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中职教育;畜牧业传染病防治技术;教学改革
为了使职业学校的教学更加贴合生产实际,国务院在颁布的《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了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要将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道德培养和社会生产、开发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中职学校是职业教育中的一种类型,其承担着培养面向社会服务、生产、建设等多个方面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任务,在加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畜禽传染病防治技术》就是培养畜牧兽医类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其与实际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联系,是有着诸多实践课程内容的临床学科。所以,在职业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应当加强课程教学的实用性,确保培养出的人才能够适应市场需求,提高中职学校专业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中职课程体系改革的原因
1.单一的课程体系
当前,《畜禽传染病防治技术》在中职课程教学中呈现课程体系单一,针对性差的特点,并且有“一刀切”的课程体系,这种教学体系对学生的能力发展是存在阻碍作用的,学生往往只能学会课程知识,而无法建立起相关的动物疫病防治等职业能力知识体系。
2.选材不符合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
当前,不同中职学校在选择相应配套教材上质量参差不齐,教材的编制也欠缺统一的规范,由于生产实践中技术更新快,教材内容也相对落后。这种情况会导致学生所学的内容与实际的生产脱节,或者陈旧的知识理论无法应用于实践操作中,导致学生的临床专业知识相对落后,职业能力难以提升。如:2018年8月,我国发生了第一例非洲猪瘟,至今没有任何教材有该病相关的知识,而学生毕业后有一部分人将进入养猪行业,如果只按到原有教材进行教学,他们就没有应对非洲猪瘟的方法和措施方面的知识,无法满足现在生产实践的需求。
3.缺乏实训设备
在国家的大力号召与投入下,不少中职学校都加强了对学校的建设与实训设备的购入,但是以现有的人力、财力,依然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实训需求,设备设施质量不佳的问题,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存在一定影响。
二、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
传统的学徒制教学模式经过长时间的演变逐渐成为现代学徒制教学方式,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主要在教师的传授与帮带下获得关于畜禽传染病的知识,学生的知识结构形成主要依靠教师的指导。而随着中职教学改革的发展,现代学徒制是由校企联合或者联合教学的形式,加强对学生的培训,这种教育方式能够针对性的教授学生相关行业知识,以避免在之后的就业中,学生出现难以适应社会的现象。由此可见,现代学徒制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够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而且,学生不再局限于课堂学习,而能从具体的工作环境中得到实践知识。此外,现代学徒制还能够对中职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知识水平进行考试考核,来帮助其获得“职业资格”,极大的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职业认同感。
我国的学徒制教学发展相较西方国家较晚,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以构建成熟的课程体系。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采用学徒制教学方法,不断加强与当地企业的合作,像这种模式的教学改革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国中职学校学生的就业与发展。
三、《畜禽传染病防治技术》课程改革与探索
由上文可知,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能够加强学生的技能实操能力,更加凸显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接下来,笔者将谈谈《畜禽传染病防治技术》的教学改革与探索:
1.教学内容的改革
当前的《畜禽传染病防治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已经从课堂知识教学转向职业能力培养方向,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实践,具体有三个方面的内容:(1)理论教学方面:理论教学应该遵循“实用”原则,比如我国有大规模的养鸡、养猪业,在课堂上可以适当增加猪、鸡常见传染病方面的内容。减少不常见的马属动物传染病知识,重点突出多发性、常见性传染病的教学,如口蹄疫、猪瘟、禽流感......等方面内容的教学,让学生掌握这些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特点、诊治与预防要点,我国比较少见的疯牛病、牛瘟等知识可以略讲或自学,增加学生的生产实用性知识。(2)实践教学方面:为了满足社会对创新性人才的需要,要对本课程的教学实践教学改革,采用“学-训-学-研交替”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深度进行相关企业调研,了解当地养殖企业的发展状况与人才需求状况,定期组织业内专家参与到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授课,用校企、校内的双方合作,加强资源共享,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在实习阶段,将学生分批安排到养殖场、动物疫病疾控中心、动物医院等地方进行生产学习,由这些单位的专家和学校老师一起进行授课和指导,让学生在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中不断提高,构建完善的学徒制培养模式。(3)在整个教学中,将行业规范、要求、法律法规等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养成遵纪守法和遵守行业素养的习惯。如:动物死亡的尸体和病理解剖后的尸体要严格按到动物疫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和处理。要将这些知识融入到疫病防制知识中进行讲授。
2.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方法上,摒弃“师本位”的关联,用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发展为根本”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与学生展开充分沟通,确保教学是围绕着实际的生产实践展开的,在课堂上引入项目教学法,给学生讲解每一项具体项目,以便使学生充分融合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有机的将理论与实践联系并结合应用起来,以“问题”为中心,启发学生来解决问题。比如,在教学:“猪伪狂犬病及其控制与净化”时,将其分解为多个题目,如:“伪狂犬病的临床特征和特征性病理变化有哪些?”、“伪狂犬病的流行特点是什么?”、“怎样检疫以及淘汰阳性种猪?”、“新生猪仔怎样预防早期感染?”、“种猪的净化管理”等方面,并播放相关图片和视频,然后指导学生一个个分析并解决问题,以提升对该病的感性认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外实践中,可以由学校加强与校外合作企业的沟通与协商,请企业专家对学生进行现场讲学,观看现场实际病例。并对不同学生的发展方向,针对性的带领学生到企业实习或调研,企业与院校的专业带头人要发挥作用,成立校企共建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实现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使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成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内容,加快学生对岗位的适应性。
3.考评模式的改革
根据中职学生职业能力要求,对学生的能力考核应该同步改革,由重“知识”考核转变为重“能力”考核,引导学生不断发展自身专业技能,尽量不适用以“闭卷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应该采用考知识点、实践操作能力的方式,采用灵活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加强平时实训成绩的考核,让考评工作贯彻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具体内容包括:平时成绩、学习态度、课堂答题、讨论演讲、实验操作以及实习实训等多个方面。评价的总分最后由师傅评价、教师评价、企业评价、学校评价、自我评价等多个方面来计算。
小结
综上所述,我国虽然是教育大国,但是高技能人才却严重匮乏,使得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其中,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首当其冲。畜禽床染病科目存在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了加强学生将来的职业能力与素养,应该采用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让学生深入企业的一线生产,在企业师傅的带领下,教师课堂知识的传授下,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冉. 罗清生与中国现代兽医学发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7.
[2]李晖.提高畜牧兽医专业《畜禽传染病》课程教学质量的措施——以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31(05):229+224.
[3]王岩,赵传壁,蒋增海,陈益,邓同炜.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畜禽传染病防治技术课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1(09):166-167.
[4]贾富勃,刘衍芬,姚卫东.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以《畜禽传染病》为例[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3(01):49-51.
论文作者:汤亦斌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5期6批次
论文发表时间:2020/3/2
标签: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学徒论文; 畜禽论文; 中职论文; 职业论文; 知识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5期6批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