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克苏市第四中学 843000
摘 要: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因势利导,创造性地组织起适合学生自主参与、创新的教学活动,有效促成教学资源的生成和利用,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关键词:鼓励 案例 共同发展
新课程改革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理念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作为教师,如何开发和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从而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呢?
一、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资源的生成有赖于积极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文本对话等活动。要想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乐于同教师、同学、文本对话,教师首先要做到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从而形成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与宽松的心理环境,为学生个性的张扬搭建平台。
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参与到学生四人小组的讨论中,根据学生说的也说说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这样消除了师生之间的隔阂,激活了气氛,促进了课堂生成性资源的生成。另外一点就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允许学生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提出与教材不同的看法,允许学生挑战权威。这样,在争鸣、批驳、质疑、探索中,课堂会不断地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当然,教师在其中要适时而启、适时而发、适时而导,对课堂生成性资源的生成起穿针引线的作用。这也要求教师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和深厚的教学基本功才能应对自如。
二、捕捉亮点,点亮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极有开发和利用价值的动态生成性资源往往是可遇不可求的,也是稍纵即逝的。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要能够敏捷地捕捉到学生在课堂上稍纵即逝的变化,机智地把这些“小小的意外”当作一种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以学定教,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对原计划进行临时调整,形成新的教学步骤,使课堂教学有可能更贴近每个学生的实际状态,有可能让学生思绪飞扬、兴趣盎然,有可能使师生积极互动,擦出创造的火花,涌现新的问题和答案,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注重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提升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产生的资源有不可预测与不可再现的特点,课堂教学活资源的生成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信息重组者”“学习指导者”等作用,充当活动信息向教学资源转化的“催化剂”。这是新型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承担的新角色,从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来教学生,上升为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来发展学生。只有这样因地、因时地开发课程资源,才能有效彰显语文课堂的个性化,丰富和拓展学生的视野,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案例:在教学《范进中举》这篇课文时,有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范进20岁开始应试,直到54岁才中了举人,从这些方面来看范进很勤奋,对目标的追求很执着,这是不是值得我们学习呀?”听了这个学生的想法,有一部分学生好像觉得她说的很有道理,还微微点头。还有一些学生皱起了眉头陷入了沉思中。我调整教学思路,问了学生这样两个问题:“我们从课前搜集的资料中也了解了一些关于科举考试的内容,那么大家想一想,封建社会想要通过科举考试都要读什么样的书?这些书对人有什么影响?这些人痴迷于科举考试渴望中举的最终目的是什么?”问完这两个问题,很多同学争先恐后地回答:“读的是四书五经,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他们希望中举就是为了获得功名利禄。”此时提出这个问题的学生好像也意识到了自己想法的错误,我顺势说道:“刚才××同学提的这个问题很好,既让我们认识到了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人的本质,也让我们明白了我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我们可千万不要像范进那样成为一个利欲熏心的人。”
在此案例中,我尊重了学生这个教学的主体,关注学生阅读中生成的问题,关注学生的独特感悟,把个体的感悟置于群体之中。在学生偏离时,巧妙设疑,清除学生思想上的障碍;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熏陶感悟,启迪思维,明辨是非,从而明确课文的价值取向。教师在教学中更应关注学科的育人价值,体现学科思想,使互动深化,真正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
正所谓“心有多宽,舞台就有多大”,只要你肯给学生一个舞台,学生就会制造一个个的“意外”。它或许会打乱教学的节奏,但正是这一个个的“意外”,许多不曾预约的精彩不期而至,课堂也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精彩。让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多一点欣赏,多一点等待,多一点智慧,理智对待每一个动态的生成,充分把握住“上帝给予的礼物”,在生成中引导,在引导中感悟,那么我们的课堂也将在生成中绽放生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2]《学生之友》.2009年,第3期。
[3]《教育革新》.2011年,第9期。
[4]张文军 李云淑 王俊 《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智慧》.高等教育出版社。
论文作者:范莉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3月总第17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5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教师论文; 互动论文; 资源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教学资源论文; 《教育学》2019年3月总第17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