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
山东巨野县人民医院 手术室 山东菏泽 274900
摘要:目的:探究破窗理论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抽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实验组则在次基础上,给予破窗理论学习,对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安全事件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不安全事件总发生率为15.00%,而对照组对应的不安全事件总发生率为37.50%。实验组发生不安全事件的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破窗理论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降低不良安全事故的发生平频率,提高手术室护理的质量水平。
关键词:破窗理论;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应用效果
手术室患者病情都相对严重,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自身抵抗力相对较差,免疫力较为低下,一旦护理人员的工作不够到位,就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破窗理论,能够有效增强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效率的提高,避免不良安全事故的发生[1]。因此,本文将以此为主要内容,探究破窗理论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现在做出如下报告。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从2016年1月——2016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抽取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其中,实验组中有男性患者27人,女性13人,年龄为25岁-69岁,平均年龄为(45.67±5.67)岁。对照组的40例患者中男性有25人,女性15人,年龄在22岁-67岁,平均年龄为(44.67±5.91)岁。所有患者均无精神病史,调查过程中神智清醒。并且两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等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物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实验组则在次基础上,给予破窗理论学习。具体方法如下:
对破窗理论进行学习,讲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小组的责任进行强化,组织人员对破窗现象进行明确,将手术室护理中常出现的破窗现象进行明确,并将破窗理论进行应用,制定相应的护理工作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等多个过程,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对患者的资料进行有效整理,并进行保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及时监控,尽量缩短手术流程,提高手术成功率。从而保证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增强,避免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出现不良安全事故。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2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计数数据以百分率表示,检验方法分别应用卡方检验及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安全事件的情况进行比较。可以从表一中看出,实验组的40例患者中出现意外受伤情况的有1人,出现切口感染的有2人,存在准备失误情况的有1人,操作错误的有2人,对应的不安全事件总发生率为15.00%。而对照组,出现意外受伤的有3人,因为记录失误而导致不安全事故的有2人,还有5例患者出现了切口感染,2人准备失误,操作失误3人,对应的不安全事件总发生率为37.50%。实验组发生不安全事件的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论
破窗理论主要是将手术室护理中容易出现的一些小事件和小细节可能引发的重大问题进行重视,避免不良影响的出现。随着医疗水平的逐渐提高,在进行手术室护理工作中,促进破窗理论的应用,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增强就变得至关重要[2]。
本研究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实验组则在次基础上,给予破窗理论学习,对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安全事件的情况进行比较。对应的实验结果为:实验组的不安全事件总发生率为15.00%,而对照组对应的不安全事件总发生率为37.50%。实验组发生不安全事件的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破窗理论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讲破窗理论应用在手术室护理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其应用效果相对显著,能够降低不良安全事故的发生平频率,提高手术室护理的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葛方英,徐敏.破窗理论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4):102-104.
[2]吴姗.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破窗理论的运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21):86-87.
论文作者:李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3
标签:手术室论文; 实验组论文; 患者论文; 对照组论文; 理论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不安全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