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和川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广西桂林 541001
摘要:由于混凝土属于一种人工合成的材料,在使用以及制作的过程中,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同时,水利工程的建设又关系到民生问题,于是,在使用混凝土进行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借助检测试验方法来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监督,从而给整体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鉴于此,本文就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检测试验及其质量控制措施展开探讨,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混凝土检测试验;质量控制
1混凝土检测试验
混凝土的质量检测试验,首先要依照混凝土原材料标准制成混凝土样本,将混凝土样本放置在标准环境内数天,待混凝土样本与标准混凝土参数符合后,对比混凝土标准样本与测试样本的强度、抗压性、钢筋锈蚀程度和密实性,最后将对比结果进行记录与分析,得出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混凝土标准质量参数见表1。
表1混凝土标准质量
1.1强度检测
混凝土的强度检测试验,选择同配合比的100mm的立方体混凝土块作为标准试件,在相对湿度为95%、温度为20±2℃的恒压下进行静置,静置周期为28d,判断实际测试数值与标准数值的偏差程度,并对测试结果进行记录与分析,检测该混凝土块的强度是否达到标准。分析可知,混凝土强度的合格范围是30~35MPa,波动范围为±2.5,因此只要保证混凝土强度在合理范围内,该混凝土质量便为合格。混凝土强度作为水利工程项目开展的重要阶段,强度较高的混凝土正不断应用到各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
1.2抗压性检测
抗压性作为混凝土质量检测试验中最关键的项目之一,关乎到混凝土的稳定性及水利工程的安全性。混凝土抗压性能的检测试验,在保证检测区域内混凝土试件不少于10个的前提下,借助检测数据的差异性,将混凝土的检测频率控制在0.2~0.5g/min,借助压力机对混凝土的抗压性进行检测。这一过程中,技术人员要对混凝土的形变程度及弹性进行观察与记录,分析混凝土的弹性变化及结构变化,掌握混凝土样本的抗压性检测结果。抗压性检测试验能够直观地反映混凝土的结构耐力,但精确程度不高,因此不适用于精细型水利工程的质量检测中;但对于大型水利工程的混凝土质量检测还是可以应用的,能够提高检测速度,保证检测效率,并且不破坏混凝土的原有结构,提高混凝土抗压性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1.3混凝土钢筋锈蚀程度检测
大多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混凝土架构不稳定造成的,而导致混凝土架构不稳定的主要因素在于钢筋的稳定程度不高。若钢筋锈蚀程度较强,则混凝土构架便会不稳定;反之,若钢筋锈蚀程度较弱,则混凝土构架便会大幅提高,这时水利工程建设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就会降低。混凝土钢筋锈蚀程度的检测试验,要求将钢筋构件插入到检测项目中,利用半电池电位判断钢筋浇筑侧面的锈蚀程度,若钢筋侧面的碳化度高于2.0mm,则说明钢筋的锈蚀程度较强,混凝土的构架便会不稳定;若钢筋侧面的碳化度低于2.0mm,则说明钢筋的锈蚀程度较弱,混凝土的构架是极其稳定的。利用半电池电位检验混凝土钢筋的锈蚀程度,其原理是借助铜线连接仪器,将混凝土与钢筋构架进行比较,通过对比钢筋侧面碳化度的高低判断钢筋锈蚀程度的快慢,这种检测方式有利于提高检测结果的精准性,具有现实推广意义。
1.4密实性检测
混凝土架构的密实性是影响混凝土最大承载重量的主要因素,若混凝土的密实性不达标,则水利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就会提高,甚至对技术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对混凝土的密实性进行检测是极其必要的。混凝土密实性检测试验中采用的主要技术为热图无损检测技术和电磁波检验技术,通过结合力学与机械学的相关概念,将混凝土的密实性作为一种数据参数进行检测与分析。热图无损检测技术通过对混凝土的表面结构进行扫描与整理,得出混凝土结构的蜂窝图像,技术人员通过判断蜂窝图像的紧密程度进行判断,得出混凝土的密实性检测结果。由于电磁波具有一定的辐射性,因此利用电磁波技术进行检验时,检测区域的面积不宜小于0.04m2,以降低检测试验的成本,保证水利工程企业的经济效益。热图无损检测技术和电磁波检验技术作为高敏锐度的混凝土质量检测技术,其检测结果也是非常优质的,且不会影响混凝土的结构体系,检测试验结束后能够直接将合格的混凝土应用到水利工程建设中,进而缩短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周期,提高水利工程施工效率和质量。
2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2.1原材料质量
水泥作为混凝土制造过程中的最关键材料,只有把握好与水混合后的水泥浆弹性,才能制作出具有良好密实性的混凝土。因此要首先对水泥的质量进行把关,严格检查购进的水泥成分是否符合标准,并按照一定的配合比混制水泥浆,没有达到标准的水泥浆一律不得应用到混凝土中,以防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安全事故发生。骨料作为混凝土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对混凝土的质量有重要影响,砂石作为骨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砂石的质量进行把控,就达到了对骨料质量的把控。砂石在选取时,要对其比重和有机质含量进行检验,采取对比的形式,严格控制砂石数量,检验精度要精确到千分位,以提高砂石检验质量。
2.2合理控制浇筑程度
对混凝土的浇筑是把控混凝土质量的重要环节,浇筑温度及时长都是有严格要求的。浇筑前,要清理混凝土钢筋表层的杂质;浇筑过程中,保证浇筑温度高于100℃。半径为12.5mm的钢筋要浇筑5h以上;而当钢筋的半径大于20mm时,浇筑时长要保持在8h以上。浇筑工作结束后,不宜将钢筋立即取出,而是要在自然环境内进行冷却,使钢筋进行充分的冷却,这一过程中为了避免浇筑失败,要尽可能的减少钢筋的泌水、分层、离析等现象的出现。
2.3调整材料配合比
配合比的调整主要是对水和泥浆的控制,在经过实际检测后,将检测结果符合标准的混凝土进行材料配合,依照所要投入的水利工程项目的需要,严格控制水和泥浆的配合比例,将配合比精确到千分位,最大限度的提高混凝土质量,确保在后期水利工程施工中其他项目能够顺利进行。
2.4提高预防缺陷能力
提高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还是提高技术人员的混凝土缺陷预防能力,而混凝土缺陷预防能力的提高的重点又在于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更要在长时间的混凝土质量控制过程中得出经验,才能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缺陷表现,便能够被立即发现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将水利工程事故的危害性降到最低。水利工程建设企业还要加大对技术人员素质的投资,定期开展混凝土缺陷预防专项讲座,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而提高技术人员混凝土缺陷预防能力。
2.5加强混凝土生产设备管理和保养
在生产制备混凝土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多种设备,设备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在使用混凝土开展施工作业之前,应该确保机器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一旦需要混凝采购新的设备,就需要综合考量设备的性能、效率以及灵活性,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不必要的经济投入,保障设备高效率运作。
结束语
混凝土作为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建材之一,其质量好坏关系到整个水利工程建设效益,文章提出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检测试验及其质量控制措施。通过对混凝土钢筋锈蚀程度、强度、抗压性和密实性的检测试验分析,针对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提出有效的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严格把关原材料质量,调整材料配合比,合理控制混凝土浇筑程度,提高技术人员混凝土的缺陷预防能力,保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安全。
参考文献
[1]祁会军.浅析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检测试验及其质量控制措施[J].四川水泥,2018(07):343.
[2]李昌福.浅析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检测试验及其质量控制途径[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9):162.
[3]何雨倩.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检测试验及其质量控制措施[J].珠江水运,2018(12):48-49.
[4]祁会军.浅析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检测试验及其质量控制措施[J].四川水泥,2018(06):327.
论文作者:田香桃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9
标签:混凝土论文; 钢筋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质量论文; 锈蚀论文; 密实论文; 程度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