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社会;高校教育;思政教育
引言
在当前的中国社会背景下,越来越强调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深入研究,旨在提高我国社会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社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出更加适合我国的发展道路,提供更加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方式。在当前的高校教育当中,越来越注重到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纳入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当中,提高高校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深入理解,同时也帮助高校学生对于中国国情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更加清晰的了解。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前景以及价值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这样的发展更加的适合中国的国情需要,这样能够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发展过程相结合,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应用的更加广泛,从哲学角度来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能够更好地帮助中国解决相关的问题,并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在中国的经济以及文化等领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能够帮助现在的大学生更好地将马克思应用于现实的生活之中,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对于我们高校的思政教育是很有帮助的,并且,在这一理论不断被用于教学的过程中,同样会得到相应的发展与完善。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面临的问题
2.1高校学生的信仰缺失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我国与世界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在相互交融中也发生着剧烈的碰撞和交流。这对我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思想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进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高校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甚至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更是在潜移默化地对高校学生产生着作用,导致部分高校学生出现思想道德认知上的偏差,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分不清善恶美丑,甚至出现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
2.2部分高校未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切实融入到思政教育当中
在当前的高校的思政教育完善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阻力就是部分高校在该过程中未切实做到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融入到思政教育当中,严重的影响了教学效果。考虑到马克思主义的抽象性与深奥性,要想做好将其切实有效的融合到高校的思政教育当中,需要经过严密的分析与解读,将其结合高校的思政教育方式与内容进行综合分析,探究出适合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该过程需要大量的理论研究以及相关的实践探讨。然而在当前的部分高校的思政教育当中,虽然已经开始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融入课程教学当中,但并未深入研究如何做到有效的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达到相关的教学目标,仅仅依靠相关教材,生搬硬套地灌输理论,忽略了理论的实践,在较大程度上限制了高校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解与形成,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认知。
2.3新媒体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巨大冲击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具体表现为:①冲击思想观念,高校思政工作难度明显加大;②冲击生活方式,高校思政工作空间明显压窄;③冲击组织方式,高校思政工作模式明显滞后;④冲击传播格局,高校思政工作弱势明显放大;在互联网中,充斥着形形色色的信息资源,且都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与马克思主义相悖的文化和理论,对学生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高校学生对于网络信息的鉴别能力不够完善,非常容易被网络上的理论、思想所影响,甚至误导。如果没有正确的思想理论引导,就会造成其在思想政治理论上的偏差。
3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相关策略
3.1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以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为目标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是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重点内容。在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高校思政教育的核心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健康、积极的社会发展观念,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让学生能够以社会发展的角度从主观转向客观。通过高校思政教育,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应用于实践中,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促使高校思政教育能够更加重视社会实践发展,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思想。
3.2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认知
在日常的高校思政教育当中,要想做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有效融合,需要在思政教育过程当中融入更多的实践教学,通过这种更加实际的方式,提升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有效认知。在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注重设置相应的实践活动,可以有效的增强思政教育对于社会发展现状的有效反应,提高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有效理解。在日常的思政教育当中,学校要注重组织相关的探访、志愿活动,帮助学生融入现实社会环境当中,通过亲身对于社会发展要求、社会发展现状、社会发展目标等方面知识的掌握,结合思政教育当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内容,进行有效的分析结合,发现其与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实践教育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发展观,建立良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认知。
3.3占领学生思政教育网络阵地
马克思从唯物史观出发指出,社会的变迁和人的行为要到每一个特定历史环境和社会条件中去把握。习总书记也指出,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新媒体时代,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相融合,要树立“互联网思维”,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结合具体实际,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各方面。从威权和神秘转向亲民与务实,从重历史形象转向重现实形象,从倚重舆论控制转向驾驭新媒体。把握思政工作的有效性,要善于设置议题,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做到及时有效发声。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要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从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以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为目标,有效地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培养高校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结束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做好高校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传播是必不可少的,此过程需要高校做好以人为本,注重理论实践,用好信息化技术这个工具,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会观念。
参考文献
[1]冯雪莲,郭慧荣.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J].才智,2015,(14):202-202,204.
[2]王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问题和途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2):56.
[3]戴波.浅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相融合[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9(04):154-155
作者简介:
窦健文,男,湖北武穴(2000年02月04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
苏华兴,男,广东省惠州市(1995年10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
寇峻伦,男,四川省达州市(1999年10月26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
论文作者:窦健文, 苏华兴,寇峻伦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5期3批
论文发表时间:2020/1/9
标签:马克思主义论文; 高校论文; 思政论文; 理论论文; 学生论文; 高校学生论文; 社会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5期3批论文;