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篮“滑坡现象”的成因及对策_中国篮球论文

中国女篮“滑坡现象”的成因及对策_中国篮球论文

论中国女篮“滑坡现象”的成因及其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女篮论文,成因论文,中国论文,滑坡论文,对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曾经有过骄人战绩的中国女篮,从第18届亚洲锦标赛开始持续下滑,跌至最低谷,震惊了全国篮球界。由此引发的各种忧思、感慨和评议纷纷扬扬,莫衷一是,但其中确有不少真知灼见,不能不引起人们深思。本文拟从宏观管理的角度对中国女篮的“滑坡现象”进行初步探讨,供深入研究参考。

1 中国女篮“滑坡现象”概述

中国女篮在第18届亚锦赛中的失败使中国女篮自首次参加奥运会以来第一次丧失参与权;也是自有参战史以来第一次被挤出亚洲领奖台之外,中国女篮在国际重大比赛中的成绩已从世界先进水平跌至历史最低谷。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反过来看,中国女篮跌至最低谷也决非偶然。

在历史的征程中,中国女篮曾经形成过两次高峰期。然而,在1994年10月,刚刚夺取第12届世锦赛亚军的中国女篮以原班人马转战第12届亚运会时,因为两赛相邻较近,比赛中许多老队员已明显表现出力不从心等迹象,半决赛就以73∶103的大比分负于韩国队,最终仅获第3名。这是队伍老化,一些骨干队员难堪连续作战重负的反映。也是“海霞一代”中国女篮开始滑坡的先兆。

1996年,中国女篮在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中从上届亚军猛跌至第9名,这是他们陷于全面“滑坡”的开始。据统计,1996年~1999年4年间,中国女篮在先后参加的所有6 次世界和亚洲重要比赛中已全线溃退,无一不折戟而归(表略)。

中国女篮在这一时期的基本情况有两个主要特点:(1 )运动员大量进进出出,频繁更迭。为应付某一比赛任务,有时还赛前临时借调队员入队助阵。这表明,对于这样一支曾经享有国际声誉的世界强队,在关系他们的兴衰和新老如何衔接等重大问题上,事前并无周密规划;(2)成绩多年持续下滑,每次赛后被点评最多的都是教练员。 因此教练员一换再换,成绩却仍然一滑再滑。失败——换教练——再失败——再换教练,这几乎已成为一缕怪圈。

2 “滑坡现象”成因的讨论

2.1 “女篮先上”,上了以后怎么办

建国以后,我国篮球运动的每一步发展都同当时经济体制下的宏观管理密不可分。70年代末,当中国女篮已经跻身亚洲三强,紧接着又有身高2.08m的陈月芳加盟国家队以后, 那时的篮球行政主管部门高瞻远瞩,在1981年的全国杭州训练会议上适时发出了“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号召。并明确下达了“女篮先上、男篮紧跟”的战斗任务。这一“龙凤呈祥,凤先飞”的战略性部署,对推动当时全国的训练工作及其以后中国女篮进入世界先进行列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决策效应,十分显著。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现阶段,科学的宏观管理更是促进我国篮球运动迅速发展的重要保证。众所周知,规划篮球运动的发展蓝图,率领球队攀登世界高峰并促其长盛不衰是决策者对球队进行宏观管理的主要职责和永远主题。中国女篮的光辉成就是建国后几代人艰苦奋斗的结晶,她们在12年中两夺世界亚军,两获世界铜牌,无论世界排名或在国内外的影响都不逊于今日为国争光的中国女足。对于这样一支已经傲然挺立于世界高峰的优秀运动队,我们理应倍加爱护,千方百计地促其持续发展。然而自中国女篮开始显现年龄老化以来,有关决策部门似乎始终处在一种“高枕无忧”的状态,除了为应付一次接着一次眼前的比赛任务临时搞点修修补补以外,对女篮的新老交替和合理衔接等重大问题,看不出有什么科学规划和得力举措。直至中国女篮跌入最低谷。这里我们不能不由衷钦佩中国乒坛决策集体在队伍培养上的战略眼光和非凡胆识,他们在邓亚萍、刘伟等一代名将还在挑大梁的时候,就早已着力挑选和培养世界冠军的接班人。因此,才有了王楠、李菊以及随后的张怡宁、李楠等一代又一代新人。如果像中国女篮那样,等着“狼来了”再去找“猎手”,中国乒乓球队还能长盛不衰吗?

2.2 “海霞之后”,谁来策划

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主要由于身高2.08m和2.04m的特体队员陈月芳和郑海霞相继加盟,中国女篮才开始产生质的飞跃。那时,中国女篮不仅有在亚洲独一无二、在世界亦属罕见的内线高度,而且全队平均身高也同世界冠军前苏联队(1.83m)持平,仅次于1.847m的美国队。 尤其是在打法上完成了由“以小制大”向“以内为主、内外结合”的战术转变与磨合以后,全队整体实力骤增。从此便开始了以后长达12年的胜利征程。由此不难看出,中国女篮当年创造的辉煌战绩有其明显的特殊性。其中,“巨人效应”起着决定性作用。而郑海霞为之长达16年无与伦比的贡献则是这种作用的核心。但是运动员的生涯总是有限度的,郑海霞也不例外。不仅如此,作为决策者,还应敏锐看到“海霞之后”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新老交替,它既表明“巨人效应”在中国女篮发挥特殊作用的历史至少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将成为过去;同时又预示着“海霞之后”中国女篮要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必将面临一系列影响全队综合实力的重要变革(例如队伍的年龄、身体和技术结构,以及战术的组织、理念和运用等)。而这些具有转折性、方向性的变革,决不是为对付某一近期比赛目标、任职又长不过一年半载的任何一届教练班子短期所能完成的。所以,关键还在宏观管理的前瞻意识和科学筹谋。现在看来,中国女篮多年持续下滑的实践证明,我们至今也未把“海霞之后”这一“特事需要特办”的课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2.3 第18届亚锦赛战备失策

第13届世锦赛后中国女篮面临两个亚洲重要比赛:一为1998年底的第13届亚运会;二是1999年5月举行的第18届亚锦赛。 面对这两次赛事,从全局看,决策上也有值得商榷之处。

(1)主攻方向不明。辩证法认为,研究任何过程, 如果存在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就要用全力找出其主要矛盾。就上述“两赛”而言,主攻方向(即主要矛盾)自然应该是兼有争夺奥运会参与权利性质的第18届亚锦赛。假若果真以此为目标,由于“两赛”前后相距时间较近和比赛的主要对手又完全相同(均为日、韩两队),我们理应站在战略的高度权衡“两赛”轻重得失,统筹策划,把参加亚运会纳入亚锦赛备战计划,使亚运会的比赛服从并服务于亚锦赛需要,以参加亚运会作为我们实战演练、试探虚实,甚至给主要对手施加心理影响的一个重要备战步骤,确保备战亚锦赛的高质量。

然而遗憾的是,我们走的却是那条不分主次、缺乏谋略和逢赛务求必胜的老路。据说这是为了使中国女篮“尽快走出低谷,恢复自信”。但比赛实践却表明,这种急功近利的指导思想,不仅分割和分散了对主攻方向的备战时间与精力,重要的是加重了全队的心理负担。队员们在“两赛”中表现的那种比分领先时忧心忡忡,比分落后时更怕字当头的心态就是最好鉴证。

(2)重大任务当前,队伍组成却带有极大盲目性。一般来说, 目标既定,头等大事就是组织一支能适应和实现目标要求的队伍。第13届世锦赛后,如果我们的目标指向集中于决心夺取第18届亚锦赛冠军(只有冠军才有资格代表亚洲参加奥运会),那么,中国女篮的重新组建或调整必然应以确保实现既定目标为挑选队员的最高原则,然后再兼顾培养新手。但是,据当时传媒报导说,参加亚运会的中国女篮“主要由年轻新手组成,其中只有两人有过亚洲比赛经历”。更让人疑惑的是,当这支队伍参加亚运会受挫以后,他们在前述人员的基础上对紧接着要参加亚锦赛的队伍进行了一次大调整,另换的6 人使这支“队伍更年轻”,“年龄最小的只有16岁”,除身高优于日、韩两队外,据称是“一支娃娃兵”。以“娃娃兵”为主担当参加有特殊意义的第18届亚锦赛重任,是锻炼新手,还是争夺奥运会参与权?实在令人费解。

3 建议与对策

凡事都有两重性。中国女篮跌至最低谷确是全国篮球界的一项重大损失。但是,如果由此能唤起广大篮球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引起有关决策部门的特别关注,并切实吸取教训,中国女篮的重新崛起仍然大有希望。不过,要强调的是女篮现在决不是用修修补补的办法制止滑坡的问题。而是要站高看远,深化改革,加大地方女篮建设的改革力度。为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3.1 改革国家女篮长年集中的训练体制

国家运动队作为独立群体,由国家统包、统揽长年集训,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大氛围中已渐显弊端。建议,中国篮协一级今后不再保留国家女篮固定建制。遇有需要,通过一定选拔程序临时组队备战,参赛。而且只主管奥运会、世锦赛、亚运会和亚锦赛四大赛会。如果再增加一些配套措施,这种组队和下放参赛权的方法现在看来至少在三大好处:(1)中国篮协只组队参加最重要的四大赛会, 把一般国际性赛事交由一个地区(行业系统)为主派队参加,既可发挥国家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又有利于下大力气扶持地方提高全国水平;(2)不再统包、统揽, 可以节省大量开支用在篮球基础建设的刀刃上;(3 )代表国家是一种崇高荣誉。不论新手、老将,今后都不再预先戴上“国家女篮队员”的帽子,每逢重大比赛,一律通过竞争“上岗”。这可以极大地激励运动员的责任心和荣誉感。

3.2 创造条件,把女篮尽快推向市场

篮球进入市场,建立职业化体制是中国篮球运动在新时期图生存、求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女篮走出低谷,重铸辉煌的捷径。希望决策者增强加速推进这一进程的决心。

3.3 改革和完善教练员管理机制

我国实行“主教练负责制”以来,教练员的人格魅力、文化素质和专业能力已愈来愈明显地成为影响球队水平的核心因素。由于教练员在球队的这种重要地位,因此可以说,上级主管部门对球队实施管理的关键在于对教练员的管理。

我国对教练员的管理虽然制订并正在实施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条例,但从中国女篮暴露的问题看,对于省市级以上篮球教练员的管理工作,尤应在教练员的提高,以及对其执教过程进行制约与评估等两方面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

岗位培训,是在岗教练员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据对前三届高级班的调查认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时间短,课程设置过多,“蜻蜓点水”式的学习难收实效。教学方法也有待改进。因此建议:(1)精简课程。高级班应以学习专业理论为主, 精简某些短期学不了又学不好的基础理论课程。这些被精简的课程可在主管部门的统一要求下另外纳入教练员职称评定系列,由教练员自行学习解决(参加函授、自学考试等);(2)作为我国最高层面的短期培训, 教学法可以灵活多样。

关于加强对教练员执教过程的制约,对球队参加大赛前后的工作或成绩进行科学论证与评估,是因为主教练责任重大,以此借助本行业专家、学者的集体智慧帮助教练员提高科学训练与科学管理水平,在大赛前后少走弯路,以及全面公正评价教练员业绩的重要举措。它不同于一般“咨询会”、“座谈会”,而是行政主管部门借助社会力量,按照既定的论证要求与评估指标,对球队和教练员实行制约与帮助的目标管理行为,具有行政影响力。

标签:;  ;  ;  

中国女篮“滑坡现象”的成因及对策_中国篮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