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如何解决农村配电网的低电压问题论文_葛恒波,于海峰

涟水县三新供电服务有限公司 江苏涟水 223400

摘要:近年来,农村低电压、供电卡脖子等问题日益突出,给农村居民生活、生产均带来了较大的不利影响,本文主要针对农村配网低电压现象及其发生原因、特点展开了具体分析,从管理与技术两个角度提出了综合治理对策,以期进一步提升我国农网运行质量。

关键词:农村;配电网;低电压

1、农村配网低电压特点包括

一是季节性特点,根据农村配网低电压发生时间的统计分析发现其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前者是春节期间的集中用电,后者则是夏季降温设备的频繁使用,导致配电变压器、线路过载,电压损耗增大,线路末端电压偏低。此外,每年春、夏、秋、冬灌溉时段,由于农业排灌负荷集中、用电量大,也会导致低电压现象的出现。

二是时段性特点,农村配网低电压发生的主要时段集中在10:00~14:00、18:00~22:00,在这一时段家用电器处于一个集中使用状态,用电负荷突然升高,引发低电压。

三是区域性特点,农村配网低电压集中出现的区域为集镇、城乡结合部、家庭小作坊多的地区以及山区,尤其是个别的偏远山区,由于供电半径过长,不少低压用户存在长期“低电压”现象。

2、形成低电压的主要原因

台区供电半径大,导致压降大,电压低(如图1所示)。按照有关规定,低压供电台区供电半径不宜超过500m,但是我国大部分山区和丘陵地带居民居住分散,尽管在农网改造时,供电企业已本着“小容量、密布点”的原则,尽量考虑多设置配电变压器布点,但受农网改造资金限制,农村尤其是山区部分台区不同程度存在超供电半径供电现象,从而导致末端用户电压低。此外,在过去的电网改造过程中,还存在单相线路供电的情况,也为后来低电压问题的产生和难以整改埋下了伏笔。

图1

用电负荷增长迅猛,导致部分台区和线路超负荷运行。目前,大屏电视机、微波炉、电磁炉、电冰箱、空调器等家用电器在农村已大量普及,电动自行车已全面替代摩托车,甚至电动汽车也开始出现。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使农村用电负荷增长迅猛,导致很多配电台区和线路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从而产生低电压。

配电线路运行年限较长,线径过小。据统计,目前农村10kV配电线路上仍有一部分线路主干线径仍为LGJ-70或LGJ-50型导线。线径细、损耗大、压降下,造成配电线路末端电压压降明显,低电压情况显著。

3、解决农村配电网低电压问题的对策

3.1 对配电网进行统一规划建设

在进行科学化管理配电网过程中,首先要对线径进行更改,因为20KV左右的线径比较长,很容易会出现低电压的情况,因此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对配电网进行高、中、低分级建设,并根据配电网所处供电区域和该区域能够承受的负荷值,确定所需要使用的级别线径,以在满足电量负荷情况下使用。另外,还可以通过科学的切割和连接的方式将线路的末端进行结合,并向其他的未超过所载电量的线路进行供电。比如更大界面导线,对超负荷的线路进行电量分担,降低低电压的产生,同时按照“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方式,对线路进行延伸处理,并缩短其中的线径,结合农村配电网的实际情况进行升级,采用增加更多的接点、将大线径换成小的、程阶地层次用电等方法,提高配电网的供电量。而且,在用户较多、负荷密度低、需要用户自己测电压的偏远山区,可以采用线路调压器等设备,来控制低电压的产生,以此提高配电的使用效率和质量。

3.2 合理进行配电变压器和导线的改造

对于导线线径小引起的低电压,必须改造低压线路,在改造过程中要尽可能解决好单相线路供电问题。对于配电容量不够的,要通过新增或调换配电变压器增加供给容量,或者对配电负荷进行及时转移(如图2所示)。不得明明知道容量不够,或者可以提前调换变压器,而因为懈怠或侥幸心理作祟不作为,在负荷高峰期或用电高峰季节引发低电压问题。

3.3 技术措施

一是增加配电台区布点,针对配电布点、低压台区负荷分布不合理的问题,可采用增加配电台区布点的方式,切实缩短低压供电半径、减少配变重超载现象,从而达到提升供电质量、减少低电压现象的目的。

图2

二是更换低电压线路末端的配电,配变容量小、负载率高也是导致农村配网低电压现象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此可采取更换配变与相应出线的方法,如:某村181071变,8户居民存在低电压现象,通过调查发现此线路末端配变型号为S9-30(容量30kV•A),出线型号LGJ-35,2014年最高负载率达到了88%,平均无功因素0.89,必须进行更换,经综合分析更换型号为S9-100(容量100kV•A),安装无功补偿(容量20kV•A),更换导线型号LGJ-50,长度1.2km。采取此治理方案后,8户居民低电压现象均得到解决,线损率也大幅下降。

三是35kV配电化,35kV配电化是治理中压配电线路末端“低电压”问题的重要技术措施,例如:在一些较偏远的山区,周边未设置110(35)kV变电站,但是临近35kV线路,若是采取新建110kV电源点的治理方法,则存在工期长、投资大的问题,对此可新建35kV变电站、缩短10kV供电距离,从而满足用电负荷点呈带状分布地区的用电需求,实现经济与技术的统一。

四是10kV线路电压治理与无功补偿改造,在农村配网中10kV线路的供电半径若是超过15km,则必须增设调压器,从而实现对线路末端电压的有效调节,保证供电质量;在感性负荷密集地区,则需安装集中自动无功补偿站。

3.4 对低电压情况进行监测管理

管理人员对配电网的监测管理不到位,是低电压出现的一个原因,因此在对低电压问题进行改善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对监测管理工作进行重视。对此,首先对用电用户进行电压知识的讲解,提高用户自身的监督意识,并对电压检测仪的使用方式进行详细的讲解,做好低电压的监测工作。并按照农村季节性的变化对用电情况进行及时科学的调整,保证低电压问题的有效解决。其次,使用高科技的信息监控技术,对电量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管理,并对电压变化进行信息采集工作,安装智能监测、智能电表等相关设备,并开展实时性的监测管理,定期对农村居民家中的低电压情况进行抽查,确保降低低电压的发生率。最后,对配电网的管理人员进行综合性管理,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以防止因管理人员失误造成的低电压情况出现,提高配电网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同时制定分级预警机制,将进一步发挥监测管理功能,加快农村配电网的建设和发展。

结束语

综上,针对农村配网低电压频发的现状,各地供电企业应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机遇,通过“管理+预防”、“预防+治理”等综合措施的应用,优化电网结构、改造低压线路,有针对性的进行调压,切实改善农村用户的用电质量。

参考文献

[1]杨万国.试析如何解决农村配电网的低电压问题[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20):166.

[2]张忠会,曾如霞,赖飞屹.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农村配电网低电压治理[J].广东电力,2017,30(09):111-117.

[3]赵晨星.铁岭市农村配电网低电压综合治理技术[D].华北电力大学,2017.

[4]王博宇.农村电网低电压优化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7.

[5]蔡韧.农村配电网低电压问题的探讨[J].通讯世界,2016(17):163-164.

论文作者:葛恒波,于海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  ;  ;  ;  ;  ;  ;  ;  

试析如何解决农村配电网的低电压问题论文_葛恒波,于海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