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古诗文诵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论文_毕玉清

借助古诗文诵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论文_毕玉清

(云南保山市第一中学)

摘要:中国文化历经五千年历史的洗礼,具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点,很多传承下来的优秀作品都值得我们去借鉴。语文作为文化的载体,其中有很多的古诗词都带有很强的人文精神。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应该对其进行传诵和弘扬。本文从初中语文的角度分析诵读古诗文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人文素养培养

学生核心素养问题是目前教育发展中最受关注的一个问题,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深入,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问题也被列入了教学改革的重点。语文是初中阶段一门基础学科,它与各个学科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所以说学习语文很重要。在这其中,古诗词所体现出来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学生通过对古诗词的诵读,体会诗词中表达的人文主义思想,并从中转化成自己的人文素养。语文内容包含了整个中国文化,古诗词作为其中的具体体现,有着很多的涵义,比如说爱国主义情怀、亲友情怀等等,所以诵读古诗文有利于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

一、诵读古诗文,提升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具体体现

(一)爱国主义情怀

当时朝代动荡,人们或喜或悲都喜欢用诗词来表达情感,其中就衍生出来大量的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古诗文作品,以此来抒发作者对国家的思想感情。比如说诸葛亮的《出师表》,由于其聪明才智被先帝托孤,该文就是他向刘禅提出的一些政治上、军事上的建议,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北宋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用忧天下忧人民的诗词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也是告诉我们不要因为一件小事就欢喜就悲哀的真理;爱国诗人陆游在临终时所作的《示儿》中,用“无忘”二字突出他的爱国之心,告诉他的孩子等到国家统一之时千万不要忘了告诉自己,这个简单的意思深刻表达了陆游希望看到祖国统一的迫切心境。在初中语文课本学习中像这样表达作者爱国主义情怀的诗词还有很多,这些诗词都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所以通过诵读古诗词,让学生去体会诗人那磅礴的气势,对学生提高爱国主义素养有积极的作用。

(二)亲友情怀

在古诗词中,除了抒发爱国主义,还有亲情和友情。在那时的朝代,涌现出很多的游子诗人,他们用诗词表达自己思念亲人的感情,表达兄弟手足之情。孟郊在《游子吟》中用比喻的手法,将小草与春日的感情拟人化,以此来表现母爱的伟大;唐代山水诗人王维也曾用“佳节倍思亲”这样的千古佳句,表达兄弟手足之间深厚的情感;像这样的诗词还有诗仙李白的《赠汪伦》,想起他与汪伦的感情,在桃花潭水之中,汪伦目光远送诗人,在诗句中用“不及”二字突出了作者与汪伦的深厚情谊,也表达了作者对汪伦的不舍,至今这个句子仍在传诵着,用以表述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明月在古诗词中运用得最多,李白的《静夜思》用明月来抒情,不知道道出了多少游子思乡的无奈心情。其实像这样体现兄弟情深、家人朋友的诗词还有很多,古诗文中所表现出来的亲情友情至今仍有很大影响。这种情是当今学生需要体会的,通过诵读古诗词,让学生去体会亲友之间深厚的情怀,与家人、同学、朋友间能够做到和睦相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人生的感悟

历史上有许多诗人把生活中的表现用诗词表达出来,甚至上升到哲理的高度,我们把它称为“哲理诗”。两汉时期乐府诗集用简单的诗句暗示人们要珍惜时光好好学习,不要到老了才知道后悔,这些诗句我们现在的很多情况下依然使用着,尤其是考试结束后没有考好之时,习惯用这一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来表达学生自己内心的感情;还有唐宋八大家苏轼的《题西林壁》,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样的句子,告诉人们不要被事物的表面所欺骗,换个角度想想或许会是不一样的结果;再者就是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更上一层楼”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精神,告诉人们要努力向上,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再比如王安石的《梅花》名为赞誉梅花,实际却是在告诉人们要像梅花一样,不畏严寒,坚韧向上。通过诵读这些古诗词,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古诗词,对于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促进作用,告诉他们不要拘泥于现在,要积极向上努力学习。

二、诵读古诗文,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方法

语文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积淀,它所包含的内容所阐述的情怀对于中国人来说意义重大,其中很多精华的内容都体现在古诗词上面。所以诵读古诗词,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中国诗词的魅力,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将学生的人文主义情怀提升到一定高度。在诵读古诗词的过程中,首先让教师看到诵读古诗词的重要性,他才会其帮助学生转变。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开展一些诗词活动,比如说举办诗词大赛、举行诗词朗诵会等等,在玩中体会到语文古诗词的魅力,从而提高兴趣;还可以在教室或者是校内的走廊里摆放一些诗词文章,主动营造诗词文化的环境,这样让学生通过不断地诵读古诗词的方式,帮助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

三、基于问题情境,对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行优化

一般来说,思维品质主要包括辩证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等属性。它能够对学生的思维水平进行衡量。相较于小学生而言,初中生的思维能力虽然获得了一定成长,但仍需要教师对其进行训练,如此,才能切实升华其思维品质。那么,具体来说,教师应当如何做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实现:其一,教师在向学生传授阅读技巧的时候,可通过鼓励其积极发言或者课堂提问的方式,引导其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地探究,以培养其主动发现问题的意识,帮助他们通过理解记忆的方式对课文内容进行掌握。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一些问题进行讨论,这样做,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继而能显著提升其思维品质的深刻性与批判性。其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将自己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这样做,能够促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活学活用,基于自身的知识储备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思考,从而能有效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独创性与灵活性。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环节或者课后作业中对学生思维品质的敏捷性进行锻炼,如,在教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的时候,教师可限定好时间,让学生通过联想和写作的方式,对这首词所描绘的内容进行描述。如此,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还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结束语

根据课程改革的标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已经把诵读古诗文作为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因此教师要转变对古诗词的态度,看到诵读的重要性,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为目的。

论文作者:毕玉清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上《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9/3/5

标签:;  ;  ;  ;  ;  ;  ;  ;  

借助古诗文诵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论文_毕玉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