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马克思主义研究(笔谈)——马克思生产方式概念的潜在空间与当代资本主义批判——阿格里塔的晚期马克思主义观简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晚期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格里论文,马克思论文,笔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278(2004)05-0005-21
法国调节学派凭借其对当代资本主义从福特制向后福特制转变历程的分析,深刻地影 响了当代西方的历史地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的学术思想发展,现已成为一个具有国 际影响的重要学术流派。不过,法国调节学派内部的学术思想其实并没有严格的统一性 ,在其创始人阿格里塔(Michel Aglietta)的思路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框架被尽量多 地保存了下来,可在其后继者那里,该学派的思想更多地转向了对事实世界的经验性研 究,具体地说,就是转向了一种历史的与制度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因此,就晚期马克思 主义的理论线索来说,阿格里塔应当算是一位代表人物(在《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2 期“经济学语境中的后马克思主义思潮”一文中,我从总体上把法国调节学派的观点界 定为后马克思主义的。现在看来,这种理解因过于笼统而具有局限性。应当说,法国调 节学派的创始人阿格里塔的观点更多地具有晚期马克思主义的特征,它与该学派后来学 者的观点是有差异的)。而且,由于阿格里塔是从经济学的视角进入晚期马克思主义的 理论视域的,因此,他的观点与其他的晚期马克思主义者有很大的不同,其中某些地方 显示出了他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思路更为明显的继承,因此,对其观点的研究将有助 于我们深化对晚期马克思主义这一学术思潮的理解。
阿格里塔学术思路的晚期马克思主义特征首先表现在他对马克思辩证的、历史的唯物 主义的继承上。在法国调节学派的思想家中,很少有人像阿格里塔那样在论及马克思时 能抱有如此肯定的态度。在其代表作《资本主义调节理论》的导言中,阿格里塔一上来 就十分明确地说,“我们的研究思路在辩证唯物主义那里能找到其逻辑基础。这种由马 克思所阐述的方法不仅对于我们找到正确的研究和阐述次序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还能 使我们确定那些基础性的概念,正是从这些概念出发,我们才可能发展出一种资本主义 的调节理论”。[1](p.15)阿格里塔还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运用的从抽象上升到 具体的方法论十分推崇,认为只有从这样的方法出发,才能真正揭示历史唯物主义的内 涵。在这样的思路中我们仿佛看到了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导言”中 的思想。阿格里塔推崇马克思的原因与法国学界当时的学术背景直接相关。自上世纪70 年代中叶以后,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获得了重要的转型,当时学界对这种转型的阐 释令阿格里塔大为不悦。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从理性的个人出发把这种转型解释为人的自 由发展的全面实现,前苏联、东欧的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则依然忙于从物质出发去建 构教科书式的体系。阿格里塔认为,很明显,两者都是首先把理论回到其自身(理性的 个人或物质),然后再去构建抽象的概念体系,它们完全没有理解马克思所说的从抽象 到具体的意义,因而至多只能提供关于上述发展模式之转型的某种幻像而已。阿格里塔 决心从与上述那种抽象的形而上学思路相反的视域出发来解释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问题 ,他所找到的是“历史决定的社会关系”的线索。请注意,阿格里塔对马克思从抽象上 升到具体的方法论的把握恰恰正是凝聚在这种历史决定的社会关系的理论线索中的。在 他看来,他的思路既不是对历史事实的历史学意义上的描述,因为如果只是这种描述的 话,那社会关系的线索是不可能出现的,但同时又不是抽象的历史哲学意义上的阐述, 因为抽象的历史哲学其实只是某种既定范畴的自身演绎而已,而真正的历史决定的社会 关系线索是“使具体能够在理论中得以理解”的线索。阿格里塔的《资本主义调节理论 》一书的确也是按照这样的思路来展开的,这也是他为什么能够超出新古典主义经济学 家或西方左派的批判理论家而能够对当代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转型作出深刻分析的首要 原因。
阿格里塔学术思想的晚期马克思主义特征的第二个表现形式是:他始终对马克思的生 产方式概念情有独钟。在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阵营中有三种对待马克思生产方式概念的 不同态度:一是完全抛弃的态度,葛兰西、阿多诺等人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的异化已经从 生产领域转移到了政治或文化领域,因此,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关注点应当从生产方 式转移到意识形态霸权或同一性逻辑的霸权方面来。二是继续坚持但关注点发生转移的 态度,活跃在当今西方左派学术舞台上的不少学者,如詹姆逊等人,其基本的思路的确 仍然是生产方式的思路,但这条思路在其思想中的重要性只是表现在充分论证了资本关 系在当代西方社会中的无限拓展性,论证了被后现代学者所推崇的后现代社会其实只是 资本主义逻辑的更纯粹更同质的表现而已。詹姆逊其实并没有真的从生产方式的思路去 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像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做的那样,而只是用这一具 有总体化特征的概念或思路去抵制后现代文化中的历史苍白感而已[2](p.212)。詹姆逊 归根到底还是从“文化逻辑”的角度去探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是继续坚持且理论 关注点未发生转移的态度,在这方面,阿格里塔是一个代表人物。他不仅像詹姆逊等人 那样用生产方式的线索论证了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在当代西方社会中的不断拓展性,而且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他是从经济学的视域出发的,因此,他对当代资本主义每一个发展 阶段(如泰勒制、福特制等)的批判也是从生产方式的矛盾性线索出发的。譬如对泰勒制 资本主义,阿格里塔认为尽管它由于贯彻了机械化的原则,因而能有效地促进生产力的 发展,但由于它无法降低消费品的单位价格,因而也无法降低社会劳动力的再生产价格 ,这使得泰勒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然要让位于福特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福特制资 本主义尽管由于贯彻了“生产过程与消费模式相结合的原则”,因而使社会劳动力的再 生产价格降低了下来,但它却无法解决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问题。这一困境必然通 过阶级斗争的中介使福特制资本主义陷入僵局。后福特制资本主义通过建立起由简单而 标准化的生产方法所支撑的信息工业,使不变资本的价值得到了更为有效地降低,从而 扼制了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势头,使当代资本主义呈现出了能幸免于福特制危机的 迹象。至于后福特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局限性,由于这一生产方式尚未得到全面的展 开,因而,阿格里塔没能加以具体的阐述,但这似乎不影响他对矛盾着的生产方式线索 的继续贯彻(尽管只是预言性的),他说:“此时此地,有一件事情是确信无疑的,那就 是:除非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被废除,否则,上述那些可能性是根本不可能得以实现的 ”。[1](p.123)
当然,在生产方式的理论线索上,阿格里塔与马克思也有重要的不同。马克思的理论 阐述是有一个预设目标的,即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必然让位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生 产关系,因此,他的生产方式范畴在内涵上较为纯粹或简单,也不需要通过某些中介概 念而使之更为具体化,即使在《资本论》中谈到政治对经济过程的干预时,也只是把它 当作对经济规律起反作用的各种因素来看待。而阿格里塔则不同,虽然他指出了资本主 义的生产关系必须被废除,但他并没有说必然由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取而代之。这是问 题的关键,事实上,在阿格里塔的思路中,生产方式的发展只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而 已,他并不预设一个最终的判断。而导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能够不断创新的原因正在于 它能够不断地调节自身,这种调节当然是在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所带动的阶级斗争的推 动下实现的。也正因为如此,生产方式概念在阿格里塔的思路中获得了一些中介形式, 如积累模式、调节方式、制度形式等,这些中介概念使他的生产方式概念不断地朝着具 体化的方向迈进。用积累模式、调节方式等概念来使生产方式概念具体化,这种思路的 确是与马克思《资本论》中的思路不同的,导致这一点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在马克思那 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阶级斗争必然会推翻资本关系的统治,而在阿格里塔这里,这 种阶级斗争不但不会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垮台,而且还会通过调节方式的更替或质变而 使资本雇佣关系更为普遍化,就像雇佣劳动关系在后福特制时期要比在福特制时期更为 普遍化一样。
阿格里塔学术思路的晚期马克思主义特征的第三个表现形式是:他坚决反对后马克思 思潮中的某些学者把眼光只盯住所谓的消费社会或景观社会来大做文章的做法。由于阿 格里塔是从生产过程、劳动过程的角度来理解消费过程或消费模式的转型的,因此,在 他的思路中,所谓的消费社会其实无非是福特制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一部分内容而已, 它本身并不具有独立性,更谈不上用它来指认资本运行过程中内在矛盾的解决或资本主 义经济危机的消解。人们所消费的只是某种“文化身份符码”,这种“意识形态特征” 的消解不是靠乌托邦式的解放潜能的释放来达成的,“只有资本主义积累所释放的力量 才能消解这些状态,这种力量能使劳动的动态性和不安全性普遍化”[1](p.157)。另外 ,阿格里塔实际上也论及了德波所说的景观社会的问题,不过,在我看来,阿氏的论述 似乎比德波的论述要深刻一点。阿格里塔不仅阐述了景观社会的外在表现,而且还说明 了景观社会的社会经济根源。他认为,“为了使消费的逻辑与面向相对剩余价值的劳动 过程相匹配,所有的使用价值都必须适应资本主义的大众消费,这就意味着一种功能美 学的建构……这种功能美学用一种幻像式的关系复制了个体与对象之间的关系。它不满 足于制造一个日常生活的对象空间以作为对资本主义商品世界的支持,而且还通过广告 技术提供了关于这种空间的一种幻像。这种幻像作为个体能在其自身之外察觉到的消费 身份的具体化而被提供出来。社会认知过程被外在化和物化了。”[1](p.161)更为关键 的是,阿格里塔紧接着还说出了下面这段话:“但这一过程不能被强调得太厉害,因为 消费过程中幻像的角色是严格地隶属于我们所讨论过的客观的社会条件的,尽管许多社 会学家已经把这种消费幻像理解成了解读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原则。”[1](p.161)
当然,与其他从文化视域来展开晚期马克思主义思路的学者相比,阿格里塔的思路的 确也有其缺陷性,譬如,他不太关注社会危机的文化层面的内涵,因为他毕竟只是从经 济方面来理解资本主义的调节和发展的,但不可否认的是,阿格里塔的晚期马克思主义 思路对我们理解当代西方晚期马克思主义的完整内容无疑是有帮助作用的。
收稿日期:2004-06-10
标签:马克思主义论文;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生产方式论文;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资本论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