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对长江武汉段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和环境保护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河流型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变化趋势和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水源地污染防治对策和环境保护管理建议,为推进城市水源地达标建设、加强水源地污染防治与环境保护、保障饮水安全等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源地,水质状况,环境问题,污染防治
1引言
水是人类生命之源,关乎人类健康和生命。提供安全饮用水是世界正面临着的重大水资源问题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供水要求越来越高。保护水源地,改善饮水水质,保障饮水安全,已成为我国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长江水系发达,水量丰沛,水质良好,是沿岸城市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但同时,作为长江中游经济发展重点区域,长江武汉段排污口多,污染量大,对水质形成较大威胁,也为沿岸城市的水源地保护带来很大的难度。城市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涉及因素较复杂,管理工作难度比较大。在对长江武汉段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变化分析和环境保护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河流型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水源地污染防治对策和环境保护管理建议,对推进城市水源地污染防治与环境保护、保障饮水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
2 长江武汉段基本情况
长江武汉段水量丰富,多年平均枯水期流量可达4550m3/s,是武汉内主要的水系河流,也是该地区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
2.1长江武汉段水质状况
跟据武汉市水务局公布的水资源公报,长江武汉段的18个断面水质近五年(2014~2018年)内,除朱家河口和谌家矶在2014年和2015年超过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外,其他断面在各年水质全部达标。除朱家河口和谌家矶水质逐年降低以外,大部分断面的水质不稳定,有变差的趋势。具体情况见下图所示。
2.2长江水源地水质状况分析
截止目前,武汉市在长江干流有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共11个。跟据武汉市水务局公布的水质状况,近五年来各水源地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及以上,满足饮用水源地水质要求。但从变化趋势来看,各水厂水源地水质不稳定,有变差的趋势。
3城市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存在环境问题
武汉市长江各饮用水水源地虽然均达到水质要求,但长江和各水源地水质仍然不稳定,有变差的趋势,面临着总磷和粪大肠菌群指标超标的风险。本研究通过现场调查走访及资料研究,发现了长江武汉段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的主要环境问题如下:
3.1保护区建设的遗留问题
据调查,在武汉市的各个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还存在大量的遗留环境问题,如:(1)保护区还存在有货运码头、菜地、公共厕所等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设施;(2)保护区内还有污泥、建筑垃圾、废油桶、废油漆桶、排污口、码头等排污设施;(3)水源地保护区未设立保护区标志,无应急事故池。
上述情况不符合水源地保护相关法律的要求,若不及时进行整治,将对水源地水体产生直接或间接污染,必将引起严重的供水安全事故。
3.2工业企业污染
长江武汉段分布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青山区、化学工业区等多个工业企业集中区。工业企业用水量大,污染产排量多,污水大部分通过市政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若污水收集处理过程存在漏洞,将对长江水质产生较大的威胁。沿江还存在一些小企业,因其管理比较粗放,环保意识淡薄,技术水平低,管理难度大,污染比重也比较高。小企业不规范排放废水废渣等污染物,最终进入地表水体,污染长江水质。
3.3居民生活污染
截止2018年底,武汉市常住人口达到了1108万人,且处于高速增加的状态,居民生活污水量也逐年增加。目前武汉市内仍然还存在部分地方的生活污水不能100%收集处理,特别是远城区,存在排水管网系统建设滞后,管网雨污分流不彻底或者排水设施建设排量不够等问题,未能满足区域的生活污水收集要求,无法将污水有效排至城市污水处理厂,最终进入地表水,污染水质。
3.4农业污染
武汉市沌口水厂、阳逻水厂及新武湖水厂水源地保护区还有耕地,长江武汉段的上游及汉江、府河、滠水、举水等支流流域也主要以耕地为主。农业生产过程大量流失的化肥与农药随水流进入沟渠,再汇集到地表水体中,使水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富集,导致水环境质量的恶化。
而长江武汉段沿岸及长江各支流如府河、滠水等流域范围内规模化畜禽养殖面广量大,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和污水如未严格妥善处理后还田,粪尿受冲洗水和降雨冲刷四处流溢,仍然能进入地表水造成面源污染,引起周围水体富营养化。
3.5跨江桥梁环境风险
武汉市内共有4座桥梁穿越水源地保护区。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分别穿越了一级和二级保护区范围,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武汉长江二桥、武汉二七长江大桥均穿越了二级保护区范围。上述桥梁为武汉市运输车辆主要通道,据调查发现,上述跨水源地桥梁仍然存在风险防范措施不规范的问题,部分水源地未设立相应的保护标志,也无应急事故池。一旦有运输危险品的车辆在桥上发生交通事故,会造成危险品泄漏,并经雨水排孔直接排入长江,污染长江水质。
3.6航道运输污染
武汉位于长江中游,是国内主要港口和一类开放口岸。船舶污染物由于技术、空间、经济利益等方面的限制,多是直接排放于航道之中,特别是船舶航行中排放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舱底含油污水,船舶的碰撞、沉没事故等都会造成水体污染,影响保护区内水域的水质,繁忙的水上交通每年都会引发数起突发性水污染事件。而长江武汉段年危化品运输量逾2亿吨以上,是危化品运输的重要通道,对饮用水源地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3.7入江排口污染
长江武汉段现有很多雨水口,主要为市政雨水口、雨水排涝口和泵站口。在雨季或汛期泵站排涝时,一些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随排涝口和泵站口排入江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武汉市主城区现有和规划的共13个污水处理厂尾水排入长江,个别排口距离水源地较近,如江夏水厂下游约40米为水厂反冲洗废水排口,黄家湖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江口在白沙洲水源地保护区上游五百米内,尾水中污染物若控制不当,扩散到取水口未能完全自净,将会对饮用水质量带来很大的威胁。
4 水源地污染防治对策
4.1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监管
4.1.1严格管理保护区内项目建设
主要是严格项目审批和监管:(1)严格禁止审批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在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落地,已建成的,由当地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2)禁止审批对水体污染严重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落地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已批复的项目,对饮用水源受到污染可能威胁供水安全的,环保部门应当责令有关企业事业单位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整改。
4.1.2保护区内水质监测与监管
在水源地保护区内应开展常规监测和跟踪监测,取水口上游100米设置常规断面,一、二级保护区上游边界处各设置一处跟踪监测断面,各断面设置自动监测站,建立相应的自动监测系统和信息平台。
水源地监管应以环境监督检查为主,定期开展环境监察和联合执法检查活动,重点打击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的违法行为,各单位分层次做好水源地保护区环境风险评估,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4.1.3加强入江排口监督管理
根据水功能区划和污染物允许排放量,划定禁止和限制设置入河排污口区域,严格控制排污口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大对已有排污口的整治,逐步对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的已设入河排污口进行清理。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排水泵站排污对饮用水源污染情况的调查,提出雨污分流和污水集中处理措施;开展通江河流污染源调查,组织实施通江河道整治。
4.2长江沿岸污染防治
4.2.1工业企业污染
严格长江沿岸的企业环保监管,企业污水不得直接排入周边环境,对无污水处理设施或污水直接排放的企业进行限时整改或关闭。加强沿江工业园企业准入制度管理,明确园区产业定位,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园区污水处理厂管网覆盖率和污水接管率,保证浓度达标。加强规模以下企业的污染排查和环保监管,严厉打击“小散乱污”企业,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产业布局规划、污染严重、污染排放不达标的小作坊和小加工厂,坚决取缔。
4.2.2防治居民生活污染
加强沿岸城区雨污管网的维护,提高污水接管率,确保雨污分流,污水不得排入雨水管。完善城市垃圾收运系统,确保垃圾分类收集和无害化处理,并提高对集中收集点的环保污染防治,减少随降雨进入地表径流中的污染物。同时,加快沿岸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完善农村污水处理处理系统和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建立村庄保洁制度,推行垃圾源头减量。
4.2.3防治农业污染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推广节约型农业技术和节能型农业装备;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化肥投入;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实现农药减量减污;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普查、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地下淋溶监测;加强农业废弃物回收再利用。严格落实当地政府发布的长江沿岸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划分的要求,保护区内严禁进行畜禽养殖活动,对保护区周边适养区和限养区的规模化养殖场进行严格监管,做好畜禽污水收集处理,推进畜禽养殖粪便无害化处理,落实污染防治措施。
4.3环境风险管控
4.3.1桥梁桥面径流收集
对各跨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大桥进行改造,建设围堰,设置桥面径流收集系统及沉淀池,经收集的桥面雨水径流沉淀处理后再排入雨水管网。设置事故应急池,收集事故发生时桥面泄漏的危险品,然后妥善处置,防止发生事故时危险品直接排入长江威胁水源地饮用水安全。
4.3.2航道运输污染防治
强化长江航运船舶流动污染的源头监管,推进船舶标准化和升级换代,安装污水和垃圾的收集储存设施;逐步淘汰单壳化学品运输船舶。在重要港口及通航设施建设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理设施,将船舶生活污水和垃圾纳入城市市政污水和垃圾统一管理的范畴;逐步建立船舶污染事故损害赔偿机制;沿江各区全面编制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和应急能力建设规划;在船舶密集、危险品运输繁忙的江(河)段和港口水域建设现代化水上交通监管系统,储备溢油应急装备物资。
5结语
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工作是一件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本文从长江武汉段饮用水水源地现状出发,结合实际调查和分析,指出水源地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和环境保护管理对策,为推进水源地保护工作、保障饮水安全提供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洪月菊,吴思,赵高圣,杜遂.武汉市水源地水质安全评估与对策研究[J].城镇供水,2018(04):66-69.
[2]沈乐.长江南京段六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变化及原因[J].水资源保护,2012,28(01):71-75.
[3]袁群.内河航运水污染控制的机制与政策研究[J].中国航海,2013,36(01):121-124+130.
[4]开晓莉,高良敏,刘宁.长江流域江苏段饮用水源地水环境安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4):6432-6433+6436.
[5]李洪斌.定陶区饮用水源地保护问题及对策[J].水利技术监督,2018(02):41-43.
[6]胥昌纯,傅生会.巴南区集中式城镇饮用水源地环境调查与保护对策[J].三峡环境与生态,2011,33(03):59-62.
[7]蒋咏,张建华,韦诚.加强南京市饮用水源地建设与保护的思考[J].江苏水利,2017(09):1-4.
[8]张晓茜,王训,吴时雨.湖泊污染状况分析及水质改善对策——以城市远城区湖泊为例[J].绿色科技,2018(10):100-103.
[9]刘红姣,郑琦.关于武汉城市饮用水安全的思考[J].山东化工,2017,46(11):174-175+178.
[10]邱凉,翟红娟,罗小勇.长江中下游干流饮用水水源地现状及保护探讨[J].中国水利,2014(17):19-21.
论文作者:喻大松1,李蒙蒙2,陈玉鹏3,雷凌明4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8
标签:水源地论文; 长江论文; 武汉论文; 水质论文; 饮用水论文; 污水论文; 保护区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