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蒂营养的静脉皮瓣

静脉蒂营养的静脉皮瓣

修志夫[1]1993年在《静脉蒂营养的静脉皮瓣》文中研究说明静脉皮瓣是一种由非生理性血液循环维持其存活的皮瓣。目前对其评价肯定与否定掺半。本文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研究静脉皮瓣移植后的血液循环及糖代谢变化特征,探讨静脉皮瓣成活机制及其临床应用的规律。 实验研究中在兔胸腹部以腹壁浅静脉——侧胸静脉为轴,形成面积为3×4cm不同类型的皮瓣:①保留两端静脉蒂的岛状静脉皮瓣。②游离后原位再植,断绝所有血液来源的游离皮瓣。③保留近心端动静脉的轴型岛状皮瓣。岛状静脉皮瓣移植后1—48小时,真皮浅层无血液循环。筋膜层内静脉血由主干静脉向其部分属支缓慢流动,并通过静脉吻合支到达另一静脉,然后随此处血流回流或逆流。此时毛细血管内无血液流动。术后72小时,终未微静脉间毛细血管吻合支开放,真皮浅层出现血流。与皮瓣交界的正常皮肤内的血管开始向皮瓣内生长。术后4天皮瓣原有的动脉系统出现缓慢的动脉血流,静脉血逆流消失。皮肤微循环血流量增加。术后7天皮瓣内血流速度及皮肤微循环血流量接近正常,小动静脉呈增生现象。术后14天皮瓣血流正常,小动脉进一步增生。皮肤微循环血流量高于正常皮肤。术后21天皮瓣内小动脉增生仍存在,但小动脉数目减少,皮肤微循环血流量接近正常。术后6周皮瓣内血管构筑恢复正常。术后3周岛状静脉皮瓣成活总面积占皮瓣设计总面积的92.31(?),游离皮瓣成活总面积占皮瓣设计总面积的2.77%。岛状静脉皮瓣移植24小时内,组织中LD1、LD5相对含量与轴型岛状皮瓣,游离皮瓣及正常皮肤相同。24小时至72小时,LD1相对含量逐渐下降,LD5相对含量逐渐上升,但LD1相对含量下降及LD5相对含量上升的程度均小于游离皮瓣。术后4天组织中LD1相对含量开始上升。术后7天皮瓣组织中LD1、LD5相对含量与正常皮肤同。 临床应用静脉皮瓣6例7块,其中头静脉皮瓣3块,贵要静脉皮瓣1块,指背静脉皮瓣1块,大隐静脉皮瓣2块。完全成活6块,1块大隐静脉皮瓣表皮及部分真皮坏死。最大成活皮瓣面积为5×15cm。 实验及临床结果表明,静脉皮瓣术后72小时内由静脉血和氧合血红蛋白提供有限的,但足以维持其存活的氧量。72小时后必须有新生血管输入的血液方能维持其继续存活,即静脉皮瓣的最终成活有赖于血液循环的及时重建。新生血管来自与皮瓣边缘交界的正常皮肤筋膜,临床可将其用于覆盖血运差的受床。

修志夫, 陈宗基[2]2000年在《静脉蒂营养的静脉皮瓣病理生理过程及临床应用可行性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静脉皮瓣是Baek等于1985年提出的一个新型皮瓣。国内外研究尚未涉及静脉皮瓣成活能量之来源,因而未能区别出静脉皮瓣与其他一般皮瓣的不同,故大家均按一般皮瓣原则操作,以致时有成败而不知所以。本研究用实验兔171只,在每只兔胸腹部以胸腹壁浅静脉为轴形成4个相同面积的皮瓣,进行下列观察:(1)微循环显微镜下录相分析;(2)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3)血管内灌注血管填充剂;(4)皮瓣成活面积测定;(5)皮瓣组织中乳酸脱氢酶同功酶测定。通过这些方法,全

崔永光, 卢宏, 李中锋, 陈永彩[3]2003年在《小型皮瓣在断指再植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 报道小型皮瓣在伴有软组织缺损的断指再植中的实用价值。 方法 应用指动脉岛状皮瓣、废弃指复合组织瓣、指背静脉蒂岛状皮瓣及静脉皮瓣修复再植伴有软组织缺损的断指 5 7例 65指。 结果 术后 62例成活 ,3指失败 ,成活率 95 4%。术后随访 1~ 7年有 48例 5 4指 ,按中野与玉井断指再植的功能评价 ,优良率 89 2 %。 结论 利用不同的小型皮瓣一期修复断指再植时皮肤、神经、血管等缺损 ,能最大限度恢复再植手指的外形及功能。

张新宇, 崔成立, 曹文波[4]2006年在《静脉血营养静脉皮瓣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静脉血营养静脉皮瓣的成活机理。方法:20只成年兔被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制成阻隔式皮瓣。结果:阻隔式静脉皮瓣的成活率与原位缝合静脉皮瓣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受区与静脉皮瓣之间的侧支吻合对静脉皮瓣成活的影响不大。

陈德松, 成效敏, 严计庚, 蔡佩琴, 徐建光[5]1993年在《静脉皮瓣修复手指部皮肤缺损》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静脉皮瓣的3种不同营养方式及相应营养方式的病例。认为静脉皮瓣在手指及手背部皮肤缺损的修复中有一定价值。讨论了静脉皮瓣成活的机理,认为早期可能与创面渗出和漏出有关,后期则靠与周围组织建立的侧支循环。

康安, 熊明根, 蒙喜永[6]2002年在《静脉皮瓣的分类及成活机理》文中指出1 静脉皮瓣的定义和分类 1.1 静脉皮瓣的定义  1981年 ,Nakayama等[1] 首先报道并提出静脉动脉化皮瓣 (动脉化静脉皮瓣 )的概念。他将大鼠腹部皮瓣远端的一条静脉与股动脉吻合 ,近端保留一条侧胸静脉作为引流静脉 ,并获成功。此后 ,关于

张陈平, 邱蔚六[7]1989年在《静脉血营养的静脉皮瓣的研究近况》文中研究指明在整复外科领域对动静脉皮瓣已进行了深入研究及广泛应用。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了单纯静脉皮瓣的理论及技术,即以受区静脉血经皮瓣自身静脉系统以营养皮瓣。文章就近年来对静脉皮瓣的实验研究、成活机理、临床尝试、发展远景作了讨论。

申东彦, 崔永光, 任有成, 袁正江, 卢宏[8]2006年在《皮肤软组织缺损性断指再植》文中认为伴有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断指,较一般断指伤情复杂,再植难度明显增大[1]。1990年2月~2004年11月,我们采用邻指指动脉岛状皮瓣、前臂掌侧静脉皮瓣、邻指掌侧皮瓣、邻指背静脉蒂岛状皮瓣,对伴有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54例60指断指进行了再植,效果良好。报告

李跃, 赵炳章, 朱继明[9]1994年在《非生理性皮瓣研究进展》文中提出非生理性皮瓣研究进展李跃,赵炳章,朱继明(人体解剖学教研室)近年来随着对皮瓣研究的发展及某些特殊情况下需要,而产生了一种新型的、很有应用潜力的皮瓣─—非生理性皮瓣。经临床采用已初显成效,现将有关资料作一综述。1定义非生理性皮瓣因其血供来源或血液循环的...

李世荣, 张玄, 李荟元[10]1995年在《非生理性皮瓣的研究及其临床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皮瓣移植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其应用范围也在逐渐扩大。这些皮瓣都具有各自的供血动脉和回流静脉。在临床采用游离皮瓣时,若皮瓣的动脉过细,则不利于吻接和存活,如采用较粗的动脉干则常需损伤局部动脉的主干,如桡动脉等。此外,分布到皮肤的

参考文献:

[1]. 静脉蒂营养的静脉皮瓣[D]. 修志夫.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1993

[2]. 静脉蒂营养的静脉皮瓣病理生理过程及临床应用可行性的研究[J]. 修志夫, 陈宗基. 医学研究通讯. 2000

[3]. 小型皮瓣在断指再植中的应用[J]. 崔永光, 卢宏, 李中锋, 陈永彩.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03

[4]. 静脉血营养静脉皮瓣的实验研究[J]. 张新宇, 崔成立, 曹文波.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06

[5]. 静脉皮瓣修复手指部皮肤缺损[J]. 陈德松, 成效敏, 严计庚, 蔡佩琴, 徐建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1993

[6]. 静脉皮瓣的分类及成活机理[J]. 康安, 熊明根, 蒙喜永.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2

[7]. 静脉血营养的静脉皮瓣的研究近况[J]. 张陈平, 邱蔚六.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1989

[8]. 皮肤软组织缺损性断指再植[J]. 申东彦, 崔永光, 任有成, 袁正江, 卢宏.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6

[9]. 非生理性皮瓣研究进展[J]. 李跃, 赵炳章, 朱继明. 泰山医学院学报. 1994

[10]. 非生理性皮瓣的研究及其临床进展[J]. 李世荣, 张玄, 李荟元. 中国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1995

标签:;  ;  ;  ;  

静脉蒂营养的静脉皮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