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长江流域开发与湖南经济发展研究_长江论文

浦东、长江流域开发与湖南经济发展研究_长江论文

浦东及长江流域开发与湖南经济发展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长江流域论文,湖南论文,经济发展论文,浦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浦东开放开发是我国90年代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加快上海浦东开发区的建设,对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和带动长江经济带以及全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湖南是长江流域的重要省分之一,湘、资、沅、澧四水淹盖全省,汇于洞庭,流入长江。湖南对浦东开发和长江流域的协调发展,肩负着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同时,浦东开发和长江流域的协调发展,也必将有力地促进和带动湖南经济的振兴。

“八五”浦东基础设施投资800亿元。 浦东开放开发正在发生三大转变:一是自身开发向联动开发转变;二是形象开发向功能开发转变;三是经济开发向全社会开发转变。如何正视和把握这些新形势、新转变,加速湖南的改革开放与发展,本课题从全局和长远的角度出发,着重研究以下问题:

一、机遇与挑战

浦东开放开发既给长江流域各省市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又是一个新的挑战。这种机遇和挑战包括以下三个层次的内涵:

(一)机遇与挑战的一般性

上海浦东新区的开放开发与长江流域各省市的关系,是发展极与发展轴、龙头与龙身龙尾、中心与腹地的关系,它给长江流域各省市带来了共同的机遇和挑战。机遇共有而不是某一省市独有,挑战共担而不是某一省市独担,这就是机遇和挑战的一般性。要明确浦东开放开发给湖南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首先要认识机遇与挑战的这种一般性。

1、既有提高在全国改革开放中的地位, 彻底打破内陆省份封闭格局的新机遇,又有长江流域大市场及国际大市场的新挑战。随着浦东和长江流域的开放开发,长江沿岸各省市将结成统一的开放的大市场,并借助长江与国际市场连通,成为外国投资的一个热点地区,中国增长潜力最大、增长速度最快的一个地区。湖南位于长江经济带和华南经济圈的结合部,将受到两个经济地区的双重辐射,在两地区的协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又将面临这两个国内区域大市场的包围和激烈竞争。

2、既有加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新机遇,又有政策、 体制落差的新挑战。我国办经济特区、开发区,实质上就是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验和试点。80年代以办深圳经济特区为代表,90年代则以浦东的开放开发为代表。浦东新区除了享受经济特区、开发区的优惠政策外,还有一些特区没有的优惠政策,按照国际惯例进行一些新的改革开放试点。这样就给湖南和长江流域其他省市,加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带来了两个方面的机遇:一是提供了示范和样板,借鉴浦东的经验可以不走或少走弯路,赢得主动,赢得时间;二是要求与浦东新体制全面接轨,通过与浦东新体制接轨可以缩小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差距,加速溶国内市场于世界大市场一体化的进程。同这些机遇并存的挑战,集中表现为政策和体制开放度的落差。即在一段时间内,浦东新区的政策和体制要优于长江流域各省市,主要有4个政策和体制的落差:第一, 财政的落差。国家财政对浦东免收增拨,对其他省市则按比例增收;第二,税收的落差。外资企业所得税、关税、工商统一税实行低税和免税;第三,金融的落差。允许在浦东开设外资银行、合资银行、外资的财务公司和保险公司,发行股票和开设股票交易市场;第四,外贸的落差。浦东设有保税区,区内可以设立从事转口贸易的中资、外贸企业,上海市有自行审批浦东新区国有大中型企业自营产品的进出口经营权,允许外商在浦东新区开办百货商店、超级市场。这些都是长江流域其他省市现在没有或少有的。

3、既有优化生产要素聚散的机遇, 又有生产要素流通落差的挑战。浦东开放开发的拓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逐渐确立,国内外资金将大量进出上海,这就为长江流域各省市发展金融产业,引进资金以解决资金短缺的困难,开辟了新的渠道。但由于浦东吸引外资和内资的能力比长江沿江各省市强得多,风险则小得多,有可能出现沿江各省市资金流出大于流入的不利局面。上海浦东是国内外先进技术的云集地,是沿江各省市引进先进技术的重要窗口和渠道,是整个长江流域科技现代化的龙头。但由于上海浦东生长和蓄积先进技术的能力强,沿江各省市往往是从上海引进一般的先进技术或二等技术,而且还要付出较多的成本,这种技术的落差在一定时间内有扩大之势。人才的流差则更为明显,上海浦东对人才有强大的引力,必将形成数量庞大、素质上乘、结构完善的人才体系。从长远和整体来说,这对长江流域各省市大有好处。但在一定时间内,沿长江各省市完全有可能出现人才数量和人才质量流出高于流入的不利局面。信息流差有数量差、速度差和质量差,沿长江各省市既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机遇,也有“吃剩饭”的不利因素。

4、既有加速产业结构升级转换的新机遇, 又有产业结构落差的新挑战。在上海浦东新区,将优先发展金融、贸易、房地产、信息咨询等第三产业,大力兴办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实现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向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转变,进而带动沿长江各省市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加速战略性调整。但是另一方面,沿江各省市只能接受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产业、房地产业的部分扩散,更多地则会接受上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呈现出明显的产业结构水平的落差。

5、既有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机遇,又有外经外贸中转落差的挑战。 长江流域各省市可以充分利用浦东对外金融、贸易、信息、口岸等多种有利条件和优惠政策,以长江黄金水道为纽带,建立起全流域的外向型经济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浦东是中心,是龙头,沿江其他省市则处于配套地位、协作伙伴地位。

(二)机遇与挑战的特殊性

浦东开放开发对长江流域各省市虽然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但这种机遇和挑战在各省市之间是有差别的,这种差别性就是机遇和挑战的特殊性。要明确浦东开发给予湖南的机遇和挑战,就必须研究湖南与长江流域其他省市之间的机遇和挑战的差别性、特殊性。

1、 从湖南的大江小优势和小江大优势特点看机遇和挑战的特殊性。湖南大江小优势和小江大优势的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

第一、从湖南与长江沿岸各省市的比较中,看大江小优势和小江大优势。湖南在长江干流中的优势,没有其他省市大,相对来说只是一种小优势。这是因为:①湖南虽有直达长江流域经济龙头上海的水路交通,却是离沪较远的省份。②湖南虽是沿长江省份,却是连接长江航线最短,长江港口最少的省份。湖南的长江航线和港口的优势,远远不及其他省份。而湖南在长江水系中的小江优势则是其他省份所不及的,是一种相对的大优势。其一,省内的长江水系发达,流域面积大。湖南有吞吐长江的全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洞庭湖有湘、资、沅、澧四水,四水纵横贯穿全省,四水的总长度为2880公里,省内流域面积有204075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96%。这种情况是长江流域其他省市没有的。其二,湖南湘江有连接长江和珠江、贯通东海和南海的开发前景。湘江上游与珠江支流西江上游相近,且有水相连,开拓成湘桂运河,就能实现上述两江两海的连通,这种情况在长江水系中是绝无仅有的。

第二、从湖南经济的总体布局,看大江小优势和小江大优势。流域经济是湖南的主体经济。全省市县党政机关设在四水及其主要支流河畔和洞庭湖区的有74个市县,占全省市县总数的71.1%,这些市县的城镇经济,占全省城镇经济的九成以上。流域经济比重如此之大是长江中下游其他省份所不及的。然而,湖南流域经济的大头却分布在小江,即四水地区,只有小头分布在大江,即长江沿岸地区。其突出表现有四个方面:一是流域经济总量的大头在小江,小头在大江。二是城市的多数在小江,少数在大江。三是大型企业的多数在小江,少数在大江。四是矿藏资源大量分布在四水地区,少量分布在长江沿岸地区。

湖南的大江小优势和小江大优势特点,使浦东开发对湖南发展的影响具有不同特点:①它使浦东开发对湖南的辐射具有连动性和滞后性。湖南是沿江和大港省分,也是水系最发达省份,浦东的开发不仅对沿江地区,而且对整个湖南经济发展,具有普遍的连动作用,能够直接带动湖南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湖南的长江航线短、港口少、运力小、离沪远,因而浦东开发对湖南经济发展的连动作用具有相对的滞后性。应当看到,浦东开发对长江流域各省市的辐射,主要是通过长江黄金水道的连接和带动,可以说是一种“水连动”或“水辐射”。在一般情况下,运距近、港口多、运力大者居前,距离远、航线短、港口少、运力小者居后;连接长江的河湖少的省份,连动的范围就会小,连接长江的大河大湖多的省份,连动的范围就会大。②它使湖南的区内经济依托具有多元化趋势。从交通依托来说,湖南处于长江的水运交通体系中,应该依托长江这条大江,因为大江水大、港口大,大江是四水和洞庭湖的汇归线和达海通道。由于湖南在长江沿岸的最大城市是岳阳市,因而在湖南依托大江就意味着依托岳阳市,依托岳阳港,湖南在城市依托体系中只能依托位于小江的大型、特大型城市,依托长沙,依托长、株、潭、衡城市群。这就使得浦东开发对湖南辐射作用的传递途径是一条由大(浦东)到小(岳阳)再到大(长沙)的线路,从而大大弱化了上海这个龙头城市对湖南的带动作用。

2、从湖南经济的区位特点看机遇和挑战的特殊性。 湖南的城市数量不少,但没有跨省域的特大中心城市。同时,湖南位居华中经济区与华南经济区的结合部。这种城市和区位状况使得湖南经济成为一种境外依托经济,需要依托省外的特大中心城市,需要以上海为依托。湖南既受浦东的东向拉动,又受武汉的北向拉动、重庆的西向拉动,还受广州、深圳的南向拉动。随着浦东开发的拓展和上海国际经济、贸易、金融中心地位的逐渐确立,浦东对湖南经济发展的东向拉力会不断增大,越来越成为主要拉力。但在现阶段,湖南经济处于多向拉动的外部环境之中,南向的拉力还大于东向拉力。这里的拉力既包括机遇,也包括挑战,是机遇和挑战的综合拉力。

3、从湖南的产业结构特点看机遇和挑战的特殊性。 近些年来湖南的产业结构虽然有所改善,但农工商的旧产业次序没有完全改变。湖南农业仍居首位,还是个农业工业省,还说不上工业农业省,更不用说工业省。这是近些年来一个被忽视了的实事。湖南农工商的产业次序及其落后地位,急需浦东开发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拉力。湖南产业结构与上海浦东产业结构的落差大,浦东的开发对湖南产业结构的调整会产生居高临下的冲击力,会较快的实现农工商次序向工农商次序的转变。另一方面在浦东开发所促成的长江流域产业结构调整大潮中,湖南仍会处于后续地位,既不能实现与浦东开发的同步调整,也不能与江、浙迈出同样的调整步伐,从总体上讲会呈现三步连动趋势,即:浦东提高科技产业,江、浙提高科技含量,湖南则是扩大工业的规模和改变工业的薄弱地位。

4、从湖南资源开发和配置的特点看机遇和挑战的特殊性。 湖南没有超大型企业,不能在浦东开发和长江流域发展中,形成以我为核心的跨省企业集团优势,在长江流域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形成中,难于当龙头;湖南资源的一个基本特点是自然资源丰富,但现代化建设急需的资源稀少。湖南自然资源丰富的特点会使浦东开发和上海发展的拉力,变成带动湖南自然资源广泛开发、多层次加工、多次增值的动力,使面向国内外大市场的湖南资源开发具有很大的后劲。但由于湖南是铁、铜、铝、石油、天然气等矿藏资源的小省和空白省,使得短线产品的开发受到限制,不能在短线产品的开发上形成湖南的优势,赢得新的机遇,反而会加剧挑战。

(三)机遇与挑战的紧迫性

1、参与浦东开发在时间上的竞争,使机遇和挑战具有紧迫性。 湖南与长江流域其他省市在参与浦东开发过程中,有着时间上的竞争,先者为上,后者居下。其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①对浦东优惠政策的利用具有较强的时间性,错过了时间就失去了机遇,还会受到先行者的挑战。②受供求关系影响,参与浦东开发的成本呈上升趋势。浦东新区的最优开发项目和布局的选择是有一定限度的,国内外投资浦东开发者也是由少到多,开发的实惠总是向捷足者倾斜,越是舍不得花钱开发者,最后付出的代价会越大。

2、综合经济实力上的竞争,使机遇和挑战具有紧迫性。 在浦东开发的新形势下,湖南与长江流域其他省市,将进行经济实力上的竞争,以利用机遇和应付挑战,这集中表现在经济位次的竞争和区域经济中心的竞争两个方面。在经济位次的竞争方面,如果不利用浦东开发的机遇加快发展,湖南就有屈居最后的危险。在区域经济中心的竞争方面,上海居长江龙头和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地位,江苏居长江下游经济区的中心地位,湖北居华中经济区的中心地位,重庆居西南(长江上游)经济区的中心地位。湖南既打不出沿江牌,也打不出省会牌,不能形成以沿江城市或省会城市为中心的跨省经济区,只能充当华中经济区和华南经济区的结合部。湖南只有抓住这个特点,发挥其优势,紧紧抓住浦东开发的机遇,加快沿江城市岳阳的发展,加速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一体化进程,不断增强它们在区域经济竞争中的中心地位。

3、经济发展速度上的竞争,使机遇和挑战具有紧迫性。80 年代湖南的经济发展速度在长江流域8省市中居落后地位。90 年代初期湖南的经济发展速度在长江流域8省市中居中游地位。湖南要彻底改变在80 年代发展速度上的落后地位和90年代初的中游地位,就必须很好地把握浦东开发的新机遇,以求得更快的发展。湖南实现规划目标也面临更激烈的速度竞争。湖南今后的环境压力将是全方位的。广东到2000年或更多一点时间要赶上亚洲“四小龙”,深圳要建设成为第二个香港,广东速度的加快和湘粤经济梯度差的加大,将逼迫湖南加大对浦东的倾斜,加强与上海的全面协作,以求得更快发展。江、浙、皖、赣、鄂、川在长江流域大开发中的地位比湖南有利,因此湖南在利用浦东开发的机遇上要有更大的紧迫感,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取得更好的效益,加快自己的发展速度。

二、湖南在长江经济带的地位与作用

湖南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省份之一,具有特定的地位与优势,可以发挥比较重要的作用。

(一)湖南在整个长江经济带中有着大规模、高起点、超常规开发的基础

1、湖南区位条件较好,是长江经济带和华南经济圈的结合部, 具有南联北接、东进西拓区位优势。

2、湖南的矿产资源丰富,矿种齐全,品位高,储量大。 湖南已发现的矿种134种,占全国已发现矿种数的82.7%, 其中已探明储量的91种,有39种储量居全国前5位。

3、湖南生物资源丰厚。全省总面积21.2万平方公里, 占全国总面积的2.2%,大体是“七山一水二分田”,共中耕地面积4909.65万亩,林地面积1.1亿亩,覆盖率为36%, 水面2043 万亩, 可供养殖的水面520万亩。水利资源为南方9省之冠。全省草场面积9559万亩,可利用的8499万亩,占88.9%。湖南有许多珍贵野生动物,属国家保护的珍贵动物44种,占全国保护的145种野生动物的28%。

4、湖南的自然资源与人文景观多姿多彩, 具有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湖南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山色湖光秀丽,全省拥有十大旅游区和100多地旅游点。“东边一线”,“西边一片”。包括张家界、 天子山、索溪峪、猛洞河等景点的武陵源自然风景区,方园400多平方公里, 被称为“世界天然大奇观”,被联合国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5、湖南有较强的科教力量。1995年, 全省地方全民所有制单位拥有各类自然科学科学家10106人。从1988年至1995年三种专利申请数、 批准数均居全国第5位。杂交水稻、银河10亿次巨型计算机、 铝箔轧机单辊驱动理论及应用、异体试管婴儿、石煤发电、人类高分辩染色体研究等一大批科研成果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有的已达到和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湖南教育事业也比较发达,人才后备资源实力比较强。电子计算机与机器人、新材料与材料科学、地质科学、机械电子学科、医学遗传学、生殖医学工程、神经科学和心胸外科学、金融学科、生物学等等,都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

(二)湖南在长江经济开发带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和具有的独特功能

1、湖南是我国重要的农副产品的生产与输出基地。 湖南是全国粮、油、棉、猪生产水平较高的老基地。稻谷、苎麻产量居全国第1位, 猪肉、茶叶居第2位、油料、柑桔、水产品、烤烟、 黄口麻等产量都居前10位。粮食产量连续10多年稳定在500亿斤以上,居全国第5位。建国以来,全省累计调出的粮食居全国第1位。1995年统计, 棉花产量已超过440万担,油料产量已过2240万担;生猪出栏4762.28万头,为全国第2位。40多年来,湖南农民以低价向国家交售了大量的粮、棉、油、 猪,为全国的稳定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湖南的能源资源丰富,是电力生产的重要地区。 湖南的水电产量折标煤451万吨,居全国第3位。尽管湖南省产业属于偏重的高耗能结构,能源消耗量大,但为保障沿海地区的率先发展,湖南水能开发方面承受了巨大的损失,使潜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今后将在加速火电开发的同时,联合长江经济带各省的力量争上核电,特别是充分开发中小水电,缓解湖南长期电力不足的矛盾,使湖南的能源潜力得以充分开发,真正成为长江经济带水电火电生产的重要地区。

3、湖南是原材料及主要初级产品生产与输出基地。 湖南经济结构,特别是工业内部结构的重工业所占份额大,重工业中采掘业、原材料工业所占份额大大高于全国和东部地区,使湖南成为我国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的原材料及主要初级产品的生产与输出基地。湖南有色金属主要产品如铅、锌、锑、锡、钨,建材主要产品水泥、平板玻璃,化学工业中的基本原材料、硫酸、烧碱、纯碱等,均在全国占有较大的比重。这些重要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为本省和沿江各省产品的深度加工提供了充实的基础条件。

4、湖南是内陆腹地的物资商品集散地和信息传递中心。 湖南处于内陆前沿、沿海腹地的地理位置,具有输出大宗农副产品、主要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功能。岳阳的水陆枢纽、长沙的航空港、株洲和杯化的铁路枢纽,对沟通东西南北及沿海(江)较发达地区与中、西部次发达地区的联络具有重要意义,起着物资集散、信息聚集、辐射、扩散的重要作用。

5、湖南是长江经济带发展和扩张的重要依托和基地。 湖南经济与长江沿江各省特别是上海的经济,在产业结构上有较强的互补性。湖南经济虽然总体上在长江经济带处于后发展阶段,但在农业、有色金属、汽车零配件、建材、农药、化肥、原煤、造纸以及部分化工原料等行业和产品上有一定的优势,而轻工业和第三产业又比较落后。因此,湖南与长江经济带各省之间可以互通有无。长江沿岸各地可来湖南联合开发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联合发展能源、原材料工业,合办电厂电站,联合发展电子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联合拓展对外贸易和发展金融市场、房地产业。上海等经济重心地区在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过程中,部分资源密集、劳动密集产业以及某些技术密集产业亦可向湖南转移。

三、湖南参与浦东及长江开发开放的战略思路和重点

(一)湖南参与浦东及长江开发开放的地域界定

湖南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省份之一,虽然只有岳阳一个市位于长江沿岸,但湘、资、沅、澧四水可辐射到全省14个地州市及其70多个县市,就是说,湖南绝大多数地区和县(市)都属于长江流域,这是湖南参与长江开发开放重要的基础。但就目前的情况看,我们还不具备将所有这些地、县纳入参与长江开发开放的条件。根据湖南的实际情况,我们拟将岳阳、长沙、株洲、湘潭、常德、益阳等6 市作为先期参与长江开发开放的重点地区,并同时适当考虑关系紧密的其他少数地市。作这样的选择,一是这6市在地理位置上居四水中下游,属洞庭湖区, 与长江的距离最近,是湖南参与长江开发开放的前沿阵地。二是这6 市的综合经济实力较强,基本上集中和代表了湖南经济的精华。此外,全省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出口创汇产品、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及高中级科技人员也都主要分布在这一地区。同时,这一地区的交通、通信也是全省最发达的区域。因此,这一地区既基本具备了参与长江开发开放的综合经济实力,又对全省经济发展有极强的带动能力。

(二)湖南参与浦东及长江开发开放的总体战略

湖南参与浦东及长江开发开放的总体战略应是:紧紧抓住浦东及长江开发开放的机遇,紧密结合优先发展区域带的建设,破除内陆封闭意识,加大改革、开放、开发步伐,充分发挥区位、交通、资源、科技优势,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的产业和市场分工,以开放促开发,带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促使湖南沿江流域6市加快成为体制健全、 机制灵活、市场发达、经济繁荣、科技进步、外向度高、产业结构合理、支柱产业强大(优势产业突出)、交通通讯快捷、人民生活比较富裕的地区,从而带动和促进全省经济的高速高效发展。这种总体战略,包含以下基本要点:

一是要抓住新的机遇,加速调整我省经济发展总体战略的取向重心。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战略重点是沿海地区。湖南作为广东的近邻,过去在发展战略上主要是如何适应和配合广东的改革开放,如何接受广东的辐射,如何抓住广东的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实施这种战略取向,无疑对湖南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但是湖南毕竟不是沿海地区,因而湖南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仍然在诸多方面受到了相当程度的制约。现在国家实施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开发开放战略,对湖南来说是一次极好的新的发展机遇,过去作为内地省的很多制约因素将会发生变化,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环境将逐步形成。要抓住这一新的发展机遇,湖南必须在发展战略取向上进行调整。除了继续面向南部沿海地区包括回归以后的香港以外,要把面向长江、依托长江、参与长江的开发开放作为湖南经济发展战略的取向重点。简而言之,就是要实现面向浦东、面向广东、香港,两面开弓。特别是要充分认识浦东的窗口作用,充分发挥浦东开发对湖南经济外向发展的促进作用,鼓励湖南各种经济,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到浦东广设窗口,利用和享受国家给予浦东开发的各种优惠政策,促进湖南经济更快地持续地发展,并通过浦东及南面的广东、香港,走向世界。

二是要在改革开放上采取更有力的措施。过去,由于我们自身思想解放不够,加之受地理位置及国家政策层次等多种因素影响,在改革开放方面和沿海地区比较,湖南总是处于迟一步、慢一拍、低一层的状态,在广东大胆改革、扩大开放的热潮中,我们不是积极进取,而是采取“梯度消波”的被动态度,对经济发展带来了某些消极影响。现在国家对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经济带在改革开放上给予了许多优惠政策和较大的自主权,这就为湖南的改革开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必须抓住这一机遇,大胆采取各种有力措施,迅速改变湖南改革开放相对滞后的状况,力争使沿江流域地区尽快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示范区和以面向国际市场为重点的、对内、对外双向型经济区。

三是要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开发和建设长江经济带,必然要求沿江各省市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和各种比较优势,进而形成比较完整的经济体系和综合经济优势,以此带动全国经济的发展。长江经济带既包括资源省区,又包括加工省市,二者产业结构各有特点。一般地说,前者工业化水平相对落后,产业关联度小,结构效益低下,产业转换能力弱;后者的主要特点是高起点、高技术、高附加产品和部门优势明显,主导产业突出,工业体系比较完整。长江经济带的协调发展,就意味着要使湖南在产业和市场分工方面能在长江经济带中取得应有的地位,必须发挥相应的经济功能,即要有自己的优势产业,并能在长江经济带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必须根据湖南的资源、区位、科技以及产业基础,并结合长沙经济带的总体规划,选择一批产业及其相应的产品,从各个方面实行重点倾斜,使其尽快成长壮大,绝不可再走追求门类齐全、自成体系、集约化水平低、经济和社会效益不佳的老路。

四是要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积极主动地加强协作。加强经济技术协作,是社会生产专业化的必然要求,是长江经济带形成整体优势的重要基础,更是提高湖南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就后者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通过协作,可以为湖南生产的一大批配套产品找到比较稳定的市场,并可促进产品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另一方面,随着沿江发达省市产业结构的升级,其传统产业必然要逐步向内地转移,通过协作,可使湖南这些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迅速提高,市场前景也将随之更加广阔。特别是通过协作,可以加速高新技术的开发,使高新技术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实现高新技术的产业化。

(三)湖南参与浦东及长江开发开放的主要目标与总体布局

在上述总体战略构想下,到2000年,湖南沿江流域岳阳、长沙、株洲、湘潭、常德、益阳等6市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建议如下:

国民生产总值1320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下同),年均递增13.3%;农业总产值350亿元,年递增5.5%;工业总产值2330亿元,年递增17.9%;第三产业增加值500亿元,年递增18%左右; 乡镇企业总产值3000亿元以上,年递增30%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年累计200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00元;职工人均工资6300元。

湖南参与浦东及长江开发开放的总体布局,应以岳阳为龙头,以长沙、株洲、湘潭、常德、益阳为重点,沿湘、资、沅、澧四水及主要铁路、公路干线分层推进,逐步拓展。第一个层次是岳阳和长沙;第二个层次是株洲、湘潭、常德和益阳;第三个层次是四水沿岸和铁路、国道公路沿线的县(市)以及6市以外的其他重点城市; 第四个层次是非沿岸沿线的腹部县(市)。在产业布局上,岳阳重点发展口岸经济、化工、能源、轻纺、造纸以及高新技术产业。长沙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电子、机械、轻纺、食品和第三产业。株洲重点发展有色冶金、化工、机电、建材、高新技术产业和商贸仓储业。湘潭重点发展冶金、机电、纺织、化工和建材工业。常德重点发展食品、纺织、建材和机电工业。益阳重点发展麻纺、造纸、锑冶、食品和机械工业。同时,6 市都要大力发展商品农业和创汇农业。

(四)湖南参与浦东及长江开发开放的重点产业

这里所说的重点产业,主要是指湖南在长江经济带乃到全国有较强优势和较大发展潜力的产业。选择重点产业的条件是:(1 )市场容量大,前景广阔;(2)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3)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高;(4)现有的基础比较扎实, 生产已经达到了一定规模,在国内市场占有较大份额;(5 )具有良好的区位、交通条件;(6)具有较大的关联度,有利于带动全省经济发展。 根据上述条件,结合全省实际,湖南特别是沿江流域6 市拟选择发展以下几个重点产业:

1、农业。要继续发挥农业大省优势, 大胆引进和利用国内外先进的种养和加工技术,积极组建跨地区、跨部门的产供销、种、养加一体化集团,加快调整产品结构,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努力提高商品率,增加出口创汇,逐步向生产商品化、出口基地化过渡,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2、轻纺食品工业。重点发展造纸、皮革、纺织、陶瓷、 卷烟和饮料等产品。

3、化工。重点建设岳阳石油化工基地、株洲综合化工基地、 湖南潭精细化工及农用化工基地。

4、冶金工业。重点发展有色冶金,创造条件稳步发展黑色冶金。

5、机械电子工业。要以现有的优势行业和主导产品为基础, 广泛开展经济技术联合协作,大力招商引资,加快企业的改组改造,努力提高企业的产品水平、技术装备水平和生产的集中度,迅速提高机械电子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重点加快开发以长沙汽车电器厂为龙头的汽车配套系列产品,以及摩托车、轻型汽车和微型车,使湖南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汽车配套系列产品基地;以湘潭电机、电线、电缆为龙头的电工系列产品和以株洲田心机车厂为龙头的铁路机车、货车系列产品等。

6、建筑材料工业。重点是加强对骨干企业的改组改造, 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开发以高标号和特种水泥、优质浮法玻璃、新型建筑材料为主的系列产品,巩固发展国内市场,积极扩大国际市场。要打破地区和所有制界线,逐步组建水泥、玻璃、建筑陶瓷、石材、石墨、萤石、重晶石、钠长石等企业集团或出口生产基地。湘乡、湘北水泥出口基地在满足国内市场的同时,应重点面向国际市场,增加出口创汇能力。

7、高新技术产业。要选好目标,突出重点,择优立项, 分步到位。总目标是上水平、上规模、上效益,实现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成政策环境良好、运行机制灵活、服务体系和配套设施完善的外向型高科技产业示范区。

8、第三产业。应突出搞好流通业和旅游业。

*该文系湖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软科学研究重点资助课题。发表时有删节。

标签:;  ;  ;  ;  ;  ;  ;  ;  ;  

浦东、长江流域开发与湖南经济发展研究_长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