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5092419881118XXXX
摘要:在混凝土施工中,为了避免大面积浇筑混凝土产生裂缝,必须要设置后浇带,因此后浇带施工是房建工程施工中十分关键的内容,后浇带施工质量对建筑工程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重点调控。本文在针对后浇带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进行探讨,阐述后浇带施工工艺及保障措施,以确保工程质量。
关键词:建筑施工;后浇带;施工技术
0引言
在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在底板、墙体等位置设置施工缝,来解决混凝土凝结过程中因为收缩膨胀所产生的裂缝,以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待混凝土结构稳定之后,再对施工缝进行填充,使得分离的构件连接成整体。因此,研究分析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后浇带施工技术基本概述
混凝土浇灌中常见的问题就是混凝土凝固之后会出现裂缝问题,主要是由于相关施工技术人员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浇筑时间不合理或是混凝土材料混合比例不规范导致收缩不均匀,混凝土结构在养护过程中由于温度变化影响导致混凝土开裂问题发生。在施工中为了能有效控制裂缝问题,可以在结构连接位置预留相应分析,避免构件支架能相互挤压变形,预留的缝隙就是后浇带。在每层建筑结构施工结束之后,对后浇带应用混凝土进行浇灌,使得不同构件能连为一个整体。
2后浇带的特点和功能
2.1克服构建温度收缩
现在建筑工程中,多数使用混凝土结构,但却极易因为气候温差出现不同变化出现变形情况。比如:冬季在进行建筑物制造时,会因为温度较低对建筑物混凝土结构进行挤压,在夏季时建筑物混凝土结构开始产生些许膨胀,在挤压与膨胀效应双重发挥下,导致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后浇带施工技术的研发专门针对建筑工程中产生的裂缝问题,让建筑工程的使用年限符合国家规定。
2.2解决高层建筑和裙房产生的沉降差
高层建筑不同于普通建筑物的沉降力度,高层建筑物由于承受压力较大,本身结构就容易出现变形情况,及时将高层建筑与裙房设计成为一个整体,但依然会出现压力所导致的结构变形情况,无法阻止高层建筑沉降差。后浇带施工过程中将建筑工程整体框架分为两个部分,进行分别施工,最后将两个部分进行上下连接,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将两个不同施工部位进行整体连接,增加建筑稳固性,降低建筑物沉降度。
3后浇带技术应用和施工工艺探究
3.1后浇带技术的应用条件
在设计后浇带施工工艺时,应在设计中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模板的拼接应牢固,不得留有任何空间,必要时可填充海绵以增加密实性,防止振动过程中的漏浆、爆模现象的出现。在浇筑之前,用模板装置挡住后浇带以防止混凝土通过入口进入。底梁的横截面过大时,这在装配和拆卸的过程中会造成一些困难,因此可以使用一部分铁丝网进行替代。(2)为了避免水蚀,上层建筑中外墙的后浇带采用砖墙的方法进行砌筑,然后将废弃的木质胶合板覆盖钢筋网,最后在机砖覆盖一层水泥砂浆,并且机砖上覆盖着水泥砂浆,从而达到防水密封的目的。(3)地下室地下室温度后浇带的施工通常在施工后60天进行修建,由于容易受到水的影响,所使用的混凝土材料需要具有较高的收缩和膨胀能力,因此一般应用高强度微膨胀混凝土作为后浇带使用材料。预留适当的清洁操作面,方便施工人员的工作,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质量。
3.2后浇带施工材料选择技术
后浇带技术的施工应用与施工项目的整体质量密切相关,与建筑物后期的施工质量有一定的联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浇筑后浇带时,应优先考虑建筑材料。应尽可能选择质量更好,成型成本更低的建筑材料。在后浇带浇筑施工之前,必须仔细清洁建筑结构中的空隙,以确保后浇带裂缝的清洁程度,并防止水分在施工前渗入施工缝。选择混凝土材料时,必须选择具有收缩和膨胀性能的材料。在混凝土振动搅捣的工作过程中,添加一定量的减水剂到混凝土中以确保混凝土材质的紧凑性并避免混凝土因外界因素而出现的收缩膨胀等现象,从而影响整个建筑物施工质量。
3.3后浇带的具体施工过程
一旦规划了后浇带的宽度和位置,就可以在主建筑物沉降完成后再进行沉降后浇带的具体施工。施工人员必须重新对后浇带结构内部进行清理,对于散落或粘结在里面的钢筋头、碎石及混凝土碎渣应进行仔细清洗。随后,混凝土在后浇带附近需要被重新进行淋水湿润,主要是两个位于后浇带侧面位置的部分。先前已经解释了材料的选择,即补偿收缩混凝土——比原混凝土提个一个强度等级。接下来,施工人员必须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板块规划,并根据图纸插入钢筋和栅格。其次,是在进行后浇带浇灌时,需要使用搅拌充分的混凝土,不得使用和易性不要的原材料。此外,在浇注过程中,不能破坏网格的架设。后浇带的结构施工应当遵循热膨胀和冷收缩的原理,并且还具有相对明显的温度限制。作为一般规则,当温度适中且较低时,方可进行施工工作,并且不要在后浇带上停滞太长时间,否则混凝土会因时间过长导致破裂并形成不规则裂缝。
3.4垂直形式的施工缝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当中,对垂直形式施工缝的处理要求极为严格,在完成混凝土浇筑施工之后,要对其初凝时间进行细致观察,初凝的时候一定要使用压力水实施冲洗,冲洗到骨料产生之后才能够停下,之后要把钢丝网冲洗干净。在这个过程当中,时常会产生错过冲洗时间的情况,而为了能够规避这一现象的产生,要求施工部门安排专人对其实施观察,同时要针对施工规划当中的具体内容,对施工作业时间试试合理有效的管控。
3.5温度方面
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过程中,为了能够确保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需要选择合理、有效的浇筑温度,一般来讲,比较适宜的温度大概是10℃,在热力学收缩、膨胀相关知识当中,这个温度符合相关要求。在完成浇筑施工作业之后,需要对收关工作的时间进行合理选择,这个时间并不是确定的,但是一定要在完成建筑施工作业的两天之后,通常最佳的操作时间通常是在早上或者是晚上,这个时候的气温都不至于太高,并且能够对干裂现象的产生进行有效规避。
3.6后浇带保护
后浇带保护是整个建筑施工中非常关键的工作,并且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后浇带进行合理有效的保护,一般会在后浇带的两边设置防水砖,也可以在后浇带内壁之上涂抹一定量的防水砂浆,在完成这些施工操作之后,对其进行封盖操作,这个操作过程中可以使用木质模板,也可以使用铁质盖子,要求相关工作者要设置必要的挡水带,并且要在后浇带周围安置临时形式的护栏。
结束语:随着时代与科技的共同发展,我国建筑行业已经逐渐走向成熟化,高层建筑物越来越多,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让后浇带技术得到了高效发展。后浇带技术的出现改变了混凝土结构热胀冷缩想象,避免建筑物出现影响质量和美观的裂缝,让整个建筑工程质量得到有效保证,质量有保证,企业利益自然有提升,利益稳健提升给予了建筑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为国家经济做出伟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姚耀光.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2016(07):96+100.
[2]金向林.浅谈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06):125-126.
[3]姜正伟.简析现代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及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09):132-133.
[4]魏明光.浅谈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门窗,2014(02):71+74.
论文作者:肖晓玲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6
标签:混凝土论文; 建筑物论文; 过程中论文; 裂缝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温度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