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变电运行是整个系统得以正常运行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变电站的管理是一个变电站运行的核心,只有变电站的管理得当,整个变电站才能在有秩序的情况下正常运行。在整个变电系统的操作过程中,任何一个细小的不合规矩的行为都有可能对电网产生安全问题,进而对输入到每个家庭的电产生一定影响使得家庭用电存在一些危险。因此,在变电站的日常工作中,员工们一定要加倍注意工作流程,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变电站的供电效率与安全,还能够延长变电站的机器使用寿命从而减少资金消耗。
关键词:变电站;运维;值班管理;模式
1 引言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电网运维部门所管辖的变电站数量越来越多,变电站的运维水平关系着变电设备乃至整个电网的安全运行,不同变电运维值班方法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变电运维站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最为合适的值班方法,同时也可以灵活的对其进行调整和创新,以更好的促进电力系统运维水平提升。因此,优化现有的变电站运维值班管理模式,从而提高变电设备运维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变电运维班值班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2.1值班模式不合理
现流行的四班二倒、四班一倒、纯三班一道、3+N、4+1值班模式不太合理、首先,这些值班模式的工作时间非常长,很多值班人员均是在夜间值班,这就非常容易造成值班人员疲倦,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特别是在夜班值班,不少值班人员在工作现场进行娱乐以消磨时间。其次,此类值班模式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个人各司其职,没有临时补救的计划方案。一旦其中一个员工出现问题,不能及时到岗,就会出现某一场合无人值班的状况,可能会造成恶劣影响。最后,此等工作模式,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员工容易出现抱怨情绪而消极怠工,影响整个工作氛围,最终导致电力运维系统效率低下。
2.2值班资源分配不合理
值班资源分配不合理体现在人、财、物三个方面。首先,从人的角度上看,值班人员数量较少。从现有的值班体系上看,值班人数大约占据总人数的2%左右,这样的安排容易出现捉襟见肘的局面发生,即不能保质保量的按照既定要求进行值班,为了完成任务,值班人员会出现未值班,却在值班记录中打勾,表示已检查和维护。其次,从财的角度上看,值班人员的薪资水平普遍不高。夜间值班,本身与人体休息结构不相符合,工资不但没有上升,反而跟普通工种相比,一些值班人员的薪酬反而降低,容易挫伤值班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最后,从物的角度上看,缺乏一定的物质保障。值班人员夜间值班,不能提供一定的休息场所、食物等以供值班人员享用,使其不能有效地保存体力以更好地投入工作。
2.3值班人员素质不高
值班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主要是指值班人员整体的专业技能训练不到位,部分值班人员的学历不高,不能够深入理解整个变电运维模式的理论构造及运作机制,他们在工作中只是依葫芦画瓢,简单地做记录,而没有进行深入思考。另一方面,值班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也有待加强。很多电力问题应该在值班过程中能够通过职业判断发现,但是值班人员却没有发现,不能进行预测并防范未然。
2.4值班制度管理不完善
值班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没有指定规范的值班制度,第二,值班制度形同虚设。一些变电运维企业没有制定值班制度,没有将相关要求、条例公开宣传,导致经验较少的值班人员不能有效理解值班含义,也不能按照要求进行值班。此外,部分变电运维企业的值班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很好的执行。这一方面导致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不能有效的解决值班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3 变电运维值班模式提升电力系统运维效率的有效途径分析
3.1值班模式的优化与改进
在经过长期的探索与研究后,提出了一种,在综合考虑上述几种值班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方法,初设模式为六“4+N”。在这种模式下,全部运维人员将被分成10个组,每个组仅有二到三人。这其中有4个组上正倒班,剩下的6个组上运维班,而且正倒班与运维需要进行定期的轮转。运维班的6各组可再细分为,巡查组,操作板,副倒班,预备班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模式六编排的方式:正倒班,需要进行连续24h的工作,完成工作后休息3d,4班一倒。其周工作时间为42h。运维班,每个组上4d的白班(早上8时到下午17时),然后休息2d,每6d一轮转,这样算下来每周需要工作42h。副倒班每日进站后,先要与正倒班的工作进行交接。正倒班的备班顺序为,副倒班,操作板,巡视班,备班模式六具体班制设置。每个正倒班值需要设置3个人,共需12个人,其余6个运维组每组设置2~3人,这需要根据运维站内人员人数等进行细分。我们可以假设两种情况,在F运维站内,有4名管理人员,运维人员29个人其中有2人为见习人员,扣除了12个正倒班人员后,剩下的17人可以进行1组2人,5组3人进行配置。在R运维站内,有3名管理人员,34个名运维人员包括2名见习人员。扣除了12人的正倒班人员后,余下的12人可以进行每组2人的配置。
3.2值班模式的创新------常白班
3.2.1“常白班”模式测算
第一,根据班组的地理位置、与市区的距离,通常会分为三类,偏远地区班组、近郊班组和市区内的班组。偏远地区的班组距离市区较远,因此,主要安排近郊班组和市区班组进行“常白班”的值班模式。工作日正常上班,非工作日和夜间会根据班组驻地与变电站的距离对运维人员的值班进行科学安排。第二,班组办公地点会设置在市区,所有班组人员都会在工作日期间正常上班。在工作日的夜间和非工作日状态下,可以安排两名人员值班,在家或者办公室均可。如果距离比较远,班组就需要考虑应急处置响应效率,保留一部分运维人员进行原来的倒班方式,其他人员可实行部分“常白班”值班模式。
3.2.2工作日白班
与传统的“三班倒”相比,“常白班”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在工作日期间,白天上班的人员会达到12人左右,将这12人分成两个小组,白天上班期间集中处理变电站的各项工作,做好配合,在人数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还可以处理更多的工作。在工作日期间,运维人员会集中做好设备维护等非工作日需要完成的工作,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避免了不必要的人员浪费。非工作日则理由应急处理人员即可。
3.2.3建立运维班组间应急联动机制
班组间联动工作机制的执行主要是出现大范围停电事故的时候,发现备班人员不足时,需要就近抽调人员随时到位。班长要及时通知休班运维人员赶到现场,替换其他运维班组人员,从而避免在应急时候缺乏人手的问题。
3.2.4建立应急预警机制
建立运维工作联系中心之后,就需要发挥该中心的作用,建立完善的应急预警机制。中心工作人员每天都要收集最新数据的天气预报,以一周为期限,一旦遇到恶劣天气预警信息,就要及时送达主管领导处,再统一发布应急指令。版主会根据应急指令安排相应的人员,做好应急响应。
3.3合理引进先进管理制度与工作经验
优化与改进变电运维工作,首先要积极参考并学习其他同类企业在这方面的先进管理制度与工作经验,并根据自身发展的需求与变电运维工作的实际情况来加以开展,适当调整值班模式与轮班制度,并以文件的形式公布,以提升这种制度与模式的威信力。
4 结语
在变电站工作人员的选拔以及要求上,我们应该保有一定的底线,对应征者的基本要求应该是在熟练掌握变电运行操作以及对事故发生具有一定解决问题能力的人,如果刚刚进入变电站工作的员工不熟悉设备操作等技能,一定要有专业的员工进行指导以保证顺利完成任务。对于变电运行过程中的各项事宜要时常进行检查与研究,遇到事故的发生时要做出即使反应,将其隔离起来以进行记录与处理措施。工作人员也应该掌握一定的维护措施,提高工作效率以减少变电站乃至整个电网的经济损失。如果工作人员对设备维护不熟练,会将故障扩大化,造成更多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李云启.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与设备维护探讨[J].科技创业家,2012(20):142.
[2]王加友.无人值班变电站安全运行集中监控问题的探讨[J].电力安全技术,2015,9(4):5-7.
论文作者:王莉莉
论文发表刊物:《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第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9
标签:变电站论文; 班组论文; 人员论文; 模式论文; 值班人员论文; 工作论文; 工作日论文; 《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第0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