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同时也在推动者电子通信工程的持续发展。社会各界同时也在密切关注着电子通讯技术的持续发展。另外,由于安全有效地地接设备,可以有效地保障到电子干扰频率的降低。毕竟,电子干扰问题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电子通讯设备的正常运作。因此,本文主要基于此问题而进行论述。
关键词:电子;通讯;干扰;措施
电子通讯工程,对于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有效地避免掉电子干扰带来的危害,将可以有效保障电子通讯系统的安全运作。因此,本文主要围绕抗干扰的有效设备——抗干扰地接而进行论述。
一、电子通讯工程的基本情况
电子通讯工程涉及到了电子科学、信息、技术等基本情况和基本原理,目标是在解决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等专业的通信设备和技术问题,具体操作过程将会围绕电子信息的监控、传输、运作等具体问题。
我国电子通讯工程中,地接的环节和方式是至关重要的方式之一。这是因为通过地接可以将相应的电流引入到地面之下,以此降低磁场的脉冲信号影响。由于我国大多数地方采取的是220V的标准电压,因此,只要设备能够安全运行,一般情况下就不会产生安全事故[1]。但如果设备的运行情况处于不正常的状态,就会产生漏电的危险,这时如果没有抗干扰接地设备配置的话,人体、地面、器具就形成一个完整的电路,如果电流一旦过大,则会给人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危险。
因此,地接水平的要求将直接与安全问题相关联,操作人员则需要按照相关规定而进行严格的操作执行,地接的参数需要严格的控制在4欧姆以下。
二、抗干扰地接设备的基本情况
第一,接地方式。
之所以被称为接地方式,恰恰是因为接线设备需要深埋于地面之下,从而将干扰电流倒入地面之下,从而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接地体和地导线是抗干扰电流设备中的必然装置,通过这两个方面的配合,从而有利于电流的导出。因此,需要将地接设备配备到土壤之时,需要深入考虑到地质条件本身的情况,比如土壤本身的干湿度、地质本身抗击电阻的能力、土质的酸碱程度等。因为电流设备需要涉及到防雷,因此还需要考虑到电阻抗击的可控性。
第二,抗干扰地接原理。
在电子通讯设备中安装入抗干扰接地,主要是为了保障电子设备的有效运行。所以,抗干扰接地的安装过程需要严密遵循相关原则和操作手段。例如,首先,可以科学测量信号与地面的连接方式、测量信号源的有效性,以此测定模拟信号和实际信号的差别,以此探测出电力系统抗干扰能力的高低。其次,接地线需要分开管理和配备,比如负载地线、继电器等设备的电线需要与其他电线相区分,更有甚者可以将电气绝缘,以达到安全性的目的[2]。再次,工作电压需要控制为0,如果不是0的话,则说明有电阻存在,因此需要重新规划设备装置,阻止电阻的存在。
第三,抗干扰接地的准则。
抗干扰地接的原则,需要遵循以下几点:适当增大模拟信号、保持导线距离、增大干扰电流的通导量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抗干扰接地准则的要求,是抗干扰地接安全准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能够被突破或无视。具体操作手段包括改善地下线路的分布路线、提高接地电网标准等。
三、抗干扰地接设备的改善措施
第一,提高线路布线的精准度。
为保障电力系统的有效工作,需要加强电子通信过程的地接水平,布线的精准度必须有所提高。因此,工作人员需要按照精准的操作过程进行安排和操作,以此准确找到接地的区域。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有时工作人员会忽略掉电阻的工作效率问题,他们会认为小电阻不会对电力系统的工作状态造成影响。但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电子设备中的电阻会对接地的电荷产生阻碍,会对信号源的回流线路造成影响[3]。比如说,当电子通信的接地方式出现故障之时,则会对回流信号造成干扰。
第二,降低底线本身抗阻。
想要完善抗干扰地接设备的系统,需要合理控制电阻的数量和数值。如果接电线的电阻值比较大,电流在流通过程中会被大量的阻挡,加大电流通过线路时的通过时间,从而影响到电子通信工程的正常工作状态。毕竟,这种后果的产生,将会对电流在中心点流入大地之中的效率和结果。
根据现有的实验结果显示,高频的电路底线阻抗将会受到电感的控制,并且直接由地线长度所控制。如若想要避免这些状况的产生,则需要加大对电感值的科学测量,加强对电感值的精确度极端。只有对多点接地策略进行有效的运行,则能够有效掌握到接地位置的判断。再比如,可以利用R=pS/A公式,其中,A为自身横截面积,S是导体长度。根据这个公式,可以摸查到电流通过线路时的阻力情况,降低电阻对底线的阻抗能力。
第三,降低地环路的影响。
众所周知,由于多地点的接地情况会有许多主客观因素,从而变化情况很多,电子通信过程的地接性能会受到回路的影响。在衍生环路、电子元件、接地平面等环节上进行电容布置时,则需要将主客观的影响因素考虑进去。比如,当一个地点的电磁强度达到界限时,局部电路和设备的兼容性就会受到挑战[4]。比如,通过有机的协调,增加放大器和信号源的数量,合理的排布接地的位置、接地的数量等,以此完成信号源和地面的有效隔离。
第四,其他注意事项。
除以上探讨,在电子通讯工程的具体操作中,需要合理利用电缆屏蔽层附近的接地线装置,从而保护接地线。而当屏蔽层附近的影响较小时,则需要严格控制设备检测的流程与途径,严格规范各项操作,以免外界因素影响到最终的数据结果。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降低不必要干扰因素的控制,就需要将暖气、下水管道等接地设备的不规范操作严厉禁止,从而保障到信号波的扩大,保障到电流的流通与完整。
四、结语
在电子通信工程中加强抗看绕接地线装置,可以有效避免掉电子通信工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能够保障到电子通信线路的有效畅通。因此,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需要规范操作,提高专业性。
参考文献
[1]孙倩. 电子通信工程应用及干扰解决措施分析[J]. 赢未来,2017(8):0251-0251.
[2]于浩. 试析电子通信工程中解决电子干扰问题的相关策略[J]. 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11):00284-00284.
[3]林雪梅. 电子通信工程中的设备抗干扰措施探究[J]. 电子世界,2017(13):74-74.
[4]陈海燕. 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地方法[J]. 内燃机与配件,2017(3):134-134.
论文作者:郑志顺,寇明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6
标签:抗干扰论文; 电子论文; 设备论文; 电流论文; 通信工程论文; 干扰论文; 电阻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