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观察针药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针刺、牵引、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结果 68例病例中,治愈48例,显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3%。结论 针药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关键词】 针刺 中药 牵引 颈椎病
【中图分类号】R68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3-0134-01
颈椎病分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及混合型。临床上以神经根型较为多见。近年来,笔者采用针药牵引并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8例,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68例中,男30例,女38例;年龄30-65岁。病程最短15天,最长5年,所有病例均经X线片或CT、MRI检查确诊、
2、治疗方法
2.1针刺
取穴要点:主穴:大杼、百会、风池穴,配穴:合谷、外关、曲池、肩髃穴。
具体操作:患者取坐位,局部常规消毒,取1-2寸毫针。百会、风池、大杼用斜刺法,上肢穴均采用直刺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2.2 中药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20g、姜黄12g、桂枝6g、白芍12g、葛根12g、当归12g、桑枝12g。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若寒湿明显者加羌活12g,桂枝加倍;若气虚明显者加黄芪10g,党参12g;若血瘀明显者加桃仁10g,红花10g。水煎服,每日一剂,十剂为一疗程。
2.3 牵引
采用坐位枕颌带悬吊法,牵引力为患者体重的20%,一般是8kg-12kg,以患者耐受为度,时间为半小时。以上治法均为十天一疗程。每个疗程后休息三天,再进行下一个疗程,两个疗程后统计治疗效果。
3、治疗效果
3.1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上肢功能恢复正常,能坚持日常工作,随访一年未复发者。
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上肢功能有所改善,不能坚持日常工作。
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肢体功能未改善者。
3.2 治疗结果
68例中,临床治愈48例,显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3%。
3.3 典型病例
患者,女,46岁,工人。2002年6月3日初诊。颈部不适,左肩部及上肢疼痛,左手拇指麻木感两月,三天前左上肢突然呈放射性疼痛并逐渐加重而来就诊。查体:颈椎4-6椎椎旁压痛(+),臂丛牵拉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X光片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椎5-6椎间隙呈前窄后宽。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症状可见:面色晄白、倦怠乏力、手部发凉、舌淡苔白、脉紧而涩。随处以黄芪30g、桂枝12g、白芍12g、羌活12g、葛根12g、姜黄12g、当归12g、党参12g、桑枝12g、甘草6g,水煎服,每日一剂,针刺和牵引法同上。治疗3次症状减轻,继续治疗15次,临床症状消除,随访一年未复发。
4、讨论
颈椎病之神经根型多由于颈椎间盘突出或骨质增生压迫刺激了神经根而导致颈部、肩、臂、手指疼痛、麻木等症状。该病当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其病因病机是病人素体肝肾亏虚,经血不足,筋骨失于濡养、骨质退变,或由于颈部筋骨劳损,气血瘀滞,或风寒湿邪的侵袭,使筋脉闭阻所致。大杼为骨之会穴、百会乃百脉之交汇穴、颈肩乃足少阳胆经之循行路线,故取凤池穴,再配合上肢穴位直达病所。黄芪桂枝五物汤为《金匮要略》中治疗血痹方,所谓“营气虚,则不仁”(《素问?痹论》)。加减组方后,方中黄芪补气升阳,桂枝、葛根温经通痹解肌,桑枝、姜黄是治上臂疼痛之要药,白芍、当归补血益肝。颈部牵引可直接加大椎间隙,减轻神经根的内压力。总之,针药并用达到活血化瘀,舒经活络,散寒止痛的目的。结合牵引可迅速缓解病情。
在治疗的同时,嘱患者要减少低头工作时间,睡觉时枕头要适中,这样效果才会理想。
论文作者:刘汉旭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9
标签:桂枝论文; 黄芪论文; 上肢论文; 颈椎病论文; 疗程论文; 神经论文; 葛根论文; 《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