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啤麦1号”品种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栽培技术论文,性及论文,品种论文,蒙啤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蒙古地区东、西跨度大,干旱、半干旱、高寒地带的耕地占总耕地面积73%,以旱作农业为主,由于地理和气候条件的特殊性,对农作物具有特殊的要求,而大麦耐旱、耐迟播、耐瘠薄、耐盐碱,适应性广,是内蒙古的优势作物。呼伦贝尔市、锡盟乌拉盖地区、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及灰腾梁地区是大麦的主要种植区域;特别是从2003年开始,因种植业结构调整及救灾补种的需要,东部大兴安岭沿麓引种大麦,因其无霜期短,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形成啤酒大麦饱满的籽粒和较高的千粒重,加上收获期基本无雨,能保证大麦籽粒色泽鲜亮,发芽率高,商品质量好,使得大麦在该区域种植获得成功,并取得巨大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同时该区域土地大多属于农垦系统和民营农场,土地面积大、机械化程度高,便于推广优良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迅速成为全国新兴的啤酒大麦生产基地。 该品种为春性二棱皮大麦,幼苗半匍匐,植株健壮,苗期叶片上冲簇生,分蘖力中等,叶耳白色,叶色深绿;茎秆弹性好,抽穗早,灌浆时间长,抽穗时株形紧凑,穗全抽出,闭颖授粉,穗姿直立,穗长方形,穗层一致,长芒,齿芒;籽粒黄色,种皮薄,腹沟浅,籽粒椭圆型,饱满,半硬质;株高90~95厘米,穗长8.5~9.5厘米,主穗粒数22~26粒,单株有效穗数2~5个,千粒重45~54克,生育期85~95天,属于中熟品种。 2009~2011年连续三年在自治区东部旱区大面积示范推广,平均单产254.34~359.0千克/亩,比当地主栽品种垦啤麦7号平均亩增产38.0~43.5千克。 配套栽培技术 1.种子处理 ①精选种子选择籽粒饱满、大小均匀、无霉变、无杂质、无病虫、发芽率85%以上的种子播种。 ②晒种播种前将种子摊晒1~2天,要均摊薄晒,勤翻动。 ③药剂拌种用60克/升戊唑醇按药种比为1:1500~2000进行种子包衣或用2%敌委丹(有效成分苯醚甲环唑)按药种比1:1200~1500进行拌种处理。 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和中部区3月15日至5月5日播种,东部区5月5日至6月10日播种。 水地15~17千克/667平方米,旱地18~21千克/667平方米,水地亩保苗28~30万株,旱地亩保苗35~40万株(夏翻地、甸子地和高产地块大麦分蘖力较强,保苗株数保持下限,中低产田分蘖力较弱,保苗株数保持上限),行距10~15厘米。 除施用农家肥外,化肥亩施肥量:水地:纯N7.0~8.0千克,纯P7.0~8.0千克,纯K 1.5~3.5千克;旱地:亩施复合肥(N:“蒙毛麦1号”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_大麦论文
“蒙毛麦1号”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_大麦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