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的探讨论文_刘彦杰

新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的探讨论文_刘彦杰

浙江双良商达环保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本篇文章将阐述污水治理的主要模式,探讨污水管网的收集,分析污水处理的基本技术,并对于污水处理站的设计工作方面提出一些合理的见解。

关键词:新农村 ;污水治理 ;探讨

目前,农村生活日渐城市化,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农家的厕所冲洗水、厨房洗涤水、洗衣机排水、淋浴排水及其他排水。截止到 2015 年,我国有 6.07 亿农村人口,分布在 270 多个自然村,每年产生的污水量达100 亿 t 左右。由于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普遍存在厂网建设不完善、水平低下的问题,导致农村污水处理率不足 10%。仍有大部分的污水未经处理就任意排放,相比于目前城镇污水 90% 的处理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重而道远。

1 污水治理的主要模式

1.1 依靠污水处理厂进行污水处理

通常来说,这种模式更多适合一些离城镇较近的农村,将其污水集中收集之后可以直接运送到处理厂中进行处理。总体来说,处理厂在的工作方式较为规范,而且管理十分完善,可以有效减少成本投入。为此,一些污水处理能力较差的村庄,应当积极应用这一形式 。

1.2 村庄集中进行污水处理

如果处理厂的位置相对偏远,亦或者需要投入的资金过高,则村庄可以采取单村或者附近几个村庄对污水进行集中处理的方式,依靠创建污水处理池的方式完成处理工作。

1.3 村庄分散进行污水处理

农村的分布情况差异性较大,如果村庄处于山区之中,则其地形呈现是高低不平。而如果处在平原地区,则通常会表现为中心高四周低。基于这些情况,污水集中处理的工作很难展开。为此,设计人员便需要因地制宜,先针对地形地貌展开研究,合理采取分区处理的方式,以此减少资金成本投入。

2 农村生活污水问题的现状

2.1 农村生活污水的大范围排放

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使得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缺乏资金,加之村民受教育程度低,政府又没有进行良好的引导,村民的房屋均是自行修建的,排水系统往往不够科学,一般将方便放在首位,此种系统会向多个方向排放污水,从而严重影响附近环境。

2.2 间歇性排放农村生活污水,总量较少

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村民的日常生活排放,如洗漱废水、厨房废水、厕所废水。这就导致农村生活污水呈现间歇性、间断性排放,并且总量不多。

2.3 农村生活污水具有单一的污染物

一般工厂很少建立在农村,日常生活用水排放成为多数农村污水的来源。不同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不含金属和难以处理的杂物,污染物成分具有单一性,处理起来较为简单,可以进行资源利用。

3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式

3.1 土地渗滤处理

所谓的土地渗滤处理,是通过相应的物理、生物、化学作用,利用土壤 - 植物 - 微生物复合生态系统净化废水,循环利用废水中的水分和养分。慢速渗滤系统、快速渗滤系统、地下渗透系统、地表漫流是土地处理系统的四个类型,具有投资小、管理方便、脱氮除磷效果好、运行成本低、冲击负荷大、操作简单优点。当前,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人们普遍应用此种技术。

3.2 稳定塘

防渗层、围堤通过人工方式建立,充分结合自然水体自净机理,并通过原生动物、细菌、真菌、藻类代谢活动以及发生的化学、物化、物理过程,实现去除和降解污染物的目的,这就是稳定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优点是投资少、成本低、不用处理污泥,而气候影响大、处理效果不稳定、占地大、负荷低是其缺点。为了提高污水处理能力,近些年,国内引入了多个新型塘、组合塘,连续搅拌装置配在高效藻类塘中;想要实现最佳的处理效果,利用维管束植物形成水生植物塘;为了大量产生优势菌种,使微生物净化作用充分发挥,可将多个厌氧和好氧进行稳定串联,从而形成多个串联塘,此种方式较为适合在天然养鱼塘和天然废塘中使用。

3.3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当前,人工水生生态系统的代表就是人工湿地,通过人工的方式设计和模拟自然湿地,并由原生动物、微生物和植物组成人工湿地。将美人蕉、旱伞草等湿地植物种植在填料表面,具有绝佳的污水处理效果,外表美观,成活率高。湿地共分为三种类型,即垂直流、水平潜流和表面流湿地。它们均具有环境美化、强抗冲击性、出水水质稳定和少量投资的优势,被国内外环保人士普遍认可。原理为,将微生物附着在湿地植物基质的根系周围以及表面,从而形成生物膜,一旦湿地中有污水流过,污水中的磷和氮等营养物质会被植物和微生物吸收,并截留悬浮物,从而最终实现净化作用。同时,利用对湿地基质的更换和湿地植物的收割,实现对污染物有效去除的目的。大量资料统计表明,应用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去除效果显著的是 TP、COD、TN。堵塞问题是阻碍人工湿地技术发展的主要原因,今后要从该方向深入研究人工湿地。

3.4 好氧生物处理系统

好氧生物处理系统,也是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中常用的技术,利用风机为污水输送氧气,并对菌种和微生物进行培养,同时可有效将污水中的多数有机物分解成无污染物,如二氧化碳、水等,会将剩余部分合成为细胞物质,通过剩余污泥排出,进而净化污水。在传统的 A 2 /O 法的基础上,取消污泥回流设备,可使工程造价大幅度降低。生物处理技术不仅具有除磷脱氮功能,而且具备膜生物反应器和生物转盘的工艺效果。此种方法的优点是,高处理效率、处理稳定、占地面积小、强影响能力等,但是和自然处理系统相比,其基建投资和运行成本较高。

3.5 净化槽污水处理技术

净化槽污水处理技术是将物理方法与生物技术相结合,对生活污水进行净化的技术。优势是运行管理灵活、安装简单,在农村分散的污水处理中更适用。污水净化槽,可对社区排放的污水进行集中且独立的处理,也能够分开处理各家庭排放的污水,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结合净化槽结构,处理工艺由五部分组成,即消毒、固体沉淀去除、进水、悬浮物去除、污染物分离去除。然而,其存在安装运行费用高、维护难度大、标准不完善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4治理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

4.1 加强污水处理的规划

在进行新农村建设的时候,理应针对当前的实际情况,从综合性角度出发展开规划,促使未来的污水处理工作更具系统性提点。如此一来,污水处理站的作用便会充分发挥出来,而且其工作效率也会大幅度提升。

4.2 给予相关企业经济补偿

针对农村污水处理工程本身,政府相关部门理应给予一定的费用补贴,确保其相关项目可以顺利进行。然而,当前多数村委会并不愿意承担这一方面的费用投入,甚至很多区县自身的运行费用均没有明确的来源。其次,政府相关部门还需要针对排污收费以及污水处理方面出台相关政策,从而给予一定的补偿。同时还可以设立一些奖励政策,对污水治理较好的企业给予经济支持。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其解决的好坏直接与我国新农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息息相关。应当的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重要的生态工程、民生工程、政治工程,应当因地制宜坚持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城乡统筹探索适合当地实际的,有效管控的生活污水治理技术、模式。从而稳步新农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仰斌 .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与示范 [M]. 北京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0.10.

[2] 谢林花 , 吴德礼 , 张亚雷 . 中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现状分析及评价 [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8, 34(10):865-870.

论文作者:刘彦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30

标签:;  ;  ;  ;  ;  ;  ;  ;  

新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的探讨论文_刘彦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