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先贤智慧论文_ 张媛媛

聆听先贤智慧论文_ 张媛媛

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 张媛媛

一.跟孔子学做人

第一单元的《论语》选读,我带学生精读三篇《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当仁,不让于师》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集中反映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的精神实质,特别是其中所展现的孔子的形象,生动而全面,我们更能从至圣先师的身上学习到为人做事所要遵循的基本道理。在这些篇目里,孔子不是板着脸说教的老夫子,而是极具魅力、聪明睿智,充满着人性关怀的教育者。璀璨光辉,就取二三。

(一)有面对众人诽谤怀疑仍坚持信念胸怀天下之勇

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许“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与孔子生活在一个时代的众人们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但我们却遗憾地发现,孔子在那个时代口碑明显不好:隐者长沮和桀溺眼中的孔子是一个“辟人之士”,简单点概括,就是“跟别人处不好关系的孤僻之人”,长沮和桀溺根本连渡口在哪儿都懒得跟他说;荷蓧丈人也对子路称呼孔子为“夫子”感到不满,出言训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何谓夫子?”子路遵循礼仪的“拱而立”赢得了老人的好感,却在第二天子路寻找他时选择不辞而别,不愿见面;楚狂接舆更是跟在孔子的车马后一路追赶:“凤兮凤兮,何德之衰!”,这几乎是谩骂的语句让我们倍感诧异;连石门口的晨门(看守城门的人)谈到孔子的时候也是不屑地语气:“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明知事情做不成还一直在做的那个傻子吗?”,大概也只有仪封人可以算得上是孔子难得的知己,他对孔子的评价“天将以夫子为木铎”也是众多恶评中的一股清流。

为什么被人尊为“至圣”的孔子在当时却有此遭遇呢?经过分析我们发现,这些人对孔子的不满集中在一个问题上——“出仕”。孔子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却屡次失败,在政治上,他并不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而这也成为众人奚落他的原因。可以想象,众人的不解甚至是诋毁对孔子而言是一种多么大的压力,在受到长沮和桀溺的嘲讽后,夫子“怃然”,失落的解释:“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假如国家有道义,我孔丘也不需要参与变革了。)在受到楚狂接舆的谩骂后,孔子仍“欲与之言”,在受到荷蓧丈人的斥责后仍“使子路反见之”,或许“山不过来,我便过去”,孔子仍愿意与这一群隐士解释自己的“仁”,仍然希望获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但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追求让孔子在那个时代成为一个“怪人”,领先于时代的先进思想让他很难找到同盟者,唯有不屈服、不放弃、坚持理想、坚定信念的精神熠熠生辉于历史长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有面对学生水平差异仍坚守岗位诲人不倦之德

作为政治家的孔子稍显狼狈,而作为“教师”这一职业的开创者,他又有怎样的形象呢?传说中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又有“七十二贤人”,论语中出现名字的弟子也有25位,这些学生性格各异,经历迥然,孔子是如何处理跟学生之间的关系的呢?遇到“不听话的”学生,孔子又是怎么做的呢?

说到孔子的学生,最受孔子喜欢的当属颜回,孔子曾经毫不吝啬地夸奖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回的安贫乐道正是孔子所倡导的,甚至于在孔子心中已经把颜回作为自己的“衣钵”传承人,所以在颜回去世的时候,孔子悲痛欲绝,大声喊着:“天丧予!”弟子伯牛病重时,当孔子不顾被传染的危险从窗口伸手进去拉住患“麻风病”的伯牛的手时,我们看到的是师道尊严中最闪光的部分,那双紧紧握住的手传递的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慰问和关心,更是一个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心疼。

对勤奋努力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赞美,对偷懒懈怠的学生也给与批评和斥责。“昼寝”(上课睡觉)的宰予便遭到老师的训斥:“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言下之意就是这个孩子已经快要没得救了!话语中我们更多的是感受到了老师对学生“恨铁不成钢”的失望与担忧。学生之间的差异不仅是性格上的,还表现在志向上,《侍坐》中的各言其志就体现了这一点,学生的回答不尽相同,孔子的表现也各有差异。学生之间的差异,孔子能够做到分别引导,因材施教,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而他无意中展现的真性情则为我们了解孔子提供了更多的线索,不管是子路质疑自己时的“指天发誓”还是子游提出疑问时的“委婉道歉”,都体现出平等的师生关系和一个教师知错能改的勇气。

(三)有面对世俗腐蚀侵扰仍不忘初心施爱与人之情

孔子的理论核心是“仁”,如何将这个“仁”阐释清楚,我采取了替换法。请学生在文本中找出可以解释“仁”的句子并作出解说。学生找出的高频句子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些句子都能够对“仁”做出解释,也都是“仁”的内容。

两千多年之后的今天,我们仍在学习孔子的理论,是否还有必要?学生们不仅认为非常有必要,而且还举出了很多实例。有同学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现在倡导的“换位思考”,自己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理解和体会,或许就不会拘泥于个人的小世界无法自拔,还有同学提出了习主席的“一带一路”正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新时代发展和深化,重走古丝绸之路,帮助沿边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这不仅有助于区域共同繁荣,也有利于自身发展大环境的改善。更有学生提出,曾子所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正是对莘莘学子提出了要求,新一代的中学生要树立远大志向,因为重任在肩。

精度三篇课文共计花费了四个课时,课后我检查了一个班级的语文课本,发现学生的笔记也比较充分,课文的注释部分均有圈划。学生们心中的孔子形象有了一些变化,他不再是高坐神坛不可接近的“圣人”,而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一个充满温度可亲可敬的教师,“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学儒家经典,懂为人之道,余有得焉。

论文作者: 张媛媛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  ;  ;  ;  ;  ;  ;  ;  

聆听先贤智慧论文_ 张媛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