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旅行社:与“狼”共舞正当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共舞论文,旅行社论文,国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如果说国外的大旅行社是“狼”,国内旅行社是“羊”,这一点恐怕很少有人反对。有数据表明,中国近9000家旅行社一年的总营业收入,竟然还抵不上日本的一家大型旅行社。
不少人心中可能都有这样一个疑问:在入世过渡期满后,我国旅行社的“小羊”们,能抵挡住外国“群狼”的进攻吗?
而在去年年底,国家旅游局宣布,我国旅行社的引资进程加速:合资旅行社试点2002年允许外方控股,同时允许这些旅行社开办支社。这大大快于我国入世承诺中关于国内旅行社将逐步放开合资旅行社中外商出资比例限制的条款:在2003年底以前允许外商在合资旅行社中控股,在2005年底前允许成立外商独资旅行社。
这意味着,国内旅行社全面遭遇外国“狼”的时间表,将因此而大大提前。可以说,人们心中的“问号”,也随之而更加沉重。
国内旅行社:有心理准备
“没必要过分担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北京新大都国际旅行社副总经理赵玉麟显得比较平静。“中国的旅游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在入世前就已在价格上先入世了。”
新大都是一家典型的中小旅行社,主要经营出境游。他们的反应代表了大多数旅行社的态度。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仅众多中小旅行社持这种看法,即使像国旅、中青旅这样的国内大旅行社也有同感。
业内人士的这种反应,其实并不奇怪。早在去年11月份于昆明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上,国家旅游局有关官员就曾暗示,我国旅行社开放时间表可能提前。
尽管此次国家旅游局将旅行社引资时间表提前,但允许外资旅行社经营的范围并没有变化,依然是入世承诺中的入境游和国内游。而利润最为丰厚的出境游,并没有向外资旅行社放开。这一点无疑给国内旅行社吃下了一粒“定心丸”。
虽然外方可控股合资旅行社的时间提前,但短期内还不太可能出现国外旅行社大举进入国内的局面。赵玉麟认为,因内金融体系、信用体系尚不健全,国外旅行社在结算、网络等方面的优势尚难充分发挥。如果它们置这些问题于不顾而大举进入国内市场,很快将面临“水土不服”的问题。
外资旅行社:锁定高端市场
尽管如此,在资金、管理、机制等方面具有巨大优势的国外旅行社,给国内同行带来的冲击却丝毫也不能小视。
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孙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入世后,国内旅行社面临的最直接挑战将是人才流失。合资旅行社要在中国开展业务,必然网罗一大批本地的专业人才。这样,一些经营不善、待遇不高的旅行社受到的冲击最大,它们的业务骨干很有可能被合资旅行社挖走。
国家旅游局质量管理司一位长期负责旅行社管理的官员,则对国内旅行社面临的挑战作了更加具体的描述:一是外国旅行社会以优厚的待遇向中方旅行社“挖人”;二是外资旅行社有了中国旅游资源的背景,又有自己的客源优势,必将打破现有入境组团的市场格局。目前一些大社的市场占有份额下降,小社或者被收为接待点、代理点,或者退出竞争;三是独资的外国旅行社与其国家在中国的航空公司及饭店、商场、餐厅联手,实现入境接待“一条龙”服务,形成对其他企业排斥和部分旅游经营利润的外流。
但不少业内人士同时也指出,必须看到国际大旅行社给中国旅游业带来的促进作用。一是这些国际旅游企业会利用自身的品牌优势及销售网络优势,扩大来华客源市场,尤其是比较高层次的度假旅游和商务旅游市场;二是外资旅行社将带来比较规范的内部管理和服务标准,尤其是具有服务品牌的旅行社,会在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方面,产生社会性的示范作用,促进我国旅行社的经营管理登上新的台阶;三是外资旅行社的进入和国内旅行社的生存竞争,会促进现代信息手段的加快运用,促进组团、地接的界限进一步消失,使旅行社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发生重大变化,“优胜劣汰”的结果将使多年来旅行社普遍存在的“小散弱差”问题在调整中走向解决。
应对手段:加快结构调整
随着开放时间表的提前,几年后才可能到来的竞争,突然一下子就出现在跟前,因此,如何应对加速而来的竞争,成为国内旅行社共同面对的问题。
在不少地区,一些区域性的旅行社已积极行动起来。以广东为例,掀起了一股兼并之风。去年年中,由粤、港、澳6家旅行社共同投资的“广东中旅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据了解,该公司将控股20家以上的旅行社,并购目标为粤港澳等地以港澳游客源地的中旅行社,其目的就是抗衡强大的外资旅行社。
作为首家在A股上市的旅行社,中青旅以资本市场为后盾,在原来控股香港青旅、广西青旅、江苏青旅、浙江青旅的基础上,又先后投资并控股了广州青旅、新疆青旅和桂林五星级饭店帝苑酒店,并与香港最大的上市旅游集团——香港辰达永安(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了香港中青旅永安旅行社有限公司,同时完成了日本东京中青旅株式会社的组建。
国旅集团董事长李禄安日前透露,国旅正在和国内多家大旅行社酝酿,将国内游业务拿出来成立股份公司,力争在近年内上市。同时,国旅还将借鉴国际大旅行社的做法,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分配制度,以便在和外资旅行社竞争时,尽量吸引和留住人才。
有关专家指出,国内旅行社一方面要加快自身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另一方面加快整个行业的结构调整与资源整合,尽快改变多年来“小散弱差”的局面,形成规模化、集团化、网络化的现代经营体系,才能从根本上增强实力,从而迎接外国“狼”的挑战。
与狼共舞:心态很关键
“不死一些羊,羊群也长不大”。这出自旅游主管部门官员口中的话,多少反映了旅行社业内人士的一种心态。
作为中国最早开放的“窗口”行业,旅游业中既有像饭店这样因开放而取得成功的样板,也有像旅行社这样保护了20年但仍然发展迟滞的典型。“开放促进发展”这个硬道理,逼着旅行社最终也要走这条路。
但是,凡开放都是有代价的。尤其对于像旅行社这样的行业,长期以来处于严格的政策壁垒保护中,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很弱,开放的代价可能会比其他行业更大。“死去”的“羊”的数量,可能不在少数。
“死去”的“羊”,对于自身来说是不幸的,但对于整个“羊群”而言,却有积极意义。一方面,为其他“羊”腾出了更多的生存空间,使它们有可能生长得更为强壮,从而减少被“狼”吃掉的概率;另一方面,失败的教训,能为其他“羊”吸取,增加在与“狼”斗争中成功的机会。“狼”是躲不过去的。要使开放的利益最大、代价最小,必须对开放的必要性、开放后竞争的残酷性有正确的认识,因为这是在竞争中获胜的基础。
一句话,面对“狼群”,心态很关键。对旅行社是这样,对其他行业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