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媒体:开启视听阅读的新时代_无线模式论文

手机媒体:开辟阅读视听新时代,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时代论文,开辟论文,视听论文,媒体论文,手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类已经进入数字时代和无线互联网时代。随着电子网络技术的成熟、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文字、声音、图像都会变换成无线数字信号弥漫在空中,人们只要持有一个电子阅读终端显示器,随意摁一个按钮,文字、声音、图像等各种信息即可随时随地尽情让你浏览、享用。然而,数字时代人们最依赖的阅读终端设备究竟是什么?就现有的技术条件笔者大胆地断言,现代人须臾不离的手机就是一个越来越被世人广泛应用的电子阅读显示器,并将逐渐成为人门未来获取新闻资讯的一种主要阅读终端。

传播新闻资讯——手机的另一种功能

新闻信息资源是现代社会的巨大财富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而传播新闻信息则是手机作为通讯工具衍生出来的另外一种主要功能。笔者推测,未来的手机可能不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通讯工具,它可以作为报社无线发布新闻的一个载体和平台,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一个阅读终端。它的快速发展正迅速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成为传播、整合信息的设备,甚至是个人数字娱乐中心。

事实上,在手机上浏览新闻资讯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近年来,各大媒体纷纷进入手机互联网服务,在资讯、娱乐、生活服务类的应用方面有所尝试。2003年2月1日,在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不到10分钟,国内几十万手机用户就已经通过手机短消息获知了这一重大新闻。2004年7月1日,中国妇女报推出了全国第一家“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这张彩信报纸克服了短信容量小、格式单一的缺点,还可以实现用户和报人之间的互动。今年1月10日,杭报集团和杭州移动宣布合作推出了一张彩信手机报纸。它以《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为主要信息来源,信息经过整合编辑后变成适合在手机上观看的新闻,再通过基于GPRS技术的彩信业务平台将新闻通过彩信发送到用户的手机上。用户只要动动拇指,就可以在手机上“阅读”杭城最有影响力的3张报纸。今年4月5日,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移动通信公司和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决定,联手启动国内首张省级手机报——浙江手机报。

无线互联网是以手机为媒体终端建立的无线网络,随身性极强,相比于有线互联网络在使用上更加方便,信息传播更加及时。中国手机娱乐第一门户——空中网2004年3月初成功地对第76届奥斯卡颁奖典礼进行了全程的“手机直播”。这是国内第一次用手机进行大型活动的实时报道。而今年2月24日人民网推出的国内首家以手机为终端的无线新闻网——“两会”无线新闻网,则是主流媒体首次利用无线互联网对重大新闻事件进行实时报道,也是WAP业务真正运用于新闻传播活动。“两会”无线网站开通后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访问人次超过300万,总页面访问量超过1500万,强国论坛总发帖量超过15万条,注册用户过10万。它首次实现了手机报道国家重大政治活动新闻的历史性突破。

各通信公司和广电机构联手展开的各种尝试也把手机电视推到了受众关注的面前。2004年4月,中国联通在全国范围内推出“视讯新干线”移动流媒体业务,与国内12家电视频道达成协议,为视讯新干线提供内容,其中包括央视新闻台、央视4套、9套、凤凰资讯台、BBC等。随后,天津联通开通基于CDMA手机的掌上电视(GOGOTV),利用CDMA移动通信网络,在手机上成功实现流畅清晰的视音频传输效果,轻松收看中央电视台、天津卫视及其他省市电视台近20套节目。而继2005年1月1日上海移动与上海文广传媒集团联手推出手机电视业务试点后,2月6日,他们又一次试水新媒体,推出中国第一部“手机短剧”——《新年星事》(共10集,每集3分钟)。此后更有北京乐视传媒投资300万,于4月27日开机拍摄中国首部用胶片制作的专门在手机上播放的电视连续剧《约定》。此前的去年12月23日在中国首映的周星驰新作《功夫》也曾现身手机,影迷通过手机这一终端看到了10个拆分的电影片段。先进的技术让人们抱着手机看电影成为了现实。

手机收看电视,手机阅读报纸,手机浏览小说,手机欣赏音乐……而这一切都预示着,手机作为一个新的媒体介质,它在通讯之外,开始承担了传播信息和文化娱乐的新功能。随着无线互联网的高速发展、3G(第三代数字通信)的应用及手机的日益普及,传统的平面媒体特别是报纸与手机终端和无线技术的“亲密接触”越来越多,手机短信、WAP(无线应用协议)及互动式的新闻“定制”服务给报纸的发布形式、经营模式甚至采编形态都带来一次不小的冲击。现在,很多报纸都在尝试以“无线媒体”的形式为读者提供新闻信息服务。在告别了“铅与火”、“纸和笔”及大规模的媒体“触网”之后,随着技术的进步,报纸又开始了“无线之旅”。面对网络的冲击,手机媒体为报刊经营者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机会。在世界范围内,基于手机的新闻传播甚至被看作是报纸复兴的希望,它能够帮助报纸与读者和广告商建立更为稳固的关系,能够提供新的利润来源和更为有效的传播手段。

手机传播新闻资讯的主要方式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国内手机用户已超过3.5亿,全球也已有超过12亿的手机用户,拥有手机的人数是所有报纸读者的两倍多。同时,使用手机短信的人已远远超过使用e-mail的人。手机无线互联网的主要特点是:1.随身性强:与其他媒体不同,无线互联网是以手机为媒体终端,随身性极强,用户可随时随地接受到及时的新闻资讯;2.科技性强:科技的进步会在第一时间内通过手机反映出来,随着手机终端的不断普及,第一体现的就在无线互联网上,视频新闻、卡拉ok、漫画、生活资讯等。终端越好,内容越漂亮,部分支持功能已经超过了当前的有线互联网,如影像自编辑,和弦铃声下载等;3.用户群年轻:无线互联网的用户95%是在25-35岁之间的年轻用户,目前手机网络媒体已由10年前的笨重的黑白通讯工具变成一种时尚的集游戏机、装饰品、录像机、照相机等于一体的轻型娱乐玩具,追逐时尚的年轻用户将会逐渐以无线互联网作为第一上网方式;以邻邦的日韩国家为例,大多数年轻人的首选上网方式就是无线上网。未来的报纸除了印刷版和网络版外,还可以将所采编的文字、图片制作成适合手机传播的各种格式,并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

手机媒体的盈利模式

有人提出的一个方案是“主动与被动的结合”,主动——报纸将每天的标题新闻打包,然后以极低廉的价格(甚至完全免费)提供给手机的用户。被动——读者对某一条新闻感兴趣,为之支付费用,获得详细报道。而有关专家认为,手机媒体的早期赢利模式还得依靠无线增值业务。从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来看,有线互联网之所以直到2003年才开始回暖,就是因为无线业务解决了互联网赢利的支付问题。正是无线增值业务让新浪、搜狐等互联网公司成功实现赢利,走出了2000年后互联网的第一次低潮。在国内,由于电信运营商解决了收费途径这个困扰互联网盈利的重大瓶颈——电信运营商可以从用户手机预存款里扣除话费。所以,无线增值业务的内容提供商(包括新浪、搜狐、空中网等都是移动梦网的SP)争相进入电信运营商的WAP站点,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这两大电信运营商所建立的“移动梦网”和“互动视界”也就自然地成为了最大的且是封闭的两个无线互联网门户网站。几乎所有的SP都聚集在此,把自己的各种产品放在这两家网站上,用户通过手机上网下载各种服务并付费,利润则由代收费的电信运营商和SP分成。目前,中国移动运营商和各大内容服务公司看到了中国移动增值市场的巨大潜力,也鼓舞了他们寻求新的无线增值业务模式的信心。各种新业务不断涌现:IVR、彩铃、彩信、GPS、K-JAVA、WAP2.0层出不穷,成为SP抢占的战场,到2005年,预计SP增值服务市场总规模将达到123.5亿元,其中短信为55亿元,WAP为11.5亿元,彩信为18亿元,无线游戏为12亿元,IVR市场为27亿元。

报纸媒体可凭借其广大的影响面和传阅率,在利用手机短信投票和竞猜中也能获利颇丰。虽然媒体中的短信收费和短信投票引发了不少争议,但是受众还是有和媒体互动、表达意见的欲求。随着手机短信功能的拓展以及各大媒体对短信媒体更加成熟的认识,双方的合作内容和形式还将更加的多样与深入,媒体可以借助短信简单快捷、即时互动地传播优势,短信也可以借助媒体庞大的信息数据库,实现广大短信用户和四大媒体之间的多向互动,这种互动在无线网络技术不够完善的今天,还有比较多的限制,但是不论技术发展到何种程度,未来的新兴无线媒体与现存的媒体之间的互动都是有限制的。有限的传统媒体要想从新兴媒体中获益,必须依据各自媒体的传播特性,产生不同形式和内容的互动方式。

在无线互联领域,同样遵循这样一个规律:谁圈的地多,谁就有可能成为赢家。基于计算机的有线互联网,其门户网站的商业运营模式是通过无线增值业务和广告获取经济收益。而在无线互联网,在目前极其有限的带宽和显示屏幕尺寸限制之下,谁愿意?又如何能将广告放在如此精巧的手机显示屏上?这恐怕还是一道亟待破解的难题。

尽快打造纸质媒体“手机版”

现在也许还没有人认为手机报纸的用户会赶上或超过报纸网络版或印刷版的读者数量。但是,手机报纸确实是用一种21世纪的方式向渴望得到新闻又忙于行路的公众提供了一种快乐阅读的享受。时下,在越来越多的报纸都在尝试以“无线媒体”的形式为读者提供新闻信息服务、开始“无线之旅”的大背景下,纸质平面媒体应该及早和中国联通、中国移动或一些3GWAP门户网站合作,尽快推出媒介新品种——纸质媒体的“手机版”,共同率先打造数字时代的无线移动媒体供应商,迎接数字时代和无线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断开拓出纸质平面媒体新的阅读终端和广告创收赢利模式。

标签:;  ;  ;  

移动媒体:开启视听阅读的新时代_无线模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