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国配电网的整体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尤其是配电网的运维管理,并没有引起必要的关注和重视,使得当前这项技术的发展速度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社会的整体发展需求。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群众整体生活质量在不断提升,人们的整体用电量也呈现上升的趋势,对于配电网的需求更是在不断加强。针对此,我们必须加强对配电网的建设和发展,进一步对运维管理工作展开研究,加强其技术改造,为今后我国配电网的建设和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
关键词:配电网;运维管理;技术改造
1配电网的运行现状
1.1载荷分布不均衡
由于我国的电网在设计上仍旧采用传统的设计方式,设计上存在不合理现象,再加上我国的各个地区发展不平衡,使得电网的载荷区域和无载荷区域存在划分不合理的问题,导致电路的负载功率出现不平衡现象。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部分地区正处于高度发展的过程中,供电网现在所具有的供电能力已经无法满足居民对电力供应的需求,使得供电网超负荷运行,这种情况下的功率损耗是非常的大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因此,应该对国家电网进行彻底的改造,避免用电过程成对电器等设备产生不良影响,甚至损坏用电设备。
1.2配电设备陈旧、老化
纵观当前我国配电网运行现状,很多地区的供电网络系统结构较为陈旧、落后,无论是架空线路、塔线路还是隔离开关、无功补偿电容器等装置都十分陈旧,设备磨损老化现象十分严重,实际应用中无法合理有效的配置电网资源,实现配网自动化建设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严重的资源浪费,不利于电力企业长远生存和发展。特别是在当前我国一些经济落后的城市配电网建设中,低压电网在建设方面存在不完善现象则更加明显,因此很多经济不发达地区在进行配电网建设的过程中,多数选用的是辐射性供电和接线模式展开工作,这种模式长时间发展不仅会造成线路老化现象严重,同时设备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设备老旧受损,在供电的过程中,半径会不断增加,就极易造成该地区的供电质量下降,对地区整体的建设和电网的发展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1.3设备的布局不合理。
现行的配电网的布局中存在很多不合理的现象,由于目前不同地区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如果供电体系设备的布局仍旧按照传统的布局形式进行布局的话,就会造成电力消费的分配不合理的结果,对用户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电力供应的过程中应该严格的参考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做到电力供应的合理分配。尤其是有的供电单位想要较少电网改造的成本,没有对原有的线路和设备等进行适当的更新和变换,直接将某些新的设备引进到原有的电网线路中,这种不合理的分配对电网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还会引发一系列的不良反应,甚至会造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电网系统的操作。
2配电网改造的原则
受到我国基本国情以及各方面的因素的影响,想要重新建设和规划配电网是不能够完成的任务,因此,最折中的办法就是在原有配电网的基础之上进行适当的改造,使之适应当地在目前以及未来一定时间内对电力的要求。为了保证在改造之后的配电网能够符合用户的需要,相关的电力部门一定要编制好统一的规划设计,将改造眼光放得长远一些,对改造配电网的设计、设备的选择、改造技术的选择、改造标准等都应该符合长远的发展需要。在对配电网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①供电线路和供电设备要有一定的质量保证;②改造技术包保证先进并适应地区经济发展的趋势;③要保证改造之后的配电网的运行维护比较简单;④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证改造后的配电网具有足够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配电网运维管理及技术改造
3.1建立健全配电网管理的专业化部门
相关企业可以在相应的运行维护检修部门下设立配电运检班组,该配电班组交由检修运维部门进行指导。对于从事运检相关业务计划与实施的工作,要对相关工作执行结果进行及时追溯与落实,这样可使工作效率提高,从而真正实现管理专业化。在运维抢修部下设立城区专业配电班组与农村专业配电班,以对配网线路的专业性检修、巡视与抢修等工作进行负责,并能对供电所按时开展专业化的指导与培训。通过该方式,不但能使配电管理者工作压力得以缓解,也可防止由于各供电所能力差异致使不同结果产生,使问题真正被发现并解决。建立配电运检的业务班组相当于为运行单位配备了一个管家。运行维护检修部门管理者有足够精力去对抢修指挥组与各个配电运维组进行调度以开展相关的配电运检任务,并对执行结果进行及时落实与检查。同时还能对供电所与相关班组实施针对性的指导与培训,从而保证配电运检的各项工作能得以落实,使配电管理专业化水平得以全面提升,进而使配网运维步入良性循环过程。
3.2将新建线路作为主要,将供电半径有效减少
因为地理条件的影响,使得诸多电力企业表现出线路辐射状的情况,并且线路供电半径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增加,从而使得出现诸多线损现象,此外存在概率导致出现电力安全事故的现象。对此为了对配电网运行具有的安全性做出保证,需要将配电网建设改造力度有效加大,合理通过新建变电站线路的形式,最终顺利完成后续工作。在此期间,需要合理采用双回设计方案,对线路走廊利用的充分性做出保证,从而将以往线路运动电流加以合理性降低,使得供电半径有效减少,最终寻找出最为合理的通道线路,使得供电半径呈现出的系列问题得以有效解决,对配电网运行顺利做出保证,并且凸显安全性可靠性的特点,使得线损获得有效降低,最终使得线路运动经济性得以显著提升。
3.3加强线路间的联络原则
配电线路的建设与改造需要强化线路之间的联络,条件具备的线路需要在联络供电实现的同时来使配电的自动化得以实现。基层配电因受变电站布点等因素制约,有较少的站点布置,尤其是在农村区域,变电站则更难以在全部区域进行覆盖,使线路的供电半径较大,从而使从事运维检修相关人员对故障进行巡线与排除的时间过长。所以,在对线路进行建设改造之时,具有联络条件线路的两条或多条需建立起联络关系且要实现配电的自动化。在联络关系形成后,调度将按照线路实时负荷状况对其运行方式进行及时调整,这可使线路末端低电压与线损过高等问题得以有效解决,并且可在一条线路发生故障的短时间内,由非故障区进行代供,使线路供电可靠度得到提高。
3.4改造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基本原则
近年来发生很多由于变电站的负荷过高而发生的线路烧毁现象,这些残酷的事实告诉我们增加变压器的容量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现有的配电网存在的问题。通过新建台区的方式将负荷分布开来,降低供电变径,减少损耗,能够有效的提高电压的质量和安全性。改造过程中要遵循“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基本原则,如果台配出现故障,不会造成大面积停电的现象。这是一种经济合理,便于运维管理的改造模式。
4结束语
配电网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电力基础,因此,对配电网运维管理的优化以及技术改造对电网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对配电网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守配电网的改造原则,确保电网改造过程中设计和设备具有和个性,要求改造技术先进,实现超前规划。
参考文献:
[1]关于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技术的改造研究[J].田迎光.知音励志.2016(03)
[2]浅谈配电网运维管理及建设改造原则[J].余斌.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05)
[3]提升运行效率为目标的配网运维抢修优化管理[J].肖礼荣.通讯世界.2015(11)
论文作者:杨华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7
标签:配电网论文; 线路论文; 电网论文; 半径论文; 设备论文; 过程中论文; 现象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