高人格和民族精神品格,提升人民的精神风貌和道德水平,从而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五)能够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文化软实力提供有力的文化引领 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既需要有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强大的硬实力,也离不开理想、信念、道德、心理、民族精神等文化软实力。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更加凸显了文化软实力在国际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战略地位。从一定意义上讲,世界各国之间文化软实力竞争,就是代表不同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的竞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文化之魂,引领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能够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以及增强国际竞争力上发挥重要引领作用。标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 个人核心价值观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中国梦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