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图书情报档案管理的重点研究领域与课题--解读“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管理系图书情报档案管理战略规划研究报告”_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论文

未来五年图书情报档案管理的重点研究领域与课题--解读“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管理系图书情报档案管理战略规划研究报告”_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论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未来五年重点研究领域与选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管理学部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战略规划研究报告》解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档案管理论文,情报论文,学科论文,图书论文,学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引言

为了深入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科学规划“十二五”期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围绕国家、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定位于战略问题研究,打破学科壁垒,选择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2010年7月教育部社会科学司邀请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各学部研制《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战略规划研究报告》。9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管理学部成立了课题组,根据社会科学管理学部门类下属三个一级学科,分别成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三个分课题组和总体组,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课题组由管理学部中来自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的三位学部委员冯惠玲、马费成和叶继元组成。该课题组根据“坚持引领发展、顶层设计、突出重点、整合资源”的原则,广集众智,凝练精髓,历时一年终于完成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管理学部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战略规划研究报告(修改稿)》[1](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明确提出今后五年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以下简称图情档学)重点研究领域和选题。这些重点领域和选题是如何提出来的,理论根据和实践基础何在,反映出哪些值得关注的动向,具有哪些特点,笔者应邀对这些问题进行必要的说明与分析,以进一步与同行专家及广大读者交流和探讨。

2 《报告》中的重点研究领域和选题

《报告》共有五个部分,一是形势、任务与总体目标;二是指导思想与原则;三是重点研究领域;四是重点研究选题;五是政策与条件。其核心内容是第三和第四部分的重点研究领域和选题。每个重点研究领域可以分解出若干个选题,在每个重点研究领域和每个重点研究选题名称下,都说明了各重点领域和选题的理由和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和应达到的目标。《报告》提出的五大重点研究领域和26个研究选题名称如下:

第一大领域:信息资源的战略价值及其实现机制。下设五个选题:

①信息资源的价值与实现途径研究;

②信息资源的无形资产特质及其保值增值研究;

③信息资源国家控制力研究;

④信息资源深度开发利用模式、体制与机制研究;

⑤信息资源社会贡献率与影响力测度研究。

第二大领域: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下设四个选题:

①基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信息资源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②信息资源市场的培育与监控体系研究;

③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息资源支持体系研究;

④现代信息资源服务业规模化、集约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研究。

第三大领域:国家、区域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与政策。下设七个选题:

①国家跨系统、跨部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制机制性障碍及其对策研究;

②跨部门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保障体系研究;

③各地区、领域、群体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动因与利益均衡研究;

④特色数字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及其质量保障研究;

⑤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政策体系研究;

⑥U环境下知识信息开发与共享模式及应用研究;

⑦社会管理信息资源综合服务体系研究。

第四大领域:数字信息资源长期保存。下设四个选题:

①数字信息资源长期保存的政策与管理机制研究;

②数字信息资源长期保存的法律与权益平衡;

③数字信息资源长期保存的模式与策略;

④数字信息资源长期保存的标准与技术。

第五大领域:信息资源消费。下设六个选题:

①数字环境下信息资源消费用户需求结构和行为规律研究;

②数字信息资源消费模式与优化策略研究;

③国民信息素质教育与信息消费能力长效互动机制研究;

④我国信息资源用户消费能力与消费心理研究;

⑤数字信息资源产品价格调控长效机制研究;

⑥信息资源消费中隐私权、知识产权等法律问题研究。

3 对重点研究领域和选题特点的分析

3.1 信息资源概念的进一步确认

在重点研究领域和选题的名称中,信息资源这一概念出现频率颇高,已完全取代文献资源,成为图情档学研究对象,这标志着图情档学术共同体已正式接纳这一概念。1984年,邓小平为《经济参考报》题词“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较早使用“信息资源”一词。20世纪90年代信息资源一词使用日益增多,2004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2]的颁布,更使信息资源一词普及化,有学者认为,这是个标志,“我国的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已经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基于信息资源的管理阶段迈进。”[3]如今,在图情档学科未来五年发展战略规划中明确表示图情档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信息资源,表明图情档学术共同体已认可信息资源一词作为正式的专业术语。信息资源概念的确定,将进一步厘清文献信息资源、口语信息资源、体语信息资源、实体信息资源及多媒体信息资源的关系,以及与情报、知识、智能等相关概念的关系,这对于图情档学科范围的适度扩大,对于学科体系和教学体系的建设,对于扩大学生的就业渠道,对于“走出去”都有重要意义。

3.2 信息资源管理的实践需求性

所谓实践需求性,既指图书情报档案管理及信息资源管理工作实践的需求或社会性需求,也指其理论研究实践的需求。前者要求我们立足于丰富多彩的中国信息化实践,从国家的需求方面提出选题;后者需要我们从同行学者对全球化、信息化引发的各种重大问题的研究成果中凝练出选题。比如,课题“基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信息资源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就体现出实践需求性。信息资源作为一项重要的生产要素,成为生产力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通过增加信息资源含量、深加工知识信息和情报信息、减少传统资源投入,可以迅速、合理地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放大劳动生产的经济效益,以开发、消费再生性信息资源的方式减少不可再生的物质、能量资源的消耗,是解决当今世界资源危机、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大力发展信息资源产业对于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减少有形资源消耗,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就业,满足公众信息需求,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都具有显著效果。许多发达国家大力扶持信息资源产业发展,取得巨大的收益并有许多研究成果。此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有:信息资源产业链、价值链特征,国家信息资源产业结构与布局,信息资源产业管理体制与政策体系,信息资源产业的扶持、引导和监管方式,信息资源产业对于扩大就业的拉动效应等。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要实现中国信息资源产业规模化、专业化,达到实践与理论良性互动的目的。

3.3 问题导向性

尽管这次课题组的形成是以学科为基础,但遴选的课题却不局限于学科,明确要以问题为导向和中心,打破学科壁垒。强调问题的基础性,即所提问题具有普遍意义;强调问题的服务性,即所提问题具有应用价值及理论价值;强调问题的紧迫性,即所提问题是未来五年中突出的重点问题,是不解决则不能再发展的问题。比如,重点课题“信息资源的价值与实现途径研究”,其中“信息资源的价值”就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此问题是关系到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问题,具有基础性。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4]和教育发展纲要[5],未来五年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那么信息资源作为与物质和能量并列的战略性资源,其开发与利用的水平直接与转变方式有关,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故此问题具有阶段性。同时,较之于物质和能量,信息资源在决策支持、对自然资源的替代以及对人力资源的促进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因此课题中“实现途径研究”就具有服务性。这一重点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不同领域信息资源的内涵与特征;信息资源价值的多维性、间接性、再生性对其价值转化的影响;不同领域主体对信息资源应用的要求;不同领域信息资源价值实现的主要途径;影响信息资源战略价值实现的主体因素、技术因素以及相应的政策法规等。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要达到促进国家决策层面确实将信息资源与材料、能源同等对待的目的。

3.4 学科的综合交叉性

此次重点研究领域和选题的提出既有学科性,更体现出跨学科性。有学科性,是指从图情档一级学科的角度遴选课题;跨学科性,是指跨多个一级学科,体现学科的综合交叉性。学科(discipline)一般是指知识按照学术的性质而分成的科学门类或大类(一级类),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目的和划分标准,人为将知识领域界限明确起来的产物,这种按形式逻辑将学科划分成线形的上下位类或同位类关系,在人才培养、科研管理、统计、学术评价、学科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或方便之处,在许多情况下是合理和必要的,但也要清醒看到,其局限性也十分明显:它有可能把本来相互有密切联系的学科割裂开来,尤其当人们进入复杂的研究领域时更是如此。因此,在研究问题时,一定不能拘泥于形式逻辑的学科分类,不能一味地“非此即彼”,而应该根据客观情况,要“亦此亦彼”,即要尽可能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当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以问题或主题为中心导向时,就需要打破学科界限。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这几个二级学科虽有各自的特点,但亦有其共性,信息资源就是这几个二级学科共同认可的领域,如果不集中起来按共性来遴选课题,一则不知道提什么、提多少为宜,二则其学科影响力更有限。因此,以更广阔的信息资源管理领域来遴选重点课题是必要和可行的。所列的26个重点课题,均以“信息资源”为主题,涵盖经济学、政治学、法学、认知学、心理学、计算机技术、管理学、服务科学等多学科知识。如果说前几年图情档一级学科的“户口”不确定、有关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名称最好以不变应万变为明智之举的话,那么在如今及未来五年里已无“户口”之忧,将文献管理向更广阔的信息资源管理领域适度扩展,同样是正确的选择。只有保持学科的开放性、包容性、跨学科性,才有可能突破传统科研思维定势,产生真正的学科知识创新成果,提高学科的影响力。

3.5 视野的宏观战略性

此次选题注重于本学科合理定位、发展方向、阶段性目标等宏观性、战略性问题,从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诸如信息资源国家控制力研究,国家跨系统、跨部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制机制性障碍及其对策研究,跨部门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保障体系研究,各地区、领域、群体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动因与利益均衡研究,国民信息素质教育与信息消费能力长效互动机制研究,我国信息资源用户消费能力与消费心理研究等课题,都体现出视野的宏观战略性。“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只有从全局和整体上审视学科建设发展中的问题,才能认清和找到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当每个研究者都过多地埋头自己狭隘的研究领域时,虽然可获得踏实的心理安慰,但不免有“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之危险。因此我们既要扎实地进行微观、中观课题的研究,也要适时地进行货真价实的宏观课题研究。只有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相互促动,学科建设才能又好又快发展,尽管“好”与“快”在某些时候很难兼顾。

3.6 图情档学核心知识的扩展性

图情档学核心知识起源于文献的一些知识,诸如文献建设理论与方法,包括图书馆学阮氏五定律、布拉德福文献集中与分散定律、五级藏书理论、零增长理论等;分类与编目技术,包括文献学科分类、主题分类知识、文献描述知识、排序知识等;文献检索理论与方法,包括相关性原理、索引原理、概念检索、语义检索等;读者服务理论与方法,包括读者阅读心理、阅读方法、阅读效果分析等[6]。这些核心知识推广到信息资源上,在许多情况下是适用的,但在某些情况下不大管用,这就为进一步发展原有的核心知识提供了条件。比如,在选题“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息资源支持体系研究”中,文献资源建设的一些理论与方法是可用的,但“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一些新特征,对文献以外的信息资源,诸如口语信息资源、体语信息资源、实物信息资源及多媒体信息资源等的建设具有新的需要。实践是最活跃的,会出现很多不能解释的新问题,分析这些问题或需求,探讨新信息资源收集的规律,就是在发展文献建设理论,也就实现了原有核心知识的扩展。又比如,战略性产业对专利信息资源需求强烈,因为专利文献是世界上反映科技发明成果最迅速、最系统、最全面的信息资源,是科学技术竞争情报中最活跃的因素。专利说明书中含有90%~95%的研发成果,其中80%以上的技术将不再出现于其他技术文献中,但我国企业利用专利的状况堪忧。事实证明,不少企业由于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专利信息,因此赔款、放弃国际市场、甚至倒闭。例如,2009年10月,广东某企业因忽视信息,疏于核心技术创新而宣告倒闭。与之相比,另一企业由于很早就注重信息收集和设计研发,不仅手中保有设计能力,而且享有产品的知识产权,不仅在金融风暴中傲然挺立,产品还远销欧美市场。从中国专利数据库检索效率来看也令人担忧。由于专利文献中的关键技术内容常用不直观的语言表达,不经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研究分析,难以直接查出;不同国家的专利使用不同语言,无法用单一语言检索;大量涉及化学和生物学技术的专利,不用文字表达,而使用化学结构图形和基因序列方式表达,无法用关键词检索;反映技术主题的关键词有很多同义词,同义词收集不全,会造成大量漏检和误检;外国专利翻译成中文,专利权人名称翻译的不统一,造成大量漏检。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咨询中心曾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委托,承担检索“43种药品是否在中国申请了专利”的课题。首先用中文名称对这43种药物在中国专利文摘光盘数据库中检索,查出有13种药共43篇中国专利;又用这43种药物的英文名称在STN国际联机系统的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中检索,并将检索结果限定在“中国专利”,查出有36种药共441篇中国专利。检索结果证明中国专利数据库对药物信息检索的漏检率达90%以上[7]。为了能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对专利信息资源深加工,深加工涉及标引、词表、语料库等一系列问题,探讨这些问题,无疑将扩展现有知识,将有利于图情档学核心知识体系化的建设,有利于图情档学科在众多学科之中、在社会上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近十多年,图情档学科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似乎还没有被学界和社会完全理解,我们的学科影响力还不够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此次课题立项讨论时发生的一场“辩论”就颇能说明这个问题。当时,与图情档学科同在管理学部的其他两个一级学科(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的学者曾对图情档学科单独成立课题组表示公开质疑,认为图情档学科只是研究具体文献整理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重大需求”相去甚远,可以分散到其他课题组中。图情档课题组三位成员立即群起“攻之”,摆事实、讲道理,力陈本学科不仅研究文献,也研究信息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社会信息化等许多重要领域,还以一些实例和人物来佐证说明,当举出信息搜索的重镇“百度”的创建人就是图情档学科的毕业生等例子时,质疑的学者终于被说服。学者,即使是同一个学部的学者尚且如此,其他社会大众对我们学科的认识程度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学科建设、学科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大,任重而道远。

4 对《报告》其他部分的解读

《报告》的第一部分,主要概述了图书、情报和档案学科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学科面临的任务、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有这样一段归纳:“随着我国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图书、情报与档案学科有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流动站的质量不断提高,重点研究基地更加成熟,长江学者等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多项重要研究课题。本学科已为图书、情报与档案界和信息产业界培养了大批专业人员,其研究成果已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家工信部、教育部、科技部、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档案局、国家图书馆、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等部门和机构制定有关政策法规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帮助和参考。根据近期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精神和内容,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研究领域与科教兴国、创新性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更为密切,具有巨大的社会需求和学术发展空间,正在从文献管理向更广阔的信息资源管理领域扩展。知识管理理论与方法、信息技术的融入,使得本学科进一步文理交融,面对的问题更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其研究也更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确实,图情档学科在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且学科的核心内容没有改变,又有扩展之势,正在试图挣脱学科名称字面狭窄含义的束缚,向更广阔的研究领域延伸,其学科性质从侧重于人文学科向侧重于综合性交叉性学科方向发展。

对《报告》总体目标的描述也值得重视:“以适应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变化,适度拓展学科发展空间和优化学科体系为主题;以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大力开发信息资源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注重图书情报与档案及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形成研究领域拓宽后的学科知识体系,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体系,指导和促进相关行业和实践领域的发展;大幅提高本学科咨政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这里强调的是图情档学的“适度拓展”,即学科的根基、核心不能变,变的是其应用领域。而应用领域的变化,反过来势必影响学科知识体系的变化。这种变化,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给有志于图情档学科体系建设的学者提供了难得的施展空间。

《报告》第二部分主要提出了“五个相结合”,即服务社会与自由探索(兴趣)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原创研究和跟踪研究相结合;人文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这五个相结合是在总结近年来本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显然对今后的研究具有导向作用。比如,服务社会侧重于社会和国家导向,如“两弹一星”的研制,多为应用研究;而兴趣导向多为纯理论研究,二者各有作用。又如,近几十年我国基本上以引进、消化、吸收欧美先进国家图情档知识,即跟踪研究为主,但今后必须加强原创研究。

《报告》第五部分提出了两项政策建议,一是要求在管理学部类中,对图情档一级学科重大课题选题给予适当扶持。由于本领域的研究内容以及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价值、潜在价值为其他学科专家所不熟悉,以目前的票决遴选方式难以获得大多数专家的理解和认同。建议在现有遴选方式基础上对于一些小学科、关注度不高的领域辅之以推荐、社科委认可等方式,使之有机会获得重大项目的资助。二是要求在博士学科点设置上适当予以扶持。按照目前的评审方式,新设学科点的推荐权在于各省市自治区,而各地区倾向于把有限的名额支持大学科、显学科的发展,不愿意投放在比较“冷”的小学科上。这样一来,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就几乎失去了新设博士学科点的机会和可能,进而对稳定队伍、学科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建议在现有推荐方式基础上有所变通,对处于发展中的小学科单独开些口子,比如一定年限中在该学科范围内单独评审一次,使本学科可以获得必要的发展机会,使我国的人文社会科学得以均衡发展。显然这些建议反映了同行的心声。

整个《报告》具有鲜明特点,创下了几个第一次:第一次跨越二级学科,从一级学科的角度提出各二级学科共性的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促进了二级学科之间、一级学科之间的融合关系;第一次由几所高校的学者联合研制,组织形式上有所创新,大大加强了校级之间、学者之间的交流;第一次编写《报告》,从战略高度为一级学科建设定位,谋求在未来五年中的发展;第一次通过网络收集同行专家的建议,高效快捷,等等。总之,此次《报告》的研制开了一个好头,势必对今后图书情报档案管理学科建设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值得强调的是,全国许多同行专家对《报告》的研制给予了大力支持。征求意见函发出后短短几天,计有35位专家学者抽出宝贵时间及时反馈信息。他们阅读之仔细、态度之认真、意见之中肯,充分反映了他们对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高度责任心和积极态度,令笔者十分感动。从各位被调查者的意见总体看,主要有四方面内容:①绝大部分被调查者都从整体上对《报告》内容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并对编写组专家表达了完全的信任和由衷的敬意。如认为能够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从一级学科的高度制定图情档学科发展规划,立足于“信息资源”,有利于学科融合和可持续发展。②对规划报告框架体系和研究内容的基本认同,认为规划报告中学科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全面、具体,重点突出,尤其对“政策与条件建议”的内容颇有共鸣。③部分专家对《报告》的整体评价是:视野宏观、高屋建瓴,具有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为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发展拟定了一个不错的战略规划。④约一半被调查者对报告的设计提出了修改完善意见;另有约一半被调查者提出增加某些研究领域或选题。如提出不能脱离或不能等同于弱化图、情、档三个分学科;增加一条“人文理念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原则;增加信息搜索与整合技术;图书情报与档案信息服务整合的研究;信息服务与知识服务领域(包含信息消费,学科服务、情报研究与分析、数据挖掘等方面);信息资源免费享用与保障体系研究(含纸本外文期刊的战略保障、分工协调与共享等)等选题。经过课题组对专家意见的反复讨论,充分吸收其合理建议,修改了一些用词,融合了一些内容。由于管理学部要求各分课题组要“突出重点”,且有严格的字数要求,不可能容纳本学科20个新增的重点选题,因此课题组认为,专家所提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新课题,可以供本学科内部规划研究课题之用。

笔者通过参加研制《报告》,有机会较为系统地思考了涉及本学科建设与发展的一些宏观战略问题,对本学科的定位、核心内容、主攻方向、学科优势与不足、学科新的增长点等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学到许多新知识。深深感到,学科建设是关系到学科存亡,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离不开宏观战略思维,需要从根本上把握住发展的大方向,否则事倍功半或事与愿违。同时觉得,学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学科知识的长期积累,需要对传统核心知识的充分尊重和传承,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进行真正的知识原创研究,促进本学科的实质性进展。急功近利、好大喜功都是要走弯路的。尽管图情档学近年来有了长足进步,但从总体上看,与其他学科相比仍然是弱小学科。弱小学科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自强不息之精神,我们必须具有学科开放心态,多与其他学科良性互动。只要我们所有同行群策群力、取长补短、锲而不舍、不卑不亢,本学科一定能够不断壮大,并对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收稿日期:2011-09-02;修回日期:2011-10-14)

标签:;  ;  ;  ;  ;  ;  ;  ;  ;  

未来五年图书情报档案管理的重点研究领域与课题--解读“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管理系图书情报档案管理战略规划研究报告”_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