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感染与控制措施论文_王晓燕

院内感染与控制措施论文_王晓燕

王晓燕

云南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重症医学科 650031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原因并制定出相应控制措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方法: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及探讨。

结果:ICU属于院内感染的高危科室,其收治的患者属于医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 机体抵抗力降低。导致医院感染的致病微生物为致病力较弱的条件致病菌。引起感染的途径主要有:经器官插管侵入,呼吸道吸入;通过留置各种引流管及血管内的导管侵入;护理操作中无菌观念不强;病室环境及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等。

结论:通过加强对上述引起感染途径的护理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ICU病室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关键词】ICU 院内感染 原因 控制措施

医院内感染是指医院诊疗过程中发生的获得性感染,医院是各种微生物聚集的场所,医护人员在为患者治疗过程中直接或间接成为各种病原的携带者和传播者。ICU的主要任务是治疗和护理患有严重生理失调或器官功能严重衰竭的伤病患者。因此控制和预防ICU医院感染十分重要。

ICU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建立健全完善的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组织机构,每月对ICU环境及院内感染情况进行抽查,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把医院感染管理作为独立科目纳入日常管理。 除感染管理科每年定期组织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外,ICU主任、护士长每月对ICU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把标准预防进行贯彻。

一、预防血源性感染,对医务人员,我们很落后,理念太落伍,基础太薄弱,行动太滞后。

1 标准预防的三个基本概念

隔离对象:将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视为有传染性,需要隔离

防护: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

隔离措施:根据传播途径建立接触、空气、沫隔离措施。其重点是洗手和洗手的时机。

2 标准预防措施

洗手: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后可能污染时,脱手套后,要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洗手。

手套: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手套可以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染微生物时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 或环境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传播。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要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面罩、护目镜和口罩:戴口罩及护目镜也可以减少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液体的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的眼睛、口腔及鼻腔粘膜。

隔离衣:穿隔离衣为防止被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飞溅 性材料污染时才使用。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以避免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大量传染

可重复使用的设备:用过的可重复使用的设备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为防止皮肤黏膜暴露危险和污染衣服或将微生物在病人和环境中传播,应确保在下一个病人使用之前清洁干净和适当地消毒灭菌,一 次性使用的部件应弃之。

环境控制:进入ICU内的所有人员需更换衣服、鞋子,戴帽子、口罩。加强探视人员的管理,控制入室人数,开窗通风、机械通风是保持ICU室内空气流通、降低空气微生物密度的最好方法。洁净ICU,气体交换每小时至少12次。普通ICU,建议开窗换气每日2~3次,每次20~30min。所有地面,每天可用清水或清洁剂湿式拖擦。对于多重耐药菌流行或有医院感染暴发的ICU,必须采用消毒剂消毒地面,每日至少一次,墙面和门窗:应保持无尘和清洁,通常用清水擦洗即可,但有血迹或体液污染时每2~6小时一次应立即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外壳,按钮、面板则用75%酒精擦拭,每天1次。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物品,尤其是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建议用75%酒精消毒。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保证医院有适当的清洁标准和卫生处理程序,在彻底清洁的基础上,适当地消毒床单、设备和环境的表面(床栏杆、床单位设备轮椅、洗脸池、门把手)等,并保证该程序的落实。

被服:触摸、传送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时,在某种意义上为防止皮肤黏膜暴露和污染衣服,应避免扰动,以防微生物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应及时更换。枕芯、被褥等使用时应防止体液浸湿污染;.

3、职业健康安全是标准预防保护医护人员重要措施,其包括以下内容。

(1)若要人为去除针头时,应借助其他器械设备,避免双手直接接触针头,并有准备、有计划地保护针套或去除针头。

(2)用后的针头及尖锐物品应弃于耐刺之硬壳防水容器内,且该容器应放在方便使用的地方。

(3)在需要使用口对口呼吸的区域内应备有可代替口对口复苏的设备(简易呼吸器),并应将复苏的设备装袋清洁备用。

4、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病人的安置将可能污染环境的病人安置在专用的房间有助于维持适当的卫生或环境的控制,由于标准预防不能预防经由空气、飞沫途径传播的疾病,所以专用房间无效时,应与感染控制专业人员协商病人的安置地方或做出其他的选择

因此,对一些临床具应将患者安置于负压病房,负压病房应达到以下要求。

气交换≥6次/h(现存病房)或12次/h(新建或改建病房)。

⑵病房空气可直接排至室外,若排入邻近空间或空气循环系统须经高效过滤。

⑶每日监测、记录负压值,并通过烟柱、飘带等肉眼肉眼观察压差。

⑷病房门应随时保持关闭

条件受限时,应指导患者佩戴外科口罩,将病人安置于专用隔离诊室或引导至感染性疾病门诊。当患者离开以后,应将房间空置至少1h。

二、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及时发现通过空气传播疾病的患者或疑似患者。 除了在负压病房内患者需持续佩戴外科口罩。 人员限制应尽可能安排具有特异性免疫的医务人员进入病房。

个人防护装备医务人员无论是否具有特异性免疫,当进入病房时,均应佩戴经过密合度测试的N95呼吸防护器或医用防护口罩患者转运 1、应尽量限制患者在病房外活动及转运。2、确需转运时,应指导患者佩戴外科口罩,并遵循呼吸卫生(咳嗽)礼仪 3、应覆盖水痘或天花或结合性等皮肤损伤。

医务人员不可同时照顾正、负压隔离室内的病人。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30°。重视病人的口腔护理。对存在医院内肺炎高危因素的病人,建议漱口或口腔冲洗,对于感染或携带MRSA或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病人,医疗器械、设备应该专用,或一用一消毒;便盆及尿壶应专人专用,每天消毒,对腹泻病人应一用一消毒。

三、较长时间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导致真菌感染的原因之一,真菌感染主要为呼吸道,这与ICU的患者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丧失呼吸道屏障功能及吸痰等操作有关。要求临床医师严格按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合理、正确使用敏感有效的抗生素。 ICU病房的医院内感染顺序依次为下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护士应帮助患者叩背、咳痰,雾化吸入,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用振痰机振痰,适当应用自控镇痛泵止痛,使痰液易于排出。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病人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对气管插管者,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放置引流管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患者入室时剪指甲,剃胡须,需要时洗头等。勤翻身,协助患者排痰,防止吸入性肺炎发生。每天给患者全身擦浴2次。每日进行口腔护理2次,对有特殊感染的患者使用抗感染的溶液行口腔护理。

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通过提前预防及有效的控制,可以降低医院感染率,重症患者有较高的风险受院内感染的影响而导致死亡,同时对医疗费用及住院天数的延长更增加了患者的压力。因此加强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监测、预防控制、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治疗、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参 考 文 献

[1] 徐丽华,钱培芬.重症监护护士培训教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2. 3].

[2]舒建胜,孙蕾.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05, 7(4):421.收稿日期:2007-03-07

论文作者:王晓燕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8

标签:;  ;  ;  ;  ;  ;  ;  ;  

院内感染与控制措施论文_王晓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