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院前无胸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危险因素研究论文_徐元宾,范从华

四川省西昌市人民医院 四川西昌 615000

【摘 要】目的 观察入院前无胸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其预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本院已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74例为观察分析对象,以其入院时有无胸痛做为依据分为胸痛组50例患者,无胸痛组24例患者。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入院后治疗情况,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危险因素的影响。结果 胸痛组患者入院至心电图检查时间、冠脉再通时间,以及心电图检查至入导管室时间均短于无胸痛组患者(P<0.05);胸痛组患者院内并发症、死亡率低于无胸痛,但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胸痛患者出院时心功能≥3级率显著高于胸痛患者(P<0.05);无胸痛患者中心衰、脑卒中、心绞痛史患者占比较高,同时年龄偏大,且男性占比高,Killip分级高,两组合并症、梗死部位、吸烟史、饮酒史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入院前无胸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其独特的临床特征,预后相关危险因素主要有高龄、Killip分级以及合并症等,同时,临床治疗入院前无胸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较差,这是需引起临床高度重视的。

【关键词】无胸痛;急性心肌梗死;观察临床特征;分析危险因素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心血管危重症之一,属于常见,且多发病症[1]。本文观察入院前无胸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其预后相关危险因素。详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已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74例为观察分析对象,以其入院时有无胸痛做为依据分为胸痛组和无胸痛组。所有观察分析对象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40例;年龄52-77岁,平均(63.71±2.39)岁。观察分析对象纳入标准为:发病时间<12h;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临床资料完善;心电图下可见病理性Q波、T波或动态性ST改变。

1.2 方法

本次研究方法是回顾性法,主要是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症、Killip分级、脑卒中史、心绞痛史、心力衰竭史、吸烟和饮酒史[2]。Killip分为三级即:Ⅰ级是指无明显心功能损伤;Ⅱ级是指有轻、中度心衰,可见X线胸片上淤血和第三心音;Ⅲ级是指重度心衰及肺水肿;Ⅳ级是指患者出现心源性休克。合并症主要是指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3]。

1.3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处理,以P<0.05时,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无胸痛、胸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情况对比

如以下表1所示,胸痛患者各项指标数据均低于无胸痛患者,组间数据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从以上分析可见,导致心肌梗死患者高危因素主要有:高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饮酒、吸烟等,而在早期发病患者中,无胸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常于入院时被低估,致使患者错过最佳干预时间,对患者预后造成严重影响[4]。

综上所述,入院前无胸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其独特的临床特征,预后相关危险因素主要有高龄、女性、Killip分级以及合并症等,同时,临床治疗入院前无胸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较差,这是需引起临床高度重视的。

参考文献:

[1]刘晓鹏,冯青俐,郑锐锋,等.非胸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再通时间的院前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6,28(7):603-606。

[2]王慧.院前急救护理联合急诊绿色通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9,28(04):942-943。

[3]李晨晨,姜钧文,肖蕾.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与舌象相关性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9,31(03):504-508。

[4]谢玉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病人护理中循证护理干预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0):134。

论文作者:徐元宾,范从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3月上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8

标签:;  ;  ;  ;  ;  ;  ;  ;  

入院前无胸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危险因素研究论文_徐元宾,范从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