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中国图书馆学的创新与发展_图书馆论文

新世纪中国图书馆学的创新与发展_图书馆论文

新世纪我国图书馆学的创新与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馆学论文,新世纪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计算机、通讯、网络、海量存贮、信息压缩、多媒体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相互渗透与融合,联机数据库、电子出版物、网络信息资源等数字化信息的持续增长,数字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的突破性进展,日益扩大和不断变化的社会信息需求以及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成为本世纪信息环境变化的重要特征。图书馆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应该融入时代发展的潮流之中,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实现其信息化、网络化。

1 面临的现实信息环境

1.1 新信息环境下的图书情报机构

在新信息环境下,以手工为主的图书情报机构正在现代信息技术带动下实现其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图书情报系统将成为其存在的主要方式,呈现出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递网络化、信息资源利用共享化、信息提供知识化、信息实体虚拟化[1]等特征。网络已成为当代图书馆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全球网络化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因特网的出现,“大”图书馆的概念已经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因特网本身就是一个图书馆,成为收藏、保存、提供、流通各种电子信息资源的巨大枢纽,构成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信息资源网络系统,为全球范围内的信息服务提供了有效手段和途径。传统图书馆学是典型的基于操作流程、面向实体发展起来的学科,几乎每一个环节都与实体图书馆相关联,面向过程、面向实体、定性导向是其主要特征。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推动下,传统图书馆学受到严峻挑战。

1.2 图书馆员的角色转变

图书馆员的角色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一直是息息相关的,其中,信息技术在推动图书馆员角色转换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图书馆员社会角色的内涵更加丰富,更多地涉足到信息领域。数字时代需要为用户指示信息源的信息导航员或信息向导;提供信息加工的信息综合员以及通过计算机网络直接回答不同用户问题的对答网络技术人员。具体地讲,信息社会中图书馆员应该成为信息分析与组织者,信息提供与传播者、信息资源管理者、信息顾问、系统专家、资源协调者。过滤和中介角色、助手和教育角色也是当代社会中图书馆员重要的实践角色,并将得到发展和强化。图书馆员角色的转变对未来的图书馆学、信息管理教育提出了迫切要求。

2 图书馆学研究与发展的新课题

21世纪已经来临,一个既反映传统图书馆内容,又反映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图书馆内容的图书馆学体系将在发展中不断完善。混合图书馆模式将不断深入人心,图书馆技术的革命性变革将使图书馆学研究呈现出许多新的技术性特征,提出一系列急待解决和研究新课题。

2.1 混合图书馆及其运行模式

混合图书馆(hybrid library)一词最早是美国图书馆学家S.Sutton提出的。1996年他在研究图书馆服务模式时,将图书馆划分为4种类型:传统图书馆、自动化图书馆、混合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他认为混合图书馆是“印刷型信息和数字化信息之间的平衡并逐渐向数字化方向倾斜”。英国电子图书馆(elib)项目部主任Chris Rusbridge也于1998年提出混合图书馆一词,指出它是一种本世纪图书馆存在与运行一种现实形态,是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之间的过渡形态。运用系统整合的理念,对多样化的信息资源和用户界面进行有机集成,有助于推动当前正在进行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提高整体效益,克服目前图书馆存在的将数字化信息资源与传统纸质文献资源建设彼此分割的弊端。其用户界面设计、数据库互连、数字化管理、馆员发展和用户培训等问题无疑应成为21世纪图书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2.2 信息技术在图书馆应用

21世纪的图书馆学应建立在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上。搜索引擎已初步将分类、检索的基本原理计算机化,为用户检索网上信息提供便利。用于纸质文献的文献分类、编目和检索理论与方法受到挑战,图书馆学不能满足于对统的学科体系的修补工作,应该深入到图书馆这一社会现象的内在本质层面,有效地拓展图书馆学的深度和广度。

(1)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研究。随着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升级以及国内外先进系统的选用,对系统的测评与比较以及对其在图书馆各项的业务应用研究是当前图书馆学一项新的任务。

(2)信息收集研究。伴随信息载体多元化的发展,对订购手段电子化、订购协调模式、文献保障模式研究等成为我国图书馆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3)信息组织研究。关于机读目录格式的统一、联机联合目录研制、网络信息资源描述、集中编目产品的研究;关于网络环境中分类法的职能、分类法的电子化及其应用以及网上信息导航的建立(包括标引、跟踪、检索与挖掘、信息的更新与维护、网站管理)等问题的研究也是我们图书馆学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4)用户研究。网络时代用户结构变化、需求类型、用户需求行为及其心理、信息服务模式以及用户信息素养培育与提高等,对该领域的研究急待加强。

另外,数字信息的长期存取与检索、信息检索技术、电子出版物版权及图书馆的信息安全等问题,也是网络时代图书馆学必须重视的研究内容。

2.3 图书馆学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迄今为止的图书情报专业教育目标有两个明显的缺陷:一是面向特定的机构——图书馆、情报中心;二是以文献载体的学术信息为主要对象[2]。图书情报专业教育被限定在图书馆的狭小空间里,围绕图书馆工作实务组织课程、培养人才。这种培养目标已远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图书情报学的内涵是对知识和信息进行组织并提供利用的学科,数字时代,我们应该尽快解决图书馆学的创新与发展的课题,包括教育目标的确立及实现、核心课程的确定及课程设计、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更新、教学内容的拓展与深化、远程教育及多媒体教学、数字图书馆学教育、师资培训以及实验室建设等。从而培养出适应数字时代需要的,具备系统的图书情报学基础理论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从事知识采集、组织、传播、开发、管理与利用并可在各类型图书馆和信息机构从事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人才。

2.4 信息资源共享研究

信息技术为资源共享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信息资源共享模式。传统的信息资源共享模式,是以建立合理的藏书布局为基点,通过行政力量对一个国家、地区或系统的文献信息资源作出预先的合理安排,建立各种文献收藏的中心,其目的是减少图书馆之间的相互重复,从整体上达到比较高的文献覆盖率[3]。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共享模式从重分工、重拥有转化为重存取,并强调文献资源的存取和传递,这种模式将成为文献资源共享的主要活动范式,文献资源保障不再是拥有的同义词,它是可获知能力和可获得能力的有机结合。美国研究图书馆中心主任辛普森(D.B.Simpson)指出“有效的资源共享计划是存取和拥有的总和”,有助于我们深化对资源共享的理解。信息资源共享基本理论与实践为我国图书馆学提出了一系列新课题,如文献保障率、馆藏评价与发展、知识产权、图书馆网络化建设、共享软件的开发、标准化、国际交流与合作、语言障碍等。

3 我国图书馆学发展战略

3.1 重视与国际学科发展接轨,实现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及编辑出版学的一体化

现代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的研究对象已由文献信息单元研究深入到知识组织的研究。虽然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不同,但是它们都朝着共同的目标发展,社会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更加促使这些学科在机构取向、系统取向和认知取向上趋向一体化。网络环境下,如何将知识科学有效地进行组织、控制与检索是它们面临的共同课题。必须进行学科建设的整合,打破学科间的人为障碍,充分利用四者的师资资源、文献资源、学术资源及设备资源,在宽口径上培养复合型人才。

3.2 立足综合与创新相结合,探索学科新的生长点

寻求图书馆学新的知识生长点,要从其面临的客观的信息环境和自身优势出发。图书馆学要充分发挥其文献信息组织与控制的优势和能力,同时,必须不断学习其它学科和领域的新方法、新技术,面向用户、面向网络信息环境、面向信息资源,增强其学科优势,不断探索学科新的生长点。

(1)数字图书馆研究。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开放式的硬件和软件的集成平台,通过对技术与产品的集成,将当前大量的各种文献数字化、有效组织,并在网上提供服务。它具备以下功能:各种载体数字化;数据存贮与管理;实现对数据的有效访问和查询;数字化资料的网上发布与传递;系统管理和版权保护等。数字图书馆研究将为图书馆学研究注入新的内容和活力。

(2)知识管理研究。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在网络环境下的必然产物,体现了信息化、柔性化、创新及适应性的管理特征。其目标在于创新,提高反应能力、技能素质和生产率。知识管理的过程就是对知识流实施有序化的过程[4],即识别→获取→分解→储存→传递→共享→评价,知识的加工是基础,共享与评价是目的。可见,知识管理与图书情报学基本原理基本一致。图书馆学引入知识管理,有助于扩展图书馆学应用空间,拓宽图书馆学研究内容。

(3)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与揭示。这是图书馆学进一步发展和生存的关键。搜索引擎是用于网上信息资源组织和发现的重要工具。元数据是用来揭示各类型电子文件或档案的内容及其它特性,其作用主要是:描述并记录文件的性质与内涵;提供资源的储存位置信息;提供有关如何找到所需资源的信息;帮助用户判断资源价值等。当前,网络信息资源组织多种模式并存,元数据和搜索引擎已逐渐受到图书馆学专家学者的普遍重视。

3.3 弘扬及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寻求强大精神动力

现代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激发了我国图书馆界的科学精神,人们崇尚科学,重视技术,积极研究与引进利用各种先进技术设备和手段提高工作效率。人文精神在图书馆的体现则是在图书馆工作实践与理论研究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以满足人的需求,实现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发展,体现人文关怀,创造美与和谐为图书馆的宗旨[5]。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原本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我们在发扬科学精神的同时,必须提倡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在实践活动层次上,要以用户服务为本的精神贯穿各业务环节,在理论研究层次上,既要积极研究知识信息的收集、组织、存储与传播技术,同时也要关注信息用户与服务等问题的研究。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与共建是21世纪图书馆学的发展方向。

标签:;  ;  ;  

新世纪中国图书馆学的创新与发展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