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论文_彭静涵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 646000

【摘 要】目的:对能够有效降低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的措施进行研究。 方法:通过将240例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分为护理风险管理和常规护理两组进行对照,以此来发现护理风险所存在的方面并且对所进行的风险管理的效果进行了解。 结果:在护理风险管理当中,除了药品和设备是护理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之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护理人员与患者的交流以及医院的整体环境都是护理风险管理当中十分重要的内容。 结论:通过对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进行加强,增强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可以明显减少发生风险事故。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重症患者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ive measures to reduce the risk of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Methods: through the 24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cardiovascular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Division for the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and routine nursing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in order to find nursing risk and risk management of the effect of understanding. Results: in the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n addition to drugs and devices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the overall environment of the nursing personnel's risk awareness, nurses and patients and the hospital are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s very important. Conclusion: the risk awareness of nursing staff is strong, and the effectiv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risk management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risk of accident.

【Key words】Cardiovascular department; nursing risk; critical patients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9-318-02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饮食习惯也随之改变人,脂类及糖类物质被许多人大量摄入,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人们容易压力过大,甚至造成疲劳过度等情况的发生,这些情况都十分容易造成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在近几年来,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比例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并且中老年人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这一病情往往十分危重、发展速度快、并发症较多等,因此对于照顾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人员往往会有较高的要求,也要求他们的工作质量需要更高。但是,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在住院期间往往也伴随着一些情况的发生,比如护理不到位所引发的一些护理风险方面的事件,这些事件往往是突发的,也难以对其进行预测。在医患关系相对紧张的现今社会当中,由于护理风险事件十分容易造成医疗纠纷,因此,十分有必要对护理风险的管理进行加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3年8月—2015年8月接受治疗的240例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并且对其接受治疗期间的护理风险和管理进行了综合性的分析以及具体的总结。在这240例的患者当中,有64例的患者患有心力衰竭,有20例的患者是主动脉夹层患者,有54例的患者有急性心肌梗死,有36例的患者有高血压心脏病,有66例的患者有不稳定性心绞痛。在这些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当中,男性患者有140例,女性患者有100例,年龄在40~80岁当中,计算出平均年龄为63岁。

1.2方法

我们将240例的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以下简称为A组)和护理风险组(以下简称为B组),在这两组中患者各有120例。在这一实验当中,B组实行的是护理风险管理,它的主要风险防范措施有五个方面构成:(1)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的形式,组员分工,责任分担。该小组的成员有科护士长、护士长,以及责任组长和护士,这四种不同级别的成员。(2)对护理风险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掌握以及展开相关的专业方面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多个方面,除了有专业护理技术的培训,还有临床护理风险的观察及其应急能力的培训、有关该方面的法律意识的培养,甚至还包括了道德伦理等观念的培养。(3)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治疗期间,要对患者进行巡视,以及患者的情况要进行记录,记录的内容要尽量详细,避免缺漏、记错的情况。(4)在发生紧急情况的时候,要有相应的应急方案以及应急人员,甚至是成立专门的应急小组,能够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及时应对,减少一些危急状况的发生。(5)主要是对环境的要求。医院环境是影响患者心情十分重要的原因,良好的心情有利于病情的恢复以及护理的顺利进行,因此科室应该随时都保持干净整洁。除此之外,及时的沟通可以使得护理人员能够及时了解患者心理情况的变化,帮助家属了解患者的最新情况,从而能够在心理变化、生活习惯等方面减少甚至是杜绝发生护理风险事故。

1.3观察指标

对护理风险管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在护理过程中所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记录,并计算出它们的概率,对造成风险的原因进行统计。

1.4统计学的方法

运用统计学的SOSS19.0软件对本研究中所出现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在计数方面以百分数的形式来表示,其中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结果

我们将常规护理组和护理风险管理组的护理风险事件进行分析、统计,对造成护理事件的原因进行了统计,得出了以下的结果。我们用表格的形式来体现。

3讨论

我们在本次的研究中可以发现,造成护理风险情况发生的原因主要来自五个方面,即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沟通、护理人员自身、患者自身、药物及设备的使用以及医院环境。其中医院环境又包括多个方面:病房中的卫生清洁、保持通风、医院病房的消毒等。患者自身的原因可能包括患者不能对自身的病情有正确的理解以及对待病情的正确态度,导致一些消极心理的产生等。由于患者在患病期间情绪波动大,心理较为脆弱,容易受到外部的影响,比如受到其他患者的影响等,这也是导致风险情况发生的原因。护理人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当中对患者护理的不到位而造成的,护理不到位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是由于护理人员自身护理技术不过关、护理过程当中不仔细等造成,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从中查找原因,并加以改善。药物及设备原因则主要是由于在患者的治疗过程当中,医生或者护理人员没有对患者的药物过敏情况或者药物反应进行及时的了解,造成药物的使用不当,或者是医院的设备没有及时更新,使得患者的治疗没有达到最佳的效果等等。

在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当中,要使得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降低或者是避免风险事故的发生,我们需要基于上述的五个方面着手,加强综合性的风险管理。着还需要依赖医院、护理人员、患者自身意见患者家属进行配合,从而避免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使得患者能够得到更好的护理,护理人员也应不断加强自身的护理技术、增强相关方面的法律意识,对患者应该有高度的耐心和细心等,尽量避免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总而言之,心血管内科重症护理过程中的护理风险管理涉及到了许多方面,在提升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方面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当中应该进行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云 艳,孙 璇.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 2012,11:823-824.

[2] 陈花棉.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13):204.

[3] 任惠廷,刘瑞芳.关于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探究[J],2014(08):362.

论文作者:彭静涵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8

标签:;  ;  ;  ;  ;  ;  ;  ;  

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论文_彭静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