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婴”现象的反思与应对
胡梅妹
近年来,“巨婴”一词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2013年7月,在北京大兴区科技路公交车站,韩某因停车问题与李某发生争执。在此过程中,韩某对李某进行殴打,后又将李某的女儿从婴儿车内抓起举过头顶摔在地上,导致婴儿因重度颅脑损伤死亡。2018年8月,在开往北京的高铁G334次列车上,一名男子霸占他人座位,还对前来劝阻的乘务员胡搅蛮缠,称“无法起身,不能归还座位”。经证实,该男子是一名博士,就读于韩国圆光大学。上述事件的主人公均为成年人,他们因自身行为严重影响社会治安,抹黑国家形象,甚至触犯法律底线而被称为“巨婴”,频繁出现的“巨婴”事件令人深思。
式中,μi(x)表示第i等级的隶属度函数,x表示各个指标的模糊量值。δi=(ai+bi)/2,ai,bi 为第i个等级的量化区间。
大豆食心虫绝大多数的卵产在豆荚上,少数卵产于侧枝、叶柄和主茎上。以3到5厘米的豆荚上产卵最多,幼小嫩绿荚上产卵较多,2厘米以下的很少产卵。一粒豆荚上产卵1到3粒不等。入荚的幼虫大约可咬食两个豆粒,大豆食心虫喜欢在多毛的品种上产卵,对于结荚时间长的品种容易受害。
“巨婴”—心理滞留在婴儿阶段的成年人,这是目前学界对“巨婴”的认知。在此概念基础上不少学者提出了更为详细的解释。曾奇峰在《巨婴国》的序言中指出“‘巨婴’是指一个个体,在身体上已经发育为成年人,而在精神上还保留着婴儿般的思想、情绪和行为。这些‘巨婴’的特点包括:自我意识狭窄,无法预知自己的言行对他人可能造成什么影响;人身依附,使自己成为他人或机构的一部分,丧失或出卖个人良知底线;在人际和社会层面,为了操控而操控,无法施与爱或享受爱”。也有学者认为这一群体的行为突出表现为去成人化。对此,笔者提出不同的看法。巨婴这一群体的行为特征应概括为去社会化,而非去成人化。所谓“成人化”是指艺术家违背儿童的心理特征,以成人生活替代儿童生活进行儿童文艺创作的倾向。成人化于儿童而言是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的,因此社会才呼吁儿童作品、儿童教育应该去成人化。可见,去成人化这一概念的对象是儿童。显然,用以形容巨婴群体是不合适的。反观“巨婴”的行为特征,如全能自恋、偏执分裂、极度自私、毫无规则意识,这进一步说明“巨婴”未能将社会所期望的价值观,如道德、法律、法规等规范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其言行脱离了社会的约束,因而用个体的去社会化形容“巨婴”的行为特征更为合适。这一现象是怎么形成的呢?
预算编制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抓手,重视预算编制工作能较顺利地推动其他工作的开展。但高校预算工作不应只是财务部门的事,其他各职能部门和学院(系)应共同参与。滚动预算编制更是将预算由面推向纵深。对于滚动预算编制,学校高层应从战略的高度来考量,结合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运用滚动预算尝试编制3年期的中期预算。
学龄期儿童的自我意识养成以意志力的培养为主。意志力的培养是儿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该阶段的儿童生活方式从以活动为主转向以学习为主。自我意识在学习活动中表现为学习者的独立性和意志力、学习者对自身的兴趣和注意、学习者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延迟满足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意志力。“糖果效应”表明能够接受延迟满足的儿童,自我控制能力更强。在此后的成长中,他们可以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对自我进行调节和控制,抑制冲动与诱惑,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无疑是意志力的重要体现。
第二,在生命体验中完善儿童的自我价值。
生活世界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和母体,生活世界本身就具有教育功能,在生活世界中培养儿童的自我意识可以说是“天命所归”。如果说儿童自我意识是一颗种子,那么生活世界就是这颗种子生长的沃土,教育,包括家庭和学校教育,便是使其茁壮成长的营养。
学龄前期儿童的自我意识养成应以促进人际交往为主。促进人际交往实质是培养儿童的合作能力。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该阶段的学校教育应以活动为主。学校组织活动的意义在于让儿童融入集体生活,讲求合作,相互谦让、尊重等。因此集体活动中教师应时刻把握好活动的有序性,关注儿童的身心状态。
婴幼儿的自我意识养成应以环境刺激为主。父母要尽可能地为婴幼儿提供视觉、听觉、触觉的刺激,增加刺激的频率、强度和时间长度会加速婴幼儿大脑的发育。婴幼儿由此感受不同的体验,并产生大量的信息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利于其自我意识的成长。自我意识的成长则为其今后的智力、情感、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能力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笔者认为个体自我意识的沉睡是根本原因,而自我意识的沉睡又源于自我价值的缺失。那么教育能为此做什么?基于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笔者认为个体自我意识的培养应从儿童着手,在生活世界中培养儿童的自我意识,在生命体验中完善儿童的自我价值。
第一,在生活世界中唤醒和培养儿童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的发展离不开自我价值的完善,除了培养儿童的自我意识以外,还应完善儿童的自我价值。
本院护士长期处在充满“应激源”的环境中,且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和高度紧张性需要护士全身心的投入和承担义务。护士每天面对不同的肿瘤患者,处在一个病情反复变化的工作环境中超负荷的工作,尤其在工作中面对遇到病情危重或濒死的肿瘤患者的处理时,本院护士感觉即使施展全部技术也不能挽救肿瘤患者的生命,容易产生“内疚、回天乏术”的思想,长期积累,容易产生心理压抑、沮丧等情绪。本院护士编制不足,大量琐碎繁重的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指导等工作趋于形式,患者生理心理得不到满足,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降低,非常容易产生投诉。致使护理人员产生消极心理,从而厌恶工作,消极对待工作,周而复始,易产生恶性循环。
首先是塑造儿童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看法和观点,它反映着人的主观世界。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加强生命体验,塑造儿童的价值观。其一,让父母成为儿童的好榜样。儿童最信赖的人是父母,父母的言行是儿童人生体验和感受的直接来源。父母应为儿童树立榜样,引导儿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其二,鼓励和劝诫。儿童表现的闪光点和良好品质应受到鼓励,儿童不良的行为习惯应该予以制止。其三,创造经历。儿童应该在其童年时光中有机会体验一些有意义的事。只有经历越深刻,体验和感悟才越丰满。人生经历是儿童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对儿童价值观的塑造必不可少。
其次是培养儿童的自尊心。自我价值的核心是自尊。自尊最基本的表现是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当人的自我价值感很强的时候,会表现出自我完善的欲望,表现出向上向善的本性。因而,培养儿童的自尊心是至关重要的。而自尊的获得需要两方面的努力:一是自我抱负,也就是实现个人的目标。二是获得社会尊重。儿童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关键在于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并且愿意为此付出努力。当然儿童想要获得社会尊重必然要学会奉献,学会给予。要教育儿童,索取不会带给自己真正的快乐,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真诚地给予,感受到自己被需要时才会有满足感,亦即真正超越自己的利益,懂得为他人付出才是自我价值的最高体现。
【胡梅妹,深圳大学道德文化研究所,助教】
责任编辑︱谷 月
标签:儿童价值观论文; 成人化论文; 意志力论文; 延迟满足论文; 深圳大学道德文化研究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