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宏南传上座部佛教为例
蒋文荣 中共德宏州委党校 云南 芒市 678400
摘 要:宗教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中有着重要地位。做好宗教工作,对内可以起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和谐的作用,对外可以促进国际宗教文化交流,增进信教群众友谊。利用好德宏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地缘优势以及同宗同源的民族文化、宗教文化,推进云南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的睦邻友好关系,将对“一带一路”建设、构建新南方丝绸之路及建设孟中缅印经济走廊产生积极而深远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佛教文化 交流 实践与思考德宏边疆
一、面对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需要加快“文化交流窗口”建设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地处祖国西南边陲,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的陆路交通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加之州内民族多样(全州有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傈僳族、德昂族五个世居少数民族及20多个其他少数民族)、宗教多元(世界五大宗教在德宏均有分布),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源远流长。同时,傣族、景颇族等多个少数民族与境外同民族同根、同源,在宗教信仰上也与东南亚、南亚有着非常深厚的渊源关系,历史上宗教文化交流十分密切。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南传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佛教,也称“巴利语系佛教”和“巴利佛教”)。东南亚、南亚国家中的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斯里兰卡等国是传统的南传佛教文化区,以柬埔寨和泰国为例,佛教信徒约占总人口的93%和92%。因此,包括宗教文化在内的民族文化建设既是我国搭建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友谊桥梁,又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重构“新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孟中缅印经济走廊”的文化支撑之一。
进入21世纪,随着以美日为首的霸权主义国家对中国在地缘政治上的政策变化,产自中东和非洲的石油资源通过海路运输至我国的风险陡升,如能将能源通过我国的西南邻国输送至国内,则能有效避开马六甲海峡和印度洋等海上通道的制约,如今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中缅油气管道就是继中亚油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通道之后的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其建成有利于改变这一格局。但如何有效保障中缅油气管道的正常、稳定和持久运行,仍面临重大挑战。因此,保持我国与邻邦缅甸及东南亚南亚各国的睦邻友好,直接关系到国家战略安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通过以佛教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交流,促进云南尤其是德宏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的睦邻友好关系,是德宏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建设“文化交流窗口”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
二、彰显德宏在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辐射中心”中的特殊地位
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之后往南传入斯里兰卡,再由斯里兰卡传入泰国、缅甸、柬埔寨、老挝等东南亚南亚国家,形成南传佛教。约公元11世纪前后,由缅甸传入我国德宏、腾冲、保山,旁及西双版纳、临沧等地,公元14世纪中晚期得到大发展,这是我国南传上座部佛教与东南亚、南亚各国佛教的渊源关系。其后经过长期的碰撞、融合及发展,佛教在其传播区域内不但成为人们的信仰,而且还与当地思想、伦理道德、习俗和文学艺术等融为一体,许多佛教教义已融入当地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成为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人际和谐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在南传上座部佛教占优势的斯里兰卡、泰国、缅甸、柬埔寨、老挝等东南亚、南亚国家及中国云南的德宏、版纳等边境地区,南传上座部佛教已经成为当地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标志和烙印,为我国与东南亚、南亚各国佛教文化交流提供了文化认同基础。
从历史上看,随着民族的迁徙和宗教的传播,各地区的民族和文化、信仰也随之不断交往交流交融,最终沉淀为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符号和底蕴。历史上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既是商贸之路、经济之路、和平之路,也是宗教文化传播之路,更是沟通中外关系的桥梁和纽带。在东南亚、南亚地区,民族文化和佛教文化历来就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与精神纽带,要加强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的交流与合作,需要我们特别重视发挥南传上座部佛教宗教团体、爱国的宗教界人士在加强与该地区民间交往交流中牵线与搭桥的作用。
德宏傣族、阿昌族和德昂族几乎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止于2014年末,德宏州信教群众已达50余万人,占全州总人口41.09%,其中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占总信教人口总数的79%,且与泰国、缅甸等周边国家同民族同宗、同源,为我国与东南亚、南亚国家民族文化、宗教交流提供了很好的群众基础和文化脉络。201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将云南瑞丽确定为面向西南开发开放的实验区,从“沿边开放的桥头堡”到“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瑞丽再次被纳入国家战略视野,在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大格局中,瑞丽担当“先行者”的使命。2011年5月30日,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在德宏州瑞丽市正式启动,德宏成为了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发开放的前沿阵地。
古有民族迁徙、佛教传播和丝路贸易,近有滇缅公路和东南亚、南亚人民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而今有瑞丽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新南方丝绸之路以及孟中缅印经济走廊建设的时代需求,德宏在我国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的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日益凸显,彰显“文化交流”平台功能,更加需要关注并积极引导宗教界团体、宗教界爱国人士发挥在与东南亚、南亚民间宗教文化交往交流交融中的作用。
三、加强德宏与东南亚南亚国家佛教文化交流的实践与思考
宗教文化交流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国家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建设战略和构建新南方丝绸之路的实施,我们在保持原有文化交流途径和形式的同时,更应积极探索适应当前国际交流、文化发展的新途径。这方面,德宏政府及佛教协会一直在积极思考和探索,并走出了有德宏特色的佛教文化“联谊”之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加强与东南亚南亚国家佛教文化交流的实践探索
1、创办“菩提”学校 ,培养“联谊”人才
自佛教在德宏兴盛以来,当地傣族、阿昌族及德昂族民众均有送适龄男童进寺庙学习佛学及文化知识的传统。然而,在国家大力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大环境下,尤其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德宏地区寺庙佛学教育呈萎缩趋势。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以及满足佛教传播对人才的需求,2004年在当地政府的主导下,由云南省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瑞丽总佛寺住持诏等傣(诏等傣还曾荣获缅甸政府颁发的宗教勋章,这一身份对德宏乃至中国加强与缅甸宗教文化交流有重要作用)等人在瑞丽创办“菩提”学校,专门从事佛学传播及佛教教职人员培养。目前有专职教师20余人,均为专业佛学院毕业,有本科及硕士研究生学历,部分老师甚至有海外留学背景(毕业于缅甸佛学院及斯里兰卡佛学院);在校学员80余人,主要年龄段为6-16岁。“菩提”学校除了招收本国学员外,还招收周边邻国学员。学校学制为三年,学员学成后送往更高级佛学院深造,如云南省佛学院、缅甸佛学院、泰国佛学院、斯里兰卡佛学院等。与此同时,在当地教育部门的主导下,“菩提学校”还与本地义务教育学校对接,由教育部门派遣老师,到“菩提”学校进行文化、科技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在接受佛教思想的洗礼的同时,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使佛学教育与文化知识教育相辅相成,实现僧徒宗教造诣与文化素质的同步提升。
对国际学员而言,汉语言文化与佛学本身同样具有吸引力。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及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化也愈加青睐,周边邻国更是如此。因此,来瑞丽“菩提”学校学习的国际学员,在学习佛学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学习汉语言文化。“菩提”学校在传播佛教文化的同时,也在向周边邻国传播中国文化。这与当地政府提倡的文化强州构想一致,也与国家提倡的睦邻固边思想及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思想一致。
通过开设“菩提”学校,既保证了南传佛教在德宏地区的传承、发展,又培养了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同时还向东南亚、南亚国家传播了中华文化,为我国加强向东南亚、南亚的文化辐射及宗教文化交流提供了一定的人才储备。
2、积极筹备成立云南佛学院德宏分院
随着“菩提”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中央、地方对边疆建设的推进,德宏作为我国面向西南开发开放的排头兵,是我国连接东南亚、南亚的桥梁,为了提升这座桥梁的功能和影响力,提升对外交流层次,当地政府及佛教界人士正着手成立云南佛学院德宏分院,以便更有利于发挥宗教文化交流在国际交流中的软实力作用,加强我国与东南亚、南亚各国进行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的交流与沟通。目前芒市勐焕大金塔的改扩建,瑞丽傣王宫的建设均为云南佛学院德宏分院的建院创造了必要条件。
3、加强与国内外各佛教团体的交流与互动
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王作安在2015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发挥宗教界的积极作用”。自2014年以来,德宏佛教协会每年都在瑞丽市举办“坐禅会”,邀请国内及国际佛教界知名人士来德宏传播佛学知识、弘扬佛教文化,增进佛教信徒对佛教的认识和了解。这一做法既弘扬了佛教文化,又促进了国际佛教界交流,增进了民族团结,也促进了民间交流,同时也对外宣传了我国面向西南开发开放重要举措以及德宏这“一个美丽的地方”。除每年举办“坐禅会”,德宏佛教协会每年还会邀请缅甸各大寺庙高僧大德来德宏举办“中缅佛教交流会”,共同研习佛法,弘扬佛学,探讨佛教知识和传播心得,加强彼此间的交流与合作。这些举措不但促进了区域内各民族的团结友邻,也为我们深化对缅合作,扩大对东南亚南亚开放做了一定的铺垫。
在重视宗教对外交流的同时,德宏州还组织佛教界知名人士围绕《持戒守法,做爱国公民》、《走中道,圆满人格》、《讲圆融,促进社会和谐》、《坚持正信,弘扬佛法》四大主题在全州开展巡回讲经法会(一年一次),加强对基层宗教团体骨干人员的培训,增强各县市佛教团体间的交流,弘扬佛教精神,共探佛学义旨,更好地满足基层信教群众精神需求。
(二)深化佛教文化与周边国家交流的几点建议
东南亚、南亚在我国外交战略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实施和面向西南开发开放的不断深入,云南作为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辐射中心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德宏作为“排头兵”,如何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推进。
一是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各民族对国家的认同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大力弘扬和保护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各民族精神家园建设,增强民族文化自觉性自信。
二是进一步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加大中央、省、州有关扶贫开发战略实施力度,不断改善边疆地区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缩小山坝之间、城乡之间,各少数民族之间发展的差距,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各族群众。
三是要坚持不懈地贯彻落实好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引导宗教界努力为促进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祖国统一服务。
四是要以更加包容的姿态,支持宗教界在独立自主、平等友好、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充分依托地缘优势,发挥历史传统、民族血脉、文化认同、宗教渊源的优势,积极主动地与国内外佛教爱国团体、宗教界爱国人士开展民族文化、宗教文化交流与合作,发挥宗教界在促进和发展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睦邻友好中的作用,共同打造一个多边共赢的“经济共同体”和繁荣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为“一带一路”建设、南方新丝绸之路建设和孟中缅印经济走廊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国际合作环境。
五是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主动防范和抵御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文化渗透”,侵蚀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思想基础与群众基础;加大信教群众的普法宣传和文化知识的教育,增强各少数民族群众明辨是非的能力,夯实党在边疆基层的执政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建章:《德宏宗教》,德宏民族出版社1992年出版
作者简介:蒋文荣,男,1982年生,汉族,湖南永州人;大学本科,助理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行政管理、基层信息化建设及应用。
论文作者:蒋文荣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5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6
标签:南亚论文; 佛教论文; 东南亚论文; 宗教论文; 文化交流论文; 缅甸论文; 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2015年9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