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共产党论文,发展阶段论文,建国以来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0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55(2009)02-0040-07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是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基础和前提。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代表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立足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深入地研究和探索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创立、丰富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理论,逐步找准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方位,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未来社会发展阶段问题上的预见性构想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将经历若干阶段,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从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历史条件出发,根据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对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阶段的划分做了科学预测。他们在论证社会主义必然要代替资本主义的同时,也预见到了未来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将经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必将经历若干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1844年,马克思在《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探讨了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问题。他指出,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是要分阶段的。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第一次阐明未来社会发展将大致经历以下三个基本阶段: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或称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还没有完全摆脱旧社会痕迹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1]P314在马克思看来,过渡时期结束后的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两个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它们同属一个社会形态,其区别在于成熟程度的不同。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不可逾越的必经阶段。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里,大力发展生产力,使社会财富丰富了,在道德、精神等方面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的狭隘眼界之后,才能向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过渡。由于时代的原因,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基本特征和发展阶段的预测,是建立在“考察现代资本主义”、“考察资本主义的即将到来的崩溃”[2](P80)等问题基础上的,立足点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还由于马克思、恩格斯在有生之年没有亲身经历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他们没有机会也没有可能面对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活生生的现实来探索和研究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虽然他们晚年曾一度关注落后的东方社会并提出东方落后国家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而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观点,但他们对于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国家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还“要经过哪些社会和政治发展阶段才能同样达到社会主义的组织”,[3](P649)却没有做出回答,“只能作一些相当空泛的假设”。[3](P649)因而他们对未来社会的展望和预测只能是抽象的和一般性的,而不是具体的和细致的。不同国家所应经历的不同社会主义发展轨迹和特殊规律在他们那里并没有现成的答案。但正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发展阶段所作的这种抽象的、一般的展望和预测,为后人继续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如果说,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主要阐明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和一般规律,那么,列宁则开始把这个理论运用于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着重探索俄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过渡到社会主义、建成完全社会主义社会的途径。[4](P62)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短暂实践中,列宁把马克思说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社会”,把“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称为“共产主义社会”,提出落后国家只能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过渡到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可以按照成熟程度的不同,再区分为“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发达的社会主义”、“完备形式的社会主义”等。但究竟要经过哪些阶段,通过哪些实际办法达到共产主义,“这都是我们所不知道而且也不可能知道的”,[2](P92)“我们只知道这条道路的方向,我们只知道引导走这条道路的是什么样的阶级力量;至于在实践中具体如何走,那只能在千百万人开始行动以后由千百万人来表明”。[5](P111)列宁提出的这些颇具启发性的新论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二、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探索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科学构想代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和一般原则,科学揭示了未来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这不仅为中国共产党人考察和衡量社会主义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其分析和认识未来社会发展阶段提供了科学方法和原则。从1956年我国刚刚迈入社会主义大门的时候起,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历程中,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开拓性探索,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思想和观点。这些思想和观点,不仅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成为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理论的重要思想理论渊源。
(一)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建成社会主义社会”区分开来。斯大林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时,曾经把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的建成混为一谈,导致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左”倾冒进错误。按照苏联社会主义建成的标准,即消灭剥削、农业集体化和国家工业化,我们到1956年底就完成了消灭私有制和农业集体化的任务,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任务还远没有完成,因此,党的八大只是宣布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还没有建成。1957年1月,在一次讨论知识分子问题的座谈会上,毛泽东即指出,我们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进入是进入了,但尚未完成。同年2月,他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更加明确地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6](P374)在我国,“新的社会制度还刚刚建立,还需要有一个巩固的时间。不能认为新制度一旦建立起来就完全巩固了,那是不可能的。需要逐步地巩固。……在我国,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斗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斗争,还要经过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6](P404)在这里,毛泽东依据国情,明确把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建成”区分开来。这实际上是他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最初探索。经历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共产风的挫折后,毛泽东认识到中国社会主义尚未建成,根本不具备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基本条件。他说:“看来建设社会主义只能逐步地搞,不能一下子搞得太多太快。”[7](P59)毛泽东和中央其他领导人反复强调,中国是一个大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落后,生产力不发达,也很不平衡,不可能很快地提高经济文化水平,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还不成熟,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我们这样的国家,完成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艰巨任务,建成社会主义不要讲得过早了。”[8](P116)
(二)将社会主义社会划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两个阶段。1955年10月27日毛泽东在同工商界代表的谈话中就提出:“社会主义会有缺点的,将来还要发展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也要分阶段。”[9](P490)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之后,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定位就成为一个现实问题。特别是当时出现的超越阶段做法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更增加了要正确认识这个问题的迫切性。这也是引起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进行深入思考的重要背景。1959年12月到1960年2月,他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时,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分为两个阶段的思想。他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经过后一阶段,到了物质产品、精神财富都极为丰富和人们的共产主义觉悟极大提高的时候,就可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了。”[8](P116)对现实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毛泽东作出的这个符合实际的科学论断,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是第一次。在这里,毛泽东虽然并没有对“不发达”和“比较发达”的历史内涵作出进一步的具体论述,但却为人们从总体趋势上去把握现实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演进规律,奠定了科学基础,提供了理论指南。
(三)要完成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1954年6月4日毛泽东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讲话中就指出:“我们的总目标,是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要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究竟需要多少时间?现在不讲死,大概是三个五年计划,即十五年左右,可以打下一个基础。到那时,是不是就很伟大了呢?不一定。我看,我们要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大概经过五十年即十个五年计划,就差不多了,就像个样子了,就同现在大不一样了。”[6](P130)1955年3月他在《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里面,情况是复杂的,国民经济原来又很落后,要建成社会主义社会,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我们可能经过三个五年计划建成社会主义社会,但要建成为一个强大的高度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国家,就需要有几十年的艰苦努力,比如说,要有五十年的时间,即本世纪的整个下半世纪。”[6](P139)同年10月,在党的扩大的七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又提出:“大约在五十年到七十五年的时间内,就是十个五年计划到十五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内,可能建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6](P216)在党的八大期间,毛泽东进一步指出:“要使中国变成富强的国家,需要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光。”[10](P257)吸取“大跃进”头脑发热、造成损失的沉痛教训。他在1961、1962年又进一步多次重申,“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在中国,五十年不行,会要一百年,或者更多的时间。……在我国,要建设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我估计要花一百多年。”[8](P301)“中国的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要使生产力很大地发展起来,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一百多年的时间,我看是不行的。也许只要几十年,例如有些人所设想的五十年,就能做到。果然这样,谢天谢地,岂不甚好。”[8](P302)他还告诫全党:“但是我劝同志们宁肯把困难想得多一点,因而把时间设想得长一点。三百几十年建设了强大的资本主义经济,在我国,五十年内外到一百年内外,建设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那又有什么不好呢?”[8](P302)他还说:“要准备着由于盲目性而遭受到许多的失败和挫折,从而取得经验,取得最后的胜利。由这点出发,把时间设想得长一点,是有许多好处的,设想得短了反而有害。”[8](P302)至此,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毛泽东这一珍贵的思想,成为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正确选择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战略和三步走部署的先声。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索所取得的成果和实践经验,是十分可贵的思想理论财富。但这既然是一种探索,特别是起始阶段的探索,就必然有它难以避免的一些不足,即认识的不成熟性、反复性和可能的失误。我们既要充分肯定,毛泽东的上述理论成果是我们党的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对这个新课题进行探索的重大成果,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贡献,是党后来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科学概念的理论渊源,同时又要看到它作为阶段性成果还不是完全成熟和完善的,还需要在新的实践中加以丰富和发展,包括对失误的纠正。[11](P19)
三、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传承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根据马克思主义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并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和我国国情进行再认识,作出了我国现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判断,完整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一)“不要离开现实和超越阶段采取一些‘左’的办法,这样是搞不成社会主义的”。毛泽东虽多次强调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然而,由于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上急于求成,过高地估计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在党的正式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1958年8月29日)中甚至提到:“看来,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12](P226-227)混淆了社会主义不发达阶段同发达阶段、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的区别。1979年3月31日,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中就明确提出,中国现代化建设必须考虑底子薄、人口多、耕地少等特点,因而中国的现代化必然是长期的。因此,邓小平特别告诫全党:“不要离开现实和超越阶段采取一些‘左’的办法,这样是搞不成社会主义的。”[13](P312)“从一九五七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就犯了‘左’的错误。总的来说,就是对外封闭,对内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发展生产力,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14](P269)
(二)“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和我们党在总结历史、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中重新研究国情,逐步提出和形成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作出了“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的判断,并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由比较不完善到比较完善,必然要经历一个长久的过程”。[15](P838)随后,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政治报告进一步阐明:“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物质文明还不发达。”[16](P26)这说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一是物质文明不发达,二是社会主义制度不完善。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从论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针及其客观根据的角度,进一步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特征。这些探讨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奠定了初步的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需要对我国的国情和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作出更加明确的阐述,以便为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寻求科学的理论依据。因此,我们党在筹备召开十三大时,邓小平提出:“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14](P252)邓小平把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者之间的关系,我国目前所处的历史方位,作了科学的阐述,从而使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实现了质的飞跃。他特别强调“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制订规划”。[14](P252)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报告以此作为根本指导思想,第一次全面、系统、深刻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新成果——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三)“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邓小平提出,“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14](P3)强调在中国,最大的“实事”就是中国各个发展阶段的基本国情,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从中国各个发展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邓小平在科学分析国情的基础上,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13](P182)根据这一思想,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15](P839)如何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呢?邓小平指出:“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13](P250)还要根据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适时地改革和完善生产关系,以至于改革和完善上层建筑。依据邓小平对基本国情的分析和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党的十三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样就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变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方向。
四、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创新
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的历史进程中,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牢牢把握“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进行了创新和发展,使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认识更趋成熟。
(一)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征和发展进程的认识。江泽民和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的基础上,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进程概括为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侧重于从经济和发展目标上揭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进程。党的十三大之后,经过10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进程特点的认识更加深化。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中从发展目标、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等方面全面揭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进程。他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是由贫苦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17](P16)
(二)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具体规划了实现第三步发展战略的步骤。邓小平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他对前两步目标作了较多论述。在邓小平和江泽民的领导下,经过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奋斗,“三步走”的头两步目标已基本实现。如何规划21世纪前50年的具体发展,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课题。1995年,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十四届五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全面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并提出了下一世纪前10年的奋斗目标。鉴于我国实现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新的进展,党的十五大又将第三步战略目标进一步具体化,分成了三个具体阶段和步骤即下世纪前50年“三步走”目标。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二○○○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17](P4)这实际上是一个新的“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到党的十六大江泽民又将前两步合为一个“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阶段,他说:“根据十五大提出的到二○一○年、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18](P18-19)
(三)随着对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在建党70周年的大会上,江泽民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科学地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的内容;党的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4年12月9日,江泽民在中共中央举办的法律知识讲座上发表讲话时提出“依法治国”的思想;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又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全面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这些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共同构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丰富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五、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完善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阶段性新特征,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强调必须清醒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使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认识更趋完善。
(一)进一步重申必须清醒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上对我国国情所作的总体性、根本性判断。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从我国实际出发,首先要从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所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简要地说,就是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我国是在生产力非常落后的条件下进入社会主义的,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发达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从20世纪中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至少100年时间,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同志的重要思想,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此后,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都重申和强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严重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自觉地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就是要求我们继续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长期性、艰巨性,提高想问题、办事情决不可脱离实际的自觉性。[19](P37)
(二)进一步深化了对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认识。社会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又从质变到新的量变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不同时期会呈现出相应的阶段性特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要经历上百年时间,在其不同发展时期也会呈现不同的特征。只有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才能更好地从国情出发,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提出了关于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从八个方面对此进行了系统阐述。这些阶段性特征表明,我国已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时期和社会矛盾频发时期。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的发展既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也承受着来自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约束的巨大压力;我国的发展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宝贵机遇,也面临着各种严峻挑战。要适应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正是在这样的实践基础上孕育和诞生的。[19](P37-38)
(三)强调必须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与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有机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党的十七报告关于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的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这一论断既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也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体现了高举旗帜同与时俱进的统一、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的统一、立足当前同着眼长远的统一。我们要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进一步增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19](P38-39)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虽然作出过科学的预测,但像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国家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将会经历哪些阶段,还要依靠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经过不断探索得出自己的结论。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毛泽东能够从我国的社会主义国情出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的实际相结合,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提出了一些正确的思想和观点;但当他偏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时候,就出现了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左”的错误。邓小平总结了毛泽东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经验教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创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重要继承和发展,也是对党和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正确认识的继承和发展。江泽民坚持和运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同时又能够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不断地加以丰富,从而进一步深化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胡锦涛面对新世纪的阶段性新特征,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强调必须清醒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实现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在中国的创新和完善。
标签: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共产主义国家论文; 领导理论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制度理论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江泽民论文; 毛泽东论文; 制度文化论文; 科学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