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外科手术护理中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应用分析论文_张津 李敏 赵云丽

心脏外科手术护理中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应用分析论文_张津 李敏 赵云丽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手术治疗期间对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78例接受心脏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心外科护理;观察组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对心脏外科手术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术后麻醉苏醒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治疗总时间、术后不良反应例数、护理前后2组患者视觉疼痛程度评分(VAS)。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心脏外科手术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7.44%,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麻醉苏醒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仅有2例,少于对照组的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疼痛程度评分在护理后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外科手术治疗期间对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迅速减轻患者疼痛,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减少相关不良反应,使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升,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脏外科;手术;快速康复护理

心脏外科手术具有风险高、流程复杂、精细度高、术后需精心护理等基本特点。心脏外科手术在围手术期阶段护理服务质量低,会对患者康复速度和效果造成不良影响。快速康复理念对多传统的外科康复理念进行了系统的整合,提倡对围手术期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对护理服务的质量进行持续性的优化,能够得到更好的满足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实际需求,该理念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可以充分的优化护理思维和决策能力,更加关注患者的心理和疼痛方面的护理,使其应激反应尽可能减少。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78例接受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纳入标准:患者经临床诊断及影像学检查确诊需要接受心脏外科手术治疗,无神经系统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排除标准:无法正确交流者,患有精神疾病者,患有重大疾病者。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14例,年龄49~73岁,平均年龄(58.7±5.4)岁,病程1~16年,平均(8.6±1.5)年;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6例,年龄46~77岁,平均年龄(58.3±5.1)岁,病程1~15年,平均(8.2±1.4)年。2组患者基线资料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

1.2.1对照组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心外科护理,在手术开始前的12小时嘱咐患者保持禁食禁饮状态,并帮助其完成各项术前准备工作;在手术进行过程中,实施麻醉诱导及维持;术后由护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将患者送入ICU,对其生命体征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待患者情况稳定之后送回普通病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观察组方法

观察组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干预:①术前:密切的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帮助患者对手术情况进行系统的了解,减轻其恐惧感,讲解手术相关知识,介绍手术室环境,使患者能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增加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增加其正性情绪,鼓励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和治疗,告知患者在手术开始前2小时可以饮少量水;②术中:建立快通道实施麻醉,采用常规方式进行麻醉诱导及维持,麻醉期间巡回护士负责对患者生命体征及一般状态进行观察,注意患者机体保暖,如果需要输入血浆或液体,应该首先对其进行预热处理,使其温度达到适宜状态之后再进行输入;③术后:将患者护送至麻醉复苏室内进行观察,待患者已经完全苏醒之后,对其疼痛程度进行评估,酌情应用止痛药,对呼吸道着重护理,有咳痰情况应该及时吸痰,以免对肺部造成感染,待患者情况稳定之后再将其送回到普通病房。

1.3评价指标

比较2组患者对心脏外科手术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术后麻醉苏醒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治疗总时间、术后不良反应例数、护理前后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

1.3.1护理满意度

参照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满分为100分。非常满意:评分在85分以上;满意:评分在60至84分;不满意:评分低于60分。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3.2由护理人员对患者术后麻醉苏醒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治疗总时间、术后不良反应例数等情况进行记录。

1.3.3疼痛评分参照视觉(VAS)评定标准,在纸上面划一条10cm的横线,横线的一端为0,表示无痛,另一端为10,表示剧痛,中间部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分值越高则证明痛感越强。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中,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当样本容量n>40,理论频数T>5时,用χ2检验;当n>40,但1<T<5时,用校正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心脏外科手术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7.44%,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麻醉苏醒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仅有2例,少于对照组的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疼痛程度评分在护理后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为观察组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护理服务理念干预后,麻醉苏醒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缩短,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充分满足患者对治疗及护理的需求,整体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研究结果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均认为将快速康复护理服务理念应用于心脏外科手术护理中具有显著效果,可通过减少手术时间及控制不良反应发生,对患者预后提供保障。而有学者研究指出,应用快速康复护理服务理念虽然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但并不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并指出出现该情况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护理人员综合能力相对欠缺以及疾病特殊性,患者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出现不良反应。因此在治疗后,仍旧需要对患者保持高度关注,避免外在因素对其造成的影响,进而保证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分析心脏外科手术室护理的危险因素及对策[J].韩琦,王文英,庞静.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21)

[2]分析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早期急性低血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观察[J].孟延芹.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21)

[3]心脏外科手术室护士能力培训[J].王欣.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23)

[4]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J].蒋悰.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0)

论文作者:张津 李敏 赵云丽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4

标签:;  ;  ;  ;  ;  ;  ;  ;  

心脏外科手术护理中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应用分析论文_张津 李敏 赵云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