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黑龙江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在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作业人员必须克服各种来自于输电线路施工环境的隐患 问题,除了要做好线路规划工作,作业人员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建筑施工工作知识,在构建线路系统的基础部位时,需要将线路施工技术与建筑施工技术结合使用,稳定的基础是输电线路可以被正常使用的重要前提。基础部位会因受到地质环境的影响,而出现稳定性受损的情况,随着输电线路的规模扩大 ,作业环境也变得更加复杂。直螺纹拉筋技术可以帮助简化基础施工工作。
关键词:直螺纹拉筋技术;输电线路;基础施工;应用
输电建设工作会影响电能输送,线路建设单位不仅需要在现代化城市中构建并安装完整的输电线路,同时还要在一些相对恶劣的线路作业环境中完成供电工程建设工作,在当前的供电工程中,输电线路是重要构成部分,线路基础建设效果会给输电活动带去影响,强大的基础体系可以支持配电线路,使其维持稳定的运行状态,在对线路基础部位进行了解之后,发现该施工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来自于模板支护环节,本文解析应用直螺纹拉筋技术改进基础部位施工效果的工作状况。
1 输电线路施工情况分析
直螺纹施工技术在其他建筑施工活动中已经被有效使用,在配电工程领域中应用的情况不多,因此与输电线路施工活动配合使用的情况比较少,技术应用者在使用这种技术来完成各种线路施工建设工作时,需要在掌握该项技术的基础上,将其与电力施工技术手段结合应用。为了使输电线路工程系统中地基部位应用的直螺纹拉筋技术解析工作变得更加具体,本文选用显示的供电工程建设案例,结合案例的输电施工情况来展示该技术的应用效果,具体工程情况如下:
左回14L001-14L077长度为43.168km,共杆塔77基;右回14R001-14R070长度43.144km,共杆塔70基;全线共采用杆塔147基,其中耐张塔51基,直线塔96基。海拔高度2900~3800m,气候多变,恶劣气候较多。高海拔、低气压、缺氧、严寒、大风、紫外线强,夏季多雷暴,易发高原疾病,施工机械和人工降效明显,施工难度非常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雨季集中在6~9月,白天雨水密集,有效施工时间短,14L016、14L049、14L064、14L065、14R060、14R061为直柱大板基础,受地质条件及高海拔环境的影响,基础立柱设计高度在5m以上,部分基础立柱高度达到了6m,基础截面宽度在1.2~1.8m,采用普通钢管架固定立柱模板,其承载力无法满足要求,模板支护施工难度很大。如何结合线路施工的特点,有效解决高立柱模板支护难题是该工程施工的一项重要难题。
2 施工问题分析
输电线路规模扩大,同时受到高海拔的施工环境的影响,作业工作组需要对多种线路作业问题进行克服,根据对工程案例以及施工方案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施工问题主要出在高支模施工活动中,如果仍旧延用传统式的拉筋施工技术,后续浇筑工功能做很难顺利进行,同时工具使用也会受到限制,因此要适当地调整传统式的拉筋施工技术,具体施工难点如下:
目前,在输电线路施工行业仍广泛应用传统拉筋解决高支模难题。传统拉筋技术是直接使用钢筋在支好的模板上对穿后固定,基础浇筑完后割除。该做法易造成拉筋外露,影响美观,且需要进行防腐处理。在建筑行业,目前较多使用对拉螺栓等专用工具进行模板支撑,相对费用较高。线路施工过程转场频繁,作业环境恶劣,专用工具使用寿命较短,因此专用对拉螺栓等工具不适合输电线路施工行业普遍应用与推广。
3 直螺纹拉筋技术概述
对输电线路的施工情况进行研究之后,可以发现直螺纹拉筋比较适合当前施工情况,在这一施工处理过程中,施工者首先需要对基础部位的施工图纸进行设计,同时还要构建基础系统的模型,最后开展拉筋处理工作, 而后续将外拉筋直接拆除。
结合线路实际情况,将传统单根拉筋改为由3段组成,采用直螺纹连接,使其安装、拆除更加简便。在材料站预先加工完成,运至施工现场直接组装即可,减少施工现场的设备投入。拉筋下料后,使用直螺纹滚丝机制作端头直螺纹,并配置对应数量的连接套筒,具体步骤如下:(1)结合设计图纸,对所需的拉筋在材料站应用直螺纹滚丝机进行加工。拉筋的规格结合承载力的要求进行选择。每两段拉筋均通过套筒连接。按照外拉筋+套筒+内拉筋+套筒+外拉筋的顺序组装起来。(2)将内拉筋和外拉筋的连接部位设置于模板内侧,减少外因对防腐层的影响,保证接头处不露出混凝土表面。(3)基础成型后,先拆除外拉筋再拆除模板,外拉筋拆除后留下的孔洞,采用相同标号的水泥砂浆填充并抹平。拆除外拉筋时,使用直螺纹套管扳手在混凝土初凝后进行拆除。(4)拆除后的外拉筋,妥善保管,稍作清理后可再次使用,减小材料的损耗量,降低施工成本。模板拉筋安装示意图如图1 。
图1 模板拉筋安装示意图
4 施工效果分析
通过在该环境中应用拉筋施工工艺,可以改善原有的工程建设效果,作业人员还要在施工现场开展施工实验活动,在对最终的施工效果进行评测时,不仅需要评测最终的基础部位的稳定性,同时还要对施工经济化水平加以测定,对最终的施工效果进行综合评定,以便于对直螺纹拉筋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全面呈现。
通过现场实验,经改良的对拉筋工艺投入使用后,基础支模稳定可靠,无涨模等现象,拆模后基础外观质量美观,免除了传统拉筋在拆模后需要将对拉筋外露部分切除,并进行防锈处理等繁琐工序,减少了施工现场发电机、切割机等工具投入。直螺纹加工技术为输电施工行业中成熟的施工技术,直螺纹拉筋技术是对传统拉筋技术的一种改进。通过三段式组合更加偏于现场实际操作,减少了部分工序,提高了施工效率,保证了施工质量,在输电线路施工行业中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
5 结束语
输电施工行业的发展是极为明显,在具体工程建设过程中, 施工单位需要应用各种先进的科技技术来调整输电线路,减少输电线路系统之中的缺陷问题。本文主要对基础部分的施工建设工作进行了探索,根据这一处输电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情况来探索应对措施,施工者可以对钢筋进行加工,运用直螺纹拉筋技术来改进基础部位的稳定新。传统化的钢筋施工技术很难帮助解决现代输电线路体系基础部位存有的问题,该种强化型基础施工技术具有开发空间,可被在供电工程领域之中大范围推广。
参考文献:
[1]确巴, 边巴, 金小龙, & 王建. (2017). 直螺纹拉筋技术在输电线路基础施工中的应用. 中国高新科技(12), 56-57.
[2]刘玲, & 刘京. (2017). 采用拉筋或类似物连接叶片专利技术综述.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17), 140-141.
[3]宋国兵, 黄兴华, 徐海洋, 王婷, & 樊占峰. (2017). 带并联电抗器输电线路三相跳闸后的模电流频率分析. 电力自动化设备, 37(5), 155-161.
论文作者:王吉印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7
标签:线路论文; 螺纹论文; 基础论文; 技术论文; 作业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部位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