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区电网调控融合的实施与风险控制论文_武丽娟

浅谈地区电网调控融合的实施与风险控制论文_武丽娟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临汾供电公司 山西省 041000)

摘要:传统的调度运行逐渐落后,新的电网调度中增加了电网设备监控管理,它能够完成在线状态下的监测管理,实现电网调度和运行维护的自动化。因此,在大运行体系下,对电网调控运行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这是电网建设的首要任务。为做好地区电网调控融合工作,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大力推进调控融合落地实施,并提出必要的预控措施,降低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确保调控融合的安全平稳过渡。

关键词:调控融合;风险控制;有效实施

引言

调控运行管理模式具有管理链条缩短,人力资源使用率提高、电网应急事故处置能力得到加强等优势。同时,不可避免地,调控融合也给电网调控工作带来了新的危险点,因此,对电网调控运行的危险点展开调查和分析,并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控制,做好风险预控也就成为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

一、电网调控融合运行管理实施的重要意义

电网调控融合运行管理模式简化了传统电网管理的运行过程,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电网动态检测系统的综合运用,实现了对电网进行经济有效的调控。电网调控融合运行管理方式具有以下主要几个作用。(1)提高了电网运行管理水平。在“调控一化、运维融合”的发展趋势下,电网运行管理的业务流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同岗位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调度人员、运维人员和监控人员的职责更加明确。此外,根据监控所得的信息,调度、运维之间可实现无缝衔接,降低了停电等事故的发生率,保证了电网的运行安全。电网调控融合运行管理精简了电网调度控制的步骤,充分利用了自动化设备,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使其可将更多的时间、精力用于电网运行状态数据的分析上;实现了对电网运行的全程监控,可及时发现、解决系统运行中存在的故障,并能调整电网调度方案,从而提高电网运行管理的水平。(2)提高了电网供电质量。在调控融合运行模式下,调控中心可通过各种监控设备实现对电网设备运行状态、警告信息和事故信息的监控,准确分析设备故障,并利用各种自动化、智能化手段,实现对电网的远程操作,比如送电、调整无功电压、投退备自投、闭合开关、投退二次回路软压板和调整主变中心点等,可有效避免因设备运行状态不良而对供电质量造成影响,从而提高电网供电质量。(3)提高了电网管理技术水平。在电网调控融合运行管理中,对设备的智能化、自动化要求相对较高,且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监控、调度和控制等功能。因此,在开展电网调控融合运行管理的过程中,相关研究人员不断创了电力技术,引进先进的电力设备,弥补了传统电网存在的不足,确保了调控融合运行管理各项指令的有效传达和执行,从而有效提高了电网管理技术水平。

二、电网调控运行安全风险管理内容

1、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

要想实现对安全风险的管控,就需要先找出存在的风险问题,对风险进行有效识别,然后对其进行评估,利用电网监测系统,能够对电网运行的动态情况进行监督,同时依靠调度技术支撑系统,实现对系统运行信号数据的实时分析,有利于及时发现电网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同时在找出安全风险之后,对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排除,并制定科学、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为电网安全运行提供有利保障。

2、提高解决风险的水平

发现风险不是电网调控运行安全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和全部内容,只有运用最先进的解决技术、采用最优的解决方案将安全风险问题解决掉,才能保证电网的运行安全。以网络通信技术为技术支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控系统,通过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对工作人员进行实践培训,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电网调控运行安全风险管理中做大早预防、早发现、早解决,提高解决电网运行安全风险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电网调控工作存在的安全风险

1、集约化风险

与传统电网管理模式不同,当前我国电网运行管理主要采用集约化管理方式,集约化管理方式是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支持逐渐发现形成的一种新型电网运行管理方式,利用网络平台将电网运行各项管理事项集中起来,使整个管理过程更加系统化、智能化、集约化管理加强了对电网运行的维护力度,同时也拓宽了继电保护方面的业务,实现了对电网运行的全面监控和管理,但是集约化管理方式也会伴随着较高的管理风险,加大了电网调控运行安全风险管控难度。

2、硬件风险

现阶段的电网调控工作之中用到大量的电气设备,这些设备在进行日常管理的时候,电气设备的质量和其运行状态都会对实际的电力调控产生相应的影响,这就给电网调控带来了相应的硬件风险。

3、管理风险

随着我国电力系统之中自动化以及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普及,现阶段我国电力网络的实际效率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现阶段。我国电力系统依然存在一定的管理漏洞,由于人员操作经验的缺乏,管理人员工作的失误导致风险的产生。

4、电网事故处理的风险

处理突发事故的的能力可以体现一个调控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电力调控员要在实际的工作之中要科学把握事故处理的正确性和及时性。所以,电力调控员在工作之中需对电网运行的整体过程中内容进行科学的分析,做出相应的判断。如果系统发生异常或故障时,相关值班人员应迅速地向调控员反映实际情况,如果出现汇报不及时的情况便会产生电网事故处理风险。

四、电网调控融合的实施与风险控制

1、建立完善的风险预防控制机制

通常情况下,电网调控中潜在风险是足以有效预防的,由于工作人员在检修的过程中可以对基本风险及时了解。工作人员应分析电网的网架结构,勘测性检查一些薄弱区域,进一步得到准确的供电信息和正常的电网运行状态;达到电网安全有效运行的目的就需要提前做好电网运行的安全风险防范工作,最大限度地掌握风险。预防风险的工作过程主要有:制定检修计划,根据电网的运行情况及时分析潜在的安全风险,拿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方案、对风险事故进行排查、演习,做好工作交接,对高危风险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案一半交接清楚。

2、优化业务流程,提高电网调控运行效率

梳理计划检修、临时检修工作的远方操作、电容电抗投切及主变调档远方操作、异常信号处理、通讯中断处理、电网故障处理等工作流程,将职责分工与执行流程进行衔接,在各个环节有效落实责任制。按照“谁调谁控”、“谁监视谁处理”的原则,实现调控对象一致性,精简业务流程,减少运维人员的联系对象及汇报次数,避免故障异常信息的重复记录,调控业务进一步集约化。

结束语

电网调控运行安全风险管控是电网运行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针对电网运行过程中常见的安全风险,必须制定有效的措施加以科学解决,提高电网调控运行安全风险管控力度,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曾卫国.电网调控运行安全风险及对策探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24:182.

[2]刘敏.大运行背景下电网调控运行安全风险及措施[J].科技与企业,2015,05:66.

[3]周淑容.电网调控运行的安全风险管控[J].山东工业技术,2016,19:136.

论文作者:武丽娟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6

标签:;  ;  ;  ;  ;  ;  ;  ;  

浅谈地区电网调控融合的实施与风险控制论文_武丽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