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特色片段”的概念与实践_高中化学论文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特色片断”的理念和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堂教学论文,片断论文,理念论文,特色论文,高中化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每一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存在过程“平淡”和过程“鲜活”的两重性。所谓的“平淡”,是因为其体现大众性、普遍性的特点,教学方法为大家所熟知、所常见,并不是因为它不必要呈现、不重要,而是不很吸引听者的眼球。所谓“鲜活”,是因为教学过程体现了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突出了一个“新”字,有利于吸引听者的眼球。一堂课,不可能都是鲜活的过程,倘若具有一个鲜活的片断,便很足够。

特色的片断,就是体现教师本人的创造性。片断的特色,其中糅合了教师的思路、观念和个性特点。

本文针对教学设计亮点方面、知识拓展方面、课本实验方面进行探讨和实践。

一、“课堂教学特色片断”基本理念

教学要体现特色,就需要融合教师的心血,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和创造性,使得自己的教学过程具有个性化的特点。

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两个方面。

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受到学生的知识经验水平和能力层次、教师自身的创造能力、教材的需要和学校的设施设备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1.教学设计亮点方面的理念

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考虑一堂课重点需要解决几个问题。其次,考虑每一个重点问题通过什么方式传授给学生,并考虑其中是否可以在某个问题点上设计出鲜活的片断。

从教学环节来看,一节课包含着“引入阶段、重点内容解决阶段、结尾阶段”等三个环节。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在三个环节之一选择一个环节或两个、三个环节进行亮点设计。

亮点设计的总体理念是:新颖性、合理性和实效性。所谓“新颖性”,是指得到教师自己的独立设计,融合了教师自己的创造劳动,体现教师的个性化思想和理解问题、设计方案的能力。所谓“合理性”,是指设计的内容能够很好地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明显的“插入”痕迹,不会让人觉得是为亮点而特意设计的。所谓“实效性”,是指亮点的设计,丰富了呈现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如果亮点的设计能够达到让学生获得“意外的惊喜”“意外的收获”,无疑是亮点设计的最佳体现。

教师在教学实践之后,有必要思考三个问题:有哪些内容自己觉得处理得比较恰当,自己觉得哪些片段呈现的方式比较合理,哪些片断的设计确实能够突出亮点。

2.课本实验方面的创新理念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比较突出的科学。化学教学应该依托实验体现学科的特色和优势,在化学实验的内容和呈现方面做合理的“文章”,充分显示实验的魅力和威力。

化学实验分为探究实验和验证实验,分为演示实验、边讲边做实验、学生自主实验。不同的实验方式都具有自身的优点,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作为教师,首先要合理选择实验方式,在选定了实验方式之后,对实验内容进行自主理解,形成自己内化的实验内容,然后再设计出符合自己理解意图的呈现方式,并形成方案。

课本实验是教学的蓝本,不是教学的终结体现。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具有是否改造课本实验和增设实验的权利。

教师在实验方面的创新体现主要是:首先,对已有实验进行分析,思考是否需要进行修改、调整、增设实验项目,思考是否有必要改变实验操作形式。其次,对修改、调整或增设的实验进行自主理解基础上的呈现设计,并提出具体的方案。在创新理念上,要突出一个“创”字,即教师进行过自己的思考,是教师自己内化了的方案、设想或技术;同时,突出一个“新”字,即跟课本上的实验有一定程度上的区别,甚至是完全不同。教师的实验创新理念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是相对于学生来说是创新的。

在课本实验方面,教师在教学实践之前,有必要思考四个问题:哪些内容可以补充实验,哪些内容可以作为学生操作实验,哪些内容可以作为学生自主探究实验,哪些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内容合并在一起。

3.知识方面的拓展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往往不会局限于教材,尤其是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

对课本知识进行必要的拓展和延伸,有利于学生对教师的“崇拜”,容易让学生觉得教师很了不起,懂得的内容真多。但是,拓展过度,就容易伤害学生,学生原本不必学习那么多的知识,让教师这么一拓展,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无形中增加,其负担由此加重。因此,在知识方面的拓展,教师有必要重视三个理念。一是按需要拓展,即学生现有知识基础无法理解新知识时,教师有必要对一些知识进行适当的铺垫。二是选修内容里还将学习的内容,在必修知识的学习里就不必要进行拓展相关的知识内容。三是适度拓展,即使有些知识需要拓展,教师也要根据需要程度进行筛选,选择最需要的知识内容进行拓展,而且,还要考虑到学生的承受能力和知识基础水平,不可因为教师的拓展过多,导致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厌烦情绪,对化学产生不必要的恐惧心理,觉得化学知识内容那么多、那么难学。

教师在教学实践之前,有必要思考三个问题:可以拓展哪些知识,如何拓展,拓展到什么程度。

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特色片断”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实践

教师如果是有意识地想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引进特色片断的教学理念,就会用心去设计和实践。

笔者在进行高一化学鲁科版必修2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真心地去实践和尝试,下面是其中的几个案例,以飨读者。

1.体现探究与互动的良好结合:“感受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实验的教学实践

对于鲁科版高一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部分的《活动、探究》实验内容,可以采取如下的教学过程设计。

(1)实验内容调整方式

调整一:课本中有三个实验,其中有一个是锌与盐酸的反应。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们把锌改换成镁条,一是现象更加明显,二是在盐酸的浓度相同情况下,镁条反应后的温度上升更高,更具有课堂感染力。

调整二:NaOH溶液和盐酸的反应、镁条与盐酸的反应分别让两位学生演示,第一个实验由回答问题比较全面的学生去做,这位学生提出的实验方案相对合理,但有漏洞,这样就可以为后面的师生互动埋下教学伏笔。第二个实验让担任化学科代表的学生去演示,以表彰其对化学工作的支持,也可以让某个方面有特别贡献或成绩的学生演示,起到激励的导向作用。第三个实验由老师去演示,以确保实验成功。

调整三:消石灰与氯化铵固体反应的实验内容进行合理设计,先把两种固体分别置于研钵里进行研磨,然后把研磨好的两种固体先后放入烧杯里,把烧杯放在粘有少量水的玻璃片上,搅拌固体混合物,然后让学生观察现象。

(2)教学实践过程应该达到的目的

对于第一个实验,是引导学生重视实验方案设计严密性、关注细节的良好时机。在学生演示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但要认真观察演示实验的学生的做法是否合理,还要及时指出演示实验学生的错误并及时叫停。作为老师,要在这个实验中达到三个目的,一是,能量变化通过什么方式来测量,引导学生回答采取温度计测量温度变化的方式来体现;二是,怎样测温度才合理,引导学生知道要先测定反应前NaOH溶液和盐酸的温度,然后取两者的平均值,作为反应前的温度数据,然后引导学生懂得在测定反应过程中的温度数据时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温度计应先放入一种反应物中,接着再倒入另一种反应物,最后不断观察温度计上温度的变化情况,直至达到温度的最高点为止,读出数据;三是,引导学生知道,测定反应过程的温度变化时,应该使反应在隔热的条件下进行,这样测定出的数据才不会因为热量的散失而不准确。这三个目的的实现,视教学过程演示学生的具体操作情况而灵活处理。

第二个实验,让演示学生按照第一位演示学生的一些基本要求进行独立实验,老师不做点评,由其他学生进行监督和评价,并及时进行制止和矫正其中的错误操作。然后,让学生摸一摸实验结束后试管外壁的温度情况,定性地感知能量的变化。

第三个实验,老师边操作边解释和边设问,让学生掌握不少知识的同时,对实验现象获得深刻的印象。

其中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融入课堂,激发参与热情。引导学生养成严谨、细致、尊重事实的科学素养。给学生探究活动进行必要的引领,逐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2.把学生动手实验进行合理整合

在传授鲁教版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的知识时,可以先让学生做探究实验,在学生还没有学习本节课知识内容之前,让学生动手做一些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强化学生预习的意识。

设计这一课时时,教师把鲁教版必修(2)第一章第15页的“焰色反应”内容作为第一个实验内容,第二个实验内容由课本第20页的“活动探究”中的“第3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比较”和课本第28页“本章自主评价”中的第五题“动手实践”结合为一个系列实验内容。

教学对策是:教师先把实验内容预先告诉学生,让学生对实验内容进行自主消化预习。在学生进行自主预习之后,教师安排一个课时的时间让学生进入实验室自己亲自动手实验。为了让学生有一个参考的实验方案,教师可以在实验室黑板上列出教师的实验方案或内容。

教师提供的实验内容可以是:

[实验一]焰色反应实验:完成钡离子、钙离子、铜离子和钠离子的焰色实验。

[实验二]第3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比较。

(1)镁和铝分别和水的反应:先用冷水,滴入酚酞试液,然后加热至沸腾。

(2)镁和铝分别和盐酸反应。

(3)镁和铝分别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可以加热。

(4)钠与冷水的反应,滴入酚酞试液。

(5)钠分别与氯化镁溶液、氯化铝溶液的反应。

(6)氯水分别与硫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7)氢氧化钠溶液(过量)分别与氯化镁溶液、氯化铝溶液的反应。

教学方法:第一步,教师先简要强调实验时的注意事项。

(1)用钠时,量要少,反应在烧杯或表面皿里进行。

(2)用镁条、铝条时,要用砂子打磨。

(3)做涉及过量问题的实验时,使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

(4)再做其他焰色反应实验时,要重新对铂丝用盐酸清洗并灼烧干净。

(5)要求学生高度重视实验安全,不可以马虎、不可以开玩笑。

第二步,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指出学生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注意表扬学生,注意指出问题时的友好表情和严肃的态度。

教后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主要的问题是:(1)液体用量喜欢多。如加热实验时,液体用量超过试管容积的一半。(2)手夹持胶头滴管的方法不规范,怕液体滴出试管外,把胶头滴管伸入试管里。(3)试管加热实验时,有个别学生仍然手指摁在试管夹的短柄上。(4)做焰色反应实验操作时,有些学生把铂丝直接插入到试剂瓶中,而不是用胶头滴管取用试剂后滴在铂丝上。

3.“讲评元素周期表习题课”时的知识适度拓展对策

对于习题讲评课,笔者处理的方法通常是:本课时主要解决哪几个问题,重点讲评哪几道习题,通过习题讲评,主要拓展哪些知识点、归纳哪些解题思路。

对于这节元素周期表的习题课来说,笔者确定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让学生背诵七个主族元素;让学生学会看表格;熟悉元素周期表各周期元素的种类数目和学会判断已知核电荷数的原子所在周期表中位置;归纳二氧化硫的部分化学性质。

笔者重点讲评以下四道习题:

[第一道习题](涉及表格的习题)

[第二道习题](涉及推断元素位置的)

[第三道习题](涉及二氧化硫的)

[第四道习题](涉及各周期元素的种类数目的)

笔者主要拓展“二氧化硫做酸性氧化物(与氧化钠、氧化钙、氢氧化钠反应)、做氧化剂(与硫化氢反应)、做还原剂(与氯水、过氧化钠、酸性高锰酸钾反应)、漂白性”的知识内容。本课时主要归纳的解题思路一个:表格题的分析思路。

本课时采取的方式是:通过课件把部分习题、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方程式呈现出来;师生互动分析问题。

总之,笔者上单元习题讲评课的主要思路是:先对单元习题进行认真做一遍,针对已有的习题进行选择,确定本课时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归纳解题思路、拓展补充知识、复习知识片段、归纳规律或实验操作细节等)有几个,一般不超过四个,这几个问题分别依托于哪道习题。然后考虑如何通过讲评习题,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呈现,运用什么方式呈现(如图表、实验、归纳板书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需要通过学生在课堂上呈现出的疑惑进行弹性处理。

4.“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的教学片段设计

鲁科版化学必修2“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中“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内容的教学时,介绍如下教学片段的设计:

[第一个教学片段设计]:在讲授新课前,先讲评一道学生比较多错的周练试题,然后给学生归纳同主族相邻周期两种元素之间的原子序数(或质子数、核电荷数)关系。

周练试题:A、B、C为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位置如下图所示。A、B、C三种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B原子的质量数,B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1)写出A、B、C三种元素的名称:__;__;__。

(2)B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一周期第__族。

[归纳]同主族相邻周期两种元素之间的原子序数(或质子数、核电荷数)关系。(假如上一周期的元素为X,原子序数为a;下一周期元素为Y,原子序数为b。)

(1)X、Y分别为第1、2周期:b=a+2(第一主族)或b=a+8(0族)。

(2)X、Y分别为第2、3周期:b=a+8。

(3)X、Y分别为第3、4周期:b=a+8(第一、二主族)或b=a+18(第三主族至0族,增加过渡元素)。

(4)X、Y分别为第4、5周期:b=a+18。

(5)X、Y分别为第5、6周期:b=a+18(第一、二主族)或b=a+32(第三主族至0族,增加镧系元素)。

(6)X、Y分别为第6、7周期:b=a+32(增加锕系元素)。

[第二个教学片段设计]:在传授“同周期得电子能力的递变规律”的知识内容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第一步:先让学生回忆前一节课学生所做的实验“氯气与硫化钠溶液的反应”的现象,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写出化学方程式,并分析得失电子情况。

第二步:通过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分析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子层数、原子序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引出原子半径大小的递变情况,从中引出得到电子的难易程度。

第三步,从得电子能力的递变规律拓展非金属性、氧化性、氧化能力。

说明:在讲授“同周期失电子能力的递变规律”的知识内容时,可以采取与“同周期得电子能力的递变规律”相类似的传授方式。(举例时,可以让学生回忆钠、镁、铝分别和水反应的实验现象。)

[第三个教学片段设计]:在讲授“同周期最高正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的知识时,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教学。

第一步:先引导学生写出第二周期和第三周期各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分子式或化学式。

第二步:先引导学生写出第二周期和第三周期各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分子式或化学式。

第三步:让学生回忆学生实验“NaOH分别与溶液和溶液”的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并分析碱性大小。

第四步:归纳出同周期最高正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的变化规律。

三、二点说明

一是,教学特色片断关注的是一堂课部分阶段有教师自己鲜活的智慧展示,而不是整堂课都鲜活。如果每堂课的部分内容有体现教师的创造性劳动,课堂就有生命力,久而久之,就会成为自己的“品牌”。

二是,特色片断教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保持和延续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

标签:;  ;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特色片段”的概念与实践_高中化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