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师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教育研究_心理健康论文

中师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其教育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心理健康论文,师生论文,水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导言(Intrduction)

世界卫生组织在1947年的宪章中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而且是在体格、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善状态”。此后,心理健康成为一个日益不容忽视的问题,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更成为心理学研究的课题。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有10%至30%的青少年存在着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而且从中学至大学,青少年的心理障碍的出现率呈增加趋势,初中生占13.76%,高中生占18.79%,大学生占25.39%。这些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强迫、人际关系、忧郁、偏执和敌对等症状。已有的研究大都是针对大学生进行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涉及到高中生这一群体,但至于中师生这一特定的领域则未见系统的调查研究。而中师生作为青少年学生中既相联系又相独立的群体,他们与高中生有着相似的年龄,但处于不同的环境,他们的心理健康与高中生是否相同呢?这无疑是一个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本调查研究即在这一领域作了一下尝试,以期为青少年的有关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研究提供依据。

关于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这里简述一下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胡胜利这方面的研究结果,以与中师生的研究作比较。胡氏研究发现:有49.6%的高中生存在着各种程度的不良心理反应,有10.8%的高中生存在着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敌对、偏执、强迫、人际关系、忧郁等症状。这些结果与国内外的有关研究基本一致。

本研究也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来评定中师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以已有的研究为基础,从青少年的实际出发,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测量与分析,希望能为学校的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Method)

1.被试:随机抽取某师范学校一年级两个班的91名中师生,分实验班、对照班,其中男生18人,女生73人,平均年龄为16.71岁,大部分来自农民、工人家庭,少数来自知识分子、一般干部家庭,测试前均未发现任何心理疾患,测试工作于1996年3月至5月间进行。

2.材料:采用症状自评量表(the Self-Reportsymptom Inventozy,Symptom Check-List 90)即Scl—90,它含有10个因子90个项目,内容涉及感觉、情绪、思维、意识、行为、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被公认为具有容量大,反映症状丰富,能准确刻划自觉症状等优点,该量表每个项目采用五级评分制:无该项症状反应填1分,很轻填2分,中度填3分,偏重填4分,严重填5分。

3.方法与步骤:把被试两个班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初测,被试填写Scl—90量表,主试给予统一的指导语,为打消被试的顾虑,被试不填姓名,仅填写性别、年龄、家庭出身,统计该量表的各项指标,然后根据结果针对中师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实验班进行心理讲座(本研究进行了“自尊、自卑与自信”和“人际关系”为主题的讲座),一月后再按照初测程序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进行复测,统计各项指标,把初测与复测结果进行显著性检验,研究心理讲座对中师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结果(Results)

1.中师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

表1.91名中师生Scl—90量表因子分≥2、≥3分人数*

因子分 ≥2 ≥3

性别 男(N=18) 女(N=73) 计 男(N=18) 女(N=73) 计

躯体化 9 9

强迫症状

11 40 51 37

10

人际关系敏感

7 35 42 212 14

忧郁

6 30 36 18

9

焦虑

3 18 21 3

3

敌对

4 20 24 2

2

恐怖

1 20 21 3

3

偏执

3 37 40 2

8

10

精神病性

4 14 18 2

2

其它

2 15 17 1

1

合计

12 56 68

5 18 23

*一个被试可能同时有一个以上因子分≥2、≥3分

由表1可见:91名中师生中,有68人因子分≥2分,其中男生12人,女生56人;有23人因子分≥3分,其中男生5人,女生18人。经检验,男女生没有显著性差异。提示有74.70%的中师生存在着各种程度的不良心理反应,有25.27%的中师生存在着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一结果与胡氏的有关高中生的研究相比,前者在较大程度上高于后者。

2.中师生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

表2.91名中师生初测、复测与国内青年组常模比较

由表2可见:中师生Scl—90量表的强迫、人际关系、忧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的均分显著地高于国内青年组常模,提示在诸多心理症状中,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忧郁、恐怖、偏执为中师生的最主要心理问题。这与国内外有关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同时,通过初测、复测与国内青年组常模的分别比较也可见,进行心理健康讲座、心理知识的传授,是提高中师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良好的教育途径。

3.中师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性别差异

表3.91名中师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性别差异

性别 女(N=73)

男(N=18)

统计量 M SD

M SD

t

躯体化1.47 0.421.37 0.270.952

强迫症2.16 0.652.18 0.620.117

人际关系敏感 2.19 0.771.99 0.690.996

忧郁 1.98 0.671.75 0.561.330

焦虑 1.69 0.531.52 0.401.260

敌对 1.67 0.541.61 0.470.428

恐怖 1.70 0.631.40 0.291.948

偏执 2.01 0.781.71 0.631.498

精神病性 1.60 0.511.54 0.400.460

其它 1.66 0.501.45 0.381.649

*T[,(89).05]=1.987

由表3可见:男、女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无显著性差异,但由表中数据可知,女生在忧郁、焦虑、偏执方面的因子分大于男生,这与胡氏研究结果不同,可能是本样本过小,且男女生比例不当所致,其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4.实验班、对照班初测、复测时心理健康水平比较

表4.两种班次心理健康水平比较

由表4可见:在初测时,实验班的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症状显著地高于对照班,而强迫症状、忧郁则轻度地高于对照班,经过对实验班的“自尊、自卑和自信”与“人际关系”为主题的心理讲座后,进行再测,结果表明,二者在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在强迫症状、忧郁方面的轻度差异也没有了,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心理讲座、心理知识传播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作用。

5.实验班、对照班初测、复测的心理健康水平自身比较

表5.两种班次心理健康水平自身比较

由表5可见:实验班在复测时,与初测的因子分在人际关系敏感、忧郁、偏执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复测时此三项的因子分显著低于初测时的因子分;而对照班初测与复测的因子分均无显著性差异,这又一次说明了心理讲座,为青少年讲授心理学知识,对症下药,将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6.91名中师生初测、复测总体比较

表6:91名中师生Scl—90两次测试比较表

初测复测

统计量 M SD

M SD Z

躯体化1.45 0.381.41 0.410.66

强迫症2.16 0.622.04 0.661.30

人际关系敏感 2.15 0.741.97 0.711.64

忧郁 1.93 0.631.89 0.490.49

焦虑 1.65 0.481.59 0.630.81

敌对 1.66 0.531.59 0.780.73

恐怖 1.64 0.551.53 0.591.24

偏执 1.95 0.751.74 0.711.94

精神病性 1.59 0.481.47 0.510.59

其它 1.62 0.461.57 0.521.08

*t(89).05=1.987

由表6可见:两次测试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此测试的可靠性、可信性,具有科学价值。

讨论(Discussion)

1.关于中师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有74.7%的中师生存在着各种不良的心理反应,有25.27%的中师生存在着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忧郁、恐怖、偏执几个方面,这一结果就心理健康的检出率而言,略高于胡氏高中生的调查,相当于国内外有关大学生的研究。但就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症状而言,与国内外的研究基本一致。中师生作为青年这个大群体中一个特定的小群体,与高中生等青少年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区别,他们在心理上存在着比高中生更为严重的问题,因此,中师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心理健康与否,不仅直接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习生活,同时,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也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困难,给家庭造成了负担,而且诸如忧郁、偏执、敌对等心理问题往往可能伴发犯罪、自杀等社会问题,因此,应在各方面来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本研究通过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两次测试,表明在改进教育方法和措施上,在加强学生心理保健的同时,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讲座、心理咨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各方面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质。

2.关于中师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结果表明,中师生与高中生相比,在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忧郁、偏执、恐怖等症状上都有明显的表现。但总起来说,中师生的心理障碍程度比高中生严重,比国内青年组常模也明显。这当然与样本过小和男女生比例不当有关,但也反映了中师生心理的一般趋势,有其科学价值。

分析一下中师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可归结如下:

(1)学校教育:本调查中了解到,中师生的学习生活与高中生既有相同的一面,又有不同的一面。他们学习任务繁重,每天早上从6:30至晚上9:30,除中午外,一天时间几乎都在教室度过,课外活动也被学习任务侵占,中师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几乎没有。其次,中师生不仅存在着学习方面的竞争,而且存在着能力素质方面的竞争,组织领导能力、特长、专长等在中师生中特别重要,这就为每个中师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

(2)家庭环境:在本研究中,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民家庭,只有少数来自知识分子、一般干部家庭。这样,农村孩子往往把求学当作唯一的出路,心理压力大,并且有个别学生是委培生,交费多,常被人歧视,压力更大,心理上产生抑郁、敌对、人际关系敏感等诸多问题。

(3)社会文化:随着中师生由家庭走向学校,独立生活,他们受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各种街头书摊小报,影视录像,以及个别社会不良现象,有可能促使他们产生怀疑、敌对、偏执等种种不良倾向。

(4)心理特征:本研究中被试的平均年龄为16.71岁,在16至18岁之间,正处于心理学上的“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心理上接近成熟的时期,又称“心理性的断乳期”。自我意识产生,独立性、自觉性有了很大发展,但又对成人有依赖性、形成其独特的身心特点。

首先,青年初期表现的“心理闭锁”现象,使家长、老师在心理上离子女或学生越来越远,很难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这时,为人父母者,为人师者要以平等、尊重的态度,慎重对待。否则,将会导致青年的敌对情绪和心理上的封闭,产生心理上的“忧郁、偏执、敌对”等症状。

其次,青年人渴望友谊,有人际交往的需要,但由于缺乏交往经验,处不好关系,产生精神压力,形成“人际危机”,导致他们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症状。

再次,心理上的冲突使一部分同学处理不好两性关系,在本调查研究中发现,这是青年学生中存在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最后,本研究的被试是刚入校的一年级学生,对新的学习、生活还不适应,社会角色的改变出现角色冲突,这样形成一系列由于不适应而产生的心理不良反应,这也是应值得注意的。本研究中心理症状因子分值偏高,与此也不无关系。

3.关于中师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途径

通过对中师生心理健影响因素的浅析,本研究在探讨教育途径上针对于学校教育这一角度,利用其易控制,与中师生联系最为密切的优势,通过对实验班的施测(进行了“自尊、自卑与自信”和“人际关系”为主题的两次心理讲座),结果发现,原先存在的实验班与对照班之间的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等症状间的显著性差异已消失,在强迫症状、忧郁方面的轻度差异也没有了。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心理讲座、心理知识传播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作用,说明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咨询、心理讲座,不失为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的一个良好的教育途径。

结论(Conclusion)

通过对91名中师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及其教育途径的初步研究,在本研究的范围内发现:

1.在中师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中,有74.70%的中师生存在着各种轻度的不良心理反应,有25.27%的中师生存在着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一结果高于国内外的研究结果,也高于国内胡氏关于高中生的研究结果。

2.中师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忧郁、恐怖、偏执等症状,与国内外有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3.中师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4.通过研究发现,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讲座、心理知识的传授,将有助于提高青年的心理素质,有助于青年的健康成长。因此,是一个有效的教育途径。

标签:;  ;  ;  

中学师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教育研究_心理健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